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几何题及答案经典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及答案解析

4e d c 经典难题(一)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A P C DB A FG CEBO D D 2 C 2B 2 A 2D 1 C 1 B 1C B DA A 1F经典难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及D 、E ,直线EB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经典难 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B 、D .求证:AB =DC ,BC =AD .(初三)经典难1、已知:△ABC是正三角形,P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 经典难题(五)1、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 ,求正方形的边长.4、如图,△ABC 中,∠ABC =∠ACB =800,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CA =300,∠EBA =200,求∠BED 的度数.FPDE CBAAPCBACBPDEDCA A CBPD经典难题(一)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求证:CD=GF.(初二).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又CO=EO,所以CD=GF得证。

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0.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又CO=EO,所以CD=GF得证。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又CO=EO,所以CD=GF得证。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A1B1D1都是正方形,A2、B2、C2、D2分别是AA1、BB1、CC1、DD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2B2D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于E、F.求证:∠DEN=∠F.经典题(二)1、已知:△ABC中,H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为外心,且OM⊥BC于M.(1)求证:AH=2OM;(2)若∠BAC=600,求证:AH=AO.(初二)2、设MN是圆O外一直线,过O作OA⊥MN于A,自A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C 及D、E,直线EB及CD分别交MN于P、Q.求证:AP=AQ.(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是圆O的弦,过MN的中点A任作两弦BC、DE,设CD、EB分别交MN 于P、Q.求证:AP=AQ.(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的AC和BC为一边,在△ABC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和正方形CBFG,点P是EF的中点.求证:点P到边AB的距离等于AB的一半.(初二)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E∥AC,AE=AC,AE与CD相交于F.求证:CE=CF.(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E∥AC,且CE=CA,直线EC交DA延长线于F.求证:AE=AF.(初二)3、设P是正方形ABCD一边BC上的任一点,PF⊥AP,CF平分∠DCE.求证:PA=PF.(初二)4、如图,PC切圆O于C,AC为圆的直径,PEF为圆的割线,AE、AF与直线PO相交于B、D.求证:AB=DC,BC=AD.(初三)经典题(四)1、已知:△ABC是正三角形,P是三角形内一点,PA=3,PB=4,PC=5.求:∠APB的度数.(初二)2、设P是平行四边形ABCD内部的一点,且∠PBA=∠PDA.求证:∠PAB=∠PCB.(初二)3、设ABCD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CD+AD·BC=AC·BD.(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E、F分别是BC、AB上的一点,AE与CF相交于P,且AE=CF.求证:∠DPA=∠DPC.(初二)经典难题(五)1、设P是边长为1的正△ABC内任一点,L=PA+PB+PC,求证:≤L<2.2、已知: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求PA+PB+PC的最小值.3、P为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并且PA=a,PB=,PC=,求正方形的边长.4、如图,△ABC中,∠ABC=∠ACB=80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CA=300,∠EBA=200,求∠BED的度数.经典题(一)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A P C DB A F G CE BO D D 2 C 2B 2 A 2D 1 C 1 B 1C B DA A 1F经典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及D 、E ,直线EB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求证:PA =PF .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 B、D .求证:AB =DC ,BC =AD .经典题(四)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求:∠APB 的度数.2、设P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经典难题(五)1、 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 ,求正方形的边长.4、如图,△ABC 中,∠ABC =∠ACB =800,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CA =300,∠EBA =200,求∠BED 的度数.APCBACBPDEDCB AA CBPD经典题(一)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及答案1.题目: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所以斜边的长度为√(3^2 + 4^2) = √(9 + 16) = √25 = 5cm。

2.题目: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6cm,求其对角线的长度。

解答:正方形的对角线可以看作是两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所以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对角线的长度。

正方形的边长为6cm,所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6cm,斜边即为对角线的长度。

所以对角线的长度为√(6^2+ 6^2) = √(36 + 36) = √72 ≈ 8.49cm。

3.题目:已知一个梯形的上底长为8cm,下底长为12cm,高为5cm,求梯形的面积。

解答:梯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上底和下底的平均值乘以高来计算。

所以梯形的面积为(8 + 12) × 5 ÷ 2 = 20cm²。

4.题目:已知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10cm,求其面积。

解答: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边长的平方乘以根号3再除以4来计算。

所以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10^2 × √3) ÷ 4 = (100 × √3) ÷ 4 ≈ 43.30cm²。

5.题目: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为8cm,宽为5cm,求其周长。

解答:长方形的周长可以通过将长和宽分别乘以2再相加来计算。

所以长方形的周长为(8 × 2) + (5 × 2) = 16 + 10 = 26cm。

6.题目:已知一个圆的半径为6cm,求其面积。

解答:圆的面积可以通过半径的平方乘以π(约等于3.14)来计算。

所以圆的面积为6^2 × 3.14 ≈ 113.04cm²。

7.题目:已知一个正五边形的边长为4cm,求其周长。

解答:正五边形的周长可以通过边长乘以5来计算。

所以正五边形的周长为4 × 5 = 20cm。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及答案

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A P C DB A FG CE BO D D 2 C 2B 2 A 2D 1 C 1 B 1C B DA A 1 A N FE CDMBP CG FB QA D E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分别交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初二)· A D HE M C B O · GAO D B EC Q P NM · O Q PB DEC N M · A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 平分∠DCE .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 为圆的割线,AE 、AF 与直线PO 相交于B 、D .求证:AB =DC ,BC =AD .(初三)D AF D E C B E DA CB F F EP C B A O D BFAECP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PC =5.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AP C B P A D CB CB DAFPDE CBA1、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 ,求正方形的边长.4、如图,△ABC 中,∠ABC =∠ACB =800,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CA =300,∠EBA =200,求∠BED 的度数.AP CB ACBPDEDCB A A CBPD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求证:CD=GF.(初二).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0.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APCDBAFGCEBOD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经典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D 2 C 2B 2 A 2D 1 C 1 B 1 C B DA A 1 AN FE CDMB· A DHEM CBOF2、设MN 是圆O 外始终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假如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间隔 等于AB 的一半.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及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B 、D .求证:AB =DC ,BC =AD.(初三)经典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及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经典难题(五)1、 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 ,求正方形的边长.C BD A F PD E CB A APCBACBPDA CBPD4、如图,△ABC中,∠ABC=∠ACB=80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CA=300,∠EBA=200,求∠BED的度数.经典题(一)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送你十五道有价值的初中数学几何解答题(含解析)

送你十五道有价值的初中数学几何解答题(含解析)

