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人教版同位素标记法在遗传物质研究中的应用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若子代T2噬菌体均同时含32P和35S,则该T2噬菌体只繁殖了一代
D.经过培养,得到的m个子代T2噬菌体中有3/4含有35S
解析:T2噬菌体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而大肠杆 菌属于原核生物,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A错误;这m个子代T2噬菌体中,含32P 的T2噬菌体所占的比例为2/m,B错误;由于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子代 T2噬菌体均同时含32P和35S,则该T2噬菌体只繁殖了一代,C正确;T2噬菌体培 养过程中繁殖所需的原料都来自大肠杆菌,所以得到的m个子代T2噬菌体中都有 35S,D错误。
DNA和蛋白质 14C、3H、18O、15N 12C、2H、16O、14N C、H、O、N两种都有
(1)该实验不能标记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 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2)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 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3.(2018·浙江4月选考)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的活动,结
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 或15NH4Cl,a、b、c表示 离心管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B.a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是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的 C.b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都是15N14NDNA D.实验结果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
C.梅塞尔森(M.Meselson)等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D.温特(F.W.Went)证明胚芽鞘产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
解析:温特的研究中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开展实验,该研究没有采用同位素
标记法。
答案:D
2.(2021·浙江1月选考)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
程”模型。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P元素都为32P,其他分子不含32P)在不含
解析:本活动中使用到 14N 和 15N,即采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3 个离心管中的 条带需经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获得,A 正确。a 管中只有重带,即 15N-15N-DNA,表明 该管中的大肠杆菌是在含 15NH4Cl 的培养液中培养的,B 错误。b 管中只有中带, 即 DNA 都是 15N-14N-DNA,C 正确。c 管中 1/2 中带为 15N-14N-DNA,1/2 轻带为 14N-14N-DNA。综合 a、b、c 三支管可推测,a 管中为亲代 DNA:15N-15N-DNA,b 管中为复制一代后的子代 DNA:15N-14N-DNA,c 管中为复制两代后的子代 DNA: 1/215N-14N-DNA、1/214N-14N-DNA,说明 DNA 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D 正确。
C.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
D.有15N14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 解析:将只含有 14N 的大肠杆菌置于含有 15N 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后,由于 DNA 的
半保留复制,得到的子代 DNA 为 2 个 15N15N-DNA 和 2 个 15N14N-DNA,再将其转到含有 14N 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会得到 6 个 15N14N-DNA 和 2 个 14N14N-DNA,比例为 3∶1。
2.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标记情况分析 (1)过程图解(一般只研究一条染色体): 复制一次(母链标记,培养液不含标记同位素):
转至不含标记同位素培养液中再培养一个细胞周期:
(2)规律总结:若只复制一次,产生的子染色体都带有标记;若复制两次,产 生的子染色体只有一半带有标记。
3.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标记情况分析 (1)过程图解:减数分裂一般选取一对同源染色体为研究对象,如下图(母链 标记,培养液不含标记同位素):
D.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1
解析:从图中染色体的颜色可以看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 互换,所以细胞①中发生了基因重组,A错误;从细胞①到②③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其中细胞②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正常情况下,细胞①中的每条染色体上两条染色单 体的两个DNA分子中一个只含31P,另一个含32P和31P,正常减数分裂Ⅱ后期应该为2条 含有32P,但是发生了互换,就可能有更多的染色体含有32P,B错误;由于发生互换, 导致染色单体上元素标记情况不同,所以细胞②和细胞③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 同,C错误;细胞④~⑦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每个细胞中染色体上元素的分布 情况都可能是不含32P,一条含有32P,两条都含有32P,D正确。 答案:D
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针对训练]
1.用DNA双链均被32P标记的一个T2噬菌体侵染被 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
一段时间后释放出了m个子代T2噬菌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方法与用35S标记大肠杆菌的方法相同
B.这m个子代T2噬菌体中,含32P的T2噬菌体所占的比例为1/m
(2)规律总结:由于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DNA只复制一次,因此产生的 子染色体都带有标记。
[针对训练]
3.核DNA被32P标记的精子与未被标记的卵细胞受精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
的培养基中连续分裂两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放射性细胞数量与所有细胞数量之比逐代减少
B.放射性DNA分子数与所有细胞总DNA分子数之比逐代减少
答案:B
4.(2018·海南高考)现有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14N(表示为14N14N)的
大肠杆菌,若将该大肠杆菌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再转到含有14N的培
养基中繁殖一代,则理论上DNA分子的组成类型和比例分别是
()
A.有15N14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1∶3
B.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1∶1
()
某生物的精原细胞 2N=4 条――件→X 四个细胞
A.若条件X为①③,则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均含被15N 标记的染色体
B.若条件X为②③,则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均含有两条 被15N标记的染色体
C.若条件X为①③,则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一定均含被15N标记的染色体 D.若条件X为②④,则产生的四个子细胞一定均含被15N标记的染色体
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细胞①。细胞
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
