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选择应用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选择题(一)
1、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束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C、凹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会聚光束没有发散作用
2、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中不正确的
是()
3、把凸透镜当作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物体放在凸透镜
的()
A.焦点以内 B.2倍焦距处 C.焦点上 D.2倍焦距和焦点之间
4、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5、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
()
A、从小变大;
B、从大变小;
C、不变;
D、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
6、凸透镜前20厘米处的物体沿主光轴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倒立、缩小的像将()
A.由实变虚 B.由虚变实 C.由小变大 D.由大变小
7、在凸透镜的成像现象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是:()
A.凡是实像必是倒立的; B。
凡是虚像必是正立的;
C.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虚像; D。
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
8、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
()
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
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
9、某凸透镜焦距在10厘米与15厘米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 B.缩小的 C.正立的 D.倒立的
10、某凸透镜的焦距可能在10厘米与15厘米之间,当物体距透镜12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 B.缩小的 C.正立的 D.倒立的
11、烛焰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那
么:()
A、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光屏上不一定能得到像
D、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像,但是像的性质不能确定。
12、房间内的人通过防盗门上的猫眼可以看到外面的人,而外面的人却不能看到房间里面的人,猫眼外侧和内侧分别相
当()
A、凸透镜凹透镜
B、凹透镜凸透镜
C、凹透镜凹透
镜 D、凸透镜凸透镜
13、有一物体离凸透镜16cm,在凸透镜的另外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像,那将凸透镜向物体靠近6 cm时,光屏上不可
能:()
A、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C、倒立等大的像
D、不成像
14、在凸透镜前有一物体,当它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移动20厘米,则它所对应的像却远离凸透镜移动30厘米,那么物体移动的范围可能是:
()
A、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内移动
B、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外移动
C、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移动
D、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外向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移动
15.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
16.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透镜的焦距f()
A.10 cm<f<20 cm
B.f>10 cm
C.f<10 cm
D.f>20 cm
17.如图3-3-1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 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图3-3-1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8. 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
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
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
镜 D.玻璃砖
19. 如图3-3-2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 cm处,则()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0. 有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 cm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
A.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离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
D.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
21. 张晨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3-3-5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图3-3-5
图3-3-2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b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C.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22.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 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 cm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20 cm
B.一定小于9 cm
C.一定在10 cm到8 cm之间
D.一定在9 cm到10 cm之间
23.一个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5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焦距()
A.在15cm ~25cm之间 B.在7.5cm ~12.5cm之间
C.小于7.5cm或大于12.5cm D.无法确定
2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烛焰离透镜12 cm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7 cm 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下列的哪个值()
A.8 cm
B.10 cm
C.11
cm D.14 cm
25.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 cm时,它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26.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7.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主光轴上,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该物体的明亮、清晰的实像,当用不透光的物体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后,物体此时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
A.只有上半部分,亮度不变
B.只有下半部分,亮度不变
C.与原来相同,亮度不变
D.与原来相同,亮度变暗
28.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
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2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3-3-7中的()
图3-3-7
30、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
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
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
像。
31、小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
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则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20cm ; B.一定小于8cm;
C.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32.如图所示,经过凸透镜的a、b两条光线,经折射后,折射光线与主轴的交点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