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第1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1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二年级上册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基本情况
本节课的教材来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名称为《15可亲可敬的家
乡人》。

本章节旨在通过介绍身边的勤劳善良的人,启发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他人做好事。

2. 教材特点
本节课的特点是突出了身边的人,通过讲一个个身边的人对我们的帮助和影响,诱导学生从身边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3. 教学目标
•知道身边有值得我们学习和感谢的人,学会感恩和表达感谢;
•能说出身边勤劳善良的人对生活中我们的帮助和影响,并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与良好品德;
•了解勤劳、善良、热情等正向品质,培养有好习惯、敬业精神,有同情心和关爱心。

4.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导入新课、学习新知、巩固练习。

•导入新课环节:
通过简单的问答和展示几张图片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建立语言基础。

学生们对自己的“家乡人”做基本的定义、认知。

•学习新知环节:
学习的重点内容是勤劳善良的家乡人。

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先自选一个“家乡人”,并邀请这个人来校,让学生带领大家学习这个人的故事中蕴含的品德。

小组分享中岗位和老师客观中立评价,指出所学过的正值观贯穿其中。

贴近生活,可以指导学生模仿“家乡人”中的好品德,促进学习积极性。

•巩固练习环节: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学生将进行口头表达、绘图、拼接图片等形式的作业,展示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身边有为数不少的勤劳善良的家乡人,学会感恩和表达感谢。

•教学难点:在学习新知环节中,通过小组分享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家乡人”身上蕴含着哪些正向品质,并引导学生转换观念,学会模仿“家乡人”中的好品德。

三. 教学方法
1. 观察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环节中,通过观察、体验、直观感受、思考思想,挖掘“家乡人”身上的好品德,将好品德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2. 互动法
以小组分享为载体,让学生与家乡人、其他同学互动,加深对“家乡人”身上优秀品质的了解和认识。

3. 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组来分享家乡人的好品德,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分工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小组任务。

1. 导入新课
•师问:你们身边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提问。

•展示几张图片,师呈现激动人心、富含诗意的家乡风景,调动学生热爱家乡情怀。

2. 学习新知
•小组选择自己的“家乡人”,并邀请这个人来见面,介绍“家乡人”做过哪些好事。

•学生分享,互相交流,吸收别人的优秀体验并转化为自己生活中的好思想。

•师评价:这个“家乡人”做了什么好事?他的行为中教给我们哪些优秀品质?
3. 巩固练习
•每个小组将学习到的文化和道德价值观整理,以展板、图片拼接或其他方式展示小组的对这个“家乡人”的理解。

五. 教学资源
•家乡人名单:学生搜集或老师提供。

•图片:老师下载精选美图。

六. 教学评估
•口头表达:学生们在小组分享中的口头表达。

•答题考试:对学生是否掌握新知进行回溯。

•相关的绘制、拍照、绘图作业。

本节课通过家乡人的这个话题,将学生密切与家乡联系,深化对身边人的认知,弘扬美好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通过观察、体验、直观感受、思考思想,学生探索出新的了解,精神食粮支撑着同学们的成长。

同时,通过互动交流,增强了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发扬团队精神,达到了课堂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