送你十五道有价值的初中数学几何解答题一.解答题(共15小题)1.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P是BOC∠的平分线,OE AB⊥,OF CD⊥.(1)若50AOD∠=︒,请求出DOP∠的度数;(2)OP平分EOF∠吗?为什么?2.已知,//AB CD,点E为射线FG上一点.(1)如图1,若30EAF∠=︒,40EDG∠=︒,则AED∠=︒;(2)如图2,当点E在FG延长线上时,此时CD与AE交于点H,则AED∠、EAF∠、EDG∠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请说明你的结论;(3)如图3,DI平分EDC∠,交AE于点K,交AI于点I,且:1:2EAI BAI∠∠=,22AED∠=︒,20I∠=︒,求EKD∠的度数.3.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D是它的对角线,90ABC ADC∠=∠=︒,BCD∠是锐角.(1)若BD BC=,证明:sinBD BCDAC∠=.(2)若4AB BC==,6AD CD+=,求BDAC的值.(3)若BD CD=,6AB=,8BC=,求sin BCD∠的值.(注:本题可根据需要自己画图并解答)4.如图,90BAD CAE ∠=∠=︒,AB AD =,AE AC =,AF CB ⊥,垂足为F . (1)求证:ABC ADE ∆≅∆; (2)求FAE ∠的度数; (3)求证:2CD BF DE =+.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连接AC 、BD 交于点O ,CE 平分ACD ∠交BD 于点E , (1)求DE 的长;(2)过点EF 作EF CE ⊥,交AB 于点F ,求BF 的长; (3)过点E 作EG CE ⊥,交CD 于点G ,求DG 的长.6.(1)一个多边形每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个外角等于一个内角的23,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2)两个多边形边数之比为3:4,内角和之比为2:3,求这两个多边形的边数.7.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 ∆变换成△11OA B 第二次将△11OA B 变换成△22OA B ,第三次将△22OA B 变换成△33OA B ,已知(1,3)A ,1(2,3)A ,2(4,3)A ,3(8,3)A ,(2,0)B ,1(4,0)B ,2(8,0)B ,3(16,0)B .(1)求OAB ∆的面积;(2)写出△44OA B 的各个顶点的坐标;(3)按此图形变化规律,你能写出△n n OA B 的面积与OAB ∆的面积的大小关系吗? 8.如图,在ABC ∆中,AB AC =,以AB 为直径作圆O ,分别交BC 于点D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E ,过点D 作DH AC ⊥于点H ,连接DE 交线段OA 于点F . (1)求证:DH 是圆O 的切线; (2)若32FD EF =,求证;A 为EH 的中点. (3)若1EA EF ==,求圆O 的半径.9.如图,点O 为Rt ABC ∆斜边AB 上的一点,以OA 为半径的O e 与BC 切于点D ,与AC 交于点E ,连接AD . (1)求证:AD 平分BAC ∠;(2)若60BAC ∠=︒,2OA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10.如图,AH 是圆O 的直径,AE 平分FAH ∠,交O e 于点E ,过点E 的直线FG AF ⊥,垂足为F,B为直径OH上一点,点E、F分别在矩形ABCD的边BC和CD上.(1)求证:直线FG是Oe的切线;(2)若8e的直径.EB=,求OAD=,511.如图,AB是圆O的弦,D为半径OA的中点,过D作CD OA⊥交弦AB于点E,交圆=.O于点F,且CE CB(1)求证:BC是Oe的切线;(2)连接AF,BF,求ABF∠的度数;(3)如果3g的值.OA=,求AE AB12.如图,以ABC∆的BC边上一点O为圆心,经过A、C两点且与BC边交于点E,点D 为CE的下半弧的中点,连接AD交线段EO于点F,若AB BF=.(1)求CAD∠的度数;(2)求证:AB是Oe的切线;(3)若8DF=,求线段AB的长.CF=,21013.已知AB是半圆O的直径,M,N是半圆不与A,B重合的两点,且点N在弧BM 上.(1)如图1,6MA =,8MB =,60NOB ∠=︒,求NB 的长;(2)如图2,过点M 作MC AB ⊥于点C ,点P 是MN 的中点,连接MB 、NA 、PC ,试探究MCP ∠、NAB ∠、MBA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14.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O 为圆心,AD 、BD 是半圆的弦,且PDA PBD ∠=∠.延长PD 交圆的切线BE 于点E(1)判断直线PD 是否为O e 的切线,并说明理由; (2)如果60BED ∠=︒,3PD =,求PA 的长.(3)将线段PD 以直线AD 为对称轴作对称线段DF ,点F 正好在圆O 上,如图2,求证:四边形DFBE 为菱形.15.如图,AB 是O e 的直径,点C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CD 切O e 于点D ,1CA =,CD 是O e 3 . (1) 求O e 的半径R ;(2) 如图 1 ,弦//DE CB ,动点Q 从A 出发沿直径AB 向B 运动的过程中,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 若发生变化, 请你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 请你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3) 如图 2 ,动点M 从A 出发, 在O e 上按逆时针方向向B 运动 . 连接DM ,过D作DM的垂线,与MB的延长线交于点N,当点M运动到什么位置时,DN取到最大值?求此时动点M所经过的弧长.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5小题)1.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OP 是BOC ∠的平分线,OE AB ⊥,OF CD ⊥. (1)若50AOD ∠=︒,请求出DOP ∠的度数; (2)OP 平分EOF ∠吗?为什么?【思路】(1)根据对顶角相等、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1252COP BOC ∠=∠=︒;然后由平角的定义推知180COD ∠=︒,则DOP COD COP ∠=∠-∠; (2)根据垂直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OP FOP ∠=∠. 【解析】(1)Q 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 50BOC AOD ∴∠=∠=︒, OP Q 是BOC ∠的平分线,11502522COP BOC ∴∠=∠=⨯︒=︒,18025155DOP COD COP ∴∠=∠-∠=︒-︒=︒;(2)OP 平分EOF ∠,理由如下:OE AB ⊥Q ,OF CD ⊥, 90EOB COF ∴∠=∠=︒, OP Q 是BOC ∠的平分线, POC POB ∴∠=∠,EOB POB COF POC ∴∠-∠=∠-∠,即EOP FOP ∠=∠, OP ∴平分EOF ∠.【考点】本题考查了垂直的定义,对顶角、邻补角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时一定要数形结合.2.已知,//AB CD ,点E 为射线FG 上一点.(1)如图1,若30EAF ∠=︒,40EDG ∠=︒,则AED ∠= 70 ︒;(2)如图2,当点E 在FG 延长线上时,此时CD 与AE 交于点H ,则AED ∠、EAF ∠、EDG ∠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请说明你的结论;(3)如图3,DI 平分EDC ∠,交AE 于点K ,交AI 于点I ,且:1:2EAI BAI ∠∠=,22AED ∠=︒,20I ∠=︒,求EKD ∠的度数.【思路】(1)延长DE 交AB 于H ,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40D AHE ∠=∠=︒,再根据AED ∠是AEH ∆的外角,即可得到304070AED A AHE ∠=∠+∠=︒+︒=︒;(2)依据//AB CD ,可得EAF EHC ∠=∠,再根据EHC ∠是DEH ∆的外角,即可得到EHG AED EDG ∠=∠+∠,即EAF AED EDG ∠=∠+∠;(3)设EAI α∠=,则3BAE α∠=,进而得出2EDK α∠=-︒,依据EHC EAF AED EDG ∠=∠=∠+∠,可得32224αα=︒+-︒,求得16EDK ∠=︒,即可得出EKD ∠的度数.【解析】(1)如图,延长DE 交AB 于H , //AB CD Q , 40D AHE ∴∠=∠=︒,AED ∠Q 是AEH ∆的外角,304070AED A AHE ∴∠=∠+∠=︒+︒=︒,故答案为:70;(2)EAF AED EDG ∠=∠+∠. 