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史实;并通过分析其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并把握阶段特征。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阅读理解学习法、探讨式学习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体会民族资本家创业的艰辛及顽强的意志,培养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的原因;
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现入困境的原因;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教学难点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
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控制与压迫;
教学方法阅读分析法、启发诱导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观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曲线图》,导入新课
新课:
一、梳理基础
(一)短暂的春天——(1912---1919)
1、原因:结合必修一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措施分析
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爱国运动
一战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①新建厂矿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空前。

②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面粉业是第二大工业。

③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增长
3、结果:
一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强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巩固训练
1.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1936年1937年1938年
棉纺织业100 81.7 69.8
面粉业100 77.5 72.5
机器业100 99.6 56.0
各业平均100 85.5 74.9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业,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胜利后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为此浩劫!”文中所言“之压迫榨取”主要是指()
A.外国资本主义
B.官僚资本主义
C.封建地主
D.民族资本主义
知识归纳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二、能力培养
探究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

鸦片战争后,到1893年,外国列强陆续在中国设立各种洋行,约有580家。

1894年,外国在中国的制造业约有80家,投资额约合2791万元,航运企业共21家,投资额约合2643万元。

两项合计5433万元。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
(1)材料一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什么特点?
材料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

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

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什么特点?
材料三:课件
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特点?
材料四:亥革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仅占整个国民经济的2%,而封建经济则占到90%。

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特点?
材料五:见课件
材料五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特点?
探究二:纵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归纳概括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展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归纳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推动因素:
1、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客观上提供条件。

2.清末至历届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3.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阻碍因素: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源),三座大山压迫。

2.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3、自然经济的抵制。

知识拓展一:建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结合本册教材专题三第一课分析材料一、全国财经统一后,投机资本受到重创,虚假的购买力消失了,继而出现许多私营企业产品卖不出去,关店歇业增多。

因此从1950年下半年起,开展了调整工商业的工作,这一活动到1952年结束。

通过对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不仅使一度呈现的私营企业生产经营萎缩的态势得到迅速扭转,而且使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的紧张局面得到缓和。

(1)材料一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在建国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材料二、1953年,国家根据对我国政治经济条件和民族资本特点的分析,确定了通过对私人资本主义赎买的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企业。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定息制度,即按合营时的资本家股份资产,由国家在一定年限内,每年付给资本家一般为资产总额百分之五的利息,同时对资方从业人员保留高薪。

“赎买政策”的实行,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材料二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什么方式改造?这种方式有何作用?
知识拓展二:国际环境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
材料一: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如火如荼。

它提高了生产力,更加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

而此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甲午战火刚刚熄灭,列强便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强侵华在经济方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列强侵华在经济方式上的变化对当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哪些影响?材料二:我国的面粉工业是在20世纪初才开始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国内所需面粉一向依靠进口洋面。

大战爆发后,各国忙于战争,农业减产,民用工业紧缩,军食需求大增,所以不能像战前那样把面粉源源运来中国。

这样,国内
市场上就出现了对国产面粉的迫切需求。

更为有利的是,大战进行期间,各国还反过来向中国购买面粉。

最初是俄国,其后英国、法国、菲律宾、南洋各地,甚至日本都成为我国面粉输出的对象。

(3阅读材料,思考一战期间面粉业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1922年,世界资本主义已逃出或正在逃出战时所陷入的危机,纷纷叫唤要“回到市场”,重新布置向中国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面粉厂的发展就遭到重大的打击,战时暂时取得的一些市场纷纷丢失,工厂开始由停滞而走向下坡。

(4)阅读材料,为何一战后面粉业走下坡路?
课堂小结: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历程
布置作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对现代经济建设有何借鉴和启示?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短暂的春天——(1912---1919)
(二)国民党统治前期的短暂发展——(1927—1936年)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1937-19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