高一语文上册同步训练试题4

合集下载

高一苏教版语文上册期末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苏教版语文上册期末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苏教版语文上册期末同步检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佝偻(gōu lóu)恪守(kè)怆然(chuàng)怙恶不悛(quān)B. 赧然(nǎn)缱绻(qiǎn quǎn)跬步(kuǐ)茕茕孑立(qióng jié)C. 骸骨(hái)纰缪(móu)坍圮(tān pǐ)咬文嚼字(jiáo)D. 孱头(càn)鞭笞(chī)慰藉(jiè)命途多舛(chuǎn)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寥落斑斓国粹义愤填鹰B. 喋血遒劲苍茫励精图治C. 噩耗屠戳绯红图穷匕现D. 笙萧攒射桀骜妄自菲薄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邓小平同志的崇高品德和高尚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学习。

B. 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战斗在最前沿,他们中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

C. 无论学习哪一门知识,都不是一挥而就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D. 我们必须重视人才,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氛围,让人才脱颖而出。

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教育部门及全社会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B. 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了解。

C. 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

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D. 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

答案:A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高一年级语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导语】⾼⼀新⽣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信、宽容的⼼态,尽快融⼊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不是环境适应你。

因为你⾛向社会参加⼯作也得适应社会。

以下内容是为你整理的《⾼⼀年级语⽂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向前,加油!【篇⼀】 ⼀、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项是() A.距关,⽏内诸侯 B.旦⽇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C.度我⾄军中,公乃⼊ D.张良出,要项伯 【解析】A项,“距”通“拒”;B项,“蚤”通“早”;D项“要”通“邀”。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A.籍吏民B.沛公军霸上 C.范增数⽬项王D.先破秦⼊咸阳者王之 【解析】D项为名词的使动⽤法,A、B、C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是() A.备他盗之出⼊与⾮常也 B.沛公居⼭东时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财物⽆所取 【解析】A项,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分,极。

B项,古义:指崤⼭以东,也就是函⾕关以东地区;今义:指⼭东省。

C项,古义:⼉⼥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夫妻关系。

【答案】D 4.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法完全相同的⼀组是() A.①乃令张良留谢②良乃⼊,具告沛公 B.①项伯杀⼈,⾂活之②愿伯具⾔⾂之不敢倍德也 C.①⾂与将军戮⼒⽽攻秦②拔剑撞⽽破之 D.①谁为⼤王为此计者②何辞为 【解析】A项,均为副词,于是,就。

B项,①代词,他,指项伯;②助词,⽤于主谓之间,取消独⽴性,不译。

C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承接。

D项,①介词,替;②句末语⽓词,呢。

【答案】A ★5.(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1题)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B.客何为者 C.沛公安在D.⼤王来何操 【解析】A项,被动句;B、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一上语文同步练习考试总分:6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 (选择题)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1.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的一组是( )A.壬戍 垝垣 大笔如椽 妖童嫒女B.斑驳 敛裾 急不遐择 像弭鱼服C.攀缘 渺茫 没精打采 白头偕老D.嗑死 自缢 流殇曲水 文恬武嘻3. 对例句中“谢”字的解释,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例句: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拒绝B.告诉C.感谢D.道歉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没⋅有⋅A.木直中绳中:符合,合乎B.善假于物也假:借助C.是故无贵无贱无:无论,不分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精通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猥以微贱B.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C.①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D.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报养刘之日短也6. 下列各项中的句式特征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亚父者,范增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机敏、机智②克己复礼克:约束③足以保四海保:保护④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虑:考虑⑤贼其君者也贼:伤害⑥自伐者无功伐:夸耀A.①④⑥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⑤⑥8. 下列哪一历史人物与“指鹿为马”这一典故有关?A.韩信B.项羽C.赵高D.刘邦卷II(非选择题)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B.第二段由叙述转入议论,通过对比,突出五人之死不同寻常。

高一语文必修1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测评A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一语文必修1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测评A Word版含答案.doc

