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昌铁矿区铁矿详查设计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磐石市
吉昌铁矿区铁矿详查设计
第一章、前言
1.1 目的与任务
目的是在设计区内通过系统勘查工作,探获部分可供矿山开采利用的铁矿资源量,为在该地区继续进行铁矿开发奠定基础。

任务是通过槽探、浅井、钻探等手段,查明已知矽卡岩体中铁矿体的分布及盲矿体赋存情况,控制已知铁矿体的深部,基本查清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及矿石的质量等特征,查清该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矿床开采条件,研究铁矿体的赋存规律及其找矿前景,最终提交部分铁矿资源储量。

1.2 位置及交通
磐石市吉昌铁矿区铁矿详查工作区位于吉昌镇,北东距吉昌镇政府所在约10公里,有乡间水泥公路将详查设计区与通往吉昌镇,交通十分方便。

设计区拟登记极值坐标为:
东经: 125°50′00″~125°52′15″
北纬: 43°07′00″~43°10′00″
面积为14.73平方公里。

1.3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设计区地处吉林哈达岭西缘,最高海拔481.6m,河谷中海拔约357m,相对高差124.6m,属低山-丘岭地形。

该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无霜期5个月左右,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30℃。

区内地形较平缓,植被发育。

该地区土地肥沃,盛产水稻、玉米、大豆和野果、山野菜等。

区内电力资源充足,动力电源到达工作区内。

农民以
种植农田为主,劳动力资源丰富。

1.4 矿权登记情况
磐石市吉昌铁矿区铁矿详查项目,探矿权人:吉林市帝苑金银珠宝有限责任公司,勘查许可证号T22120XX0402040064 勘查单位:吉林市金桥黄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勘查区(80)坐标:
经度纬度
1、 125°51′58″ 43°08′32″
2、 125°52′13″ 43°08′32″
3、 125°52′13″ 43°07′02″
4、 125°49′58″ 43°07′02″
5、 125°49′58″ 43°10′02″
6、 125°51′28″ 43°10′02″
7、 125°51′28″ 43°09′17″
8、 125°51′58″ 43°09′17″
9、 125°51′17″ 43°08′08″
10、 125°51′03″43°08′10″
11、 125°50′58″43°08′14″
12、 125°50′53″43°08′08″
13、 125°50′54″43°08′00″
14、 125°51′00″43°07′49″
15、 125°51′07″43°07′50″
16、 125°51′17″43°07′59″
17、125°50′42″43°08′29″
18、125°50′42″43°08′23″
19、125°50′30″43°08′22″
20、125°50′27″43°08′27″
勘查区面积:14.73Km2
勘查区内有2个采矿权.探矿权和采矿权无重合.
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该矿区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历史上曾进行过1/20万区域地质填图,1/5万地质测量,1/5万水系重砂测量,1/5万航磁测量,局部地段进行过1/万地质草测。

该地区于伪满时期,由日本人发现铁矿并进行了小规模的开采。

1958年,大炼钢铁时,地方政府组织对该矿恢复矿山生产。

1960年,吉林省地质调查局第一地质调查所对该区进行了铁矿勘查工作,投入了部分1/万地质简测及少量1/2千地质草测、及1/万测法测量工作,获得部分资源储量,使矿山恢复生产。

1994年,由于吉昌铁矿资源枯褐而矿山停产。

20XX年,个体矿山采矿者,向吉昌铁矿进行承包对其进行残采活动。

20XX年,吉林市帝苑金银珠宝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收集各种图纸资料,经技术人员野外调查、综合整理、研究,认为吉昌铁矿区外围发现有矽卡岩体,仍有铁矿体存在,并且铁矿质量较好,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而进行勘查登记。

第三章、区域地质及勘查区地质
3.1区域地质
吉昌铁矿详查区位于天山~兴安地槽区-吉黑地槽系加里东华力西褶皱带,处于吉中华力西褶皱束内,工作区西侧是伊舒裂陷带,东侧是吉林中部中生代火山-岩浆Mo、As、Cu多金属成矿带。

