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书·周山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齐书·周山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周山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南齐书·周山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周山图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
原文:
周山图,字季寂,义兴义乡人也。
少贫微,佣书自业。
有气干,为吴郡晋陵防郡队主。
宋孝武伐太初,山图豫勋,赐爵关中侯。
泰始初,为殿中将军。
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镇军将军张永征薛安都于彭城,山图领二千人迎运至武原,为虏骑所追,合战,多所伤杀。
虏围转急,山图结阵死战,然后突围出,虏披靡不能禁。
众称其勇,呼为“武原将”。
豫章贼张凤,聚众康乐山,断江劫抄。
明帝遣山图讨之。
山图至,先羸兵偃众,遣幢主庞嗣厚遗凤,要出会聚,听以兵自卫,凤信之。
行至望蔡,山图设伏兵于水侧,击斩凤首,众百余人束首降。
元徽三年,迁步兵校尉,加建武将军。
盗发桓温冢,大获宝物。
客窃取以遗山图,山图不受,簿以还官。
太祖辅政,山图密启曰:“沈攸之久有异图,公宜深为之备。
”太祖笑而纳之。
攸之事起,世祖为西讨都督,启山图为军副。
世祖留据盆城,众议以盆城城小难固,不如还都。
山图曰:“今据中流,为四方势援,大众致力,川岳可为。
城隍小事,不足难也。
”世祖使参军刘皆、陈渊委山图以处分事。
山图断取行旅船板,以造楼橹,立水栅,旬日皆办。
世祖甚嘉之。
攸之既败,世祖谓山图曰:“周公前言,可谓明于见事矣。
”世祖践阼,迁竟陵王镇北司马,以盆城之旧,出入殿省,甚见亲信。
山图于新林立墅舍,晨夜往还。
上谓之曰:“卿罢万人都督,而轻行郊外。
自今往墅,可以仗身自随,以备不虞。
”及疾,上手敕参问,遣医给药。
永明元年,卒,年六十四。
诏赐朝服一具,衣一袭。
(节选自《南齐书·周山图传》)
译文:
周山图,字季寂,是义兴郡义乡县人。
山图少年时贫穷微贱,靠受雇抄书自谋生计。
有气魄和才干,担任吴郡晋陵的防郡队长。
宋孝武帝讨伐太初,山图参与立功,赐予爵位关中侯。
泰始初年,担任殿中将军。
各处发生叛乱,尚书右仆射王彧举荐山图领兵,皇上叫来山图和他交谈,很满意,派山图带领一百艘战船作为先头部队。
山图和军主佼长生等人攻克贼寇占领的湖白、赭圻两城。
镇军将军张永在彭城讨伐薛安都,山图率领两千士卒到武原接应,被敌寇骑兵追赶,与敌兵交战,杀伤很多人。
敌兵围困加紧,山图结成阵势拼死战斗,随后突破围困杀出,敌兵溃败不能阻挡。
众人称赞山图勇猛,称他作武原将。
豫章郡贼寇张凤,在康乐山聚集人众,拦江抢劫掳掠。
明帝派遣山图讨伐他。
山图到了豫章,先用羸弱士兵掩藏军队声势,派遣幢主庞嗣馈赠张凤优厚的礼物,邀请他出来聚会,听凭他带士兵保卫自己,张凤相信了庞嗣。
行进到望蔡,山图在水边安排了伏兵,出击砍掉了张凤的首级,(张凤的)随从一百多人俯首投降。
元徽三年,调任步兵校尉,加封建武将军。
盗贼发掘了桓温墓冢,获得大量宝物。
门客盗取宝物来赠送山图,山图没有接受,登记后上交官府。
太祖辅佐治理政事,山图秘密启奏说:“沈攸之长久蓄有反叛的企图,您应该加强对他的防备。
”太祖笑着听取了他的建议。
沈攸之发动叛乱,世祖担任西讨都督,启用山图担任军副。
世祖留守盆城,众人议论认为盆城城池太小难于固守,不如回都城。
山图说:“现在据守中游,可以作各方后盾,众人尽力,凭仗河流、山岳都能有所作为。
城池小的事,不值得为难啊。
”世祖派参军刘皆、陈渊跟随山图来处理事务。
山图截取行旅船的船板,用来在船上建造瞭望台,设置水中栅栏,十天时间都办好了。
世祖十分赞许他。
沈攸之兵败后,世祖对山图说:“您之前说的话,可以说识别事势眼光高明啊。
”世祖即位,山图升任竟陵王镇北司马,因为盆城的老交情,进出宫廷与台省,很受亲近信任。
山图在新林建立别墅,清晨黑夜来回。
皇上对他说:“爱卿放下统领万人的都督身份,轻装简行到郊外。
从现在开始再到别墅去,可以带卫士跟随自己,来防备意外的事。
”等到患病,皇上亲笔写诏书询问,派遣医生送药。
永明元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皇上下诏赐给他朝
服一套,敛衣一套。
《南齐书·周山图传》
2、《南齐书·虞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虞愿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
原文: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
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
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