第四单元测评A(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停泊.(bó)结束.(shù)凋.谢(diāo) 婆娑.起舞(shuō)B.嬉.笑(xī) 死难.(nàn)沼泽.(zé) 浑.身发抖(hǔn)C.雏.菊(chú) 咳嗽.(sòu)嘈.杂(cáo) 睡眼惺.忪(xīng)D.脚趾.(zhǐ) 蹒.跚(pán)酝酿.(rǎng) 不假.思索(jiǎ)解析:A项,“娑”应读suō;B项,“浑”应读hún;D项,“酿”应读niàng。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暮霭座落别出心裁浮想联翩B.干练安详歪门邪道绿树如茵C.销假陨落暗度陈仓唇枪舌剑D.擦粉凋敝惨无人道步履蹒跚解析:A项,“座”应为“坐”;B项,“茵”应为“荫”;D项,“擦”应为“搽”。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人老在讲国家利益,我们绝不能跟在他们后面鹦鹉学舌....,我们有我们的国家利益,我们有我们的价值观。

B.“原先九死一生....的创业经历让我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他感慨地说,“所以我现在仍从事医疗事业,再难再险,也从没有丝毫改变的想法。

”C.记者看到,靠近汽车总站的一处别墅区,田字形甬道整修得很干净,优美,但入住户寥若晨星....,土黄色外墙里面并没有多少生机。

D.我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很感兴趣,我相信这届博览会和这次采访,会让我记忆犹...新.,留下非常深刻和美好的印象。

解析:A项,“鹦鹉学舌”,鹦鹉学人说话,比喻别人怎样说,他也跟着怎样说(含贬义)。

B项,“九死一生”,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

C项,“寥若晨星”,稀少得像早晨的星星。

D项,“记忆犹新”,对往事的印象还很清晰,好像新近才发生的一样。

高一上学期同步测试四 高一上学期同步测试题六

高一上学期同步测试四 高一上学期同步测试题六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测试四第一卷〔一共42分〕一、〔18分,每一小题3分〕1.以下加点词语注音全对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敷衍.〔yǎn〕寂寞.〔mù〕甘蔗.〔zhè〕丝缕.〔lǚ〕B.邀.〔yāo〕集无聊.〔niáo〕纠缠.〔qián〕赞和.〔hé〕C.侮.蔑〔wǔ〕抹.杀〔muǒ〕喝彩.〔cǎi〕奚.〔xī〕落D.愤懑.〔mǎn〕不惮.〔dàn〕仿佛.〔fú〕卒.业〔zú〕2.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藉列在HY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里了。

B.“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燥,别起急,眯着。

C.守旧老人把遨游者抬到集区,人们毕恭毕敬地站在周围,鸦鹊无声。

D.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了,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3.根据课文,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①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

小羊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

_____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点像羊尾巴、狗尾巴。

②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______有白塔那么高。

③人爱瞧热闹,_____不爱管闲事。

A.大概大概虽然B.仅仅肯定但是C.大概大概但是D.仅仅肯定虽然4.以下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为什么这样令人流连忘返的奇石异景,遭到破坏竟无人问...?B.先生的一席话,使我们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C.遇到问题我们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些,千万不能鼠目寸光,目无全牛....。

D.怪了,我的鞋子怎么突然不见了,难道会不胫而走....?5.以下各句的表达没有缺点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B.通过由大街、胡同把切成的一个又一个方块,不但影响了人的生活,也影响了人的思想。

C.有的人在一个胡同里一住几十年,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

高一语文必修一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导语】⾼⼀新⽣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信、宽容的⼼态,尽快融⼊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不是环境适应你。

因为你⾛向社会参加⼯作也得适应社会。

以下内容是为你整理的《⾼⼀语⽂必修⼀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向前,加油!【篇⼀】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项是() A.若望仆不相师(怨恨)幸勿为过(过错) B.弥甚(更加)若有所亡(失) C.累百世(积累,经历)曼辞(美好) D.亦以究天⼈之际(推断,研究) 解析:A项中的“过”是“责备”的意思。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项是()A.古者富贵⽽名摩灭B.⼤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放失旧闻D.汗未尝不发背沾⾐也 解析:A项“摩”通“磨”;B项“底”通“抵”;C项“失”通“佚”。

答案:D 3.下列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项是() 例:在尘埃之中,古今⼀体,安在其不辱也?A.⼈固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

B.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C.安在公⼦能急⼈之困也?D.古⼈所以重施刑于⼤夫者,殆为此也。

