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ick(莫尼克)红外热成像多人体识别的智能监控系统

合集下载

红外热成像人体温度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红外热成像人体温度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红外热成像人体温度监测预警系统方案一、方案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为了防控病毒的传播,共克时艰,复工企业要做好企业员工的体温监测工作。

航天云网联手长视科技打造面向人员流动密集场所的人体温度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二、应用场景三、方案优势本方案采用红外热成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无接触温度测量,生成人眼可见的红外热图像,实现远距离大面积的人体温度测量,加强疫情防控。

趋势等信息。

五、硬件产品介绍图: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标题应用于要在此处显示的文字。

与黑体技术规格:规格参数与型号测温探测器探测器类型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分辨率640*512 / 336*256 像素间距17μm波段8μm ~14μm热灵敏度50mk测温测温范围高增益:-40°C ~ +160°C 低增益:-40°C ~ +550°C 测温精度±2°C或2%(工业测温)、±0.5°C(人体测温)压缩标准视频压缩标准H.264视频格式mp4,mov压缩输出码率1Mbps ~ 4Mbps接口模拟输出1路CVBS网络接口RJ45 10M/100M/1000M自适应串行接口可定制RS-232、RS-485报警接口1入1出协议Ethernet/IP, TCP, UDP, SNTP, RTSP, HTTP, ICMP, SMTP, DHCP, UPnP,PPPOE基本参数镜头标配 13mm/19mm(其它镜头可根据需求定制)尺寸44.5*44.5*72.6mm重量140g六、配置清单航天云网人体温度监测预警系统将为企业参与疫情防控提供便捷、贴心、高效的服务,航天云网积极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售后响应7*24小时线上运维,故障2小时响应,远程联机服务,平均4小时内就解决问题。

智能蒙皮:战鹰的“智能皮肤”

智能蒙皮:战鹰的“智能皮肤”

智能蒙皮:战鹰的“智能皮肤”诸如美国动作电影《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里面使用的隐身衣或将成为现实。

但这次不是个人穿的隐身衣,而是通过采纳智能材料为战鹰披上新衣。

这种新装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起到很好的隐身效果,而且可以对机体及外部环境的各种状态参数实时感知,就犹如战鹰的“皮肤”一般。

据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国空军联合支持的“系统研发型飞行器”项目在智能材料上获得了重大进展。

这种利用超材料设计的技术就是智能蒙皮(Smart Skin)。

利用智能蒙皮技术,可以通过共性设计有效削减飞机的天线尺寸,并可以采纳低成本的新型材料提高飞机的隐身和气动形状效果,对缩减飞机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智能材料极大改善战鹰性能智能蒙皮通过将各类传感器和芯片高度集成在蒙皮内部,从而形成了机体对自身感知的简单神经网络,可以将采集到的各类信息实时传输给飞机的“大脑”——飞行掌握计算机,从而有效提高战机对各类信息的整合处理力量。

1985年,美国空军首次提出了“智能蒙皮”技术。

与此同时,上个世纪80年月末,法国也开头研发一种“智能蒙皮”天线系统。

这种系统由法国国家航空空间讨论院牵头组织,主要方向是将雷达天线集成在飞机的蒙皮系统内部。

由美国诺斯罗普公司和TRW公司联合研制的“智能蒙皮”新型天线,采纳了将不同种类复合材料压制成薄片技术,从而使其与标准天线相比通信距离提高了5倍以上。

这种新型天线全部嵌套在飞行器表面,可以有效削减飞机飞行重量和阻力,同时降低雷达反射面积。

在此基础上,美国国防部高级讨论方案局制定了无线电频率“多功能机构孔径”方案,将推动智能蒙皮天线技术持续进展。

智能蒙皮具有独特的优点和技术优势:由于采纳了光纤技术和传感器技术代替一般电缆连接,节约了大量的飞机内部空间,减轻了飞机重量,简化了飞机设计方案;智能蒙皮可以有效提高飞机对自身状态的感知力量,实现对飞机内外部的实时监控和评估,因而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的牢靠性和可用性;智能蒙皮还可以极大提高将来飞机的隐身力量,将有效提高飞机的生存力量。

热成像仪说明书 (Simpl. Chinese)

热成像仪说明书 (Simpl. Chinese)

6
热像仪部件 ........................................................................................9
6.1 右视图 .................................................................................... 9
6.1.1 图 ............................................................................... 9
6.1.2 说明 ............................................................................ 9
9.2 说明 ..................................................................................... 16
#T559845; r. AD/ 9770/9770; zh-CN
7.2 说明 ..................................................................................... 14
8
在菜单系统中定位 ............................................................................. 15
6.3.1 图 ............................................................................. 11