理由://AB CD Q , EAF EHC ∴∠=∠, EHC ∠Q 是DEH ∆的外角, EHG AED EDG ∴∠=∠+∠, EAF AED EDG ∴∠=∠+∠;(3):1:2EAI BAI ∠∠=Q ,∴设EAI α∠=,则3BAE α∠=,22AED ∠=︒Q ,20I ∠=︒,DKE AKI ∠=∠,又180EDK DKE DEK ∠+∠+∠=︒Q ,180KAI KIA AKI ∠+∠+∠=︒, 2EDK α∴∠=-︒,DI Q 平分EDC ∠,224CDE EDK α∴∠=∠=-︒, //AB CD Q ,EHC EAF AED EDG ∴∠=∠=∠+∠,即32224αα=︒+-︒, 解得18α=︒, 16EDK ∴∠=︒,∴在DKE ∆中,1801622142EK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内错角,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计算求解.解题时注意: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BD 是它的对角线,90ABC ADC ∠=∠=︒,BCD ∠是锐角.(1)若BD BC =,证明:sin BDBCD AC∠=. (2)若4AB BC ==,6AD CD +=,求BDAC的值. (3)若BD CD =,6AB =,8BC =,求sin BCD ∠的值. (注:本题可根据需要自己画图并解答)【思路】(1)如图1中,过点B 作AD 的垂线BE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E ,只要证明BED ABC ∆∆∽,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过点B 作BF BD ⊥交DC 的延长线于F .只要证明DAB CBF ∆≅∆,推出6DF AD CD =+=,求出BD 、AC 即可.(3)当BD CD =时,如图3中,过点B 作//MN DC ,过点C 作CN MN ⊥,垂足为NM 延长BA 交MN 于点N ,则四边形DCNM 是矩形,ABM BCN ∆∆∽,所以68AM MB AB BN CN BC ===,设6AM y =,8BN y =,6BM x =,8CN x =,通过BD DC =,列出方程求出x 、y 的关系,求出AB ,即可解决问题.【解析】(1)如图1中,过点B 作AD 的垂线BE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E ,90ABC ADC ∠=∠=︒Q , 180ADC ABC ∴∠+∠=︒,∴四边形ABCD 四点共圆,BDE ACB ∴∠=∠,EAB BCD ∠=∠, 90BED ABC ∠=∠=︒Q , BED ABC ∴∆∆∽,∴sin sin BD BEEAB BCD AC AB==∠=∠;(2)如图2中,过点B 作BF BD ⊥交DC 的延长线于F .90ABC DBF ∠=∠=︒Q ,360BAD BCD ABC ADC ∠+∠+∠+∠=︒,180ABC ADC ∠+∠=︒, 180BAD BCD BCF ∴∠=︒-∠=∠, BCF BAD ∠=∠Q ,BC BA =, DAB CBF ∴∆≅∆,BD BF ∴=,AD CF =,90DBF ∠=︒Q ,B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22BD DF ∴=, 6AD CD +=Q , 6CF CD DF ∴+==,32BD ∴=,2242AC AB BC =+=,∴323442BD AC ==.(3)当BD CD =时,如图3中,过点B 作//MN DC ,过点C 作CN MN ⊥,垂足为N ,延长DA 交MN 于点M ,则四边形DCNM 是矩形,ABM BCN ∆∆∽,∴68AM BM AB BN NC BC ===, 设6AM y =,8BN y =,6BM x =,8CN x =,在Rt BDM ∆中,2210BD BMDM x =+=, BD DC =Q ,1068x x y ∴=+, 2x y ∴=,在Rt ABM ∆中,22(6)(12)65AB y y y =+=, 2sin sin 5565BM BCD MAB AB y ∴∠=∠===. 【考点】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4.如图,90BAD CAE ∠=∠=︒,AB AD =,AE AC =,AF CB ⊥,垂足为F . (1)求证:ABC ADE ∆≅∆; (2)求FAE ∠的度数; (3)求证:2CD BF DE =+.【思路】(1)根据题意和题目中的条件可以找出ABC ADE ∆≅∆的条件; (2)根据(1)中的结论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可以得到FAE ∠的度数; (3)根据题意和三角形全等的知识,作出合适的辅助线即可证明结论成立. 【解析】证明:(1)90BAD CAE ∠=∠=︒Q , 90BAC CAD ∴∠+∠=︒,90CAD DAE ∠+∠=︒, BAC DAE ∴∠=∠,在BAC ∆和DAE ∆中, AB AD BAC DAE AC AE =⎧⎪∠=∠⎨⎪=⎩,()BAC DAE SAS ∴∆≅∆;(2)90CAE ∠=︒Q ,AC AE =, 45E ∴∠=︒,由(1)知BAC DAE ∆≅∆, 45BCA E ∴∠=∠=︒, AF BC ⊥Q , 90CFA ∴∠=︒, 45CAF ∴∠=︒,4590135FAE FAC CAE ∴∠=∠+∠=︒+︒=︒;(3)延长BF 到G ,使得FG FB =, AF BG ⊥Q ,90AFG AFB ∴∠=∠=︒,在AFB ∆和AFG ∆中, BF GF AFB AFG AF AF =⎧⎪∠=∠⎨⎪=⎩, ()AFB AFG SAS ∴∆≅∆, AB AG ∴=,ABF G ∠=∠, BAC DAE ∆≅∆Q ,AB AD ∴=,CBA EDA ∠=∠,CB ED =,AG AD ∴=,ABF CDA ∠=∠, G CDA ∴∠=∠, 45GCA DCA ∠=∠=︒Q ,在CGA ∆和CDA ∆中, GCA DCA CGA CDA AG AD ∠=∠⎧⎪∠=∠⎨⎪=⎩, CG CD ∴=,22CG CB BF FG CB BF DE BF =++=+=+Q , 2CD BF DE ∴=+.【考点】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连接AC、BD交于点O,CE平分ACD∠交BD 于点E,(1)求DE的长;(2)过点EF作EF CE⊥,交AB于点F,求BF的长;(3)过点E作EG CE⊥,交CD于点G,求DG的长.【思路】(1)求出BC BE=,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即可求出DE;(2)求出FEB ECD=即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F DE(3)延长GE交AB于F,证GDE FBE∽,得出比例式,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解析】(1)Q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 ADC90DBC BCA ACD∠=∠=∠=︒,45∠,CEQ平分DCA122.52ACE DCE ACD ∴∠=∠=∠=︒,4522.567.5BCE BCA ACE ∴∠=∠+∠=︒+︒=︒, 45DBC ∠=︒Q ,18067.54567.5BEC BCE ∴∠=︒-︒-︒=︒=∠, 2BE BC ∴==,在Rt ACD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2BD =+=, 22DE BD BE ∴=-=-;(2)FE CE ⊥Q ,90CEF ∴∠=︒,9067.522.5FEB CEF CEB DCE ∴∠=∠-∠=︒-︒=︒=∠, 45FBE CDE ∠=∠=︒Q ,BE BC CD ==, FEB ECD ∴∆≅∆, 22BF DE ∴==-;(3)延长GE 交AB 于F ,由(2)知:22DE BF == 由(1)知:2BE BC == Q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DC∴,DGE BFE∴∆∆∽,∴DG DE BF BE=,∴22 222-=-解得:324DG=.【考点】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知识点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题目比较好,难度偏大.6.(1)一个多边形每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个外角等于一个内角的23,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2)两个多边形边数之比为3:4,内角和之比为2:3,求这两个多边形的边数.【思路】(1)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其内角23,则内角和是外角和的1.5倍,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即可求得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度数,依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即可求解.(2)设多边形的边数为3n,则另一个为4n,分别表示出两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得到有关n的方程求解即可.【解析】(1)多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1.5540︒⨯=︒.设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2)180540n-=g,解得:5n=.故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5;(2)Q两个多边形的边数之比为3:4,∴设多边形的边数为3n,则另一个为4n,Q内角和度数之比为2:3,(32):(42)2:3n n∴--=,解得:2n=,36n∴=,48n =.