解析:A、B两项皆为介词短语后置;C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和主谓倒装;D项为判断句。

答案:C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正确的⼀项是() A.且西伯,伯也伯:⼀⽅诸侯之长。

B.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倾:倾斜于。

C.被箠楚受辱箠楚:⽤杖打,作楚囚。

D.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法纪。

解析:B项应为“超过”;C项应为“杖刑,楚是荆条”;D项应为“纲纪”。

答案:A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项是()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B.恨私⼼有所不尽C.此⼈皆意有所郁结D.鄙陋没世,⽽⽂采不表于后世也 解析:A项,“下流”,古指地位低贱,今指品质⾏为低劣;B项,“私⼼”,古指⾃⼰⼼中,今指只为⾃⼰打算;C项,“郁结”,古今皆为抑郁,不舒畅;D项,“鄙陋”,古指平平庸庸,今指见识浅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四单元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四单元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课标《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电影对文学的反哺邹贤尧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一直受着文学的滋养。

文学提供给电影取之不尽的素材和源源不断的人才,并不断提升其品格。

电影从发明之初,到高度发达的今天,从商业电影到艺术电影,从胶片电影到数字电影到微电影,都不曾停止过以文学为蓝本,包括对畅销的通俗小说、经典名著和网络小说的改编。

尽管电影试图克服文学对它的“影响的焦虑”,确立自己的独立品格,但它仍然从文学那里受惠良多。

当然,这并不表明电影只是简单地依附文学,电影以其特有的媒介优势,自有文学无法比拟的艺术效果,而且随着大众文化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影越来越显示出超过文学的强大的影响力。

因此,电影给文学带来很大的反作用,这有其负面性,比如它影响到一些作家把小说写得越来越像剧本,没有充分的展开,没有深入的刻画,多是干巴巴的对话,成了所谓的“影视同期书”。

电影对文学的影响又并非都是负面的,电影对文学有回报和反哺。

电影也在向文学“还债”。

一是改编电影对文学原著的反哺。

通过电影改编,对文学原著的宣传及传播有着巨大功效,为文学经典的再造提供丰富的可能性,促进一度边缘化的文学再度走红。

具体来说,借助电影改编,传统经典,得以延伸与扩散,比如《西游记》固然是广为人知的古典名著,但《大话西游》对它的全新演绎促其再放异彩;借了改编,被淹没的作品得到开发,被唤起与照亮,比如清末民初的王度庐及其小说《卧虎藏龙》,被人所遗忘,知者甚少,李安的同名改编电影,将之从历史深处召唤出来;即如张恨水,也因五四新文学对其贬抑而长久被淹没,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影视改编而掀起“张恨水热”;电影改编对一般性的文学作品予以提炼、点染与提升。

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电影《小花》,淡化了原小说《桐柏英雄》的政治色彩,强化了原小说的人性化内涵,原小说虽也在当时引起轰动,但电影《小花》更提升了其艺术品质。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同步模拟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同步模拟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同步模拟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怆然(chuàng)忸怩(niǔní)囊括(kuàng)矫揉造作(jiǎo)B. 喋血(dié)浸渍(zì)戕害(qiāng)殒身不恤(yǔn)C. 噩耗(è)桀骜(ào)莅临(lì)黯然失色(àn)D. 箴言(zhēn)肄业(sì)訾詈(zǐ lì)卓有成效(zhuō)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 寥落踌躇寥廓峥嵘岁月B. 斑澜笙萧扭怩激浊扬清C. 彷惶租凭桀骜咄咄逼人D. 颓圮屠戳喋血殒身不恤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2019年国庆阅兵仪式上,检阅车驶过一个个方阵,解放军战士们一个个器宇轩昂,精神抖擞,我们感到十分自豪。

B.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的岳父梁群峰位高权重,是个一言九鼎的政界人物。

C. 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说个不停。

D. 他虽然是个年轻的后起之秀,但他在这次科研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已使他在该领域内崭露头角。

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C.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练习4 峨日朵雪峰之侧-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统编版必修上册) (原卷版)

练习4  峨日朵雪峰之侧-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统编版必修上册)  (原卷版)
姓名: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班级
第 4 课 峨日朵雪峰之侧
(1) 把握作品意象意境,分析手法。 (2)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关系,理解诗人表现的饱含沧桑的情怀。
一、语言文字运用与识记
【偏易】1. 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进入 60 年代,诗歌面貌发生了重大转变,






