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__以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鲁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突破·找技法】 突破1 种植业区位分析
(1)气候要素评价。
(2)地形要素评价。 地形起伏→排水,减少洪涝 海拔和相对高度→水热差异→立体农业 地形分布+大气环流→增加降水、局部温度偏高/低,增加/减少低温冻害影响等。 (3)土壤要素评价。 土壤肥力→气候特点、植被类型、地形特点 土壤厚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 土壤性质→气候特点、地质条件 (4)水源要素评价:水量、水质、取水便捷度等角度。
3.东北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肥力 森林 湿地
土壤
4.可持续发展方向:
生态建设 森林资源保育
商品粮
【微点·巧思妙记】 辨析
认识地理条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东北平原的土壤并不全为黑土和黑钙土: 东北平原的黑土和黑钙土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基本没有 黑土的分布。 2.东北地区热量条件并非只是劣势: 热量不足致使作物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防寒问题。但冬季长利于 土壤有机质积累,使土壤肥沃;冬季积雪春季融化,缓解春旱,可改善土壤的墒 情。
(5)社会经济要素评价。
突破2 有关农业生产特征的分析思路 (1)单产高低分析。 ①自然条件:水热条件、生长期、耕作制度、光照、昼夜温差、土壤。 ②自然灾害:旱涝、盐碱、风沙,低温冻害、病虫害等及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 ③社会经济条件:品种、生产管理、机械化、科技水平。 (2)品质高低分析。 ①生长环境条件:光照强弱、气温日较差大小、水质、生长周期等。 ②病虫害及化肥使用量(与气温、土壤肥沃有关)。 ③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中的“三废”排放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影响。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解析】(1)选B,(2)选C。第(1)题,庄园经济是实现农业集聚化的生产模式,获 得了地标的认证,树立了品牌形象;农产品不属于高精尖的产品;劳动力不廉价; 材料中没有体现发达便捷的交通网。第(2)题,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 产品既包括各类传统农产品,又包括特色旅游产品等,种类更多元,产品附加值 更高,效益更高。
气候变暖对于不同纬度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有差异,对于低纬度地区而言,多 导致农作物减产。而对于高纬度地区而言,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高纬度地区 原先热量不足,全球气候变暖后,温度升高热量升高,农作物种植的界限向北推 移,也就是向高纬度推移,甚至原先在高纬度地区难以生长的农作物都可以种植, 因此,对于高纬度地区而言,增产较明显。对于中低纬度地区,全球气候变暖容 易导致积温过高,从而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或者是增产效果不明显,东北三省位 于中高纬度,增幅越明显,其次向低纬度递减。正确的排序应该是黑龙江省、吉 林省、辽宁省。
3.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 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 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解析】1选B,2选A,3选B。第1题,由材料可知,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单季稻的 生长和产量的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单季稻生长最适宜的地方集中 在辽宁南部,纬度越低,单季稻生长的适宜度越高,纬度低,相对来说,热量充足, 气候温暖,有利于单季稻的种植,因此划分东北地区单季稻的主产区适宜度的 主要指标是热量。降水都是半湿润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酸碱性相差 不大,太阳辐射差异也相差不大,跟降水、土壤以及光照无关。第2题,需要推 测M区域单季稻的生长适宜度较高的影响因素,注意观察图例,从图中可以看出 M区颜色明显要深,也就是适宜度明显要高于周围地区,而影响东北地区单季稻 的生长适宜度的主要指标是热量,热量的可能会受地形因素影响。第3题,全球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
梳理自查 通必备知识
【知识·自主学习】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自然条件:
(1)气候
(2)地形:包括高原、_平__原__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_黑__土__、__黑__钙__土__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以寒温带针叶林和_针__阔__混__交__林__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_沼__泽__。
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_交__通__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生产布局 1.农业生产地位: 我国重要的_商__品__粮__基地、甜菜生产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3.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 ①松嫩平原——_玉__米__、大豆、春小麦、水稻、甜菜。 ②_三__江__平原——水稻、春小麦、大豆。 ③_辽__河__平原——冬小麦、棉花。 (2)林业和特产区。 大兴安岭,_小__兴__安__岭__,长白山。 (3)畜牧业区。 _西__部__高__原__、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答案:(1)气候:热带、亚热带;具有高温多雨气候特征;地形:丘陵、山地。 (2)种植面积呈波动扩大;产量持续增长;消费量波状上升;2012年后消费量明显 低于生产量;仍需进口。 (3)劳动力丰富;市场潜力大;政策扶持。 (4)培育良种;提高种植技术;延长产业链;扩大种植规模;创立品牌;培育市场。
【巧思妙解】瞄准方向提高效率
1.划分东北地区单季稻主产区适宜度的主要指标是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2.推测M区域内单季稻生产适宜度较高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市场
3.全球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单季稻单产增幅的影响有一定差异性,下列排序正 确的是 ( ) A.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B.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C.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 D.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材料二 咖啡种植已成为我国云南部分地区支柱产业、出口创汇产业和农村 扶贫产业,2014年被农业部列入重点支持发展的特色产业。目前我国咖啡生豆 产量位列全球第13位,但人均咖啡消费水平低,产业利润丰厚的加工、流通环 节多为外国品牌控制。图2为“我国咖啡种植面积和生豆产量、出口量、消费 量统计图”。
