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及治理措施
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

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对策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整体过热,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来,如何有效地应对和化解通胀对国民经济带来的风险是经济学界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着重从输入性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通货膨胀;输入性通货膨胀;成因;对策一、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按经济学的定义就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
具体来说,按形成通货膨胀原因的不同,通货膨胀大致可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输入型以及结构型等。
笔者探讨了一下关于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中国现阶段已经进入了经济滞涨期,经济运行速度总体水平在下降,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高烧逐渐退却,只有投资短期内仍维持在高位。
在经济下行的同时,CPI却居高不下,维持在4%以上的常态,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经济面临着通胀威胁。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也和美国一样采取了增发货币的政策来推动经济的增长,但在中国却导致了通胀压力,造成这种和美国截然相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银行信贷过快增长,加大了基础货币的投放;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不利于支持进口,难以通过进口来平抑国内的物价,因此,政府一增发货币,其不良效应立刻就反映在国内商品价格上;更为重要的是,增发的货币并没有以社会福利的形式直接返还给人民以形成收入增长,而是大都投向了国家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很多投资项目投资周期较长,短期内收益不明显,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重复性建设,只有少部分用于改善国计民生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上,导致民众形成了“收入增长缓慢、物价上涨剧烈”的普遍认知。
笔者认为输入性通胀持续增强是形成当前国内通胀压力上升的外部因素。
输入性通胀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
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开放经济有密切的关系,开放的程度越大,发生的概率越大。
形成途径: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使本国产品价格上涨,推动本国物价总水平上涨;落后国家初级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实行对外开放后,由于外部需求猛增导致本国产品价格上涨。
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及应对措施

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及应对措施一、背景介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然而,这种联系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输入型通货膨胀。
本文将探讨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定义与特点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而导致的国内通货膨胀现象。
与内生型通货膨胀相比,输入型通货膨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核心是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这可能是由于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汇率变动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因素引起的。
2.2 通胀传导效应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会对国内商品价格产生影响,通过供需关系传导至整体物价水平。
这种传导效应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
2.3 通货膨胀预期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会引发市场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这种预期将进一步影响市场行为,加剧通货膨胀的程度。
三、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上涨是输入型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之一。
这可能是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原材料价格上涨或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等因素引起的。
3.2 汇率变动汇率的变动也会对输入型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当本国货币贬值时,进口商品的价格将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3.3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
当政府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如提高关税或征收反倾销税时,进口商品的成本将增加,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3.4 通货膨胀预期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还可能通过预期形成的方式加剧。
当市场参与者预期未来通货膨胀将加剧时,他们会调整自己的行为,进一步推动通货膨胀。
四、应对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措施面对输入型通货膨胀,我国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4.1 调整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调控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当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央行可以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
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及应对措施

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及应对措施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及应对措施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已经逐渐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输入型通货膨胀。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际市场上商品价格的上涨,导致我国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及应对措施。
一、形成机理1.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上涨是导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上涨,会导致我国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
2.外汇汇率变动外汇汇率的变动也是导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当人民币升值时,进口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而当人民币贬值时,出口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3.国内需求过旺国内需求过旺也是导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当国内需求过旺时,进口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从而引起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二、应对措施1.加强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政策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我国出现输入型通货膨胀时,应加强货币政策调控,通过加强货币供应的控制,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2.加强财政政策调控财政政策也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我国出现输入型通货膨胀时,应加强财政政策调控,通过加强财政支出的控制,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3.加强进口商品监管加强进口商品监管是防止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重要措施之一。
