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参考教案
第三单元要点:
1 本单元围绕“爱的阳光”这个话题,安排了3篇课文,三篇课文都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要读懂课文,就要分析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揣摩人物的感受。
深入体会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受到情感的熏陶。
2 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学会作批注,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想法。
3 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学会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的方法。
7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阅读提示: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淳朴恬淡,于天然本色中见“繁定绚丽之美”,总在不经意间,“创造出令人难记忘、发人兴思的艺术境界”。
他的文章意蕴丰富而深远,大气磅礴,意味隽永。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短文选自《再返哥廷根》,文章讲述了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重返哥廷根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早在1935年,25岁的季羡林先生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图大志远赴德国,求学于歌廷根大学。
他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
三十五年后,1980年当他再次踏上这第二故乡的土地,感慨万千。
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再返哥廷根》一组散文。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一篇五百字的美文,篇幅不长,却包容了一个相当广阔的世界:德国的人情风俗,作者的求学经历,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以及奇花共赏的奇情异景,再加上作者独特而精深的思想感悟,创造出一个浪漫温馨的美好世界。
走进文本,就仿佛走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一个花的世界,一个美的世界,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一个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世界。
季羡林先生从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中,领悟到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背诵第三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懂得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想,从而对作者的感受有所体会,对作者阐明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有所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划分:2课时
8阳光洒下来阅读提示: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修鞋老伯伯之间发生的事,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小姑娘的纯真可爱,感受到孩子善良的心灵。
课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容易引发孩子的共鸣,大量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善良、纯真,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联系学生的读书体会,读中感悟。
体会小姑娘的善良、纯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9 父爱深深
阅读提示:
课文讲了迷恋音乐的“我”想组建自己的乐队,在缺钱买音响的情况下,不得不请父亲资助,但是父亲说没钱并要和“我”一起自制音箱。
虽然刚开始“我”对这件事不理解,但经过比赛“我”才逐渐感受到父亲真挚的爱。
学习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10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孩子的一片真爱,从而了解爱的真谛,加深对亲情的认识。
4、通过抓住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变化的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弄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2、抓住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变化的重点词句,体会父亲对孩子的一片真爱从而了解爱的真谛,加深对亲情的认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背影》,了解“父亲节”的来历。
教学时间:2课时
古诗诵读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习目标
1、认识“茱、萸、插”。
区分“异、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课文。
3、结合图画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时间:1课时。
人地生疏,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9.茱萸(zh ū y ú ):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简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语文乐园三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以比喻义为主词,并了解词的意义的丰富。
2、读与年龄有关的成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3、读名言,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追求理想的信心与决心。
4、激发学生积累古代格言的兴趣。
5、通过读短文,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有趣的民俗,同时引发学生通过上网等途径了解更多民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6、引导学生通过发现去掉句子中“肯”字后引发的意思上的变化探究词语表述的程度变化带来到的不同效果。
引导学生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多彩。
7、通过口语交际,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口语交际,了解怎样做热情的导游和文明的游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交流,能清楚地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以比喻义为主词,并了解词的意义的丰富。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去掉句子中“肯”字后引发的意思上的变化探究词语表述的程度变化带来到的不同效果。
引导学生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多彩。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