巡检机器人 维护使用手册说明书

巡检机器人 维护使用手册说明书

巡检机器人维护使用手册版本:2.0北京眸视科技有限公司目录1.产品概述 (4)1.1.产品概述 (4)1.2.履带式机器人 (5)1.3.轮式机器人 (5)2.机器人开机 (6)2.1.机器人开机 (6)2.2.遥控器使用 (6)2.3.遥控器高级使用 (7)2.4.注意事项 (9)3.平板控制 (10)3.1.Wifi连接 (10)3.2.运行APP (10)3.3.自启动功能 (10)3.4.License更新功能 (11)3.5.参数配置 (14)3.6.状态检查 (15)3.7.开启巡检 (16)4.制图 (17)4.1.制图 (17)4.2.地图编辑 (20)4.3.地图备份与切换 (25)4.4.注意事项 (27)4.4.1.制图之前的准备 (28)4.4.2.建图操作原则 (28)4.4.3.建图结果检查 (30)5.导航 (31)5.1.导航到指定点 (31)5.2.导航到指定坐标 (32)5.3.取消导航 (32)6.1.准备工作 (34)6.2.工具安装 (34)6.2.1.开启root ssh权限 (34)6.2.2.JDK的安装 (35)6.2.3.TOMCAT安装 (35)6.2.4.MySQL数据库在线安装 (36)6.2.5.Redis安装 (37)6.2.6.Nginx安装 (37)6.3.程序部署 (38)6.3.1.前端web程序部署 (38)6.3.2.后端jar包部署 (39)6.4.系统参数配置 (41)6.4.1.域名地址映射 (41)6.4.2./etc/profile确认 (41)6.5.启动管理云平台系统程序 (41)6.5.1.后台java程序启动 (42)6.5.2.前台tomcat启动 (42)6.5.3.确认后台程序是否启动成功 (42)6.5.4.访问系统url (42)7.云平台使用 (43)7.1.系统登录 (43)7.1.1.系统首页 (44)7.1.2.个人中心 (45)7.2.实时监控 (45)7.3.数据查询 (47)7.3.1.巡检报表 (47)7.3.2.巡检点 (48)7.3.3.环境数据 (48)7.4.巡检任务 (49)7.4.1.任务管理 (49)7.4.2.任务日历 (51)7.5.1.巡检点管理 (52)7.5.2.地图管理 (53)7.5.3.机器人管理 (54)7.5.4.告警设置 (55)7.6.系统管理 (56)7.6.1.用户管理 (56)7.6.2.角色管理 (57)7.6.3.菜单管理 (59)7.6.4.场站管理 (59)7.6.5.字典管理 (60)7.6.6.车体状态 (61)7.6.7.版本信息 (62)8.巡检 (63)8.1.启动检查 (63)8.2.云平台操作 (64)9.注意事项 (66)9.1.常规检查 (66)9.2.维护保养 (66)9.3.长期储存 (67)10.快速故障排除 (69)10.1.机器人故障排查 (69)10.2.云端服务故障排查 (71)10.3.遥控器故障排查 (72)附录1:充电桩安装说明 (75)附录2、传感器清洁 (76)附录3、产品参数 (77)1.产品概述1.1.产品概述眸视机器人定位和导航系统,是一个集激光雷达、视觉(双目相机、深度相机)、超声波、惯性测量单元(IMU)等多种传感器于一体的定位和导航系统。

包二无线智能超级模拟病人simman3g功能和技术参数

包二无线智能超级模拟病人simman3g功能和技术参数

(包二)无线智能超级模拟病人SIMMAN 3G功能和技术参数表(星号部分为必须符合的参数)可调节,血压读数需与当时病情一致;可测量回流血压;2.可触诊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月国动脉和胫后动脉等部位的脉搏,并自动与心电图同步。

脉搏会随病情的变化以及治疗而变化。

可自动感应触诊脉搏并记录;脉搏强度随血压同步变化;3、自动发生产生血压,可以触摸到肱动脉搏动,进行触诊和听诊,通过手动测量血压4、可人工改变血压,舒展压和收缩压能独立设定和调整听诊音量5、心外按压可自动产生脉搏、血压和心律。

七、静脉穿刺1、模拟人具有静脉穿刺手臂(右臂),可作静脉注射练习,产生回血2、可进行骨髓穿刺(胫骨和胸骨)3、模拟人可多处肌肉注射4、可以模拟静脉干瘪,困难静脉通路的打开八、药物自动感应功能★1.模拟病人提供不低于200种不同浓度的药物,包括气管插管和复苏球等复苏设备的射频识别标签。

导师可在系统更改药物射频识别标签的显示名称、单位和默认剂量。

模拟病人的药物自动识别系统可识别药物种类及使用剂量。

模拟病人的右手臂设自动感应流量计,在计算学员使用的药物剂量后,根据用药计量模拟病人将自动同步呈现相应的生理变化;2.模拟病人的口部和右手臂应带有射频识别标签(RFID)传感器,射频自动识别标签系统确认药物和医疗设备;当针筒贴上RF药物感应片并放在静脉注射位置后,药物确认程序会自动完成。