当我国出现输入型通货膨胀时,应加强对进口商品的监管,防止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从而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4.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也是防止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重要措施之一。
当我国出现输入型通货膨胀时,应加强与国际合作,通过加强国际贸易的合作,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总之,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货币政策调控、加强财政政策调控、加强进口商品监管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实证分析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实证分析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实证分析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通货膨胀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货膨胀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还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和控制通货膨胀。
首先,货币供给的过度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货币供给主要由央行负责,央行会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然而,当货币供给增长过快时,会导致货币过多进入市场,引起通货膨胀。
过多的货币供应会导致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其次,供给侧的不足也是通货膨胀的成因之一。
供给侧不足指的是生产能力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当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就会上涨。
在我国,由于产能过剩和供需不平衡的现象较为突出,供给侧的不足成为了推动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需求端的拉动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当消费者购买力增加时,他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
在需求端的推动下,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也会上涨。
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一趋势对通货膨胀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再者,资源价格的上涨也是通货膨胀的成因之一。
资源价格的上涨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进而推动商品价格上涨。
在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等资源价格的上涨对通货膨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资源价格的波动与国际市场和国内供求关系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加强对资源市场的监管和管理,以减轻资源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最后,预期通货膨胀也会对实际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当人们预期通货膨胀将来会加剧时,他们会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的财富,如购买实物资产或增加储蓄。
这种行为会促使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预期通货膨胀对实际通货膨胀具有很大的影响。
总结起来,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货币供给的过度增长、供给侧的不足、需求端的拉动、资源价格的上涨以及预期通货膨胀都对通货膨胀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及应对措施

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及应对措施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我国的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从2000年开始,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壮大,我国也开始面临着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际商品价格上涨,进口物价上涨导致的通货膨胀现象。
其形成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对外依存度高。
我国进口原材料、能源、技术和高端产品等比较多,这些商品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反映到我国市场上,导致物价上涨。
其次,国际市场存在博弈和垄断。
国际市场上少数大公司垄断了很多关键产品的市场,他们可以通过控制市场价格获取更高的利润。
当这些公司调高价格时,我国消费者只能接受市场价格,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再者,外汇市场波动。
外汇市场的波动也会影响到进口商品的价格。
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和国际货币汇率的变动都可能导致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
针对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国内供给侧改革。
通过加强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国内生产和供应的能力,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存度,从根本上解决输入型通货膨胀问题。
其次,积极实施进口替代政策。
我国可以通过加大对国内企业的
扶持力度,推动商品替代,减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减少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影响。
再者,加强货币政策协调。
我国应加强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协调,避免出现货币政策的不协调引起的通货膨胀风险。
总之,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面对的挑战,应采取综合措施,从多个方面来化解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风险。
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一、20XX-20XX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概况20XX年开始,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就在一直高位运行,从年初的%上升到当年12月份的%,然后又上升到20XX年2月的%;随后CPI一路下滑,降到7月%,最后12月降到%,形成一个从上升、高峰、再到下降、消失的完整过程。
而同一时期,世界上石油、粮食、铁矿石等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在飘升。
20XX 年7月,世界石油价格暴涨至创纪录的历史高点147美元。
粮食、铁矿石等其它我国大宗进口资源的价格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而我国又是这些资源性商品的进口大国,石油、铁矿石一半以上需要进口,粮食中的大豆更是90%依赖进口,通过国际贸易使通货膨胀传入我国,并对国民经济造成伤害。
二、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路径分析关于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概念,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
一般是指:在开放经济中,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和国际资本流入规模过大,导致进口商品成本上升和国内货币供给被迫增加,进而引发国内市场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本文主要分析由于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导致我国出现的输入型通货膨胀。
一般而言,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首先推动我国原材料、材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上涨,然后引起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即工的上涨国际贸易论文,最后再传导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而引起物价的全面上涨。