(1)结合咖啡原产地和我国的种植状况,概述适宜种植咖啡的地区应具备的自 然条件。 (2)简述近十年来我国咖啡生豆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特点。 (3)简析我国发展咖啡种植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4)为提升我国咖啡产业水平,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1的原产地分布图和我国咖啡种植区的分布可知,咖啡种 植区应具备以下条件:气候为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并具有高温多雨气候特征;地 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海拔在1 000~2 300米最好。第(2)题,从图可知,种植面 积呈波动扩大;产量持续增长;消费量波状上升;2012年后消费量明显低于生产 量,但由于部分生豆出口,导致国内咖啡仍需进口。第(3)题,我国人口众多,劳 动力资源丰富;人口多,国内咖啡消费市场潜力大;我国大力支持和发展特色农 业,政策优惠。第(4)题,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加强种植技术研究,提高种植 技术;对咖啡生豆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专业化生产,扩大种植 规模;树立品牌意识,创立自主品牌;加快国内咖啡销售服务体系构建和完善、 培育国内市场。
辨析 土壤肥沃、单产高并不是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东北地区虽然土壤肥沃,但受热量条件的限制,其单产水平并不具备优势;该 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最主要原因为人均耕地多,生产的粮食剩余多,因而商品 率高。
辨析 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不是增强东北商品粮地位的关键
随着各种生态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的耕地面积会不断减少,靠扩大耕地面 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已受到限制,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是增强商品粮地位的 关键。
【精练习·通百法】 (2020·青岛模拟)根据某适宜度指标,将我国东北单季稻主产区划分为三
个地区。通过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使东北地区单季稻生产种植环境趋于平 均和优化,对单季稻生产总体表现为正效应,三个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不同幅 度的增加。如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单季稻主产区适宜度区域划分。据此完成 1~3题。
(3)水利工程量大小。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农业生产需水量大; ②降水少需要灌溉设施; ③降水季节变化大造成旱涝灾害——河流中上游水库调节——河流中下游涝 排、旱灌; (4)市场竞争力高低:市场需求量大小;(不同产品)品质(受生长环境和技术等 条件影响);(同一产品)价格(受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和品牌;错 开上市时间(不同海拔种植同一农作物,成熟时间不一致);产品种类;售后服务 等。
突破3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及其优点的分析思路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能充分利用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并借助社会经济
条件使农业生产取得最大效益。
(1)便于集中布局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发挥地区优势, 挖掘生产潜力。 (2)便于集中使用机械和技术装备,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率。 (3)便于扩大农产品商品性生产,保证对农产品的需要,并提高经济收入。
点拨 1.东北地区有水稻分布的原因: (1)东北地区虽然纬度较高,但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夏季水 热配合较好,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 (2)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分布地区向高纬 度扩展。
2.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 (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粮食生产。 (2)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粮食总产量大。 (3)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生产力高。 (4)地广人稀,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
点拨 1.东北地区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
(1)地形具有一定的坡度,土壤孔隙大;平原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夏秋季多暴雨 冲刷,春季多风蚀,导致表层肥沃的黑土不断变薄。 (2)长期高强度的开垦,只种不养,使土壤肥力下降。 (3)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的使用,使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2.不同地形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1)平原区:土地增施有机肥,防止土壤肥力下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和生态农业。 (2)林区:退耕还林;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丘陵山区: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发展立体农业。 (4)牧区:退耕还草,规定合理载畜量,培育人工草场,轮牧。 (5)灌溉农业区: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兴修水利,保证灌 溉水源。 (6)环境问题: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
【思维·脉络建构】
答案:①气候 ②社会经济 ③商品粮 ④耕作农业 ⑤畜牧业
考点突破 提关键能力
能力1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与生产特点 【析命题·研考法】 (2020·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咖啡原产于非洲,现在我国云南、四川、海南、福建和台湾等地均有 种植,但90%以上种植面积集中于云南。图1为“咖啡原产地非洲某地的咖啡种 植分布示意图”。
答案:(1)AC (2)AC (3)B (4)ABD
【备用真题】 (2016·全国卷Ⅱ)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
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 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 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 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4.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商 品率最高的地区。 (2)生产的突出特点。 大业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_绿__色__食__品__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_专__业__ _化__区域。 2.可持续发展原则: (1)坚持开发、_利__用__与__治__理__、_保__护__相结合。 (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