偏重于革命的壮志豪情的抒写和斗争精神的表现。 ①诗歌的美学风格的追求经历了一个产生分化又重新整合的过程 ②写实道路为绝大多数诗人所放弃 ③另一些诗人以郭小川和贺敬之为代表,将诗与政治时事紧密结合 ④分化主要产生两种倾向 ⑤一些诗人开始刻意追求优美和谐的意境 ⑥努力寻找和创造生活的诗情画意 A. ⑤⑥③①②④ B. ②⑤⑥③①④ C. ②①④⑤⑥③ D. ⑤⑥③①④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难】5.(2020·威海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下面几处情境下的用语分别存在五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 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5 分) ①某校园广播站的一则广播稿播出:“《吕梁英雄传》(长篇小说),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马烽和西戎, 全书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校广播站将播出专题节目,敬请关注!” ②《新白娘子传奇》中张员外答谢白娘子时说:“久闻白娘子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您虽是一 介女流,但您的作风丝毫不让须眉,真是让人佩服啊!” ③《扬子晚报》报道:“‘八一三’淞沪抗战健在老兵重返昔日战场,重游谢晋元墓地,祭奠团长和死难 战友的英灵。” ④大洋网体育频道报道:“并非体育大省的河南只有 7 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却有 3 人染指金牌,成为全 国夺金成功率最高的省份。” ⑤某公司的一份声明初稿的片段如下:“近日,有不法分子假冒我公司人员在网上发布假的招聘信息,严 重损害了我公司声誉。特别警告广大网友,切勿轻信。” 【偏难】6.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 诗各句字数相同)

高一语文上册同步训练试题4

高一语文上册同步训练试题4

12飞向太空的航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翌.年()苛.刻()酝酿..()()横亘.() 轨.道()2.根据拼音组词。

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2)对航天员的挑选则早在1969年就开始酝酿..了。

(3)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4.填空。

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________说话,不同的是,通讯的内容比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的实效性不及消息,但可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雄关漫道真如铁。

“飞天梦”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多年来,中华民族迈向太空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

根据课文内容,请简要说说我国的航天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

尽管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仅仅一年零三个月后,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二号的发射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神舟”二号飞船为全系统配置的正样飞船,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

2001年1月10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

高一(上)语文单元同步练习及期末试题(四).doc

高一(上)语文单元同步练习及期末试题(四).doc

高一(上)语文单元同步练习及期末试题(四)(第四单元)重点:1.了解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联系单元课文,设例印证,加深印象。

能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能辨析古今词义异同,能逐步掌握一定数量的常见文言虚词和不同用法和意义,能初步认识词类活用现象及规律,能辨析特殊的文言句式。

在疏通文言字、词、句的基础上,写出译文,力求“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能理解、分析课文内容并作出评价。

能鉴赏具有特色的写法和语言。

2.了解并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①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体例、代表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对《左传》、《战国策》等应有较具体的了解。

②有关“十三经”、“三传”(“春秋三传”)、“二十四史”、“前四史”的常识。

③了解古汉语中尊称、谦称及委婉说法等表意习惯。

A卷1.选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3分)A.●(ì)丽不肖(xià)资烯(chī)汜(sì)南B.阙(qè)秦蓑(suō)笠期(jī)年强(qiǎng)谏C.会稽(ī)后嗣(sì)膏腴(yú)缒(zhuì)城D.沟壑(hè)持踵(zhǒng)逢(féng)孙车百乘(sèng)2.选出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3分)A.丈夫二十不取无能为也己B.徐公来,孰视之阙秦以利晋C.必勿使反失其所与,不知D.太后之色少解三年释其政二、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祭把必祝.(祈祷)秦厚而无劳,而挟.(依仗)重器多也B.臣诚.(确实)知不如徐公美,时时而间.(断断续续地)进C.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又欲肆.(扩张)其西封D.贾人夏则资.(储备)皮夫差与之成.(达成协议)而去之4.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

”②吾不能早用子,今急求子。

③水则资车,待乏也。

④然后求谋臣,无乃后乎?⑤持其踵为之位,念悲其远。

2021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单元(四)(原卷版)