3、模拟人可通过如下途径给药:静脉注射、口服给药、雾化吸入、肌肉注射;系统能自动识别210多种以上药物,通过静脉注射可自动监测液体剂量。

真实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及相应的体征变化,与临床给药一致。

4、药物识别技术:通过无线感应技术(RFID无线芯片感知)技术和液体剂量自动计算技术结合。

学员可向模型注射真实液体,当针筒贴上RF药物感应片并放在静脉注射位置后,药物确认程序会自动完成,模拟病人的右手臂应带有流量计,自动计算学员使用的剂量,然后模拟病人有自动有相应的生理变化,药效将根据临床真实半衰期自动发挥,导师可根据临床教学所需缩短药效发挥时间。

热成像仪比较

热成像仪比较
由非致冷焦平面红外摄像头、操作控制台、检查舱、电动升降架、红外热像软件系统及扫描电脑
3、波段:8μm~14μm;
2
4、帧频:≧30帧/秒

武汉迈迪克
上海翰鋭
北京中瑞华夏
拍摄图片的速度
★4、帧频:≧30帧/秒
4、帧频:≧30帧/秒
4、帧频:≧25帧/秒
3
5、连续运行时间不低于8h,运行过程中不能出现停运或运行失常的现象

武汉迈迪克
上海翰鋭
北京中瑞华夏
保证设备的稳定求
5、连续运行时间不低于8h,运行过程中不出现停运或运行失常的现象
8、工作距离:0.5-3米。调焦方式:定焦或电动调焦。
8、工作距离:0.5-3米。调焦方式:定焦或电动调焦。
7
9、整机系统测温范围:≥25℃-45℃

武汉迈迪克
上海翰鋭
北京中瑞华夏
测温要求,如果出现病人发烧高于42度,保证设备正正常使用
9、整机系统测温范围:≥25℃-45℃
9、整机系统测温范围:≥25℃-40℃
7、有图像采集,图像显示和存储,调色板变换,单点和多点温度显示、区域内最高温、最低温、平均温度显示及报告打印输出功能。图像中应有温度显示,且具有最高温的指示和跟踪功能
6
8、工作距离:0.5-3米。调焦方式:定焦或电动调焦。

武汉迈迪克
上海翰鋭
北京中瑞华夏
工作环境要求
8、工作距离:0.5-3米。调焦方式:定焦或电动调焦。

武汉迈迪克
上海翰鋭
北京中瑞华夏
图像处理的要求
7、有图像采集,图像显示和存储,调色板变换,单点和多点温度显示、区域内最高温、最低温、平均温度显示及报告打印输出功能。图像中应有温度显示,且具有最高温的指示和跟踪功能

NDC说明书

NDC说明书
NDC Infrared Engineering 710e 系列 用户手册
探头类型: TM710e
出版参考: 105/14686-07SA 版本 1
版权说明
在使用手册中阐述的仪器包括有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这些计算机程序属 NDC 红外技术公司机密并受版权保护。NDC 红外技术公司只允许在正常使用产品时,使用这些程序,而不许可将其用于其它情况。严禁设备买方或他人以任何形式将 上述程序的原件、拷贝或经编辑、转换而成的程序副本挪为它用。本手册内容未经版权所有者允许不得部份摘录或全部引 用。 NDC 对本手册不作任何保证。 对于本手册中包含的错误或因使用本手册中信息导致的结果性损害或附带性损害, NDC 概不负责。 © NDC Infrared Engineering 2008 保留所有权利 NDC 美国、英国和中国办事处。 请访问 了解办事处的详细信息。 隶属于 Spectris 集团
4
4.1 4.2 4.2.1 4.2.2 4.2.3 4.3 4.4 4.5 4.6 4.7 4.7.1 4.7.2 4.7.3 4.7.4 4.8 4.8.1 4.8.2 4.9 4.10 4.10.1 4.10.2 4.10.3 4.10.3.1 4.10.3.2
安装
4-1
简要安装说明 .......................................................................................................................................4-1 恶劣和危险环境 ....................................................................................................................................4-2 Atex 认证 .............................................................................................................................................4-2 安装注意事项 .......................................................................................................................................4-2 设备安装 ..............................................................................................................................................4-2 地点要求 ..............................................................................................................................................4-3 EMC 预防措施 .....................................................................................................................................4-3 开箱......................................................................................................................................................4-4 存储......................................................................................................................................................4-4 安装探头 ..............................................................................................................................................4-4 定位......................................................................................................................................................4-4 安装......................................................................................................................................................4-5 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4-5 连接水冷却 ...........................................................................................................................................4-6 安装外围设备 .......................................................................................................................................4-6 外壳安装 ..............................................................................................................................................4-6 仪表板装置 ...........................................................................................................................................4-7 24V 电源装置 ......................................................................................................................................4-8 系统连接 ..............................................................................................................................................4-9 以太网电缆 ...........................................................................................................................................4-9 电缆屏蔽终端 .....................................................................................................................................4-10 电源配件 ............................................................................................................................................4-10 以太网供电.....................................................................................................................................4-10 独立电源 ........................................................................................................................................4-11

红外热像仪在机器人和无人机等机器视觉领域的应用

红外热像仪在机器人和无人机等机器视觉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红外热像仪在电力、铁路、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及其与红外热像仪的结合,更是让红外热像仪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使得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电力电网巡检、森林防火救灾、太阳能及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查及维护、建筑工地测量等方面发挥着更深入、更重要的作用。

