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历史高考复习十七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14卷.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凡尔赛条约中,协约国曾宣布,严厉裁减德国军备的目的是“推动所有国家普遍限制军备成
为可能”;同时根据国联盟约第8条,国联成员国承诺“为了维持和平,要求把国家的军备减少到足以保卫国家安全的最低限度”。

在裁军领域中赢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在华盛顿会议上,主要海军大国的海军吨位和比例为明确的数字计划所限制。

它使国联能够在陆军编制的所有重要问题上运用同样的原则。

“有效地促进国联盟约第8条规定的裁军”成为国联成员国加入国联的重要条件,依此规定,德
国坚持要求其他国家必须裁军。

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1932年2月召开,会上德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地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
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

当时,正值经济危
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任何人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
乎消失殆尽了。

——摘编自[英]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裁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国联“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的因素。

参考答案: (1)巴黎和会严厉制裁战败国,巩固战胜国的军事优势;国际社会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反思,和平主义思潮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2)经济危机激化了各国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各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难以达成裁军共识;国联
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德国对国联单独限制其军备强烈不满。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5年2月4日的一次会议将决定大部分欧洲和亚洲战场的命运。

会议选址在黑海边的雅尔塔,位于苏联的克里米亚地区。

雅尔塔会议主要探讨了欧洲的战后格局,包括如何瓜分欧洲大陆。


亚洲战场也是一大议题。

同盟国联合参谋部坚信,直到1947年中旬胜利才会到来。

他们告知罗斯福
和丘吉尔,给二者施加压力以确保斯大林会出兵亚洲。

然而,斯大林的参与是有条件的。

他要求控制
千岛……还要求控制……库页岛的南部。

另外,苏联还希望获得在中国东北的各项军事和交通特许权,以及对外蒙古的实际控制权,而当时国民党仍宣称对整个蒙古拥有主权。

……斯大林希望同盟国其他领导人不要事先同中国有任何磋商,直接同意这些要求。

作为交换,他承诺在欧洲战场结束90天内将出兵参与打击日本。

——[英]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
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
(1)根据材料,概括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雅尔塔会议。

参考答案: (1)内容:战后处置欧洲(德国)问题;亚洲战场;苏联有条件地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参加
对日作战。

(2)评价: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利益;会议做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雅尔塔会议主要探讨了欧洲的战后格局,包括如何瓜分欧洲大陆。

但亚洲战场也是一大议题”“斯大林的参与是有条件的……作为交换,他承诺在欧洲战场结束90天内将出
兵参与打击日本”,可知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第(2)问,结合材料中雅尔塔会议对欧洲和亚洲战场的安排,可知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从在没有当事国在场的情况下同意斯大林条件,可知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利益;从雅尔塔会议对战后格局的讨论,可知会议做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8年8月在波兰的弗罗茨瓦夫,来自45个国家的500多位科学家、作家和艺术家首先举行了世界文化界人士保卫和平大会,并成立了国际联络委员会。

其中有法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及其夫人,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等。

1949年4月20—25日,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法国巴黎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同时进行,有2 287名代表参加,代表72个国家,12个国际组织和25%的世界人口。

1950年爱因斯坦发表电视讲话,反对美国制造氢
弹。

1950年11月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会尊奉的原则是“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共处”。

1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和平运动兴起的背景。

参考答案: (1)特点:由文化界人士发起;代表具有广泛性;由国际民间组织推动;超越意识形态分歧。

(2)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巨大灾难;知名人士和社会舆论的积极推动;核战争的威胁;美苏“冷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来自45个国家的500多位科学家、作家和艺术家首先举行了世界文化界人士保卫和平大会,并成立了国际联络委员会”,得出由文化界人士发起,并且成立了民间组织进行推动,根据材料中“1949年4月20—25日,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法国巴黎和捷克斯洛伐克的
布拉格同时进行,有2 287名代表参加,代表72个国家,12个国际组织和25%的世界人口”,得出代表阶层广泛,根据材料中“理事会尊奉的原则是‘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共处’”,得出超越意识形态分歧。

第(2)问,根据材料,可得出主要由世界知名的人士积极推动,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并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局面,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