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
毛特概述总结笔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2)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3)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存在,而且还保持着优势;(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3)皇帝虽然被推翻,但中国仍然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4)中国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但实际上已丧失了独立主权;(5)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6)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国情的突出表现是:外无民族独立,内无人民民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贫困,国力衰微,经济文化极端落后且发展不平衡。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矛盾(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鸦片战争—辛亥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1)农民不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他们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理论的指导,因而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全崭新的社会制度以彻底摧毁封建旧制度;(2)农民长期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的地位,也使他们难以在斗争中形成一个坚强统一的领导核心,农民队伍抵御不了统治阶级意识的侵蚀,因而也阻止不了农民革命队伍本身的蜕变;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派: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林旭、刘光第、杨锐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孙中山)中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见PPT30页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见PPT32页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见PPT34页(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PPT35页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八七会议——>抗日战争——>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三大法宝)》40年《新民主主义论》、45年《论联合政府》——>解放战争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总路线)》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1)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2)关于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的理论(3)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4)关于人民军队和军事战略的理论(5)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首要对象政治上,侵占中国领土主权经济上,操纵中国经济命脉文化上,实施文化侵略政策2、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主要对象3、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领导权问题,是新、旧民主革命最根本区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关系到革命的成败。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也称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没有合法斗争的可能性;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爱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压迫。因此,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2)面对中国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和庞大的反革命武装,中国革命只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的特点和优点。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地。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成。
(3)党的建设是中国的伟大工程。
三、中国革命为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的形成
3、在新民主义革命的指导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任命共和国实现了名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3、现代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家突出。
(3)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帝国主义之间和国内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规定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四、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经验;
1、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03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成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涵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 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成为革命对象的原因: 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 恶的敌人。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进 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来自帝国主义的 民族压迫是近代中国人民遭受的最大压 迫。帝国主义是造成中国贫穷落后和一 切灾祸的总根源。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表现: 政治上,通过战争,割占中国领土, 夺取中国的海关、司法、外交等各项主 权,并在通商口岸设立租界。 经济上,掌握中国海关,垄断了中国 的金融、航运等,牢牢地控制了中国的 经济命脉。 文化上,通过传教,办医院、学校 等手段,实施文化侵略政策,培养为他 们侵略服务的买办文人。
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潜心研究中国革命 的理论。这一时期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即中 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目的等进行了分
析(《青年运动的方向》)。 在《〈共产党人〉
发刊词》中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明确提
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全面总结了中
(4)中国近代革命的根本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 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 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 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 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5)中国革命的性质 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之前的革命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 五四运动之后的革命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学习要求: 1.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掌握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主要矛盾和 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2.熟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掌握新民主主 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3.深刻认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和三 大法宝,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独立,反对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实现人民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本主义
签订 《南 京条 约》
清 廷 上 谕
蒋
孔 宋
陈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 年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 年 他在《 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总路线内容。) 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总路线内容。)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前后,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 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前后 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 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的新经验,继续发展了新 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的新经验 继续发展了新 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 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 1. 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军 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 事理论; 事理论; 2.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总路线; 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总路线; 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总路线 3.关于政策策略理论的新发展; 关于政策策略理论的新发展; 关于政策策略理论的新发展 4关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的思想; 关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的思想; 关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的思想 5.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 直接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主要对象 封建主义 中国经济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的 主要障碍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官僚资本 主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1、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八 国 联 军 侵 略 中 国
《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894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
帝国主义的侵略
经济侵略 资本输出 政治侵略 瓜分狂朝
政 治 借 款
修 筑 铁 路
开 采 矿 山
开 办 工 厂
强 占 租 借 地
划 分 势 力 范 围
八国联军侵略北京
《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签订《辛丑条约》
日军正在刺杀无辜的中国青年。
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袁世凯批准 的“二十一条” 文书。
“二十一条”签约现场
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蒋介石军队屠杀革命党人
蒋 介 石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 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决定了中国革命是 资产阶级革命,同时又分两个阶段。
4、抗日战争胜利后,党的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 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转变的思想。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基本纲领革命道路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演变过程5个关键点:《天津条约》(进一步加深)《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完全沦为)《马关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总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六大特点:第一,半封建第二,半资本主义第三,半独立第四,半殖民地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决定革命任务决定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发生了新的变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近代中国革命包括:P书上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条件6:社会条件:中国人民斗争(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自在阶级——自为阶级)思想和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转折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实现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