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
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蕃国旧恩,意遇甚厚。
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
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
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
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
”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
帝乃怒,使人驱下殿。
愿徐去无异容。
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
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
”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
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
”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
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
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
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在郡立学堂教授。
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
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
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
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
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
”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
后琅铘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
”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
渊叹曰:“虞君之清,一至于此。
”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南齐书·虞愿传》节选)
[注]丹朱:尧的儿子。
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译文: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
庭院中的橘树冬天果实成熟了,子孙辈都争着来摘取。
虞愿年仅数岁,却独独不来摘取,家里人对此都感到奇异。
元嘉末年,虞愿为国子生,后又迁任湘东王的常侍,转任浔阳王府墨曹参军。
宋明帝即位后,认为虞对儒学和吏治都有研究,再加上在封国时的往日恩情,所以对虞愿待遇十分优厚。
皇帝生性猜疑,星象天文的灾异变化,不相信太史,不听外面大臣奏告,命令灵台把观察星象的两个人交给虞愿,常年在内省当班,有灾异情况就预先禀告,以便检验审查。
皇帝用旧宅的地皮建造湘宫寺,费用极其奢侈。
由于宋孝武帝的庄严刹有七层,皇帝要建造十层。
十层太高难以建立,便分为两刹,各有五层。
新安太守巢尚之离任回京都,拜见皇帝,皇帝说:“你去了湘宫寺没有?我建造这座寺院,是一个大功德。
”虞愿在一旁说:“陛下建造此寺,用的都是老百姓卖儿卖女典当老婆的钱,佛如果有知,就应当悲哭哀愍,罪孽和佛塔一样高,哪有什么功德?”尚书令袁粲当时也在座,听了这话大惊失色。
皇帝于是大怒,叫人把虞愿驱赶下殿。
虞愿从容而去,神色不变。
因为有旧日的恩情,所以几天后就又被召进去了。
皇帝喜欢下围棋,但棋艺很笨拙,去棋格有七八道,人们评议时都虚称他为第三品,他曾与第一品王抗下围棋,按照棋品赌博游戏。
王抗经常让他,并说:“皇帝下的飞棋,我无法抵挡。
”皇帝始终不醒悟,以为果真如此,喜好越来越深。
虞愿又说:“尧曾经用围棋教他的不肖子丹朱,这不是人主所应喜好的东西。
”虞愿虽然多次触犯皇帝的意旨,但蒙受的赏赐,还是超过其他人。
后迁职兼任中书郎。
后出任晋平太守,在郡中不经营家产。
前任官吏与一平民有纠葛,将他的儿媳妇抓去做人质。
虞愿派人在半路上将她夺下并放回家。
在郡中还设立学堂进行教育。
郡中以前出产蚺蛇,蛇胆可以做药。
有人
赠送给虞愿一条蚺蛇,虞愿不忍心杀它,就把他放回二十里外的山中,过了一夜蛇又回到他的床下。