搭载了红外热像仪的巡检机器人集图像音视频采集、分析,全方位激光扫描及热成像技术等多种传感器应用于一体,可对现场情况进行精准检测,并进行异常报警。

巡检机器人搭载红外热像仪主要应用于变电站监控、油气田无人值守监控、危化品仓库监控、生产车间和仓储货架等防火防爆监控、防止入侵等,还可以应用于平安城市和智慧园区建设,在平安城市及楼宇地产领域,机场、高铁站等场合可使用巡检机器人搭载红外热像仪进行夜间巡逻,防止禁区非法闯入、夜晚异常行为监控等。

T型双光红外热像仪、双光防爆筒型热像仪广泛应用于搭载各类巡检机器人,测温精准,高效可靠。

无人机可搭载红外热像仪和可见光相机进行航拍,红外热像仪可通过接收物体自身散发出的热辐射,将其转化为红外温度信息,对被测物体的温度进行成像处理,能提供比可见光相机更多的信息,搭载了红外热像仪的无人机能将无人机航拍发挥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如电力电网巡检方面,无人机搭载红外热像仪可无视恶劣地形及雾霾天气等,实时检测户外电网电塔等大型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隐患故障;林业部门运用无人机载红外热像仪进行森林防火监测,及时发现高温火苗或燃烧点,将森林火灾扼杀在萌芽之中;在环保行业,工业污水温度比河水温度高,环保部门可采用无人机搭载热像仪,在白天夜晚均可直观地发现污水排放情况;在农业领域,使用机载热像仪拍摄检测地表和作物温度,了解灌溉情况甚至是农作物病虫害等等。

机载红外热像仪专为微型无人机设计,重量115g,支持全局温度高速录制,测温精确。

一、机器人搭载热像仪助力电力电网巡检电力巡检机器人主要用于户外变电站,可携带红外热像仪、可见光CCD等电站设备相关检测设备,一般可集平面探测器、无轨化激光导航定位、红外测温、智能读表、图像识别等核心技术于一体,对输变电设备进行全天候巡检、数据采集、视频监控、湿温度测量、气压监测等,提高输变电内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生成分析检验报告。

云端智能红外测温人脸检测识别系统方案

云端智能红外测温人脸检测识别系统方案
振动
10HZ~150Hz~10Hz 0.15mm,IEC60068-2-6
重量
≤45kg
方案优势
可支持带口罩人脸识别,秒级识别,准确率高
5G+AI加持人脸识别
产品质量和计量准确度受到国家权威鉴定,值得信赖
国家医疗权威认证
黑体校准(可选)+人体测温深度学习算法,保证0.3℃准确性
高精度红外测温摄像机
云端智能机器人助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云端智能红外测温人脸检测识别系统
人民网官方报道
中国移动官方报道
人民网官方二度报道
首批云端智能机器人在武汉、上海、浙江、北京医院上岗
CCTV官方报道
红外测温/人脸检测识别
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告警系统
测温精度≤±0.3℃
关键参数 o 红外分辨率:120x90 o 可见光:200万像素o 测温范围:20℃~50℃ o 测温精度:≤±0.3℃o 建议距离:1米~1.5米 o 预估测量人数:150人/分钟
焦距
2.8 mm
视场角
水平视场角97.4°
测温范围
20-50℃
测温精度(环温25℃典型值)
1.0~1.5m米距离,32-42℃范围内,±0.5℃
红外机头与主机接口
两路网络接口RJ45,一路电源接口
主机及服务器接口
一路网络接口RJ45
输入电压
DC 12V
输入功率
≤12W
参数设置
视频调节,报警灵敏度设置,屏蔽区域设置等
焦距
2.8 mm
视场角
水平视场角97.4°
测温范围
20-50℃
测温精度(环温25℃典型值)
1.0~1.5m米距离,32-42℃范围内,±0.5℃

