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地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造成甲、乙两地同一时刻所示地理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A.离海洋远近不同B.地形差异大
C.经度差别大D.纬度差别大
2015年10月30日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公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读下表回答2﹣3题.某某某某某某维吾尔自治区某某自治区
人口(万人)7866 9579 2181 300
面积(万K㎡)10 16 166 123
2.从上表可知,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A.东多西少 B.西多东少 C.南多北少 D.北多南少
3.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分布不均 B.人口基数大
C.交通压力增大 D.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读甲、乙两图回答4﹣5题.
4.图甲中50元人民币所示景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A.某某维吾尔自治区 B.某某省
C.某某省D.某某自治区
5.图乙中汽车牌照显示该车的属地为()
A.某某省B.某某省C.某某省D.某某省
读“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构成图”,回答6﹣8题.
6.在我国地形构成中,面积最大的是()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山地
7.如图反映了我国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A.地形类型多样 B.地形结构单一 C.地势西高东低 D.地势平坦开阔
8.山地地形崎岖,最不适合发展()
A.林业 B.种植业C.采矿业D.旅游业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让我们“寻找病因,对症下药”吧!读黄河图,完成9﹣10题.
9.造成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
B.土质疏松,易溶于水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10.在黄河下游地区,治理黄河危害的主要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修建水库
C.加固大堤 D.退耕还林、还草
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②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当,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12.图中甲山脉与淮河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甲山脉指()
A.横断山脉 B.秦岭 C.昆仑山D.太行山
如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公路的景观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蜿蜒曲折的公路线设计,主要是考虑了()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
14.图示区域多发性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寒潮 C.洪涝 D.泥石流
读图,回答15﹣16题.
15.上图反映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A.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丰富 B.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贫乏
C.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D.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多
16.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太多 B.资源总量太少
C.资源种类太少 D.经济发展快,消耗大
2014年12月12日,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条黄河,读图完成17﹣18题.
17.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夏秋多,冬春少B.某某北缺
C.夏秋少,冬春多D.北丰南缺
18.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解决下列哪一地区的缺水问题()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黄土高原
19.漫画《节水曲》反映了()
A.工业节水 B.农业节水 C.浪费水源 D.家庭节水
春运是春节前后因大量务工人员返乡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给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2014年春节前后,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2亿人次.读“我国局部区域的春运规模图”(数字代表由某某乘火车的春节回流总人数),回答20﹣21题.
20.依图可推测,该区域春运期间压力最大的铁路干线应是()
A.京广线B.焦柳线C.浙赣线D.陇海线
21.春运压力的存在说明每年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能力有待提高 B.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C.城市化进程过快D.地域环境质量差别大
飞机是一种受天气影响最大的交通工具,选择飞机出行时一定要关注天气.据此回答22﹣23题.
22.飞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其最大的特点是()
A.运量大B.持续时间长C.机动灵活 D.速度快
23.下列天气适宜飞行的是()
A.B.C.D.
读“某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24﹣25题.
24.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林地 B.草地 C.耕地 D.难利用土地
25.图中a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C.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分界线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2015年“地球日”活动中,中国区主题是“能见蔚蓝”.“能”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能够带来改变,“蔚蓝”代表每个人对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期待.据此回答26﹣27题.26.下列能源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 B.水能 C.天然气D.煤炭
27.下列举措有利于实现“寻回蓝天”的是()
A.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B.增加私家车保有量
C.垃圾焚烧处理 D.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读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图,回答28﹣30题.
28.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是()
A.集中在东部沿海一带B.集中在广大内陆地区
C.沿海和内陆均衡发展D.集中在大河的上游地区
29.拥有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工业基地是()
A.①B.②C.③D.④
30.“小米手机2014年售出6112万台,销售额743亿元…”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首要条件是()
A.地理位置优越 B.工业基础好C.科技力量雄厚 D.矿产资源丰富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有关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远方的家”专题片《边疆行》,穿越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和某某中国陆路边疆9个省区,展现了我国边疆的风土人情.
(1)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我国位于大陆的东部,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2)《边疆行》专题片“最北之旅漠河”中的漠河位于省区;摄制组在某某省欣赏并拍摄的民族舞蹈(见图2)反映了少数民族风情.
(3)我国漫长的2.2万多千米的陆上国界线,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的影响是.3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地;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
地.
(2)甲乙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甲地气候类型属于右图三种季风气候中的.
(3)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活动的不稳定容易使该地区发生灾害.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的地势特点是,判断依据是.
(2)根据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原则,A处适宜发展业;如果该地发展钢铁工业,其明显优势条件是.
(3)为“推行生态增产,打造绿色粮仓”,该地区培育瓢虫吞食蚜虫,使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在农业生产中大幅减少,这体现了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34.创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某中学小明同学对家中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将支架由固定式改为可调式,如甲图所示.请说明这样做的目的..
(2)细心的芳芳同学发现市内部分公交线路路边停车点位置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乙图所示.请说明这种变化的好处..
(3)“从点滴做起,共建节约型校园”.某中学面向全体学生征集校园节约资源、能源的创新金点子.假如你是该校学生,请提出你的金点子.(不少于两点).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造成甲、乙两地同一时刻所示地理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A.离海洋远近不同B.地形差异大
C.经度差别大D.纬度差别大
【考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分析】我国疆域辽阔,最北端在漠河以北某某主航道中心(53°N);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N);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73°E);最东端在某某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解答】解:我国跨经度广,是造成东西部晨昏差异的原因,我国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最东端在某某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由此可知东西跨经度大约60度,跨5个时区.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四至点等知识,牢记造成东西部晨昏差异的原因是解题关键,学生应结合基础知识,灵活思考作答.