故这两个多边形的边数分别为6和8.【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注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不随边数的变化而变化.(2)中正确的设出边数并表示出其内角和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 ∆变换成△11OA B 第二次将△11OA B 变换成△22OA B ,第三次将△22OA B 变换成△33OA B ,已知(1,3)A ,1(2,3)A ,2(4,3)A ,3(8,3)A ,(2,0)B ,1(4,0)B ,2(8,0)B ,3(16,0)B .(1)求OAB ∆的面积;(2)写出△44OA B 的各个顶点的坐标;(3)按此图形变化规律,你能写出△n n OA B 的面积与OAB ∆的面积的大小关系吗? 【思路】(1)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12=⨯底⨯高进行计算即可;(2)对于1A ,2n A A ⋯坐标找规律可将其写成竖列,比较从而发现n A 的横坐标为2n ,而纵坐标都是3,同理1B ,2B ,n B 也一样找规律.(3)根据三角形的底边后一个是前一个三角形的底边的2倍,先求出△n n OA B 的底边n OB 的长度,高都是3不变,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计算出两三角形的面积,相除即可得到倍数.【解析】(1)12OAB A S OB y ∆=g12332=⨯⨯=;(2)根据图示知O 的坐标是(0,0);已知(1,3)A ,1(2,3)A ,2(4,3)A ,3(8,3)A ,对于1A ,2n A A ⋯坐标找规律比较从而发现n A 的横坐标为2n ,而纵坐标都是3;同理1B ,2n B B ⋯也一样找规律,规律为n B 的横坐标为12n +,纵坐标为0. 由上规律可知:4A 的坐标是(16,3),4B 的坐标是(32,0); 综上所述,(0,0)O ,4(16,3)A ,4(32,0)B ;(3)根据规律,后一个三角形的底边是前一个三角形底边的2倍,高相等都是4,12n n OB +∴=,11233222n n n OAnBn OAB S S +∆∆=⨯⨯=⨯=即2n OAnBn OAB S S ∆∆=.【考点】本题是观察坐标规律的问题,需要分别从横坐标,纵坐标两方面观察规律,写出答案.8.如图,在ABC ∆中,AB AC =,以AB 为直径作圆O ,分别交BC 于点D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E ,过点D 作DH AC ⊥于点H ,连接DE 交线段OA 于点F . (1)求证:DH 是圆O 的切线; (2)若32FD EF =,求证;A 为EH 的中点. (3)若1EA EF ==,求圆O 的半径.【思路】(1)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和等边对等角证明:ODB OBD ACB ∠=∠=∠,则DH OD ⊥,DH 是圆O 的切线;(2)如图2,先证明E B C ∠=∠=∠,得EDC ∆是等腰三角形,证明AEF ODF ∆∆∽,则32FD OD EF AE ==,设3OD x =,2AE x =,可得8EC x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4EH CH x ==,从而得结论;(3)如图2,设O e 的半径为r ,即OD OB r ==,证明DF OD r ==,则1DE DF EF r =+=+,1BD CD DE r ===+,证明BFD EFA ∆∆∽,列比例式为:EF BFFA FD=,则列方程可求出r 的值.【解析】证明:(1)连接OD ,如图1, OB OD =Q ,ODB ∴∆是等腰三角形, OBD ODB ∠=∠①,在ABC ∆中,AB AC =Q , ABC ACB ∴∠=∠②,由①②得:ODB OBD ACB ∠=∠=∠, //OD AC ∴, DH AC ⊥Q , DH OD ∴⊥,DH ∴是圆O 的切线;(2)如图1,在O e 中,E B ∠=∠Q ,∴由(1)可知:E B C ∠=∠=∠,EDC ∴∆是等腰三角形, Q32FD EF =, //AE OD Q , AEF ODF ∴∆∆∽,∴32FD OD EF AE ==, 设3OD x =,2AE x =, AO BO =Q ,//OD AC , BD CD ∴=, 26AC OD x ∴==,268EC AE AC x x x ∴=+=+=, ED DC =Q ,DH EC ⊥, 4EH CH x ∴==,422AH EH AE x x x ∴=-=-=,AE AH ∴=, A ∴是EH 的中点;(3)如图1,设O e 的半径为r ,即OD OB r ==,EF EA =Q , EFA EAF ∴∠=∠,//OD EC Q , FOD EAF ∴∠=∠,则FOD EAF EFA OFD ∠=∠=∠=∠, DF OD r ∴==,1DE DF EF r ∴=+=+,1BD CD DE r ∴===+,在O e 中,BDE EAB ∠=∠Q ,BFD EFA EAB BDE ∴∠=∠=∠=∠, BF BD ∴=,BDF ∆是等腰三角形, 1BF BD r ∴==+,22(1)1AF AB BF OB BF r r r ∴=-=-=-+=-,BFD EFA ∠=∠Q ,B E ∠=∠, BFD EFA ∴∆∆∽,∴EF BFFA FD =, ∴111r r r+=-, 解得:115r +=,215r -=(舍),综上所述,O e 的半径为15+.【考点】本题是圆的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切线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和判定、圆周角定理,第三问设圆的半径为r ,根据等边对等角表示其它边长,利用比例列方程解决问题.9.如图,点O 为Rt ABC ∆斜边AB 上的一点,以OA 为半径的O e 与BC 切于点D ,与AC 交于点E ,连接AD .(1)求证:AD 平分BAC ∠;(2)若60BAC ∠=︒,2OA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思路】(1)由Rt ABC ∆中,90C ∠=︒,O e 切BC 于D ,易证得//AC OD ,继而证得AD 平分CAB ∠.(2)如图,连接ED ,根据(1)中//AC OD 和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到四边形AEDO是菱形,则AEM DMO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EOD 的面积.【解析】(1)证明:O Q e 切BC 于D ,OD BC ∴⊥,AC BC ⊥Q ,//AC OD ∴,CAD ADO ∴∠=∠,OA OD =Q ,OAD ADO ∴∠=∠,OAD CAD ∴∠=∠,即AD 平分CAB ∠;(2)设EO 与AD 交于点M ,连接ED .60BAC ∠=︒Q ,OA OE =,AEO ∴∆是等边三角形,AE OA ∴=,60AOE ∠=︒,AE AO OD ∴==,又由(1)知,//AC OD 即//AE OD ,∴四边形AEDO 是菱形,则AEM DMO ∆≅∆,60EOD ∠=︒,AEM DMO S S ∆∆∴=,260223603EOD S S ππ⋅⨯∴===阴影扇形.【考点】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0.如图,AH 是圆O 的直径,AE 平分FAH ∠,交O e 于点E ,过点E 的直线FG AF ⊥,垂足为F ,B 为直径OH 上一点,点E 、F 分别在矩形ABCD 的边BC 和CD 上.(1)求证:直线FG 是O e 的切线;(2)若8AD =,5EB =,求O e 的直径.【思路】(1)连接OE ,证明FG 是O e 的切线,只要证明90OEF ∠=︒即可;(2)先求出CE ,利用角平分线得出5EF BE ==,进而求出CF ,即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析】(1)如图1,连接OE ,OA OE=Q,EAO AEO∴∠=∠,AEQ平分FAH∠,EAO FAE∴∠=∠,FAE AEO∴∠=∠,//AF OE∴,180AFE OEF∴∠+∠=︒,AF GF⊥Q,90AFE OEF∴∠=∠=︒,OE GF∴⊥,Q点E在圆上,OE是半径,GF∴是Oe的切线.(2)设AB x=,Q四边形ABCD是矩形,AB CD x∴==,8BC AD==,3CE BC BE∴=-=,AEQ是BAF∠的角平分线,BE AB⊥,EF AF⊥,5EF BE∴==,在Rt CE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4CF=,4DF CD CF x∴=-=-,在Rt ABE∆和Rt AFE∆中,EF EB AE AE=⎧⎨=⎩,Rt ABE Rt AFE(HL)∴∆≅∆,AF AB x ∴==,在Rt ADF ∆中,22(4)64x x --=,10x ∴=,10AB ∴=,设O e 的半径为r ,10OB r ∴=-,在Rt BOE ∆中,22(10)25r r --=, 254r ∴=, O ∴e 的直径为252.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切线的判定,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证某线是圆的切线,已知此线过圆上某点,连接圆心和这点(即为半径),再证垂直即可11.如图,AB 是圆O 的弦,D 为半径OA 的中点,过D 作CD OA ⊥交弦AB 于点E ,交圆O 于点F ,且CE CB =.