20XX年初级品进口中,非食用原料和燃料等生产原料比重占%,这些产品进口价格变化必然改变国内厂商的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成本,表现为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变化,并最终间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水平。
以石油为例,由于石油是基础能源产品,是工业交通的血液,被誉为“黑色黄金”。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又引起国内交通运输、用油工业品以及居民燃气价格的上涨;有机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则与国际原油价格同步,随着有机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其下游的塑料、橡胶和化纤等工业中间品的价格也进一步上升,并由此一步一步向下传导,最终引起整个社会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与之相伴而来的问题是通货膨胀。
指数从2012年开始,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7.7%的速度上升,达到了2017年11月份的最高点3.3%。
而此外,从今年1月到2月,CPI缩水至2.9%,表明全国的通货膨胀正在放缓。
通货膨胀的影响是广泛的,它会对消费者的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并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令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据此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以进一步减轻通货膨胀的影响。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可以归纳为:第一,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供求,经济膨胀的实质是供求失衡所导致的物价上涨。
如果供大于求,物价就会下跌;相反,如果求大于供,物价就会上涨,这就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第二,货币供应量影响通货膨胀。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物价水平会因为货币变得贬值而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第三,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也会影响我国通货膨胀。
一旦国际市场发生变动,我国货币价格也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全球宏观经济状况也会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
为了减轻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政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首先,我们应该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按照经济实际情况调整财政收支,以避免财政状况的不稳定性。
其次,必须采取有力的货币政策,加强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从而控制物价水平,使货币价值保持稳定。
同时,中央银行还可以考虑采取集中拍卖制度来控制物价水平,这可以避免出现价格操纵现象。
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加强对经济形势的观察和监测。
首先,要加大土地供应,促进土地市场的积极发展,同时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控制土地流转和土地价格飞涨。
其次,要完善我国经济体制,健全国家经济行为规范体系,以此有效地控制经济活动,避免经济不平衡的发生。
总之,要有效地减轻通货膨胀的影响,必须积极有效地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只有这样,我国经济发展才能平稳健康地发展,而通货膨胀的恶果也才能加以减轻。
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一、引言二、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成因1.国际油价影响2.工业品涨价3.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食品价格上涨5.外汇升值导致进口物价上涨三、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对策分析1.加大对外贸易投资的力度2.加强货币政策调节3.控制能源价格上涨4.加强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给5.增加进口的多样化,降低对某一种物品的依赖四、案例1: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成因2.影响3.对策五、案例2:食品价格上涨1.成因2.影响3.对策六、案例3:外汇升值导致进口物价上涨1.成因2.影响3.对策七、案例4:加大对外贸易投资的力度1.成因2.影响3.对策八、案例5:加强货币政策调节1.成因2.影响3.对策引言:2007-2008年,我国出现了输入型通货膨胀,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对于经济专家而言,分析其成因及对策,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成因:1. 国际油价影响:2007年国际油价快速上涨,推动了我国能源价格上涨。
2. 工业品涨价:2007年,全国大规模的“洗钱”行动,导致上游的原材料、中游的制造业、下游的消费者价格齐齐走高。
3.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受宏观经济形势、交通运输成本等因素影响,生产资料价格整体上涨。
4. 食品价格上涨:2007年,我国遭受了严重的雨雪灾害,导致农作物产量大幅下滑,食品价格大幅上涨。
5. 外汇升值导致进口物价上涨: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一直处于高位,而美元贬值,导致外汇升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三、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对策分析:1. 加大对外贸易投资的力度:尽量多地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出口量,缓解压力。
2. 加强货币政策调节:通过抑制通货膨胀,保持货币稳定。
3. 控制能源价格上涨:加大能源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加新能源使用的比例。
4. 加强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给: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粮食生产,并及时储备。
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通货膨胀对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通货膨胀的原因。
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需求拉动和供给压力。
需求拉动主要来自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提高。
中国人口众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从而推动了物价上涨。
另一方面,供给压力主要源于资源供给不足、生产成本上升和市场垄断等因素。
资源供给不足会导致商品供给无法满足需求,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生产成本上涨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也会传导到商品价格上。
市场垄断的行为会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使得企业可以通过涨价获取更高的利润。
其次,我们来探讨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经济方面,通货膨胀使得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受损,对投资和创新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通货膨胀会降低人民币的购买力,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
社会方面,通货膨胀会加剧贫富差距,使得富人更加富裕,而穷人更加贫困。
通货膨胀还会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导致社会不稳定。
最后,我们来探讨中国应对通货膨胀的策略。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
首先是货币政策的调控。
中国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收紧货币供应,从而控制物价上涨。
其次是财政政策的调节。
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投资,提高资源供给,缓解供需矛盾。
另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市场监管,禁止垄断行为,加强反垄断执法。
此外,中国政府还注重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生产力水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从根本上推动经济发展,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是需求拉动和供给压力。