又送到四十里外的山中,经过一个晚上,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虞愿又下令把它送得更远,这才没有再回来。
评论的人都认为这是他的仁爱之心所致。
海边有一块越王石,常年隐藏在云雾中,相传说:“清廉的太守来才看得见。
”虞愿前往观看,越王石清澈没有隐蔽。
后来琅铘人王秀之继任郡太守,在写给朝中士人的信中说:“此郡承蒙虞公治理之后,善政仍然存在,遗风易于遵守,我几乎清净无事了。
”虞愿因母亲年老辞去官职,后来又被任命为后军将军。
褚渊曾经去拜访虞愿,虞愿不在,只见他的卧床上积满了尘埃,堆有好几卷书籍。
褚渊感叹说:“虞君清廉,到了这种地方。
”他叫人为他扫地拂床,然后离去。
《南齐书·虞愿传》
3、《南齐书·王思远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王思远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
原文: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
尚书令晏从弟也。
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
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
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
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及祥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世祖诏举士,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
思远与顾暠之友善。
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
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
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
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
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
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
正以臣与晏地惟
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
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晏不纳。
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③劝吾自裁。
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
”及晏败,故得无他。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
衣服床筵,穷治素净。
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
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
”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王思远传》
注:①友于:兄弟之爱。
②祥日:丧祭名。
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译文:
王思远,是琅笽临沂人。
尚书令王晏的堂弟。
王思远被宋朝时建平王刘景素征召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礼相待(看重)。
景素被杀后,手下人东逃西散,王思远亲自负责他的殡葬事宜,又亲手在他墓上种植松柏。
并和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为其说明,感动了朝廷。
景素的女儿被贬为平民,王思远拿自己的衣食去资助养活她。
建元初年,调任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平素喜欢结交名士,王思远很受他们赏识和接纳。
王思远请求出仕边远郡县,被任命为建安内史。
长兄王思玄死,王思远兄弟之情甚笃,上表恳请辞官,未被准许。
到了祭日,又坚决请求,世祖这才准奏。
世祖下诏推选人才,竟陵王萧子良举荐了王思远及吴郡的顾暠之。
王思远和顾暠之很友好。
暠之死后家中贫困,王思远把他的儿子接来,照顾得非常周到。
邵陵王萧子贞为政吴郡,世祖任命王思远为吴郡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舆论都认为他是最适当人选。