(1)求证:BC 是O e 的切线;(2)连接AF ,BF ,求ABF ∠的度数;(3)如果3OA =,求AE AB g 的值.【思路】(1)连接OB .欲证明BC 是切线,只要证明OB BC ⊥即可;(2)连接OF .只要证明AOF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1302ABF AOF ∠=∠=︒; (3)只要证明DAE BAH ∆∆∽,可得AD AE AB AH=,即可推出AE AB AD AH =g g ; 【解析】(1)证明:连接OB .CD OA ⊥Q ,90ADE ∴∠=︒,90DAE AED ∴∠+∠=︒,OA OB =Q ,A OBA ∴∠=∠,CE CB =Q ,CBE CEB AED ∴∠=∠=∠,90ABO CBE ∴∠+∠=︒,90OBC ∴∠=︒,OB BC ∴⊥.(2)连接OF .AD OD =Q ,FD OA ⊥,FA FO AO ∴==,AOF ∴∆是等边三角形,60AOF ∴∠=︒,1302ABF AOF ∴∠=∠=︒.(3)延长AO 交O e 于H ,连接BH .AH Q 是直径,90ABH ADE ∴∠=∠=︒,DAE HAB ∠=∠Q ,DAE BAH ∴∆∆∽, ∴AD AEAB AH =,3692AE AB AD AH ∴==⨯=g g . 【考点】本题考查圆综合题、切线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2.如图,以ABC ∆的BC 边上一点O 为圆心,经过A 、C 两点且与BC 边交于点E ,点D为CE 的下半弧的中点,连接AD 交线段EO 于点F ,若AB BF =.(1)求CAD ∠的度数;(2)求证:AB 是O e 的切线;(3)若8CF =,210DF =,求线段AB 的长.【思路】(1)求出¶CD的度数是90︒,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即可; (2)求出1809090OAD BAD ODF OFD ∠+∠=∠+∠=︒-︒=︒,根据切线的判定得出即可;(3)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半径,根据切割线定理得出2AB BE BC =⨯,代入即可求出AB .【解析】(1)CE Q 为O e 直径,D 为¶CE的中点, ∴¶CD的度数是90︒, 190452CAD ∴∠=⨯︒=︒;(2)证明:连接OA ,0OA D =Q ,ODA OAD ∴∠=∠,OD Q 为半径,D 为¶EC 的中点, OD CE ∴⊥,90DOF ∴∠=︒,90ODA OFD ∴∠+∠=︒,BAF AFB ∠=∠Q ,AFB OFD ∠=∠,90OAF BAF ∴∠+∠=︒,即OA AB ⊥,AB ∴是O e 的切线;(3)设OE OC OD R ===,在Rt OFD ∆中,222OF OD DF +=,8CF =Q ,210DF =,222(8)(210)R R ∴-+=,解得:2R =或6,8CF =Q ,2R ∴=舍去,即6OE OD OC ===,12CE =,624EF =-=,BA Q 是O e 的切线,BEC 是O e 的割线,∴由切割线定理得:2AB BE BC =⨯,AB BF =Q ,2(4)(8)AB AB AB ∴=-⨯+,解得:8AB =.【考点】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切割线定理,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13.已知AB 是半圆O 的直径,M ,N 是半圆不与A ,B 重合的两点,且点N 在弧BM 上.(1)如图1,6MA =,8MB =,60NOB ∠=︒,求NB 的长;(2)如图2,过点M 作MC AB ⊥于点C ,点P 是MN 的中点,连接MB 、NA 、PC ,试探究MCP ∠、NAB ∠、MBA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思路】(1)只要证明OBN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2)结论:90MCP MBA NAB ∠+∠+∠=︒.方法一:如图2中,画O e ,延长MC交O e 于点Q ,连接NQ ,NB .关键是证明//CP QN ;方法二:如图21-中,连接MO ,OP ,NO ,BN .关键是证明MCP NBM ∠=∠;【解析】(1)如图1,AB Q 是半圆O 的直径,90M ∴∠=︒,在Rt AMB ∆中,22AB MA MB =+,10AB ∴=.5OB ∴=,OB ON =Q ,又60NOB ∠=︒Q ,NOB ∴∆是等边三角形,5NB OB ∴==.(2)结论:90MCP MBA NAB ∠+∠+∠=︒.理由:方法一:如图2中,画O e ,延长MC 交O e 于点Q ,连接NQ ,NB .MC AB ⊥Q ,又OM OQ =Q ,MC CQ ∴=,即 C 是MQ 的中点,又P Q 是MQ 的中点,CP ∴是MQN ∆的中位线,//CP QN ∴,MCP MQN ∴∠=∠,12MQN MON ∠=∠Q ,12MBN MON ∠=∠,MQN MBN ∴∠=∠,MCP MBN ∴∠=∠,AB Q 是直径,90ANB ∴∠=︒,∴在ANB ∆中,90NBA NAB ∠+∠=︒,90MBN MBA NAB ∴∠+∠+∠=︒,即90MCP MBA NAB ∠+∠+∠=︒.方法二:如图21-中,连接MO ,OP ,NO ,BN .P Q 是MN 中点,又OM ON =Q ,OP MN ∴⊥, 且12MOP MON ∠=∠, MC AB ⊥Q ,90MCO MPO ∴∠=∠=︒,∴设OM 的中点为Q ,则 QM QO QC QP ===,∴点C ,P 在以OM 为直径的圆上, 在该圆中,12MCP MOP MQP ∠=∠=∠, 又12MOP MON ∠=∠Q , 12MCP MON ∴∠=∠, 在半圆O 中,12NBM MON ∠=∠, MCP NBM ∴∠=∠,AB Q 是直径,90ANB ∴∠=︒,∴在ANB ∆中,90NBA NAB ∠+∠=︒,90NBM MBA NAB ∴∠+∠+∠=︒,即90MCP MBA NAB ∠+∠+∠=︒.【考点】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直径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14.如图,AB是圆O的直径,O为圆心,AD、BD是半圆的弦,且PDA PBD∠=∠.延长PD交圆的切线BE于点E(1)判断直线PD是否为Oe的切线,并说明理由;(2)如果60PD=,求PA的长.∠=︒,3BED(3)将线段PD以直线AD为对称轴作对称线段DF,点F正好在圆O上,如图2,求证:四边形DFBE为菱形.【思路】(1)连接OD,由AB是圆O的直径可得90∠+∠=︒,ADO PDA∠=︒,进而求得90ADB即可得出直线PD为Oe的切线;(2)根据BE是Oe的切线,e的切线,则90∠=︒,再由PD为OEBA∠=︒,即可求得30P得90∠=︒,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得OD,由勾股定理得OP,即可得出PA;PDO(3)根据题意可证得ADF PDA PBD ABF∠=∠=∠=∠,由AB是圆O的直径,得90∠=︒,ADB 设PBD x∠=∠=︒+︒,2∠=︒,由圆内接四边形的DBF xDAF PAD x∠=︒,则可表示出90性质得出x的值,可得出BDE∆是等边三角形.进而证出四边形DFBE为菱形.【解析】(1)直线PD为Oe的切线证明:如图1,连接OD,ABQ是圆O的直径,90∴∠=︒ADB∴∠+∠=︒,ADO BDO90又DO BO∴∠=∠Q,BDO PBD=∠=∠Q,BDO PDAPDA PBD∴∠=∠⊥∴∠+∠=︒,即PD OD90ADO PDAQ点D在Oe的切线.e上,∴直线PD为O(2)BEQ是Oe的切线,90∴∠=︒EBAP∴∠=︒Q,3060BED∠=︒PD Q 为O e 的切线,90PDO ∴∠=︒在Rt PDO ∆中,30P ∠=︒,3PD ∴tan30OD PD︒=,解得1OD = ∴222PO PD OD =+=211PA PO AO ∴=-=-=(3)(方法一)证明:如图2,依题意得:ADF PDA ∠=∠,PAD DAF ∠=∠PDA PBD ADF ABF ∠=∠∠=∠QADF PDA PBD ABF ∴∠=∠=∠=∠AB Q 是圆O 的直径90ADB ∴∠=︒设PBD x ∠=︒,则90DAF PAD x ∠=∠=︒+︒,2DBF x ∠=︒Q 四边形AFBD 内接于O e ,180DAF DBF ∴∠+∠=︒即902180x x ︒++=︒,解得30x =︒30ADF PDA PBD ABF ∴∠=∠=∠=∠=︒BE Q 、ED 是O e 的切线,DE BE ∴=,90EBA ∠=︒60DBE ∴∠=︒,BDE ∴∆是等边三角形.BD DE BE ∴==又903060260FDB ADB ADF DBF x ∠=∠-∠=︒-︒=︒∠=︒=︒QBDF ∴∆是等边三角形.BD DF BF ∴==DE BE DF BF ∴===,∴四边形DFBE 为菱形(方法二)证明:如图3,依题意得:ADF PDA ∠=∠,APD AFD ∠=∠,PDA PBD ∠=∠Q ,ADF ABF ∠=∠,PAD DAF ∠=∠,ADF AFD BPD ABF ∴∠=∠=∠=∠AD AF ∴=,//BF PDDF PB BE ∴⊥Q 为切线BE PB ∴⊥//DF BE ∴∴四边形DFBE 为平行四边形PE Q 、BE 为切线BE DE ∴=∴四边形DFBE 为菱形【考点】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和菱形的性质,是中档题,难度较大.15.如图,AB 是O e 的直径,点C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CD 切O e 于点D ,1CA =,CD 是O e 3 .