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触媒理论的运河小镇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核心街区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言
2020年11月苏州市召开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强调加强运河“活保护”,精心打造“运河十景”,通过此举激发运河沿线城市活力。

平望镇作为运河十景其中一景被视为重点培养对象,但近年来不合理的更新策略致使镇区出现风貌特色破坏、文化传承困顿等问题。

如何让小镇焕发活力,就需要根据镇区实际发展状况重新思考适合镇区的更新方法。

城市触媒理论通过介入新的元素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其他现存元素变化,它是一种渐进式的设计方法,为拥有传统风貌的小镇更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在此基础上,以触媒理论为指导,以平望镇核心街区为例,探讨一种新的更新模式,通过触媒点的塑造与完善,激发街区持续与渐进式的革新。

1 城市触媒理论
1.1 城市触媒的概念及类型
“触媒”本意指催化剂,“触媒效应”指事物在发生变化过程中起到的促进效果或媒介作用[1]。

城市触媒的目标是通过区域旧有元素的提炼重塑或者少数新元素的植入,与区域原有元素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区域可持续性渐进式的发展。

美国城市设计师韦恩·奥图(Wayne Atton)和唐·洛干(Donn Logan)1989年首次将触媒效应引入城市研究领域,形成了城市触媒理论,他们认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导入的新元素可以激发和改造相关元素的作用,从而促进城市更新,创造富有生命力的城市环
摘要 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是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的历史文化
名镇,在城市化背景下发展逐渐滞后,其活化更新迫在眉睫。

文章以平望镇核心街区为例,研究城市触媒理论在小镇核心街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遵循触媒选择—触媒植入—触媒激活的逻辑思路,探寻触媒载体与街区活力塑造的结合点。

针对街区居住环境质量不佳、人口结构失衡、文化特色丧失三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确定物质与非物质触媒元素,并通过点线面三个层面的媒介构建来达到提升街区活力的目的,从而推动小镇发展并提升其文旅价值。

关键词 城市触媒;有机更新;运河小镇中图分类号 TU984.13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892/ki.csjz.2024.02.06
Abstract Pingwang Town in Wujiang District of Suzhou City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 along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its development is gradually lagging behind, and its activation and renewal is imminent. Taking the core block of Pingwang Tow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urban catalyst theory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core block of the town. Following the logical thinking of catalyst selection, catalyst implantation and catalyst activ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mbination point of catalyst carrier and block vitality shaping.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poor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 unbalanced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loss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lock, the material and immaterial catalyst elements are determined in a targeted way, and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vitality of the block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media construction at the three levels of point, line and surface,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wn and to enhance its cultural tourism value.
Key words urban catalyst; organic renewal; canal town
作者简介:黄业祥(1997—),女,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建筑学院
基于触媒理论的运河小镇更新策略研究
——以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核心街区为例
Research on the Renewal Strategy of Canal T own Based on Catalyst Theory: A Case of the Core Block of Pingwang T own in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黄业祥
Huang Yexiang
境 [2, 3]。

国外对于城市触媒的相关研究较早,城市触媒理论作为国外成熟的设计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我国后,相关学者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涉及工业遗产保护[4]、历史街区改造[5]等多个领域,成果丰富。

城市触媒的类型从物质形态角度可分为“有形触媒”和“无形触媒”两大类。

“有形触媒”即实体空间要素,它是物质的;“无形触媒”也称“软触媒”,即可以激发地区活力的非物质性元素,如文化行为、节庆活动。

“有形触媒”从表现形式看分为点触媒、线触媒、面触媒[6]。

点触媒,即面触媒或线触媒序列中的单个元素,如建筑物;线触媒即以带状形式存在的触媒体,如街道空间;面触媒即以面状形式存在的触媒体,如街区环境。

三类触媒
虽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它们联系紧密,线触媒将无数点触媒进行串联,面触媒又将点触媒和线触媒有机串联,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而“软触媒”像润滑剂,贯穿于三种“有形”触媒之中,共同发挥作用。

1.2 城市触媒在小镇核心街区规划设计中的运作
机制
城市触媒可以从物质与非物质的角度着手实现街区的振兴。

触媒理论的应用模式一般有三个步骤:确定触媒元素、激活触媒元素和引导触媒反应的发生[7]。

在小镇核心街区的改造更新中,其运作机制如下:首先根据街区情况进行合理判断,提取合适的触媒元素,为后续触媒反应的进行奠定良好基础;其次根据街区存在的具体问题对触媒元素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街区的空间结构与历史风貌;最后分析触媒要素的作用方式。

