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比多少 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同学们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同学们进行正确地估计,培养大家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
3.培养同学们的数感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数感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数的组成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2.比较数的大小。
39 36 69 96 50 50+7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口答,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板书课题)
3. “猜猜看”的游戏
师说:在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棒,猜一猜大约有几根?
(出示小棒)
师:大家的答案有这么多,有的猜的答案又相差很多,到底谁猜的较准确呢?下面就这样,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先数出10根),让学生了解到10根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小棒,做第二次估计。
师:10根小棒是这么多,请小朋友再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根小棒。
师:这次小朋友猜的比较集中,大约在30—50之间,到底这一把有多少根小棒呢?我们一起数一数。
(小棒有48根)。
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得数量与48相差那么多,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根呢?
师:对,我们在第一次猜时,没有什么作参考,凭感觉胡乱猜的;而在第二次猜数十,我们以10根的多少作参考,结果猜得数与准确答案比较接近。
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
二、解疑合探
1.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是10根,第二捆是48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小棒,是15
根。
随意抽出2捆小棒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师:10根与48根比较,怎样呢?
那10根与15根呢?
10根比48根少,10根比15根也少。
这少的程度一样吗?谁能说的再清楚些。
(引导小朋友用“少得多”“少一些”,等词语)
谁能反过来讲一讲,该怎么说呢?(48根比10根多的多,15根比10根多一些。
)
同位互相说一说。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接下来我们去水族馆参观一下好吗?
出示金鱼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种金鱼的条数,用一句话描述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置疑再探
1.“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每个说一句话完成第(1)题;
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订正。
2.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
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四、运用拓展
师:今天小朋友又学到了哪些新本领?在今后比多少时,我们不仅可以用符合来表示,还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
48根比10根多得多,15根比10根多一些。
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