2015年10月30日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公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读下表回答2﹣3题.某某某某某某维吾尔自治区某某自治区
人口(万人)7866 9579 2181 300
面积(万K㎡)10 16 166 123
2.从上表可知,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A.东多西少 B.西多东少 C.南多北少 D.北多南少
【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分析】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解答】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某某﹣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我国东部面积占43%,而人口占全国的94%.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四省区,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人口仅占全国的5%.某某、某某人口密度高达500人/平方千米以上.
故选:A.
【点评】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
3.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分布不均 B.人口基数大
C.交通压力增大 D.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考点】人口政策.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
【分析】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解答】解: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即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应对预计2025年后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渐不足及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问题,要理解记忆.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读甲、乙两图回答4﹣5题.
4.图甲中50元人民币所示景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A.某某维吾尔自治区 B.某某省
C.某某省D.某某自治区
【考点】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专题】政区图;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分析】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某某、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解答】解:读图可得,图中50元人民币上所示的是某某自治区的布达拉宫.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省区的景观,读图解答即可.
5.图乙中汽车牌照显示该车的属地为()
A.某某省B.某某省C.某某省D.某某省
【考点】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专题】城市及其区位分析;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分析】某某省简称是川或蜀,某某省简称是皖,某某省简称是苏,某某省简称是云或滇.【解答】解:某某省简称是川或蜀,某某省简称是皖,某某省简称是苏,某某省简称是云或滇;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组题借助景观图主要考查了我国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读图解答即可.
读“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构成图”,回答6﹣8题.
6.在我国地形构成中,面积最大的是()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山地
【考点】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专题】地形图;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分析】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丘陵占总面积的10%,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面积最大的是山地.
【解答】解:读图可知,我国陆地地形中,所占面积最大的是山地.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我国的地形类型,牢记即可.
7.如图反映了我国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A.地形类型多样 B.地形结构单一 C.地势西高东低 D.地势平坦开阔
【考点】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专题】分布图;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分析】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明显看出,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也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解答】解:如图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丘陵占总面积的10%,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山地面积广大.
【点评】该题考查我国的地形特点,要理解记忆.
8.山地地形崎岖,最不适合发展()
A.林业 B.种植业C.采矿业D.旅游业
【考点】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专题】分布图;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分析】(1)我国地形的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例:丘陵10%;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解答】解:在中国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如果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那么中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与平原相比,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但山区在农业多种经营、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如:旅游、采矿和林业,但不利于大面积的发展种植业.故选: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山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让我们“寻找病因,对症下药”吧!读黄河图,完成9﹣10题.
9.造成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
B.土质疏松,易溶于水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考点】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分析】黄河中游穿行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中游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
【解答】解: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故选:D.
【点评】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要理解记忆.
10.在黄河下游地区,治理黄河危害的主要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修建水库
C.加固大堤 D.退耕还林、还草
【考点】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分析】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某某、某某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解答】解:“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是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这样,对确保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
故选:C.
【点评】考查黄河的开发与治理,要理解记忆.
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②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当,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解答】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①某某盆地和②青藏高原纬度相近,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12.图中甲山脉与淮河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甲山脉指()
A.横断山脉 B.秦岭 C.昆仑山D.太行山
【考点】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专题】分布图;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分析】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平原、高原、山地、丘陵镶嵌其中.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甲山脉位于黄河和长江之间,与淮河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则甲山脉是指秦岭.根据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我国山脉的分布,结合图示解答即可.
如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公路的景观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蜿蜒曲折的公路线设计,主要是考虑了()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专题】示意图;天气与气候.
【分析】在地势崎岖、交通不便、高低不平的山区修筑公路,为了选择合理的路线,应该顺地势的变化合理施工.
【解答】解:山区面积广大,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在高低不平的山区修筑公路,为了选择合理的路线,应该沿地势,进行施工.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在理解的基础上解答即可.
14.图示区域多发性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寒潮 C.洪涝 D.泥石流
【考点】旱、涝、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气候.
【分析】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但是交通不便,容易发生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解答】解: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X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这些地区林业资源遭到破坏将会直接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甚至产生泥石流.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灾害,读图解答即可.
读图,回答15﹣16题.
15.上图反映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A.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丰富 B.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贫乏
C.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D.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多
【考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
【分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解答】解: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加上使用不合理,浪费严重,造成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故选:C.
【点评】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16.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太多 B.资源总量太少
C.资源种类太少 D.经济发展快,消耗大
【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
【专题】人口问题;示意图;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分析】人口众多制约着中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也使中国各种资源和工农业产品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在人口方面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为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
【解答】解: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故选:A.
【点评】考查我国人口与资源的关系,要题解记忆.
2014年12月12日,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条黄河,读图完成17﹣18题.
17.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夏秋多,冬春少B.某某北缺
C.夏秋少,冬春多D.北丰南缺
【考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专题】示意图.
【分析】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西北干旱地区缺水尤为严重.
【解答】解: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依据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
18.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解决下列哪一地区的缺水问题()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黄土高原
【考点】跨世纪的四大工程.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分析】跨世纪的四大工程是指: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四项工程.青藏铁路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它东起某某某某,南至某某某某,全长1956千米.
西电东送是指开发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和京津冀地区.
西气东输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道管,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某某.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X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东西横贯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9个省区,全长4200千米.
南水北调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就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解答】解:南水北调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其中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某某、某某等城市一直流向、某某(、某某位于华北地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线,理解解答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