2021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单元(四)(原卷版)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检测(四)学生版(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

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

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

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

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

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

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

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

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

第04课 峨日朵雪峰之侧(作业)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

第04课 峨日朵雪峰之侧(作业)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

04 峨日朵雪峰之侧【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喇叭.(bā) 聒.噪(ɡuō) 嗔.怒(zhēn) 湮.没(yān)B.囊箧.(qiè) 襟.怀(jīn) 谄.笑(xiàn) 脚踝.(huái)C.隘.口(ài) 飓.风(jù) 嫡.亲(dí) 联袂.(mèi)D.城垣.(yuán) 筵.席(yàn) 胝.掌(zhī) 船舷.(xuá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蔓延百衲衣循章摘句责无旁贷B.饿殍硬梆梆童山濯濯芒刺在背C.声援挖墙脚优哉游哉事过境迁D.攀缘亮铮铮歧路亡羊异端斜说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

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家里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B.上海电影译制厂制作了许多受人欢迎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要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五个小时的春晚中,诸如此类的广告居然..多达两位数,难怪有人质问:“一个个损害表演效果、影响观众心情的植入式广告,是否在‘秒杀’隆重的央视春晚?”B.大量的观察结果表明,那些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情感往往特别关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

C.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儒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口号,强调人与自然鼎足而立....,人可利用自然,掌握和运用规律,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

D.在商品房价格迅速攀高的情况下,大量违法建筑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每一座大型城市的边缘,成为城市化浪潮中社会治理的尴尬地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飞向太空的航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翌.年()苛.刻()酝酿..()()横亘.() 轨.道()2.根据拼音组词。

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2)对航天员的挑选则早在1969年就开始酝酿..了。

(3)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4.填空。

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________说话,不同的是,通讯的内容比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的实效性不及消息,但可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雄关漫道真如铁。

“飞天梦”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多年来,中华民族迈向太空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

根据课文内容,请简要说说我国的航天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

尽管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仅仅一年零三个月后,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二号的发射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神舟”二号飞船为全系统配置的正样飞船,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

2001年1月10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

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

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

“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

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6.最后一关,既然“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什么还说“几乎是从零开始”?7.作者是如何说明“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的?8.引用美国一家报纸的说法有什么作用?9.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哪句?为什么这么说?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诞生(dàn)苛.刻(kē)载.入史册(zǎi)B.透露.(lòu) 横亘.(gèn) 扭转乾.坤(qián)C.着.陆(zhuó) 尘.封(chén) 朝阳辉.映(huī)D.酝酿.(niàng) 相当.(dāng)摘星揽.月(lǎ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神舟”五号、六号和七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彪炳千古....。

B.以栾恩杰为代表的航天科技人员,为我国成功实施首次月球探测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先进事迹可圈可点....,值得大书特书。

C.他在刚刚过去的中考中,虽然有过短暂的低迷,但还是一鼓作气....完成了自己弱科“英语”的测试。

D.在湖南卫视举行的“快乐中国湖南卫视2009跨年演唱会”上,张杰首次牵谢娜的手,一起合唱情歌,他们的演唱果然不同凡响....,使得现场的气氛迅速升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枭龙战斗机的研制走过了一条从观念、管理与技术上的单个原始创新到整个项目上的集成创新的过程。

B.想要发展高科技,首先要提高人的现代意识,提高掌握科学技术,这样才能驾驭包括机器人在内的高科技。

C.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思考和广泛讨论,并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制度。

D.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

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回家:闯过死亡关口南香红①飞上207公里的飞船就进入轨道了。

浩淼的太空离地球很远,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危险。

一个可能是飞船失去控制,飞向更远的太空回不了家;第二个可能是飞船的航天员座舱被流星或太空垃圾击穿;第三个可能是飞船上的某个阀门泄漏。

1960年5月15日,前苏联首次发射了无人驾驶的卫星式飞船1号,飞船姿态控制系统发生故障,制动火箭点火后将返回舱推向了更高的轨道,1962年9月5日飞船才返回大气层并烧毁。