政府应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市场监管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弊端。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通货膨胀,它不仅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还会严重影响民众生活。
本文从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出发,阐述了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其可能的影响,并建议政府相应的处理措施来缓解通胀的压力。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1.度扩张的货币供应随着金融发展的加快,法定货币供应迅速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与价格上涨带来了货币膨胀压力。
2. 产品供求失衡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利率政策的不当,大量企业进行就近投资,资源不均衡,造成投资过度,产品供求失衡,物价上涨,使通货膨胀加剧。
3.府政策的影响政府的经济政策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补贴政策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1.响消费通货膨胀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消费者不愿花费更多的钱去购买同样的物品,支出减少,消费水平下降。
2.响投资当物价不断上涨时,投资者将选择投资国债或其他安全收益率较高的投资项目,抑制了市场对投资的热情。
3.响国民收入随着物价上涨,国民收入可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受到最大影响,由此引发更大的社会不平等和不稳定。
三、政策建议1.强财政政策的管理应该加强财政政策的管理,控制支出,提高收入,确保赤字率稳定,控制货币流通量,防止通货膨胀加剧。
2.强货币政策的管理应加强货币政策管理,通过调节利率来控制市场,提高存款利率以促使企业把资金投入到生产环节,通过调节贷款利率来控制货币的流通量,合理控制货币的流通规模。
3.善贸易、投资政策应加强对投资和贸易方向的管理,定期进行存款、贷款利率的调整,加强资源的分配,以减轻通货膨胀的影响,促进合理的投资和贸易。
4.适度实行补贴政策为了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应实行科学合理的补贴政策,对某些物价上涨比较严重的产品,实施价格补贴,维护国民消费权益,调节物价上涨的速度,使物价变化适度。
输入型通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治理

输入型通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治理我国近一段时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其中从国外进口的石油、铁矿石和食品等物资的涨幅较大。
此外,巨额外汇储备也加剧了这轮通货膨胀的严重性。
输入型通货膨胀成为这轮通货膨胀的一大特征。
本文分析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在我国产生的条件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途径影响治理措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含义及产生条件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在开放经济中,因一国经济与国际市场密切相关,当国际市场上出现通货膨胀时,国外的通货膨胀通过该国与国际市场的传导途径传播到国内,从而引起该国国内商品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现象。
但输入型通货膨胀并非毫无缘由地产生的,它的出现需要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国际市场上存在通货膨胀现象。
这是输入型通货膨胀产生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国际市场上存在通货膨胀,一国才有可能从国外输入通货膨胀。
第二,该国经济与国际市场高度相关。
这意味着一国经济必须是外向型经济,其外贸依存度较高。
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外贸依存度越高,表明该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相关性越高。
第三,该国存在有效的国际通货膨胀的传导途径。
通常输入型通货膨胀存在三大传导途径:价格传导途径。
国外商品价格的上涨,导致该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这样国内商品相对减少,国内需求相对增加,引发物价上涨;货币供给途径。
一国国际收支如果出现巨额顺差,会导致该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加。
在固定汇率制下,该国货币当局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就必须大量地使用本币购进外汇,本币在市场上流通过多从而引发通货膨胀;成本传导途径。
一国在向国际市场进口原材料和资源时,这些物资价格的上涨,会推动国内市场这些物资的中间产品及产成品价格上涨。
第四,该国经济中存在诱发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隐患。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在国内经济存在隐患的情况下,国际市场的通货膨胀才可能演变成该国的通货膨胀。
我国已经具备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发生条件笔者认为,我国近期通货膨胀与国际市场的通货膨胀紧密相连,输入型通货膨胀已构成我国这轮通货膨胀的一大特征。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财贸研究 2008.2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郝雨时(苏州大学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我国是否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近一年来,从官方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央行的政策由“温和”转向“猛烈”,其中包括连续上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数次加息,并调低存款利息税。
另外,我国还发行了1.5万亿元的特别国债。
这意味着高层对当前的经济过热有了统一的认识,发出了明确的紧缩信号。
通货膨胀的结果是严重的,不仅会扭曲商品市场的价格,使资源配置无效率;同时,也会扭曲金融市场的价格,引起经济产生泡沫,最终会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
要治理通货膨胀,就要了解是什么因素导致通胀发生,然后对症下药,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对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一般情况下,世界各国多用G DP(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或者是CP I来衡量通货膨胀,这两个指数虽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在变化趋势上大体是一致的。
根据尹艳林在《从治理通货膨胀到防止通货紧缩》一书中的论证,本文采用CP I来度量通货膨胀。
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很多,但由于许多因素之间相互重叠,同时我们分析问题要有轻有重,重点要反映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经济因素,所以有必要从诸多的影响因素中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因素。
本文将选用G DP增长(货币发行量)增长率、实际平均工资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进行因素分析,而把其他影响通胀的因素作为率、M1随机项来处理。
接着我们就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来分析几个主要的因素对我国CP I(即通货膨胀率)影响程度的不同。
1.Granger因果检验在经济分析中,常常需要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
Granger因果检验是对经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的常用方法。
本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结果为:实际平均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中更多地表现为通货膨胀是实际平均工资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关系并不明显(具体检验过程从略)。
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研究

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研究通货膨胀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货币流通中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而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的通货膨胀现象。
近年来,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深入推进,中国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波动对国内通胀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主要受到国际商品价格的影响。