《全身PETCT临床应用探索》随笔

《全身PETCT临床应用探索》随笔

《全身PETCT临床应用探索》阅读札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3)1.1 PETCT技术简介 (3)1.1.1 PETCT的定义 (5)1.1.2 PETCT的工作原理 (6)1.1.3 PETCT的优势与局限性 (7)1.2 全身PETCT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9)1.2.1 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分期 (10)1.2.2 疾病进展与疗效评估 (11)1.2.3 分子影像学研究的新方向 (12)二、全身PETCT临床应用概述 (13)2.1 肺部疾病 (15)2.1.1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分期 (16)2.1.2 肺部感染的诊断与监测 (17)2.1.3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评估 (19)2.2 肝脏疾病 (20)2.2.1 肝癌的早期诊断与分期 (21)2.2.2 肝硬化与肝癌的疗效评估 (22)2.2.3 肝脏疾病的分子影像学研究 (22)2.3 胰腺疾病 (24)2.3.1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分期 (25)2.3.2 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与疗效评估 (25)2.3.3 胰腺炎的诊断与监测 (26)2.4 骨骼系统疾病 (28)2.4.1 骨折的诊断与愈合监测 (29)2.4.2 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分期 (30)2.4.3 骨质疏松的诊断与治疗评估 (31)三、全身PETCT在特定疾病中的应用案例 (32)四、全身PETCT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33)4.1 技术挑战 (35)4.1.1 图像质量与分辨率的提升 (36)4.1.2 计算机图像重建与处理的优化 (37)4.1.3 安全性与可靠性的保障 (38)4.2 临床应用展望 (40)4.2.1 个性化医疗的需求与挑战 (41)4.2.2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发展 (43)4.2.3 人工智能在PETCT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44)五、结论 (45)5.1 全身PETCT在临床上的重要地位 (46)5.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许 (48)一、内容描述《全身PETCT临床应用探索》是一本关于全身PETCT技术的专业书籍,旨在全面介绍PETCT技术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热成像安防入侵跟踪检测系统

热成像安防入侵跟踪检测系统

1.红外热成像室内入侵跟踪检测系统基于独有的视觉算法,配合红外热成像摄像头,自动准确识别重点警戒区域的人员闯入行为,并进行闯入预警及监控范围内轨迹追踪,可以有效提高人工监管效果,达到高效率监督监管。

可以实现对室内的异常动态出入情况进行实时、全天候24h无人值守、自动监控、报警联动及触发录像、短信、邮件等报警,以及闯入者轨迹自动追踪定位等功能。

并可同其他安防监控系统做系统联动,从而实现同步可见光相机抓拍、录像,警铃、门磁锁闭等联动效果。

应用场景:室内入侵检测,包括国民经济重要设施:银行金融库房、电力(厂)站、变电所、重要货品仓库、商场贵重展厅、家居等;易燃易爆场所:油库、气站、油气储存罐区、炸药库等;重要防全防护场所:监狱、学校、水库、工业厂矿、高端住宅区等2.红外热成像户外入侵跟踪检测系统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全天候,在黑暗、烟尘、大雾等恶劣条件下,清晰看到周围的状况及潜在的安全隐患,可集成于红外热成像云台摄像机,配备预置位、扫描、巡航等功能,实现辖区昼夜可视监控和重点地段的夜视监控,可同时观察多个监控点的现场实时图像,进行全天候24h无人值守、自动监控、报警联动及触发录像、短信、邮件等报警,以及闯入者轨迹自动追踪定位等功能。

为边检部门掌握辖区动态,及时部署和调度边检力量提供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持。

应用场景:户外入侵检测,包括军事要地、国防设施:部队、机场、军港、导弹/火箭发射基地、雷达、通讯站点海上国防线、边防警戒线;户外安防监控:铁路周界入侵、石油油田、保税区隔离带、海关港口、防止非法盗猎等;3.与传统的入侵检测技术相比,本红外热成像系统具有以下优势①误报率低。

精准的红外成像及测温算法,可以准确地识别人形、动物等轮廓清晰成像,并做入侵标记和轨迹追踪,同时,入侵目标温度大小范围值可设定,提高识别准确率;②成像清晰,测温精准。

可获取图像中任意一点得温度值,并可输出环境的平均温度、温度、最低温度;③系统可实现24小时全天候无人值守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智能安防11大智能检测模块及22项智能功能

智能安防11大智能检测模块及22项智能功能

11大智能检测模块bellsent 目标威胁检测智能视觉分析技术是一项先进的技术,它超越了现有的视频运动侦测(VMD)技术采用的简单探测运动的方式。

与VMD 基于像素来探测运动不同,目标威胁检测技术基于目标来探测威胁,它所具有的自学习、自适应和自调节能力,以及先进的算法和视觉逻辑提供了无比强大的威胁探测能力。

目标威胁检测技术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全天候监视,始终如一的警戒和毫不松懈的安全,是bellsent智能视觉产品线的核心技术。

bellsent 将目标威胁检测智能视觉分析模块完全嵌入到了摄像机或视频编码器等前端设备的DSP中运行,从而使它们具有了计算机视觉能力,可以对视频里的每一寸画面进行自动监控,有效地增强传统视频监控的自动检测能力,提升警戒强度,提高监控效率和自动响应报警,从而实现7×24全天候的持续监控或者针对重要时段的无人值守监控。

而且,完全嵌入式的智能分析功能,使得bellsent产品的安装、使用和维护都非常方便。

相对于安全围栏、运动传感器、防盗报警器、CCTV监控和录像系统等传统的安防系统来说,bellsent产品的实际成本更低且更易于使用,非常适合用于保护核电站,或者需要高度安全的国家机构,以及其他任何需要安全防范的场所。

bellsent 目标威胁检测智能视觉分析技术具有多种类型的功能模块,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室内或室外安防监控场合,这些模块目前包括:区域入侵检测模块、绊线穿越检测模块、围栏攀爬检测模块、遗弃物检测模块、物品搬移检测模块、自主自动PTZ智能跟踪模块、非法停车检测模块、徘徊检测模块、烟火检测模块、人数统计模块、异常检测模块。

bellsent区域入侵检测模块,可以自动检测出视频画面中的运动行为特征。

入侵检测既可以在固定摄像机上使用,也可以在PTZ摄像机上使用(支持在PTZ摄像机的各个预置位上进行自动巡视入侵检测)。

当有人或交通工具侵入监控防区时自动发出报警。

bellsent绊线穿越检测模块,可以自动检测出视频画面中的运动行为特征。

模特识别及其在监控领域中的应用

模特识别及其在监控领域中的应用

模特识别及其在监控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其中模特识别技术成为了当前热门的一个研究方向。