回家和上天,一样充满风险。

返回是载人飞船的事故多发段,不少航天员在回家途中死去。

②飞船控制专家陈祖贵的四个摞起来有30厘米厚的大本子上写满了计算公式。

他要给飞船安上“眼睛”和“大脑”。

他习惯了人们这样和他见面打招呼:“飞船能不能回来?”2001年1月,“神舟”二号飞船返回的前一圈,突然飞船发生震荡,返回姿态不稳,轨道舱泄压,此时距离飞船的返回只有一个半钟头了。

指挥大厅的空气几乎凝固了。

陈祖贵拿出可信的数据,说明飞船完全在控制之中,可以发出“回收”命令。

果然,一切如常。

“神舟”飞船的落点范围精确到了正负10公里左右,这相当于打靶十环的水平,而俄罗斯的水平是30多公里。

③据说,为了让摄影师拍摄到飞船在火红的晚霞中徐徐降落的情景,制导导航专家们特意设计了偏航机动技术。

按推算,“神舟”一号的最佳发射窗口时间是上午,那么飞船就会在漆黑的晚上返回。

而使用偏航机动技术,就无需考虑发射窗口,它可以在任何时间发射。

当“神舟”一号降落在晚霞中的大草原时,没有人想到,科学和浪漫竟然会结合得如此完美。

④假如返回座舱发生泄漏,“神舟”五号的控制面板会发出压力报警信号,航天员必须在10分钟内穿好航天服,接通供气管。

航天服可连续6个小时保证航天员的氧气供应。

在这6小时内,飞船可以在10个应急着陆场中选择着陆。

假如险情十分紧急,飞船可以启动立即返回功能,设计师保证飞船有2个小时的时间,瞧准第一个来得及着陆的地区着陆。

假如两台变轨发动机发生故障,另两台会立即补上;假如4台发动机停火,另有8台小发动机,足以让飞船完成自动调姿,顺利返回。

假如着陆缓冲发动机不工作,返回舱底部安装的Y 高度仪会使缓冲发动机点火,给飞船一个向上抬的力,足以让航天员安然着陆。

万一发动机不点火,航天员的座椅下部胀环式缓冲器,能够起到“弹簧”的作用。

⑤返回舱里为航天员准备了所有能够想到的救生物品:远距离呼救电台、信号枪、闪光标位器、太阳反光镜、光烟信号管、海水染色剂、急救药包、蛇伤自救盒、蚊虫驱避剂、食品、饮水、指北针、抗风火柴、防尘太阳镜、引火物、救生船、渔具、驱鲨鱼剂、抗浸防寒飘浮装备、救生手枪、生存刀、救生手册等。

⑥飞船落地后其顶端的闪光灯以每分钟闪动55下的频率发出白色的闪亮,可连续闪光25小时;假如落在海里,飞船上配备的染色剂会把飞船周围海域染成绿色荧光区,便于飞机搜索。

(选自《“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诞生内幕》)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篇文章的内容。

5.第②段中写飞船控制专家陈祖贵对全文有什么作用?6.选出第②段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中的一处,并说明它的作用。

7.“科学和浪漫竟然会结合得如此完美”,这里的“科学”是指什么?“浪漫”是指什么?8.请指出第④段中的五个“假如”外加一个“万一”,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为什么最后不用“假如”,而换用了一个“万一”?三、语言表达9.给下列句子排序,使其与前后衔接连贯。

(只填序号)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①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②中国是嫦娥的故乡③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④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⑤火箭的发源地10.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8年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印在飞船舱外的茫茫太空之中。

中国的“神舟”七号宇宙飞船进入了太空,中国人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在太空中漫步。

如此壮举,全球瞩目,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全新的开始。

请你以下列身份接受记者对此事的采访,谈谈自己的感想。

要求:谈话符合人物身份,表达得体、自然、流畅,每段话不少于30个字。

(1)中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学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09湖北武昌高三调研,21)从下面这则关于“神七”的新闻材料中提炼一个论点,并概括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北京时间二○○八年九月二十七日下午四点五十九分,“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返回轨道舱,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成功完成。

下午一点三十三分,“神舟”七号返回舱门关闭,航天员出舱执行太空行走任务开始。

四点三十四分,“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开始出舱。

四点三十九分,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四点四十八分,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始了。

四点五十九分,翟志刚结束太空行走,返回轨道舱。

39年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时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