同时根据项目本身引入一种具有触媒作用的触媒建筑,将其引入新环境中,使其成为场地内标志性要素,然后通过该触媒建筑,以点成线,塑造特色路径,以点成面,构建要素组团,引起街区的动态连锁反应。

通过引入新的触媒元素的同时又重视原有场地元素,以点、线、面的方式进行有序更新,街区既实现了更新又保留了特色。

2 平望镇核心街区现状
2.1 街区概况
2.1.1 区域位置
街区位于镇区东部,通运东路与南大街交叉路口,东侧紧邻江南运河杭嘉河段,南侧是九华寺,总占地面积约0.040 3 km2,主要由2~3层的老旧居民区、古街、特色商铺,以及具有民国风情的历史粮仓建筑组成,街巷空间极具历史特色,代表着古镇的城市形态意象。

街区内包含两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数十处历史建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见图1)。

2.1.2 历史沿革
平望镇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隋唐时期曾在平望建有驿亭,往来行客可在此聚集,名人纷纷在此题诗作词;北宋时期,平望成为大商巨贾贩运货物的必经之地,商铺开始聚集;南宋时期,平望被作为重要的军事重镇,面貌有所改观;明清时期,其转变为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商业阵地,商品交易频繁,各色店铺兴盛[8]。

核心街区肩负着向中央运送物资的任务,以粮食所占份额最大,也最为重要。

如今留下的码头、庙宇、粮仓等遗迹,以及南前街、司前街等古名,依然显现出当时的繁华。

2.1.3 文化特色
平望镇具有独特的中医康养文化、美食文化、灯谜文化等。

中医康养文化与当地玫瑰园产业有关,在核心街区有足浴、澡堂等特色体验商铺。

街区的酒肆、茶坊、旅社非常多,各色糕团制作与辣酱工艺极具特色,平望辣酱享誉江南地区。

平望灯谜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猜谜在平望已经成为一种民间习俗,同时本地戏曲文明戏等也是当地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2.2 街区存在的问题
2.2.1 居住环境质量欠佳
如今的街区失去了往日的热闹景象,航道的部分功能丧失带来的粮仓闲置,原有特色辣酱产业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导致环境污染而被迫搬离,特色店铺大多数闭不待客,司前街等传统街道丧失交往功能。

同时与市区的交通联系较弱,导致街区乃至整个镇区相对孤立。

再者,街区的物质空间较破败,部分建筑结构破损,建筑空间欠完整,街区内道路不够通畅,生活设施配套不够,缺乏必要景观空间,街区内建筑存在加建而破坏小镇风貌的情况,大大削减了街区原有魅力(见图2)。

2.2.2 人口结构失衡
目前街区人口较少,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房屋空置率较高。

巨大的城乡差距使得年轻人不愿生活在小镇,街区成为老年人的社会。

人口结构的失衡导致街区活力不足,缺乏活动休闲空间,居民间缺少邻里交流,让老年人产生了孤独感。

图1 平望镇核心街区区位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3 文化特色丧失
近年来街区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造成了特色文化传承出现断裂的现象。

对街区历史文化、传统手工艺、主题性民俗活动关注度不够,原有的辣酱文化随着辣酱厂的搬离而渐渐消失,运河文化的展示过于符号化等,让居民和街区的情感联系逐渐减弱。

3 平望镇核心街区触媒活化策略
3.1 触媒元素选取
在“有形”触媒选取方面,首先对街区的建筑与空间环境进行梳理,根据建筑的建造年代和保护价值,筛选群乐旅社、粮仓、司前街与南前街作为触媒元素,对群乐旅社等文物保护建筑予以原貌保护,对粮仓等历史建筑群及司前街等历史空间环境原则上不改变其传统风貌,个别部位加以更换修缮。

其次选取新的点触媒元素老年活动中心建筑植入到场地内,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当前苏州市内老年活动中心较少,而苏州市内老年人较多,且苏州市现有的老年活动中心多数是由旧有建筑简单改造而来,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提升,社会由原来的养老理念逐渐转化为享老模式,原有的老年活动中心无法完全满足新时代老年人多样化的活动需求,有必要探究新的老年活动中心运营模式;其二,街区老年人口占比较大,从街区主体老年人出发,以老年活动中心的植入来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有助于强化邻里关系及提升街区活力。