模特识别技术可以对人脸、行为等进行高精度识别,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模特识别技术在监控领域中的应用。

一、模特识别技术的原理模特识别技术,即人体识别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人体进行识别和分析。

该技术主要采用人体姿态估计和人体特征提取等方法,通过摄像头采集人体图像或视频,进行模型训练和人体参数提取,最终得出人体的特征点坐标、角度、大小等各种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判定人体的性别、年龄、姿态、行为等特征信息。

二、监控领域中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安保和监控被广泛应用。

模特技术可以为监控领域带来更高的效率和精度。

1. 网络安全行业模特技术可以用于网络安全领域,通过对用户行为进行识别,判定是否存在恶意攻击或篡改行为。

例如,当用户登录电脑时,模特识别技术会自动识别并记录用户的行为姿态、动作轨迹,以及数值等各种特征信息,并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2. 安防行业模特技术在安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人体行为进行分析和判定,可以实现预防犯罪、保护公共安全等功能。

例如,在商场、地铁等公共场所的安防领域中,可以利用模特技术对人流量、车流量等情况进行分析,以确保场所的安全。

3. 交通行业交通领域也可以应用模特技术。

通过对车辆行驶轨迹的分析和判定,可以实现交通流量的掌握和交通状况的监控。

例如,在高速公路上安装摄像头,使用模特识别技术对汽车行驶轨迹进行分析和判定,以实现交通状态的实时监控和调整。

三、模特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监控技术相比,模特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高度自动化:模特技术是一种智能化的自动化技术,可以自动地进行实时监控和快速分析。

2. 高精度性:模特识别技术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误判率较低,准确率高。

3. 信息扩展性:模特技术可以对人体的识别信息进行扩展,对更多领域进行应用。

Monick红外热成像检测事项

Monick红外热成像检测事项

Monick红外热像仪凭借其简单、快速、实用、安全的热成像功能,深受检测维护从业人员的喜爱。

它的诞生,给检测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然而实用的仪器,设置或操作不当,对测量结果也会造成影响,在这里,武汉丰进荣科技有限公司就跟大家介绍下使用红外热像仪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测量前的检查。

在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温度检测前,要先对红外热像仪进行检查,如电池是否充满电,镜头是否有脏污,存储空间是否已满,是否需要配镜头,被测温度是否超过红外热像仪范围等等,以免到了现场不能正常使用。

二、红外热像仪的应用环境。

每台红外热像仪对其使用环境都有要求,如湿度范围、温度范围等,如果环境条件超过这个范围,仪器就不能连续正常工作。

三、设置正确的发射率。

通常,红外热像仪默认的发射率为0.95,但在实际测量中,我们要根据被测物材质的不同来调整合适的发射率,不同材质的发率在说明书上都附有表格,大家可以查表进行调整。

四、红外热像仪的可检测距离。

对于红外热像仪来说,其检测的是一个面的温度分布,但是它能检测的距离有多远呢?这就要根据光学分辨率(D:S)来确定。

对于同一大小的物体,光学分辨率越高,热像仪可检测距离越远,反之越近。

五、红外热像仪的响应时间。

如果是对运动中的目标进行检测,就对红外热像仪的响应时间要求较高,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满足要求的响应时间。

六、红外热像仪的视场角。

如果要检测大范围的目标,就应选择视场角大的红外热像仪。

七、红外热像仪的清洁。

在对红外热像仪进行清洁时,要特别注意的对镜头的清洁,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划伤镜头。

八、红外热像仪的保存。

使用完毕后,应将红外热像仪擦试干净,盖好镜头盖,并存放在干燥无尘的环境中。

Monick夜视仪在晚上使用效果

Monick夜视仪在晚上使用效果

微光夜视仪在生活中的应用在黑夜弱光条件下中,人类的视力受到了大大的限制,基本上不能视物或者是只能看到不是很清晰的景象。

即使是借助火把或者灯光,但是这样一来,发出的火光或者是灯光会在照亮被观察物体的同时,还会惊扰被观察物体。

而在战争或者是不能发出可见光惊扰被观察物体的情况下,就无能为力了。

于是借助微光或者是Monick红外线来帮助人们在夜间视物的夜视仪就诞生了。

第一代夜视仪是在20世纪40年代研制成功的,这台主动式红外夜视仪也是夜视器材的鼻祖,它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看到黑暗中的目标。