主要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 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 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 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 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 人民代 表大会制
1、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毛泽东在1947年12月所作的《目 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 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 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 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 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 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毛泽东 选集第4卷
帝国主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工人阶级——领导阶级 2、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 小商人 手工业者 自由职业者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1)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 题,也是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它是 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第二,中国革命 的形势发展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身上,无产阶 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决定能够担当领导并完成 民主革命的任务。 (2)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通过其政党来实现的,它 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率领被 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 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
(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与抗争: (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与抗争: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与抗争
(1840—1919) (1840 1919)
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农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改革派登上历史舞台 •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 台 • 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义和团运动: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一1919) (1840一1919)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具有两重性的阶级,在具有 革命性一面的同时,还具有 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一面,它 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 了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 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纲领,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 没有建立起一个坚强的先进 的革命政党。因此中国的民 族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完成反 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旧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失败
康有为与《大同书》 康有为与《大同书》手稿
旧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失败
孙中山及其 手迹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 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 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反对“左”倾教条 主义和右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形成的。
《辛丑和约》签订以后,慈禧厚颜无耻地说:“量中华之物 辛丑和约》签订以后,慈禧厚颜无耻地说: 结与国之欢心”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在 形式上虽然保持独立, 形式上虽然保持独立,但实际上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不过是帝 国主义的“守土乡官”而已。 国主义的“守土乡官”而已。
第 3 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与基本经验

第 3 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与基本经验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走到了十字路口。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突破了“城市中心论”的俄国革命模式,走出了一条与“俄国相反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条道路的主要内容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思想,它成为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明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是党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一个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风格建设起来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个各革命阶级广泛参加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正确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就等于正确地理解和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第 1 节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一武装斗争的中国特点1 .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武装夺取政权是革命的最高形式,这是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特点。
除了这种共同特点外,中国革命还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对于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人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从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 1924 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几年中,我们党还不懂得直接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的重要性。
1924 年至 1927 年,乃至在其以后的一个时期,对此也还认识不足,但是从 1924 年参加创建黄埔军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
经过北伐战争,党已掌握了一部分军队。
国民革命的失败,得到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
这个时期我们党比较深刻地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敌人力量的强大及其统治的残酷这两个特点所决定的。
前一个特点决定中国革命是长期的;后一个特点决定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的。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革命的特点时指出:“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表明(或标志)生产资料 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中国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社会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 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主要任务: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 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 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事业创造制度条件; (2)使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历 史性胜利; (4)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原因:
•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 •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世界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 克思主义; •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 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度的必然性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中国实现工业化任务要 靠国营经济来承担; • 国营经济主要来源于没收官僚资本,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是控制国家财政、稳定经济局势、保障人民和社会利益 的主要经济力量。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的 经验说明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途径已经形成; • 面对工业经济落后国家需要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 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同时限制其不利的方面为扶持其生 存和发展,国家创造了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和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把其纳入国家计划经济的轨道。
2、实践意义: (1)它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本章学习的重点1、正确理解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历史经验。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大众的革命。
首先,这种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其次,它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称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中国革命在性质上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经济上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3、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历史特点决定着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次错误的主要代表人陈独秀李立三王明瞿秋白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921年党的一大没有认清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由于当时对中国社会的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等,缺乏明确的认识,因而笼统地提出要领导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任务和奋斗目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线的形成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指出: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第二步是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与国民党合作以建立广泛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将如何处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教案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中国共产党要在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革命并不断走向胜利,就必须认清这一基本国情,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国情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一般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升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个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个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殖民地化,只是在形式上仍然维持着独立国的地位。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政治地位的提高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需要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都是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
在近代中国这个政治、经济、文化都极 其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 行革命,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进行一场什么 性质的革命?如何进行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 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正确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基本 问题,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案例讨论:
• ( 1 )中国是怎样由封建社会变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 ( 2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是什么?