区域上广泛发育海西期、燕山期花岗岩,中基性岩呈岩脉产出。

沉积岩主要见有石炭系磨盘山组、鹿圈屯组及少量的侏罗系德仁组、志留系的桃山组地层。

区域上岩浆~构造事件活动频繁,断裂主要发育南北向及北西向二组断裂。

区域上矿产主要有铁、金、铜及硅灰石等矿产。

3.2 主要地层及岩石
设计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石炭系鹿圈屯组灰岩、泥质灰岩,磨磐山组砂岩夹灰岩透镜体,三叠系南楼山组英安质、安山质火山岩,侏罗系德仁组砾岩、安山岩夹中酸性熔岩等地层,第四系松散冲积层沿沟谷分布。

3.3 岩浆岩
设计区内大面积分布燕山期花岗岩、华力西期花岗岩,还有呈脉状产出的花岗斑岩、闪长岩等。

脉岩主要呈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展布,出露宽度0.50~10m,走向延长30~200m不等。

花岗岩:灰白~肉红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份为正长石、斜长石占76%,石英占18%,黑云母5%,具绢云母化、绿泥石化。

闪长岩:绿黑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份主要为角闪石、斜长石,偶见细小的石英颗粒,少量黑云母等。

3.4 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不甚发育,仅见三组。

北西向断裂:走向在330°左右,北东倾,倾角60°~65°,出露宽度
0.50~15m。

沿该断裂地表转石具有较强的绢云母化、硅化等蚀变现象,该区断裂控制吉昌铁矿区主要矽卡岩带的展布方向。

近南北向断裂:主要在第四系沟谷中通过,在工作区内发育其次级构造,控制部分矽卡岩带的展布。

走向0°~15°,倾向西,倾角35°~60°走向延长30~100m。

具较强的蚀变,主要是硅化、矽卡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近东西向断裂:走向在60°~80°,走向延长达6000km以上,产状不详,该断裂为压扭性,断裂两侧岩石具较强的绢云母化、硅化等蚀变现象。

3.5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1.控矿因素
断裂构造因素是控矿的主要因素。

蛇纹岩矿是由基性岩体发生热液蚀变退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基性岩是上地幔或下地壳深源物质,只有通过较深的断裂才能上侵入地表。

因此找到深大断裂-基性岩体,才能找到蛇纹岩。

岩浆岩因素。

基性、超基性岩深源岩浆是成矿的主要因素之一。

2.找矿标志
①含矿转石标志。

铁矿体地表出露后经风经剥蚀后有铁矿石碎块在地表或腐植土中分布。

②磁异常标志。

铁矿石中含较高的磁铁矿,铁矿体赋存处常出现较强的磁异常。

第四章、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第一节工作部署
本项目拟用1年完成,按照由点及面,由地表到深部的勘查原则,具体
部署如下:
1、20XX年2~4月,收集矿区各种资料,加强综合研究,确定找矿突破口。

地表进行1/万地质调查、1/2千地质草测、1/万磁法测量,在地表进行槽探、浅井工作控制铁矿体或验证磁异常。

2、20XX年4~10月,利用钻探、少量坑道工程控制铁矿体深部变化情况及并进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查明控制部分铁矿资源储量。

3、20XX年10~20XX年1月,进行室内综合整理,编写《吉林省磐石市吉昌铁矿区铁矿详查报告》。

第二节工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1、1/万地质调查与1/2千地质草测
首先对吉昌铁矿区详查设计区进行大面积的1/万地质调查工作,采用地质界线追索法、露头圈定法和剖面法,进行填图。

1/2000地质草测是在1/万地质调查基础上进行,加密观测点,达到每平方公里600~700点。

工作质量经自检和抽查以达到规范要求为准。

1/万磁法测量是在1/万地质调查基础上进行。

2、槽探与浅井
槽探与浅井的工程布置原则为由已知到未知,以揭露矽卡岩体、铁矿体、验证物探磁异常为主。

槽探工程以100~50m间距,长短槽、浅井相结合,以控制区内铁矿体。

各工程定位使用经纬仪配合GPS以视距导线极坐标法测量确定,落于1/2千综合地形地质图上。

槽探与浅井原始编录要严格按照《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要求进行,对所揭露出的矿体、矿化体、围岩蚀变、岩石特征、构造特征、产
状、规模、形态、接触关系、矿物组合、有用组分、结构构造等要详细描述和编制1/100比例尺的素描图。