(1) 求O e 的半径R ;(2) 如图 1 ,弦//DE CB ,动点Q 从A 出发沿直径AB 向B 运动的过程中,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 若发生变化, 请你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 请你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3) 如图 2 ,动点M 从A 出发, 在O e 上按逆时针方向向B 运动 . 连接DM ,过D 作DM 的垂线, 与MB 的延长线交于点N ,当点M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DN 取到最大值?求此时动点M 所经过的弧长 .【思路】(1) 由题意,CD 是O e 31CA =,在直角CDO ∆中, 根据勾股定理222CD OD CO +=,代入即可求出;(2) 由//DE CB ,可知, 动点Q 从A 出发沿直径AB 向B 运动的过程中,DEQ∆的面积不变,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不变;当点Q 运动到O 点时, 则60DOE ∠=︒,即可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3) 如图, 连接AD 、BD ,当DM 过圆心O 时,DN 取到最大值;易证ADB MDN ∆∆∽,由已知, 可求得,1AD =,3BD =所以,3DN DM =,此时,120AOM ∠=︒,即可求得·AM 的长 . 【解析】 (1)CD Q 切O e 于点D ,∴三角形CDO 是直角三角形,1CA =Q ,CD 是O e 3∴在直角CDO ∆中,222CD OD CO +=, 则,2223)(1)R R R +=+,1R ∴=;(2)//DE CB Q ,∴动点Q 从A 出发沿直径AB 向B 运动的过程中,DEQ ∆的底DE 不变, 底DE上的高不变,DEQ ∴∆的面积不变,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不变;由1OD =,2CO =,30C ∴∠=︒,则60COD ∠=︒,60ODE ∴∠=︒,ODE OED ∠=∠Q ,60OED ∴∠=︒60DOE ∴∠=︒,26013606S R ππ︒∴=⨯=︒阴影; (3) 如图, 连接AD 、BD ,DAB DMN ∴∠=∠,又90ADB MDN ∠=∠=︒,ADB MDN ∴∆∆∽,又1AD =,2AB =,3BD ∴=,∴3DN BD DM AD==, 3DN DM ∴=,∴当DM 为最大值, 即DM 过圆心O 时,DN 取到最大值;60AOD ∠=︒Q ,120AOM ∴∠=︒,∴·120223603AM R ππ︒=⨯=︒.【考点】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弧长的计算及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作辅助线连接圆心和切点,利用垂直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A P C DB A F G CE BO D D 2 C 2B 2 A 2D 1 C 1 B 1C B DA A 1F经典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B 、D .求证:AB =DC ,BC =AD .(初三)经典题(四)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AC ·BD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经典难题(五)1、 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 ,求正方形的边长.4、如图,△ABC 中,∠ABC =∠ACB =800,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CA =300,∠EBA =200,求∠BED 的度数.APCBACBPDEDCB AA CBPD经典题(一)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求证:CD=GF.(初二).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点,∠PAD=∠PDA=150.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APCDBAFGCEBOD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经典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D 2 C 2B 2 A 2D 1 C 1 B 1 C B DA A 1 AN FE CDMB· A HEOF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B 、D .求证:AB =DC ,BC =AD.(初三)经典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一点,PA =3,PB =4,PC 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经典难题(五)1、 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 为正方形ABCD 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 ,求正方形的边长.C BD A F PD E CB A APCBACPDA CBPD4、如图,△ABC中,∠ABC=∠ACB=80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CA=300,∠EBA=200,求∠BED的度数.经典题(一)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A P C DB A FG CE B O D D 2 C 2B 2 A 2 D 1C 1 B 1C B DA A 1F 经典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P 、Q .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 为圆的割线,D .求证:AB =DC ,BC =AD .(初三)经典题(四)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一点,PA =3,PB =4,PC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部的一点,且∠PBA =∠PDA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BD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经典难题(五)1、 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任一点,L =PA +PB +PC ,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 为正方形ABCD 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 ,求正方形的边长.4、如图,△ABC 中,∠ABC =∠ACB =800,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CA =300,∠EBA =200,求∠BED 的度数.APCBACBPDACBPD经典题(一)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求证:CD=GF.(初二).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 ,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0.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如下图做GH⊥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APCDBAFGCEBOD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经典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D 2 C 2B 2 A 2D 1 C 1 B 1 C B DA A 1 A N FE CDMB · A HEOF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AC 为圆的直径,PEF 为圆的割线,D .求证:AB =DC ,BC =AD .(初三)经典题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PC 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经典难题(五)1、 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PC =3a ,求正方形的边长.C BD A F PD E CB A APCBACPDA CBPD4、如图,△ABC中,∠ABC=∠ACB=80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CA=300,∠EBA=200,求∠BED的度数.经典题(一)1。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及答案