全球经济的波动和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到进口商品的价格。
特别是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较大。
例如,原油价格上涨会导致石油产品价格上涨,进而推动整体物价水平上涨。
其次,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还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由于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进口商品的价格也会随之波动。
当人民币贬值时,进口商品的价格会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而当人民币升值时,则会对通货膨胀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还与国内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我国一些关键性产业的依赖进口,如能源、原材料等,当进口价格上涨时,相关产业的成本也会上升,最终反映在产品价格上。
这种价格传导效应会带动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
面对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宏观调控,通过适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稳定市场预期,控制通货膨胀。
其次,加强进口商品价格监管,通过提高进口关税、减少进口数量等手段,抑制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此外,加强国内产业的自主创新和提高自给能力,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也是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汇率变动以及国内经济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政府的积极调控和结构调整对于控制通货膨胀起到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有效应对输入型通货膨胀带来的挑战,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现实,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话题。
它不仅会影响经济增长,也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可怕的后果,甚至能够挑战宏观经济稳定。
因此,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相应的对策至关重要。
首先,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供给侧因素。
由于国家经常使用宽松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大大增加,通缩的货币流失及货币供给能力的不足以及国家财政政策的不足,造成了货币流入短缺,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是需求侧因素。
在过去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购买力上升,消费支出大幅增加,给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推高,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三是国际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进口物价也在上涨,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针对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根据各种因素,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宏观调控,控制货币流入,加大货币供给收缩力度。
此外,建立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政策,比如限制货币的增加,维持央行政策的稳健,减少国家财政支出等。
二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民生。
通过加大对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经济结构,以及加快政府改革,改善公共服务,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减少消费者购买力的压力。
三是建立多元化的收入分配机制,稳定社会价格水平,减轻消费品价格的攀升。
同时,政府可以制定更严格的物价管理政策,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管理,以及提供社会食品定价支持。
四是改善金融监管机制,积极控制金融效率。
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改善金融机构的资产状况,防止金融机构过度膨胀,而对投资行为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综上所述,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包括供给侧因素、需求侧因素和国际因素,其政策建议主要有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收入分配机制、改善金融监管机制等。
今后,在政府政策和金融政策方面,应加强相应的调控措施,在经济结构和财政政策方面,可以通过加大投资,改善供给结构,减轻消费价格的攀升压力,以最大程度地稳定通货膨胀。
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

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作者:施伟熹宋冬阳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15期一、选题背景及理论现状近几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凸显,通货膨胀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7年以来,我国CPI一路攀升,在2008年2月达到最高值8.7%,并在2011年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
虽然中国政府数次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利息率等货币政策进行调控,但是收效甚微。
这主要是因为本轮的通货膨胀受到了国际因素的大幅影响,即是一种“输入型”通货膨胀。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
通常,输入型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传导途径,分别是国外商品的“总供给—总需求”传导途径、货币供给传导途径以及价格传导途径。
首先,从“总供给—总需求”传导途径来看,如果国际市场存在通货膨胀,国外商品价格的增加会刺激我国商品的出口需求,同时减少对国外商品的进口,增加国内替代商品的需求,从而总需求增加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从2008年9月到2011年7月,美联储通过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共注入2.3万亿美元以推动美国经济增长。
与此相关,中国政府的外汇储备从2007年初的11047亿美元激增到2011年末的31811亿美元。
大量的外汇储备导致国内货币供给增加,从而引发价格上涨。
第三,近年来,国际原油及铁矿石等资源类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使得化工类及钢材等中间产品的价格上涨,进而推动下游最终消费品价格指数的提高。
二、数据选择及实证研究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除了外部因素外,自然还有国内因素。
为了计量分析的全面性,本文选取国内外多个经济数据作为解释变量。
本文首先采用OLS回归对当前通胀原因进行静态分析,然后使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动态分析,最后利用方差分解得出当前通货膨胀中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各自的贡献率。
本文选取的数据中,被解释变量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国内解释变量选取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CHNR),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REA)及上海证券综合指数(SHA),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国外解释变量选取国际原油价格(OIL),国际铁矿石价格(IRON),外汇储备(FER)以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库。
浅论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及治理措施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担忧。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相对于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过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针对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其主要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造成了需求过热。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人们的购买力增强,需求持续旺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大于供应,导致了物价上涨。