(思远)后因病辞职,还京任司徒谘议参军。
高宗辅佐治理政务后,没有重用王思远,依然迁任他为御史中丞。
临海太守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便据实弹劾,高
宗和思远堂兄王晏以及昭略叔父沈文季都请他别这样做,思远不从,依然像以前一样调查此事。
建武年间,王思远迁任吏部郎。
他考虑到堂兄王晏现为尚书令,便不想和他都在中央任要职,上表坚决辞让,他说:“陛下对我的厚爱,古今难比。
只是因为我和王晏关系亲密,的确不宜都居要职。
而且也是因为陛下以德统率臣下,所以臣下才敢以礼选择进退。
”皇上理解他的心思,于是改任王思远为司徒左长史。
当初,高宗施行废立君主的时候,王思远和王晏闲聊,他对王晏说:“哥哥蒙受世祖厚恩,今日一旦帮助别人做这种事情,他也许可以权且任用你,但不知你将来如何立身。
如果现在自杀,还能够挽回以后的名声。
”王晏没有采纳。
王晏后来当上骠骑将军时,集会本家子弟,对思远之兄思微说:“隆昌末年,阿戎劝我自裁,我如果听他的话,岂有今日。
”思远立即接道:“像我所预见的那种后果,还在后头呢!”后来王晏事败,思远因此没受连累。
王思远为人清修,立身简洁。
衣服桌椅之类,极其素净。
有宾客来访(交流),他总要派人先暗作观察,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想法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整洁新鲜,他才愿意促膝相谈。
虽然如此,此人走后,他还要让二个仆人用苕帚反复清扫那人的坐处。
皇上的从祖弟弟萧季敞性情豪纵,皇上心里不满,就对他说:“你可以多去拜访王思远几次。
”
永元二年(思远)去世,当时四十九岁。
《南齐书·王思远传》
4、《南齐书·明僧绍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明僧绍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
原文:
明僧绍,字承烈,平原鬲人也。
祖玩,州治中。
父略,给事中。
僧绍宋元嘉中再举秀才,明经有儒术。
永光中,镇北府辟功曹,并不就。
隐长广郡崂山,聚徒立学。
淮北没虏,乃南渡江。
明帝泰始六年,征通直郎,不就。
升明中太祖为太傅,教辟僧绍及顾欢、臧荣绪以旍币之礼,征为
记室参军,不至。
僧绍弟庆符为青州,僧绍乏粮食,随庆符之郁洲,住弇榆山,栖云精舍,欣玩水石,竟不一入州城。
建元元年冬,诏曰:"朕侧席思士,载怀尘外。
齐郡明僧绍标志高栖,耽情坟素,幽贞之操,宜加贲饰。
"征为正员外郎,称疾不就。
其后与崔祖思书曰:"明居士标意可重,吾前旨竟未达邪?小凉欲有讲事,卿可至彼,具述吾意,令与庆符俱归。
"又曰:"不食周粟而食周薇,古犹发议。
在今宁得息谈邪?聊以为笑。
"
庆符罢任,僧绍随归,住江乘摄山。
太祖谓庆符曰:"卿兄高尚其事,亦尧之外臣。
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
"遗僧绍竹根如意,笋箨冠。
僧绍闻沙门释僧远风德,往候定林寺,太祖欲出寺见之。
僧远问僧绍曰:"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僧绍曰:"山薮之人,正当凿坏①以遁。
若辞不获命,便当依戴公②故事耳。
"永明元年,世祖敕召僧绍,称疾不肯见。
诏征国子博士,不就,卒。
子元琳,字仲璋,亦传家业。
僧绍长兄僧胤能玄言宋世为冀州刺史弟僧暠亦好学宋孝武见之迎颂其名时人以为荣。
泰始初,为青州刺史。
庆符,建元初为黄门。
僧胤子惠照,元徽中为太祖平南主簿,从拒桂阳,累至骠骑中兵,与荀伯玉对领直。
建元元年为巴州刺史,绥怀蛮蜒,上许为益州,未迁,卒。
(选自《南齐书·明僧绍传》,有删改)
注:①坏:同“坯”,屋的后墙;②戴公,宋元嘉年间的隐士。
译文:
明僧绍字承烈,平原郡鬲县人。
祖父名玩,为州治中。
父亲名略,为给事中。
宋元嘉年间明僧绍两次举为秀才,通晓经义,儒学造诣很深。
宋永光年间,镇北府征召他为功曹,一概不就职。
隐居在长广郡的崂山,聚徒讲学。
淮北陷落于敌手之后才南渡长江。
宋明帝泰始六年,征他为通直郎,不肯就任。
宋顺帝升明年间,齐太祖当时为太傅,教采用以旌旗币帛为礼品的征聘大礼去聘请明僧绍及顾欢、臧荣绪等人,征召明僧绍为记室参
军,他也不来。
明僧绍之弟明庆符,任青州刺史,明僧绍因为缺乏粮食,所以随明庆符一起到郁洲,住在弇榆山,栖云精舍,喜欢赏玩水石,竟然一次也没有进过青州城。
齐高帝建元元年冬,诏书说:“朕辗转反侧地思念贤士,以怀想尘俗之外的隐者。
齐郡明僧绍立志高远,心性酷爱纯朴,幽静贞节的操守,应当加以褒奖。
”征召他为正员郎,明僧绍借口有病而不肯就职。
以后齐高帝在给崔祖思的信中说:“明居士立志值得敬重,我以前的旨意竟然没有传达给他吗?天气稍凉想举办讲习之事,你可以到他那儿,把我的意思全部告诉他,令他和明庆符一块儿回来。
”又说:“伯夷、叔齐不吃周朝粮食却采食周朝野菜,在古时候尚且受到人们议论,现今难道能息止这种议论吗?姑且把它当做笑话罢了。
”
明庆符解除现任职务后,明僧绍跟着他返回,住在江乘摄山。
齐太祖对明庆符说:“你的兄长高尚隐逸之事,这也是尧的方外之臣。