经典难题(一)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_LAB, EF_LAB, EG1CO. 求证:CD=GF・(初二)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ZPAD = ZPDA=15°.求证:APBC是正三角形・(初二)3、如图,己知四边形ABCD、A]B|C|D]都是正方形,A?、G、D?分别是AA】、BB】、CC H DD I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2B2C2D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 = BC, 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于E、F. 求证:ZDEN=ZF,经典难题(二)M1、已知:A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1BC 于M.(1) 求证:AH=20M :(2) 若ZBAC=60°,求证:AH = AO.(初二)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MN 于A,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G求证:AP=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M----------------------------------------------------------------------------------------------------------- - N设MN 是圆0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设EB?r 别交 于P 、Q ・ E求证:AP=AQ.(初二)求证:CE=CF.(初二)4、如图,分别以Z\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CDE 和正方形ECC AN BMP2、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E〃AC,且CE=CA,直线EC交DA延长线于F.求证:AE=AF.(初二)A卜A nC 1、已知:AABC是正三角形,P是三角形内一点,PA=3, PB=4, PC=5.求:ZAPB的度数・(初二)4、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E、F 分别是BC 、AB ±的一点,AE与CF相交于P,且AE=CF・求证:ZDPA=ZDPC.(初二)经典难题(五)1、设P是边长为1的正AABC内任一点,L=PA + PB + PC,3、P为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并且PA=a, PB=2a, PC = 3a,求正方形的边长.2、已知: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4、如图,Z^ABC 中,ZABC=ZACB = 80(\ ZEBA=20(\ 求ZBED 的度数.经典难题(一)答案1 .如下图做GH_L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ZGFH=ZOEG即△GHFs △OGE,可得——=——=——,又CO=EO,所以CD=GF得证°GF GH CD2.如下图做ADGC使与AADP全等,可得APDG为等边△,从而可得△DGC丝AAPD竺ZM2GP•得出PC=AD=DC,和匕DCG=NPCG=15°所以NDCP=30。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免费)(含答案)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免费)(含答案)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A P C DB A FG CEBO D D 2 C 2B 2 A 2D 1 C 1 B 1C B DA A 1 BF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 平分∠DCE .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 为圆的割线,AE 、AF 与直线PO 相交于B 、D .求证:AB =DC ,BC =AD .(初三)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PC =5.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1、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P A DCB CBDAFP DE CBAAPCB3、P为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并且PA=a,PB=2a,PC=3a,求正方形的边长.4、如图,△ABC中,∠ABC=∠ACB=800,D、E分别是AB、AC=200,求∠BED的度数.。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求证:CD=GF.(初二).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0.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APCDBAFGCEBOD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经典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1)求证:AH =2OM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D 2 C 2B 2 A 2D 1 C 1 B 1 C B DA A 1 BF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于P 、Q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B 、D .求证:AB =DC ,BC =AD.(初三)经典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经典难题(五)1、 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 ,求正方形的边长.4、如图,△ABC中,∠ABC=∠ACB=80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CA=300,∠EBA=200,求∠BED的度数.经典题(一)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求证:CD =GF .(初二)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AP C DB A F GC EB O D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D 2C 2 B 2 A 2D 1 C 1 B 1 C BD A A 1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于E、F.求证:∠DEN=∠F.经典题(二)1、已知:△ABC中,H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为外心,且OM⊥BC于M.(1)求证:AH=2OM;(2)若∠BAC=600,求证:AH=AO.(初二)2、设MN是圆O外一直线,过O作OA⊥MN于A,自A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C及D、E,直线EB及CD分别交MN于P、Q.F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初二)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E∥AC,AE=AC,AE与CD相交于F.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AP ,CF 平分∠DCE . 求证:PA =PF .(初二)D4、如图,PC切圆O于C,AC为圆的直径,PEF为圆的割线,AE、AF与直线PO相交于B、D.求证:AB=DC,BC=AD.(初三)经典题(四)1、已知:△ABC是正三角形,P是三角形内一点,PA=3,PB=4,PC=5.求:∠APB的度数.(初二)2、设P是平行四边形ABCD内部的一点,且∠PBA=∠PDA.求证:∠PAB=∠PCB.(初二)3、设ABCD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CD+AD·BC=AC·BD.(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E、F分别是BC、AB上的一点,AE与CF相交于P,且AE=CF.求证:∠DPA=∠DPC.(初二)经典难题(五)1、 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 求证:≤L <2.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 ,求正方形的边长.APCBACBP D A CBPD4中,∠ABC=∠ACB=80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200,求∠BED的度数.参考答案经典题(一)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难题(一)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求证:CD =GF .(初二)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经典难题(二) 1、已知:△ABC 中,H OM ⊥BC 于M .(1)求证:AH =2OM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AP CDA FG CEB O D B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EB 分别交MN 于P 、Q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经典难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F .求证:CE =CF 2、如图,四边形ABCD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3、设P 是正方形ABCD 求证:PA =PF 4、如图,PC 切圆O 于C 与直线PO 相交于B 、1、已知:△ABC =5.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经典难题(五)1、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 ,求正方形的边长.4、如图,△ABC 中,∠ABC =∠ACB =800,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CA =300,∠EBA =200,求∠BED 的度数.经典难题(一)1.如下图做GH ⊥AB,连接EO 。