其次,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际市场上,部分重要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如石油、钢铁、有色金属等,这对我国能源、建筑业、制造业等各个领域的生产成本造成了巨大压力,从而推动了价格上涨。
第三,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宽松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我国采取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其中包括放水冲击,增加货币供应量,导致了货币超发,物价上涨。
最后,一些市场垄断和价格操纵的行为也是通货膨胀的成因之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些企业或个别经营者通过掌握垄断地位或操纵市场供求关系来牟取暴利,导致物价过高。
为了治理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从根本上控制货币供应量。
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避免货币过度流通,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并适时进行逆周期调节,稳定货币供应量。
其次,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和调控。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打击价格操纵和市场垄断行为,保障市场竞争公平有序,防止物价过高。
第三,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供给能力。
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能力,缓解供需失衡问题。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通过多边贸易协定,稳定和调控国际原材料市场,降低我国进口成本,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总之,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包括需求过热、原材料价格上涨、宏观调控政策宽松以及市场垄断等因素。
治理通货膨胀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控制货币供应量、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中国的通货膨胀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经济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政策,还会影响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财政政策,二是市场供求。
首先,政府财政政策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政府如果实行通货膨胀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货币流通量的增加,从而造成物价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的出现。
其次,市场供求也是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原因。
供应过剩会导致物价下降,而持续的供求不平衡会导致物价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针对我国通货膨胀,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政府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控制国家债务水平,保持货币的稳定,在合理的范围内调整货币汇率。
其次,应加强货币政策管理,采取更积极的货币政策措施,实施反向货币政策,提高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抑制短期资本流动,以稳定货币供给量,降低通货膨胀水平。
再次,政府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改善我国的商品市场结构,分散通货膨胀的冲击,调节供求关系,保持对物价的控制。
最后,政府还可以采取更有效的社会政策,改善民生,通过消费激励政策,鼓励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
以上是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希望通过完善财政和货币政策,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积极的社会政策,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有效的通货膨胀管理。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对策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持续上涨,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水平飞涨的现象。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具有多方面因素,主要包括货币供给过度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外部因素影响等。
对于治理通货膨胀,我国可以采取多种对策,包括紧缩货币政策、控制物价上涨、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加强跨境监管等。
首先,货币供给过度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度印钞、扩大货币供应量会导致货币超发,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在我国,过去的经验表明,一些政府部门为了推动经济增长,过度放松货币政策,以加大投资和支出规模,引发了通货膨胀。
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第一步就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避免货币超发。
实行紧缩货币政策,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力度,控制货币投放量,抑制通胀压力的积累。
其次,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也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呈现出投资拉动型、出口导向型的特点,这导致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大。
为了治理通货膨胀,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消费升级,提高内需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规范和整顿,防止企业滥发低价产品导致通货膨胀。
第三,外部因素也可能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国际油价上涨、粮食价格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我国物价水平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为了应对这些外部因素带来的冲击,我国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以降低进口成本,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综上所述,治理通货膨胀需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经济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
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同时,还应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消费升级,提高内需水平。
此外,还需要加强跨境监管,防止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胀率的影响。
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才能够牢固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成因及应对措施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成因及应对措施论文报告目录:一、前言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三、通货膨胀的成因四、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五、5个案例分析六、结论一、前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长期的通货膨胀会对经济、社会、国家安全等方面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整体经济运行平稳,但随着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也在发生变化。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成因及应对措施,并通过5个案例分析来进一步说明。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近几年来,我国通货膨胀整体走势较为稳定。
