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12热点聚焦
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文/陈新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已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中小学的教学实践。
如何通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需要一线教师致力于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摸索出课堂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基本模式。
关键词:高中化学;合作学习;教学反思;高效课堂
当前,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已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中小学的教学实践。
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已有不少人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特别是在一些评比、竞赛、汇报等公开展示课中,基本上都有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但多数仅停留于分组实验,有些甚至只停留于形式化的表面,并没有发挥合作学习其特有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合作学习的运用和效果。
我们要致力于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
一、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
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合作,在没有任何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
因此,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一般以问题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如果所需的问题不用思考就可以完成,小组合作就流于形式;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则不知如何下手,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使学生对合作学习失去兴趣。
一般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应富有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以及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
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不能太细和太多限制,否则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没有创新的空间。
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所谓的“自主”是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合作”是指在学生个体探索的基础上,开展生与生,或者师与生间的互相合作性探讨,进行开创性学习。
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学习这个前提,就无法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所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只有有机地融合,相互地渗透,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中,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最后又形成“统一”意见,产生正确的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积极的情感。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导学者和合作者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互助性的学习,它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从而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主要职能从“教”转变为“导”:引导—指导—诱导—辅导—教导。
这五个“导”能够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从而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学作用。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至高无上”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为
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
教师要下功夫了解每位学生,要尽可能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表现能力、获得成功的机会。
对表现欲望强、表现机会多的学生,既要有鼓励,又要有提示,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和分享。
对那些不爱开口的学生,要善于设计合理话题,使他们也能满怀兴趣地投入到讨论中,并及时给予鼓励。
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参与不同学习方式,和教师共同制订相应的活动纪律,以维护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环境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2.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
教师自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四、合作学习对教师个人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需要具备更扎实的本学科的专业知识
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存在很大区别,合作学习教师自主讲解时间少,学生活动多,课堂比较宽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作为教师,教师独自讲解知识内容的时间减少,这并不意味着实施合作学习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降低,而是提高。
因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所想到的问题并不是教师在备课中一定能预料到的。
若不具备更深的教学基本功,就可能无法解决学生中提出的意料之外的问题,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环节的不流畅。
2.教师要具备更高的课堂组织和应变能力
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之间思维碰撞的过程,会产生一些智慧的火花,远在教师之上,学生对问题的讨论越深入,所花的时间就越长,这往往会打乱预设的教学进程。
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进行有效的合作,对教师的课堂组织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孔凡哲.上好课有效技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柳晓萍.中学课堂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0(185):142-143.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贺州高级中学)
14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