由于GOFE 四点共圆,所以∠GFH =∠OEG,即△GHF ∽△OGE,可得EO GF=GO GH=CO CD,又CO=EO ,所以CD=GF 得证。

PA DC B CBD AFP DE CBAA PCB ACBP D ED AA CB P D2.如下图做△DGC使与△ADP全等,可得△PDG为等边△,从而可得△DGC≌△APD≌△CGP,得出PC=AD=DC,和∠DCG=∠PCG=150所以∠DCP=300,从而得出△PBC是正三角形3.如下图连接BC1和AB1分别找其中点F,E.连接C2F与A2E并延长相交于Q点,连接EB2并延长交C2Q于H点,连接FB2并延长交A2Q于G点,由A2E=12A1B1=12B1C1=FB2,EB2=12AB=12BC=F C1,又∠GFQ+∠Q=900和∠GE B2+∠Q=900,所以∠GE B2=∠GFQ又∠B2FC2=∠A2EB2,可得△B2FC2≌△A2EB2,所以A2B2=B2C2,又∠GFQ+∠HB2F=900和∠GFQ=∠EB2A2,从而可得∠A2B2 C2=900,同理可得其他边垂直且相等,从而得出四边形A2B2C2D2是正方形。

4.如下图连接AC并取其中点Q,连接QN和QM,所以可得∠QMF=∠F,∠QNM=∠DEN和∠QMN=∠QNM,从而得出∠DEN=∠F。

经典难题(二)1.(1)延长AD到F连BF,做OG⊥AF,又∠F=∠ACB=∠BHD,可得BH=BF,从而可得HD=DF,又AH=GF+HG=GH+HD+DF+HG=2(GH+HD)=2OM(2)连接OB,OC,既得∠BOC=1200,从而可得∠BOM=600,所以可得OB=2OM=AH=AO,得证。

3.作OF ⊥CD ,OG ⊥BE ,连接OP ,OA ,OF ,AF ,OG ,AG ,OQ 。

由于22AD AC CD FD FDAB AE BE BG BG, 由此可得△ADF ≌△ABG ,从而可得∠AFC=∠AGE 。

又因为PFOA 与QGOA 四点共圆,可得∠AFC=∠AOP 和∠AGE=∠AOQ , ∠AOP=∠AOQ ,从而可得AP=AQ 。

4.过E,C,F 点分别作AB 所在直线的高EG ,CI ,FH 。

可得PQ=2EGFH。

由△EGA ≌△AIC ,可得EG=AI ,由△BFH ≌△CBI ,可得FH=BI 。

从而可得PQ=2AI BI=2AB,从而得证。

经典难题(三)1.顺时针旋转△ADE ,到△ABG ,连接CG. 由于∠ABG=∠ADE=900+450=1350从而可得B ,G ,D 在一条直线上,可得△AGB ≌△CGB 。

推出AE=AG=AC=GC ,可得△AGC 为等边三角形。

∠AGB=300,既得∠EAC=300,从而可得∠AEC=750。

又∠EFC=∠DFA=450+300=750. 可证:CE=CF 。

2.连接BD 作CH ⊥DE ,可得四边形CGDH 是正方形。

由AC=CE=2GC=2CH ,可得∠CEH=300,所以∠CAE=∠CEA=∠AED=150, 又∠FAE=900+450+150=1500,从而可知道∠F=150,从而得出AE=AF 。

3.作FG ⊥CD ,FE ⊥BE ,可以得出GFEC 为正方形。

令AB=Y ,BP=X,CE=Z,可得PC=Y-X 。

tan ∠BAP=tan ∠EPF=X Y =Z YXZ,可得YZ=XY-X 2+XZ ,即Z(Y-X)=X(Y-X),既得X=Z ,得出△ABP ≌△PEF , 得到PA =PF ,得证。

经典难题(四)1. 顺时针旋转△ABP600,连接PQ ,则△PBQ 是正三角形。

可得△PQC 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APB=1500。

2.作过P 点平行于AD 的直线,并选一点E ,使AE ∥DC ,BE ∥PC. 可以得出∠ABP=∠ADP=∠AEP ,可得:AEBP 共圆(一边所对两角相等)。

可得∠BAP=∠BEP=∠BCP ,得证。

3.在BD 取一点E ,使∠BCE=∠ACD ,既得△BEC ∽△ADC ,可得:BE BC =ADAC,即AD?BC=BE?AC ,① 又∠ACB=∠DCE ,可得△ABC ∽△DEC ,既得AB AC =DEDC,即AB?CD=DE?AC ,② 由①+②可得:AB?CD+AD?BC=AC(BE+DE)=AC ·BD ,得证。

4.过D 作AQ ⊥AE ,AG ⊥CF ,由ADE S=2ABCDS=DFCS,可得:2AE PQ =2AE PQ,由AE=FC 。

可得DQ=DG ,可得∠DPA =∠DPC (角平分线逆定理)。

经典难题(五)1.(1)顺时针旋转△BPC600,可得△PBE 为等边三角形。

既得PA+PB+PC=AP++PE+EF 要使最小只要AP ,PE ,EF 在一条直线上,即如下图:可得最小L=;(2)过P 点作BC 的平行线交AB,AC 与点D ,F 。

由于∠APD>∠ATP=∠ADP ,推出AD>AP ① 又BP+DP>BP ② 和PF+FC>PC ③ 又DF=AF ④由①②③④可得:最大L<2; 由(1)和(2)既得:≤L <2。

2.顺时针旋转△BPC600,可得△PBE 为等边三角形。

既得PA+PB+PC=AP+PE+EF 要使最小只要AP ,PE ,EF 在一条直线上, 即如下图:可得最小PA+PB+PC=AF 。

既得213(1)42=23=42322(31)2=231)262。

3.顺时针旋转△ABP900,可得如下图:既得正方形边长2222(2)()22a 522a 。

4.在AB 上找一点F ,使∠BCF=600,连接EF,DG,既得△BGC为等边三角形,可得∠DCF=100,∠FCE=200,推出△ABE≌△ACF,得到BE=CF,FG=GE。

推出:△FGE为等边三角形,可得∠AFE=800,既得:∠DFG=400①又BD=BC=BG,既得∠BGD=800,既得∠DGF=400②推得:DF=DG,得到:△DFE≌△DGE,从而推得:∠FED=∠BED=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