在“无形”触媒方面,选取镇区各种特色文化作为触媒元素植入场地环境,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街区历史文化断裂的问题,推动街区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增强老年居民与街区的情感联系,同时有利于向外展示特色文化的魅力。

3.2 触媒元素植入
借助新触媒元素的引进,可以构建以物质类型的城市触媒与非物质类型的城市触媒两个层面为导向的触媒元素的激活,从而实现区域物质空间与精神文化的全方位更新 [9]。

由于物质层面的触媒元素具有作用点、方向性和辐射面,在更新设计时会考虑到触媒效应的共振性,因而需要合理布局功能,以激发地块活力。

传统意义上的老年活动中心建筑多为功能单一的建筑单体形式,在街区改造中,老年活动中心为多种类型集合多种具体功能的建筑组合体形式。

基于街区建筑的具体分析,首先将街区西侧违背整体风貌的义乌商品城拆除,作为城市文化客厅,向镇区人流车流主要来向敞开,然后依据街区原有肌理与功能将其划分为五部分,将不同类型的老年活动中心分散到各个区域,以带动局部区域的发展,由此街区成为多核心空间结构,更能加强街区功能区块的紧密联系。

老年活动中心建筑作为点触媒,老年活动中心组团作为面触媒,特色文化贯穿其中,共同发挥作用,司前街、南前街两条古街作为线触媒,串联起古街上的各种点触媒如群乐旅社、老茶馆等,形成古街商业带(见图3)。

商住混合区
居民区
粮仓及义乌商品城
图2 小镇核心街区现状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3 触媒运作机制
“无形”触媒通常通过举办民俗活动起到链式反应,对街区的影响往往巨大而持久。

“有形”触媒更多地体现在地块内原有的或新引入的触媒元素上。

根据场地的原有业态现状重新进行功能分区(见图4),将美食体验与手工艺作坊、康养中心、老年大学、社区图书馆这四种特色老年活动中心组团植入不同的功能区块,各区域特色老年活动中心的选取与功能安排依据重置后的功能分区性质及特色文化的不同而定,每个老年活动中心组团由活动中心建筑和特色文化广场构成,将不同的文化植入各个功能区,与不同功能的老年活动中心结合,打造特色文化广场与文化区,既迎合老年人的需求,又彰显当地文化特色,激发区域活力。

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打造了一个一站式养老社区,居民自给自足;对于外来老年游客群体来说更像是一个老年迪士尼乐园,每一个老年活动中心就像是乐园中的各个站点,最后依靠文化客厅把它们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核四心的空间结构。

集文化、旅游、商业多元化综合发展于一体,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将全面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感和街区的生命力(见图5)。

4 总结
研究将城市触媒理论引入运河小镇核心街区的规划设计中,选择合适元素作为触发媒质,提出了核心街区的微更新策略。

发挥城市触媒的激发和引导作用,激发街区的活力,让其成为平望镇的窗口,最终带动整个镇区的发展,实现镇区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健康、可持续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司海涛.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20.
[2] 韦恩·奥图,唐·洛干.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M].王劭方,
译.台北:创兴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
[3] 沙鸥,赵四东,卢冠宇.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体育产业园区规
划策略:以广西体育产业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规划师,
2015,31(S2):136-139,151.
[4] 李星汐,常江,高祥冠.城市触媒视角下的永城水泥厂工业遗产改
造及再利用[J].工业建筑,2018,48(11):60-64,148.[5] 刘亚琪,郭谦,肖磊.触媒理论引导下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研究:
以泮溪酒家改造为例[J].南方建筑,2021(04):90-96.[6] 黄娜,王贺.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特色“微小镇”规划设计研究:
以曲靖马龙左所产业园区核心区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
(05):29-31,40.
[7] 祝笋,陈梦莹.城市触媒理论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以襄阳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09):
146-148.
[8] 岳广燕,郑民德.运河与苏州平望镇的历史变迁[J].邢台学院学报,
2021,36(03):104-107.
[9] 齐洋毅,鞠伟.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历史街区更新策略[J].建筑
与文化,2020(12):146-147.
原建筑组团 拆改过程 现建筑组团
原建筑肌理
拆除建筑
拆改建筑
改后建筑肌理 图3 场地肌理分析及触媒的植入(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文化客厅
康养中心
社区图书馆
老年大学
美食体验与手工艺作坊
养老公寓
商住混合
沿街商铺
图4 街区规划总平面(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5 文化客厅组团功能分区(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a)组团(b)文化客厅一层平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