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设计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建筑设计初探
摘要:医院建筑设计在解决医院基本功能的同时,注重结合新技术、新材料,从有利于病人生理心理康复的角度,对门诊、医技、病房,甚至供应科室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各种可能性,进行医疗环境的全方位设计和个性化设计,从而建成节能、绿色、环保的智能化医院。

关键词:医院建筑;设计;研究
1 医院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医院建筑设计除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及环境塑造上满足其功能外,越来越趋向于人性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家庭化。

家庭化的医院空间环境主要体现在住院环境的家庭化氛围和家庭医疗的开设两个方面,在未来医院发展中,这种趋向将显示强大的生命力。

1.2高科技与高情感。

作为诊断治疗手段,高科技为病患者的康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之外还应给医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尽力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这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

许多病人在诊断测试、仪器治疗时觉得暴露隐私或者不被尊重,心理很恐慌和恐惧,加重了病人的病情,背起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要消除病人这种不良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反应,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如舒服的候诊区、保护隐私与设备完善的更衣室、方便使用的卫生间等。

给病人及医务人员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一方面能使病人早日康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2 医院建筑设计要点
2.1基地选择
2.1.1医院的选址应满足国家及省、市卫生部门按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布局和城市规划的要求。

2.1.2基地要求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便于病人到达和医院洁污分流。

要求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减少医院本身的污水排放和放射物质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2.1.3基地大小应按卫生部门颁发的不同规模医院用地标准,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适当留有发展用地。

地形力求规整,不选择低洼地带。

2.1.4基地周边应有完善的市政给排水管网,能提供二路市政电源,否则要通过发电机房来提供备用电源。

医院基地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以及高压线路等,不应邻接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2.2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设计是医院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

建筑师一般较为注重室外道路的洁污分流,防止交叉感染。

室外道路的污洁分流,事实上很难完全做到,但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控制。

现在医院的污物打包后由专业公司密封运输,消毒和洁净物品更是采用密封车运送,尸体的运送主要是心理的影响,对环境影响不是很大。

医院交通组织是一个系统问题。

不仅要解决室外人、车、物的分流问题,更要解决室内人、车、物的分流问题。

同时处理好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问题。

既要有洁净物品的供应通道,又要有污染物的专用通道(主要是垂直方向)。

大型综合医院更像一个微缩的城市,医院交通可以借鉴城市交通的设计手法,建立一个顺畅的立体交通网络,满足现代医院的人车分流、洁污分流、医患分流的要求。

医院的交通组织与标识导向,应结合医院的防火疏散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

门诊、急诊以低层为好。

不要将门诊、急诊、病房、手术部、产房等用房设于地
下室或半地下室。

医院中的交通系统与医疗用房应设导向图标,设计时应将图案、文字、色彩融于一体,且选择位置要醒目、清晰。

2.3总平面设计
医院的总平面设计,应根据医院的使用要求、基地条件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综
合考虑,合理安排医院的各组成部分。

总平面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医院的使
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2.3.1新建、改建、扩建医院都应进行总平面设计。

其布局应功能分区合理,
洁污线路清晰,布局紧凑,并留有发展用地。

2.3.2医疗、医技区应安排在基地卫生条件好、环境安静、交通便利的中心位置,其中门诊部、急诊部应面对主要交通干道,处在医院主要出入口处。

2.3.3不同部门的交通路线应避免混杂交叉,各出人口应与各部门紧密联系。

合理组织水、暖、电设备供应线路,尽量缩短长度,减少损耗。

2.3.4后勤供应区应位于医院基地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与医疗区保持一
定距离,同时对医疗区服务也很方便。

例如:营养厨房应靠近住院部,宜有廊道
连接以便送饭;锅炉房应距采暖用房近;晒衣场与晒药场地均应不受烟尘污染;
停尸房宜设在基地下风向的隐蔽处。

2.3.5设有传染病科的医院,应将其单独布置,与其它医疗建筑保持适当距离,宜设防护绿化带、并应放在下风向。

传染病房不宜靠近水面,以免扩大污染源。

2.3.6进行医院总平面布置时,要保证基地内有良好的环境和卫生条件。

建筑
应有充足的采光、日照和通风,建筑物间距一般为1.5~2.5倍南向房屋高度,且
不小于12m。

充分利用基地的地形、地貌及建筑物的防护间距和场院空地,合理
布置庭院绿化和康复活动场地等设施,并结合绿化、装饰、建筑内外空间和色彩
等因素进行整体环境设计。

2.4智能化设计
近年来,智能化技术已经大量应用于各个医院,改变了以往的管理方式及医
疗模式,也影响着建筑在功能和布局上的要求。

智能化技术已在医院的日常运行
中占据核心地位,以至于决定着医院是否正常合理运行,是医院建筑设计中重要
的环节。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医院采取分散进行挂号和收费的方式。

就诊手续的简化,带来门诊及候药区域的布置形式的变化。

实行处方的无纸化,
减少了病人的取药时间,简化就诊的流程。

运用智能化技术,设计师要对医院建筑进行精细化的设计。

大量弱电插口要
精确定位,要求建筑、装修及弱电等专业之间密切地配合并同步设计,给施工和
日后使用、管理、维护带来方便。

现今医院的信息中心成为医院的心脏。

高的效率也带来较高的风险,位置的
选择、建筑的布局以及电源保障已经成为医院设计中必须倍加重视的问题。

与此
同时,在对建筑进行总体规划与单体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水、电、暖等管线的
分布,还要同步地布置弱电的电缆、管井等,要高度地重视这些线路的畅通和可靠,特别是安全问题。

如果出现网络故障或者电源问题,可能会使医院全面瘫痪,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严重,将会影响到医院的安全的运行。

此问题要引
起建筑设计师的高度重视。

2.5隔声与减噪
在医院的总平面布置中,门诊楼可沿交通干道布置,病房楼则宜设在内院。

医院若接近交通干道,病房不宜设于临街一侧,否则应采取隔声降噪处理措施。

医院的锅炉房、水泵房、不宜设在病房大楼内,应相距10m以上。

若设在楼内,应自成一区,并要采取可靠的隔振、隔声措施。

穿越病房的管道缝隙必须密封。

病房的观察窗宜采用密封窗。

挂号、候药、候诊各厅(室)、病房楼内走廊等部位的顶棚,应采取吸声处理。

吸声系数可为0.30~0.40。

手术室、听力测听室中的机电设备、应采取隔振降噪措施,其上部与邻室不应设置有振动或强噪声设备的用房。

2.6色彩与质感
医院建筑的色彩,一般以白色为基调,显得清洁、明亮、宁静。

地面色彩一般采用较深沉的色调,使病人感到脚下稳定。

但作为宣传、导向、等候处等部位的色彩宜丰富多彩。

供病人使用的器物、用品、设施、家具等宜选用柔软、自然质感强的材料,同时要便于清洁。

3 结语
我国的医院建筑形象日趋雷同,一方面说明医院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医院建筑设计急需认真细致的工作,在汲取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应融入地域文化特征及医院自有的精神气质。

参考文献:
[1]张福镪.人性化设计在现代医疗建筑设计中的作用[J].福建建筑,2010
[2]李海燕,吕富珣.浅谈当前医院室内公共空间新特点[J].世界建筑,2011
[3]张铭琦,吕富珣.论医学模式的发展对医院建筑形态的影响[J].建筑学报,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