•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 本特点
•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 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 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 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 基础。
• 第二,《南京条约》的签订和实施,加 速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 开始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逐步沦 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场所和原料 产地。 • 第三,它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灾难 性的影响。鸦片战争的巨额赔款和鸦片 大量输入所产生的银荒,使清政府的财 政危机日益严重,中国人民所受到的毒 害和负担更加沉重。
新民主主义思想基本成熟
• 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 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 • • • •
•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 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 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当然还有别 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 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 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前途:经由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前途: ★ “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 二次革命论” 二次革命论 一次革命论”
★ 整个中国革命包含两重任务:新民主主义 整个中国革命包含两重任务: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 革命的必要准备, 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必然趋势。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的必然趋势。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紧密衔 接。
(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确立依据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武装的革 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近代中国政治、 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无产阶级 政党必须避开强大的敌人, 政党必须避开强大的敌人,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建 立革命根据地 农民是近代中国人口的大多数, 农民是近代中国人口的大多数,这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 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 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才能使革命获 得更广泛的支持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 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主讲人:周莉莉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
目录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 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 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 1、社会背景:近代中国的国情 社会背景: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 认清中国的国情, 是认清和解决中国革命 问题的基本依据。 问题的基本依据。 ——毛泽东 毛泽东
高中历史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的: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内容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其指导意义难点: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课时:2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毛泽东同志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和解决一切革命问题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一般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个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阻碍中国的自主发展,防止出现一个摆脱它们控制以至与它们竞争的新型资本主义国家。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这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关联着的,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才能为完成后一个任务创造条件。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案例)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案例1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在人类的历史上,战争总是伴随着滔天的罪恶,对中国人民来说,有一段历史永远不能忘却,有一段罪恶永远罄竹难书。
这段历史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所犯的滔天罪行,他们侵我土地、杀我人民、夺我资源,华夏大地处处都是残暴的日军留下的斑斑血迹。
侵略我领土日本早在明治中期,就形成了以中国为主要扩张目标的所谓大陆政策。
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随着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日本以武力夺取世界霸权的欲望更加强烈,侵华活动更加猖獗。
1927年田中内阁制订了《对华政策纲要》,其核心是首先把满蒙从中国分离出去,然后以满蒙为基地进一步向中国内地扩张。
田中给天皇的奏章中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侵略扩张纲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这是为实现其独占东北,进而灭亡中国、称霸亚洲所采取的步骤。
日军炮制伪满洲国,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任其宰割的殖民地。
从1933年开始,日军先后侵犯热河和长城各口及其以南地区,并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日本即占领了我国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大片领土,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
1938年10月以后,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进入1944年后,日军集中侵华兵力,又向中国发动了一次战略性进攻,实施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将其占领区向前推进,侵占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大片地区。
屠杀我民众日军铁蹄遍及中国半壁河山,在其所到之处,对中国民众实行灭绝人性的屠杀,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制造了难以计数的血腥惨案。
长城内外的“千里无人区”,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烧光、杀光、抢光的“毁灭战”,对不设防城镇的狂轰滥炸,还有惨绝人寰的细菌战、毒气战……侵华日军暴行铁证如山,罄竹难书!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上百万日本法西斯军队,在中国的土地上挥舞溅血的武士刀,犯下了滔天罪行。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 法宝,三个主要法宝。”
农村革命根据地 示意图
2、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 (3)“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 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 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南昌起义 指挥部一江西
大旅社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毛泽东等人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并进行了理论论述。
2、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农村为工作重心,以 根据地为依托,以政权为杠杆,以土地革命为基本 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夺取全国胜利 的道路。
2、武装斗争
(2)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有 根据地的农民战争(实质) 第一,农民是武装斗争最广大最深厚的力 量源泉 第二,农民深受三重压迫,是无产阶级最 可靠的同盟者 第三,农村是反动统治相对薄弱的地方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3、党的建设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是由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 ❖ 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 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条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近代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领导阶级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国情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的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4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资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观点。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
3.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战线的思想。
4.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理论,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 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基本概念及内涵 :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中国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3、中国革命的领导阶段:无产阶级 4、中国革命主力军:农民 5、中国革命同盟军:小资产阶级、民族 资产阶级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 2、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卷 3、中央文献室:《毛泽东传》 4、中央文献室:《毛泽东年谱》 5、叶永烈:《红色的起点》
讨论题:
1、近代中国为什么没有走向资本主义的发展道 兼评“ 路?——兼评“补课论”的实质; 兼评 补课论”的实质; 结合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2、结合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说明走自 己路的重要性; 己路的重要性; 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史, 3、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史,谈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条件? 中国化的条件? 4、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 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结合该 理论谈谈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 理论谈谈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对我国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小康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5、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 性,谈谈我国现阶段如何理解和认识民营经济的性 质及对策? 质及对策?
基本观点、经典论述 :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 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 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 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 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 ——毛泽东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意义
基本概念及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二次巨变: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是第一次巨变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第二次巨变 3、中国人民近现代的两大历史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第一个任务 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是第二个任务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中国革命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基本概念及内涵 :
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 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太 平天国农民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 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由于中国资 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无不以失败而告 终。辛亥革命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 性巨变。
基本观点、经典论述 :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 族的矛盾, 族的矛盾,封建主 义和人民大众的矛 盾,这些就是近代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为解决这两大 矛盾, 矛盾,就要进反对 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的革命。 义的革命。这个革 命的性质就是资产 阶级的民主主义革 命 ——毛泽东
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 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我们称这种 革命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
思考题目 :
1、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 式?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道路? 2 2、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怎样提出的? 这一命题的提出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何重要 意义? 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历史条件及客观原因?
阅读书目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基本概念及内涵 :
1、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革 命的经验提出三条最重要原则:党的建设— —党是革命的领导主体 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统《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二十多 年革命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建立人民 民主专政。人民民主国家的国体即阶级性质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团结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 爱国人士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 人民内部实行民主;一个方面是对人民的敌 人实行专政。
——毛泽东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基本概念及内涵
毛泽东思想: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 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经验总结
主要内容是: 主要内容是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关于政策和策略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关于党的建设
基本观点、经典论述 :
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 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 主义的束缚,所以,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有矛盾,从这一方面说来,他们是革命 的力量之一……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 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 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毛泽东
基本观点、经典论述: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 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 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 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 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 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基本概念及内涵 :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战略 2、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3、工农武装割据:武装斗争是“工农武 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 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农 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 战略阵地。
基本观点、经典论述 :
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原因和条件:
●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大革命影响下的良好群众基础。 ●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
基本观点、经典论述 :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 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 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 商业。——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文化也就是共产主义思想指导 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毛泽东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 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旧民主主义 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
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则为 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创造了条件。 经济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 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上,马克思主义传 入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 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 命的不同点:
第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旧民主主革命的根 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 义。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由于十月社 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 方向,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 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教学目的:
阐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 相结合的第一飞跃,其所产生的毛泽东 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历史经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新民 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理论观点 难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及其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联系与区别
二、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基本概念及内涵 :
1、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 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 2、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 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 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基本观点、经典论述 :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意义: (1)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 果——毛泽东思想 (2)中国革命中的理论创造丰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3)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各国革命的 具体实践相结合
2、中国革命的实践意义: (1)在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开辟了 实现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2)实现了中国现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巨 变,完成了中国人民第一个历史任务 (3)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进行 革命提供了范例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