但是,2021年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不断演化,国内生产、物流、消费等多个方面受到巨大影响,我国通货膨胀也随之发生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6月,我国CPI同比上涨1.1%,涨幅较5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涨幅在三个月内首度超过1%。
此外,食品等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也进一步推高了我国通货膨胀压力。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1. 市场需求超过供给: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成因是市场需求超过供给。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超过该商品的供给时,就会推高该商品的市场价格,进而导致物价的普遍上涨。
2. 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货膨胀还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关。
如果一种经济体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没有相应增加,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3. 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成本的增加也会推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当劳动力、原材料和物流等生产成本上涨时,企业生产的成本就增加了,进而将商品售价上涨。
4. 外部因素:除了市场需求和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外,通货膨胀还可能与外部因素有关。
如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会导致我国部分能源和化工制品价格上涨,进而推高物价水平。
四、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1.政策干预:政府可以采取控制通货膨胀的一系列干预政策。
如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借贷规模;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增加消费税和所得税的税率,削减消费支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及治理措施
【摘要】:本文讨论了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两条传导途径,以及发生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根源。
认为,第一条传导途径是结构论下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具体有两种方式,一是国际最终消费品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二是进口原油、铁矿石等价格的上涨,首先推动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然后间接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
针对结构论下输入型通货膨胀,本文提出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以及核能两项治理措施。
文章认为,第二条传导途径是货币论下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具体传导途径为: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外汇占款的扩张,基础货币被迫大量投放,引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
但是统计分析表明,外汇储备的增长与我国CPI的上涨并不存在相关性,继而对我国货币传导途径的研究发现,从外汇储备到基础货币的投放,由于央行的对冲措施,导致传导效应被削弱;从基础货币投放到货币供应量,因为货币创造乘数的减小,导致传导效应被削弱;从货币供应量到物价水平,因为货币流通速度的减缓,导致传导效应被削弱。
货币传导效应被一步一步削弱,是外汇储备与CPI不存在相关性的真正原因。
针对货币论下输入型通货膨胀,本文提出了改革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系;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建设;完善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加强基础货币回收渠道三项治理措施。
本文还分析了引起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根源,认为是由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不合理性,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享有的特权和美国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
使得全球流动性泛滥,并作用于以上两条传导途径引起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发生。
文章针对输入型通货膨胀,提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增加战略物资的储备量两项治理措施。
【关键词】:输入型通货膨胀结构论货币论世界货币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22.5;F224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1绪论10-151.1选题背景10-111.2文献综述11-141.3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141.4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14-152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两种理论模型15-182.1输入型通货膨胀的结构论15-162.2输入型通货膨胀的货币论16-183结构论下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18-213.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18-193.1.1原油价格的上涨183.1.2铁矿石价格的上涨18-193.1.3粮食价格的上涨193.2结构论下输入型通货膨胀在我国的传导途径以及分析19-213.2.1结构论下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途径19-203.2.2结构论下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分析20-214货币论下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21-474.1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21-274.1.1经常账户下的顺差原因分析22-254.1.2我国资本账户顺差的原因分析25-274.2从外汇储
备到基础货币的投放27-324.2.1从外汇储备到外汇占款27-284.2.2从外汇占款到基础货币的投放28-324.3外汇储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统计研究32-364.3.1对erw和thpz进行分析研究,看这两个指标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32-364.4传导效应递减的原因分析36-474.4.1外汇占款的增加并未引起基础货币等量增加的原因分析36-384.4.2从基础货币到货币供应量传导效应被削弱的的原因分析38-424.4.3从货币供应量到通货膨胀传导效应被削弱的的原因分析42-475国际货币制度不合理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47-515.1国际货币制度不合理性的形成47-485.2美元享有的特权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的损失485.3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引发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48-516应对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51-556.1国际货币制度不合理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51-526.1.1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516.1.2增加战略物资的储备量51-526.2结构论下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52-536.2.1提高资源使用效率52-536.2.2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以及核能536.3货币论下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53-556.3.1改革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系53-546.3.2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建设546.3.3完善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加强基础货币回收渠道54-557结论55-57参考文献57-60附录60-65致谢65-6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6-67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