素描图规格为20cm×35cm,采用桔黄色方格纸,一壁一底展开图面。

探槽须按地质构造线的垂直方向布设,切穿矿(化)体全厚进入围岩3~5m,槽深须进入基岩0.3~0.5m,探槽断面安全角75°。

槽探与浅井开口上口宽1.50~1.80m,下口宽0.80~1.00m。

槽探深度一般在1.50~2.50m。

3、钻探工程
利用金刚石钻探工艺,针对地表控制的铁矿体、矽卡岩体进行深部控制。

工程间距参照矿产勘查规范《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XX)中第Ⅲ勘探类型的规定,网度为100×100m。

孔位布置要根据矿体产状、地形条件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定位,钻孔剖面采用视距导线极坐标法实测地形剖面,标志点用GPS确定。

钻孔按回次编录,及时绘制1/1000地质剖面图,开闭孔要认真履行相关手续,严格执行钻探规范。

4、采样、加工、化验工作及质量要求
采样:槽探采样在探槽一壁分割采取,探槽壁上岩石出露不好时,在槽底采样。

采用水平刻槽法,截面10×5cm,样长一般为1.00~1.50m。

加工:样品进行粗碎粒径1mm时进行缩分,正样重300g,副样重300~500g,然后将正样全部加工至200目送化验室分析。

加工程序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

化验:对所采样的基本分析样品送有化验资职的化验室进行加工化验,年终按比例抽取样品进行内、外验检查。

内、外验合格率要求达到规范标准。

5、水文、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
利用钻孔、坑道、泉、河流及其它工程资料,大致查明矿区矿床充水因素,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产状、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及富水性。

水位、水量、动态变化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稳定性及隔水程度。

掌握破碎带、断层带的含水、导水和充水对将来开采的影响,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及其水力联系。

利用各探矿工程,了解矿体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风化带、泥化带的发育情况分布规律对将来矿体开采的影响。

对岩矿石的抗压、抗拉、抗剪强度、体重、湿度等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进行必要的测定。

本次工作同时对吉昌铁矿区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进行调查,如断层、滑坡、塌陷等工程地质条件和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物质组分、气体均进行检查,对将来矿床开采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身安全的环境地质条件进行了解。

第五章、生产组织、经费预算及预期成果
第一节生产组织
①组建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生产、人员调配、项目资金计划、施工进度、安全生产、质量检查、工程验收和其他工作的安排,负责组织项目勘查设计和项目报告的编制、施工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情况的检查、地质成果与地质报告的初步验收等工作。

②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有关的规程、规范,掌握各项条款的内容,提高业务素质。

对职工进行爱岗敬业、质量第一的教育,强化质量观念,
建立可操作的质量奖惩制度,使质量达标的要求变为人们日常工作的自觉行动。

③建立项目监理制。

由探矿权人指派专业监理工程师,对项目的工作质量和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监理。

第二节经费预算
本项目主要实物工作量如下:
1/万地质调查14.73km2,1/2千地质草测2.00 km2,1/万磁法测量7.2 km2,槽探5000m3,浅井50m,钻探1000m.
根据设计内容的需要,依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结合当地工程费用价格,经费的分类预算结果如下:1/万地质调查:14.73 km2×0.2万元/ km2=2.9万元
1/2地质草测:2.00km2×1万元/km2=2.00万元
1/万磁法测量:7.2km2×1万元/km2=7.20万元
槽探:5000m3×20元/m3=10.00万元
钻探:1000m×400元/m=40.00万元
浅井:50m×200元/m=1.00万元
基本分析:200件×50元/件=1.00万元
土地、林地使用费及其他:5.0万元
合计:69.1万元。

本设计所需资金69.1万元,全部由吉林市帝苑金银珠宝有限责任公司自筹。

第三节预期成果
本项目为壹年期设计,项目实施后至20XX年12月底结束全部地质工作,提交《吉林省磐石市吉昌铁矿区铁矿详查报告》及相关的附图、附表;提交部分可进行开发的铁矿资源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