主动式红外夜视仪成像清晰,对比度好,但由于需要红外光源照射,存在着能耗大,易暴露的缺点。

1962年,美国人研制成功像增强器,使得夜视器材的发展产生了一个飞跃。

而采用像增强器作为主要部件的微光夜视仪也作为第二代夜视仪正式登上了夜视器材的舞台。

我们平时所谓的黑夜,很少是绝对黑暗的,因为自然界总是存在着微弱的光线,例如星月光,大气的辉光和黄道光。

即使肉眼不容易察觉的星星,对地面的照度仍然可以达到2x10负4次方勒克司。

能够利用如此微弱的光线进行观测,是因为两个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首先,研制成功了灵敏度极高的光电阴极,既S-20多碱光电阴极。

比以前的光电阴极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使得夜视仪的光电增益大大提高。

另一个突破是采用了光学纤维面板。

既一种由大量光导纤维组成的薄板阵列,每根纤维传导一个像素减少了光的散射,传导效果好,由于可以将纤维的末端排列成曲面,天然的避免了像差,大大提高了成像质量。

将多个上述结构的像增强管串联起来,将光线逐级放大,使得极其微弱光线下的图象放大到了人眼可以清晰观看的程度,便实现了无须红外照明的微光观测。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人在研制新的高性能光电阴极方面取得了突破,于80年代研制出采用负电子亲和势砷化镓光电阴极的第三代像增强器,并以此为基础研制出飞行员用夜视眼镜。

第二代和第三代夜视器材目前仍是西方军队装备的主流。

Monick(莫尼克)激光测距仪知多少

Monick(莫尼克)激光测距仪知多少

Monick(莫尼克)激光测距仪在堆料中的应用
将测距仪安装在抓斗式卸船机的驾驶室下方,激光器垂直向下进行扫描。

系统就绪以后,由控制系统发出启动命令。

激光器高速发出短促激光脉冲,对下方区域以极小的角度分辨率逐点进行测量。

大量的测量数据点被软件采集后,被转化为三维空间内的点云数据,再通过特殊的数据处理算法,将激光器采集的数据转换为物料的位置和轮廓信息。

将这些信息输出给上层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判别下一个抓料点后,由执行系统完成抓取。