朕虽然没有与他直接交往,有时却在梦中相通。
”赠给明僧绍一支竹根如意,一顶笋箨冠。
明僧绍听说佛教教徒释僧远有高尚的风范品德,前往定林寺守候他。
太祖想出寺庙去见僧绍。
僧远问明僧绍说:“天子如果到来,居士你怎样和他相见?”明僧绍说:“山野之人,正应当凿墙挖洞以躲避。
假如得不到同意,便应当依照以前戴公的办法行事了。
”永明元年,齐世祖敕命召明僧绍,他借口有病不肯相见。
下诏征聘他为国子博士,也不肯就任,去世。
其子明元琳,字仲璋,也能继传家业。
明僧绍的长兄明僧胤,能谈玄说道,宋朝时为冀州刺史。
明僧绍之弟明僧暠,也爱好学问,宋武帝见了他,亲自迎接并颂扬其名声,当时人认为这是很荣耀的事。
宋明帝泰始初年,他任青州刺史。
明庆符在齐高帝建元初年为黄门官。
明僧胤之子明惠照,宋元徽年间,任齐太祖萧道成的平南主簿,跟随拒守桂阳,多次升官至骠骑中兵,与荀伯玉同为值班管领。
齐高帝建元元年,为巴州刺史,对蛮蜓人采用绥靖怀柔政策,高帝答允让他作益州刺史,(但他)还未升迁便去世了。
《南齐书·明僧绍传》
5、《南齐书·王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王琨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
原文:
王琨,琅琊临沂人也。
琨少谨笃,为从伯司徒谧所爱。
宋永初中,武帝以其娶桓修女,除郎中,驸马都尉,奉朝请。
孝建初,迁廷尉卿,转吏部郎。
吏曹选局,贵要多所属请,琨自公卿下至士大夫,例为用两门生。
江夏王义恭尝属琨用二人,后复遣属琨,答不许。
出为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广州刺史。
南土沃实,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
琨无所取纳,表献禄俸之半。
州镇旧有鼓吹,又启输还。
及罢任,孝武知其清,问家资多少。
琨曰:“臣买宅百三十万,余物称之。
”帝说。
明帝临崩,出为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军事、会稽太守,常侍如故。
坐误竟囚,降号冠军。
元徽中,迁金紫光禄,弘训太仆,常侍如故。
顺帝即位,进右光禄大夫,常侍余如故。
顺帝逊位,琨陪位及辞庙,皆流涕。
太祖即位,领武陵王师,加侍中,给亲信二十人。
时王俭为宰相,属琨用东海郡迎吏。
琨谓信人曰:“语郎,三台五省,皆是郎用人;外方小郡,当乞寒贱,省官何容复夺之。
”遂不过其事。
琨性既古慎,而俭啬过甚,家人杂事,皆手自操执。
公事朝会,必夙夜早起,简阅衣裳,料数冠帻,如此数四,世以此笑之。
建元四年,太祖崩,琨闻国讳,牛不在宅,去台数里,遂步行入宫。
朝士皆谓琨曰:“故宜待车,有损国望。
”琨曰:“今日奔赴,皆应尔。
”遂得病,卒。
《南齐书·王琨传》(有删节)
注释:(1)鼓吹:指一般的仪仗乐队。
译文:
王琨,琅玡临沂人。
王琨少时拘谨笃重,为堂伯父司徒王谧所喜爱。
宋朝永初年间,武帝因其娶了桓修女儿,授他郎中、驸马都尉、奉朝请。
孝建初年,迁任廷尉卿,竟陵王骠骑长史,加授临淮太守,又转为吏部郎。
吏部选官,朝中权贵往往要来开后门,王琨规定从公卿到士大夫,以例任用两门生。
江夏王刘义恭曾要王琨照顾两个人,后又派来给王琨做下属,王琨回答说不行。
出都任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建威将军、平越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南方富实肥沃,在任者往往能聚敛巨富,世人称“广州刺史但凡从城门一过,便可得三千万”。
王琨不仅分文不取,还上表献上俸禄的一半。
州镇原有鼓吹一部,他也上启送还朝廷。
及卸任,孝武帝知道他清廉,问他还有多少资?王琨说:“臣买房用了一百三十万,别的东西就是应得的了。
”皇帝很满意他的回答。
明帝临崩时,王琨出京任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军事、左军将军、会稽太守,常侍如故。
因失误竟被关押起来,降号冠军。
元徽年间,迁任金紫光禄、弘训宫太仆,常侍如故。
任本州中正,加特进。
顺帝即位,进号右光禄大夫,常侍等如故。
顺帝逊位时,王琨陪同他交还帝位并辞别祖庙,都痛哭流涕。
太祖即位,王琨领武陵王师,加侍中,配给亲从二十人。
其时王俭为宰相,示意王琨用东海郡安排部下,王琨对传话的人说:“告诉他,中央的三台五省,都是他定人用人;外方小郡,应当让给寒贱人士,省官还能再剥夺去吗!”于是不答应这事。
王琨性情古板谨慎,但过于俭啬,家人杂事,都要亲自操持。
公事朝会,都是半夜就早早起来,检查衣裳,料理冠帻,如此再三再四,世人因此笑他。
建元四年,太祖驾崩,王琨闻这个噩耗时,牛车不在家,离朝有几里地,就步行入宫了。
朝士都说王琨:“你实在应坐车,这样有损国家威严。
”王琨说:“今日奔赴国丧,都应如此才是。
”不久得病,亡故。
《南齐书·王琨传》
6、《南齐书·江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江敩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