相同的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
B.细胞②中最多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
C.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相等
答案: A
提能点(二)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标记问题 1.DNA复制后DNA分子存在位置与去向 (1)2个子DNA位置:当1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2个新DNA分子后,这2个子 DNA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且由着丝粒连在一起,如图所示:
(2)子DNA去向: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当着丝粒分裂时,两 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此时子DNA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
2.常用同位素标记法的实例
同位素 14C
标记物质 CO2
研究内容 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
3H
亮氨酸
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
18O
H2O和CO2
15N
DNA
32P
DNA
35S
蛋白质
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 DNA的复制
生物的遗传物质
结论(结果) 发现卡尔文循环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 基体→细胞膜 产生的O2来自H2O,而 不是CO2 DNA半保留复制
解析:若只标记了某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双链,进行减数分
裂时,DNA只复制一次,在减数分裂Ⅰ中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被15N标记的染色体只
能进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A错误;若精原细胞某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
上的DNA双链均被15N标记,那么减数分裂Ⅰ时该对同源染色体中的四条染色单体都被
答案:D
提能点(一) 同位素标记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同位素标记法是用示踪元素标记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放射性确定物质的转 移途径或对有关的化学反应进行追踪,也称为同位素示踪法。 1.噬菌体亲子代个体与细菌之间的同位素标记关系
亲代噬菌体 培养细菌 子代噬菌体
DNA 32P 31P 32P、31P
蛋白质 35S 32S 32S
C.可以确定含有放射性的细胞数,因为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均分到两极
D.无法确定含有放射性的细胞数,因为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析: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含有标记的DNA分子在未标记的原料中连续 复制两次,带有放射性标记的DNA分子数与所有细胞总DNA分子数的比例将逐代 减少,含有放射性的细胞数量与所有细胞数量之比不一定逐代减少,A错误,B正 确;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随机进入两个子细胞中,第一次分裂产生 的子细胞都含有放射性,但第二次分裂后含有放射性的细胞数目无法确定,C错 误;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答案:C
2.下列是应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的几种研究,其中错误的是
()
A.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用于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给予某人131I,通过测定甲状腺的放射性可以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C.用单细胞绿藻做14CO2示踪实验,不同时间点对放射性碳分析可得出暗反应的 途径
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进行示踪,可得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 泌的途径
性同位素应用的实验为载体进行命题,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科学思
维、社会责任的考查。
1.(2020·江苏高考)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在生物科学
史中,下列科学研究未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
A.卡尔文(M.Calvin)等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 B.赫尔希(A.D.Hershey)等利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32P标记DNA、35S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 染细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 错误;I是甲状腺细胞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给予某人131I,通过测定甲状腺激 素的放射性可以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B正确;用单细胞绿藻做14CO2示踪实验, 不同时间点对放射性碳分析可得出暗反应的途径是14CO2→14C3→(14CH2O),C正 确;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进行示踪,可得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 泌的途径,即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正确。
15N标记,则减数分裂Ⅱ后期时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均含有两条被15N标记的染色体,B正
确;若精原细胞某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双链均被15N标记,经减数
分裂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只有两个精细胞含有被15N标记的染色体,C错误;若精原
细胞某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上的DNA双链均被15N标记,进行有丝分裂时,
第4讲
同位素标记法在遗传物质研究中的应用一 更轮 要
深化提素养
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实验中经常应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研究细胞内
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
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在近年的高考生物考试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同
位素标记法在遗传物质研究中的应用,试题常以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放射
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细胞中都含有一条DNA单链被15N标记的染色体,在第二次
有丝分裂中期,被标记的染色体中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姐妹染色单体含
15N标记,另一条不含15N标记,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是随机的,因此
产生的子细胞中可能含15N标记也可能不含15N标记,D错误。
答案:B
4.(2022·长沙雅礼中学模拟)如图表示某生物的精原细胞在条件X下最终形成了
四个细胞,条件X可能是①精原细胞某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双链
均被15N标记;②精原细胞某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上的DNA双链均被15N标
记;③进行减数分裂;④进行有丝分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