激光测距是光波测距中的一种测距方式,如果光以速度c在空气中传播在A、B两点间往返一次所需时间为t,则A、B两点间距离D 可用下列表示。

D=ct/2
式中:
D——测站点A、B两点间距离;
c——光在大气中传播的速度;
t——光往返A、B一次所需的时间。

由上式可知,要测量A、B距离实际上是要测量光传播的时间t,根据测量时间方法的不同,激光测距仪通常可分为脉冲式和相位式两种测量形式。

迈克罗尼克ECG工作站MAC VU360产品介绍说明书

迈克罗尼克ECG工作站MAC VU360产品介绍说明书

MAC VU360 A Virtually Unlimited ECG Experience Smart. Integrated. Secure.We spent hundreds of hours with clinicians and IT professionalsto identify today’s biggest ECG challenges. From inconsistent quality to repeat ECGs, multiple new users to poor integration with hospital systems, inferior ergonomics to increased security threats, we heard it all.And we listened.One workstation — featuring seamless integration — forall of your ECG workInherent ECG-system securityOur fastest, highest-quality ECG ever — thanks to Smart AcquisitionInfinitely smart,integrated and secure:MAC VU360Because you demandquality and speed Smart Acquisition lets you stay in controlWith more and more people sharing responsibility for performing ECGs, maintain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cross all departments and care areas can be difficult.MAC VU360™ Smart Acquisition is a combination of three features created to deliver optimal ECG quality and speed, even in the most challenging situations.MINIMIZE MIX-UPS:New Smart Lead technology automatically detects a newly connected patient.AVOID VARIABILITY: Enhanced Hookup Advisor guides even the newest user toa clean, high-quality waveform. REDUCE REPEATS:New Smart Auto-ECG algorithm immediately captures and displaysthe first clean, high-quality ECG.Speeding effective cardiac carePhysicians must have accurate, detailed information to deliver critical diagnoses with speed and confidence. With that in mind, in addition to Smart Acquisition, MAC VU360 features the full suite of GE Healthcare’s ECG analysis programs.12SL™ provides proven accuracy and quality that meet industry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Whether you’re taking a 12-lead or rhythm ECG, your ST segment will be consistently accurate thanks to the Zero Phase Distortion (ZPD).Make pacemaker annotation in real-time!The high-definition pacemaker detection also identifies artificial pacing not visible on ECG waveform, allowing physicians to see artificial paced beats or conduction abnormalities. Improved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 recognition by adding Cornell criteria, in accordance with ACC/AHA recommendations, to identify which are positive.1,2Smart tools, smart decisionsYou said an ECG workstation should be easily adjusted, easy to clean, and easy to maneuver — and that’s exactly what we delivered.The ergonomic, height-adjustable trolley and tiltable display fit people of all heights, so user experienceis improved and workplace injuries are reduced.Smooth, easy-to-clean flat surfaces and enclosed storage reduce the risk of cross-contamination.MAC VU360 is, on average, 12% smaller and lighter than select other premium ECG systems*, offering superb maneuverability and an easy fit in crowded spaces.*Comparison available upon requestMore flow in your workflowImproved integration with MUSE and CV web systemsMAC VU360 adjusts to your workflow, saving you time and providing access to powerful patient data, when and where you need.Make faster, more informed cardiac-care decisionsby comparing current and previous ECGs right at the bedside, or reviewing prior clinical studies stored in the MUSE™ system.MAC VU360 supports DICOM ECG workflows, giving you the freedom to select from a wide variety of third-partyCVIS, EMR/EHR and ECG-management systems.Secure your wayBecause we put a premium onyour peace of mindNaturally, with today’s hyperconnected data environment, you worry about patient privacy and data protection. Simply stated, MAC VU360 is our most secure ECG ever. E-Deliverable security software updates are included with every MAC VU360 purchase, allowing you to maintain total control over the update process.Patient data encryption, username/ password authentication, and secure network connections support data integrity.A strong central security team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 additional security patches toaddress vulnerabilities as needed.Easy serviceabilityTo keep your device operating at peak performanceTo protect your investment, we offer a variety of affordable service solutions.To minimize downtime, MAC VU360 is designed for quick and easy access to critical parts needing repair or replacement.On-board diagnostic tests for 16 different parts, with ability to display results on-screen, print,or save to USB.Minimizing disruption of patient care while maintaining and troubleshooting medical devices is a constant challenge. MAC VU360 takes a proactive approach, integrating key features that make service easy — while maximizing availability, utilization, and reliability.The industry standard for the 21st centuryA new era of 360° intelligence, integration, and securityNearly 40 years ago, GE Healthcare’s Marquette™ 12SL algorithm dramatically increased the reliability of one of medicine’s most important diagnostic exams, the ECG. It became a trusted industry standard – the core paradigm around which much of the subsequent technology has evolved. Likewise, by giving you the ability to put ECG technology into more hands, with a system that is intuitive to use, seamlessly integrated, and utterly secure, MAC VU360 is poised to set a new industry standard: the Virtually UnlimitedECG Workstation.1 Hancock, E.W., et al., AHA/ACCF/HR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electrocardiogram: part V: electrocardiogram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cardiac chamber hypertrophy: a scientific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Electrocardiography and Arrhythmias Committee, Council onClinical Cardiology;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and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Endorsed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mputerized Electrocardiology. J Am Coll Cardiol, 2009. 53(11): p. 992-1002.2 Marquette 12SL ECG Analysis Program Physician’s Guide, 2056246-002 Revision B. 2015, GE Healthcare: Milwaukee, WI.3 Integration available with select EMR systems, contact your GE sales representative for details.Imagination at work© 201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All rights reserved.GE Healthcare reserves the right to make changes in specifications and features shown herein, or discontinue the product described at any time without notice or obligation. Contact your GE Healthcare representative for the most current information and availability. GE, the GE Monogram, 12SL, MAC, MAC VU360, Marquette and MUSE are trademarks of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GE Healthcare, a division of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JB55397X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nick(莫尼克)红外热成像多人体识别的智能监控系统:随着社会安全事件接连不断的发生,尤其是在银行、大型球场、会议场馆、展览馆多次出现安全问题,人们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智能安防监控系统作为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传统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仅仅提供了视频的捕获、存储、分发等简单功能,对视频内容只能靠人来判断,视频监控的劳动强度大,对监控人员的注意力、警惕性和异常情况的反应能力要求很高,长时间的监视屏幕会造成监控人员的注意力下降,从而导致监控失误;同时,传统的视频监控图像的质量容易受到雾、雨、雪的天气影响,也缺乏夜视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安防监控的效果,造成监控的漏查和误查的现象,带来安全隐患
随着光电信息、微电子、网络通信、数字视频及传感技术的发展,安防监控技术已由传统的模拟走向高度集成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安防监控系统中逐渐得到应用。

为了实现对区域内目标的实时监控,减轻监控人员的劳动强度,防止误判事件发生,本项目开发设计了基于红外热成像多人体识别的智能安防监控系统。

Monick(莫尼克)红外热成像: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基于热辐射的普朗克定律,通过红外传感器接收位于一定距离的被测目标所发出的红外辐射,再由信号处理系统转变成为目标的视频热图像的一种技术。

它将物体的热分布转换为可视图像,并在监视器上以灰度级或伪彩色显示出来,从而得到被测目标的温度分布场。

红外热成像检测具有红外光源普遍性、图像分辨率高、形象直观等一系列其他检测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可在雾、雨、雪的天气下工作,作用距离远,能识别伪装和抗干扰等,能使其图像质量接近现实,同时可检测被测目标的温度分布场,可提取温度这一特征值,同时具有夜视能力,可实现对现场的可靠监控。

红外检测技术能够非接触、实时、快速、在线方式获取和分析被测对像的温度和运行状态的信息,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控制、设备在线故障诊断以及节约能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