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看茎认植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1)课前准备:彩泥、彩纸、毛巾、海绵、橡皮筋。
5.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给出的两种植物的茎。
(三)活动三:我来描述植物的茎
1. 谈话:这是一株牡丹和一株芍药,说这两种植物非常相似,我们很难通过花进行区分,对
比茎来区分它们是最简单的方法,大家看这两种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2. 得出结论:牡丹的茎比较坚硬,而芍药的茎比较柔软多汁,教师简单介绍一下木本和草本植物。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畅所欲言,学会观察周围的事情,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下面的学习。
环节二:探索交流,汲取新知
教师活动
(一)活动一:看一看植物的枝干,认一认植物
1. 谈话:同学们,你认识这种植物?这种植物的茎有什么特点?
2.谈话:这种植物叫做猴面包树,生活在热带草原,它的茎有什么特点?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看茎认植物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看茎认植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一年级下册《和植物握个手》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主要通过观察植物的茎的颜色和形态,引导学生植物的名称。在对不同植物的茎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区分后,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从而认识更多植物的名称。
环节三:拓展活动:拓印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认识植物
教师活动
1.谈话:同学们,你想把植物的茎的形态记录下来吗?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方法,大家想不想试一试?教师向学生介绍拓印树皮的方法。
2.讲解拓印树皮的方法。
3.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4.总结:同学们,学习科学就要留心身边的事物,通过自己的行动,发现其中的奥秘,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成为一个“小小科学家”。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观察周围常见植物的茎,把探究提前到课前。让学生观察周围植物茎的颜色、形状等特点。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其中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看一看,植物的枝干,认一认植物。”通过“观察植物的枝干,认识植物的茎,知道不同植物的茎是不同的”不同植物的茎的形态是不相同的。活动二:“不同植物的茎有哪些不同?”通过“观察、比较青桐、猴面包树、竹子、白桦等植物的茎的形态”来认识植物。活动三:“描述植物的茎。”在对牡丹和芍药的比较过程中,看花和看叶不容易区分的情况下,利用茎来区分植物;并试着用这些方法认识更多的植物。
(2)课堂表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乐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大胆进行提问,极个别孩子很少参与学习活动。大部分孩子能积极举手发言,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意见,个别孩子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创造力高,个别学生不愿意动手和创造。
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到公园里,拓印树皮,看茎认识更多的植物。到大自然中,利用看茎认植物的方法,观察、认识更多的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多样性,从而珍惜生命。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本单元已经学习了通过看花和叶来认识植物后,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通过区别观察植物的花、叶的颜色、形状、排列等了解植物的特点,来区分植物,认识植物的名称。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初步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并能辨别身边的不同物体。本节课中引导学生进一步通过观察植物茎的特点,了解更多认识植物的方法,认识更多的植物名称。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后交流:这是青桐,青桐的树皮青绿色,茎的表面平滑。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猴面包树的枝干是褐色的,粗壮笔直。
学生交流谈论,小组合作。
学生总结:竹子的枝干是一节一节的。
学生交流谈论。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动手,一起画植物的茎的不同形态和不同的颜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自己独立总结发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培养学生愿意倾听并与同学分享的意识。
2.能对周围植物的茎进行比较。
态度责任:
增强保护植物的意识。
4.学习重点难点
根据的茎的颜色和形态等认识植物。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谈话:同学们,我们的校园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教师展示校园里植物的照片)大家看这几种植物,它们有什么不同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植物的枝干不同)。
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不同植物茎的特点。
2.能够根据茎的颜色和形态等认识植物。
科学思维:
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探究实践: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植物的特征。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对于茎记录方法的见解。引导学生讨论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上网查阅、问父母朋友、读书、亲自试验等途径。
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进行尝试。
学生交流汇报收获。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6.板书设计
看茎认植物
形态
茎认植物
颜色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3.谈话:竹子的茎又是怎样的呢?
小结:植物的枝干是茎,不同植物的茎是不同的。
(二)活动二:不同植物的茎有哪些不同?
1. 谈话:这两种植物你认识吗?他们的茎有什么不同?
2.交流: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分析一下这四种植物的茎有哪些不同。
3.交流并汇报。
4. 谈话:总结这些植物的茎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颜色。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1)课前准备:彩泥、彩纸、毛巾、海绵、橡皮筋。
5.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给出的两种植物的茎。
(三)活动三:我来描述植物的茎
1. 谈话:这是一株牡丹和一株芍药,说这两种植物非常相似,我们很难通过花进行区分,对
比茎来区分它们是最简单的方法,大家看这两种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2. 得出结论:牡丹的茎比较坚硬,而芍药的茎比较柔软多汁,教师简单介绍一下木本和草本植物。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畅所欲言,学会观察周围的事情,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下面的学习。
环节二:探索交流,汲取新知
教师活动
(一)活动一:看一看植物的枝干,认一认植物
1. 谈话:同学们,你认识这种植物?这种植物的茎有什么特点?
2.谈话:这种植物叫做猴面包树,生活在热带草原,它的茎有什么特点?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看茎认植物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看茎认植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一年级下册《和植物握个手》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主要通过观察植物的茎的颜色和形态,引导学生植物的名称。在对不同植物的茎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区分后,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从而认识更多植物的名称。
环节三:拓展活动:拓印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认识植物
教师活动
1.谈话:同学们,你想把植物的茎的形态记录下来吗?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方法,大家想不想试一试?教师向学生介绍拓印树皮的方法。
2.讲解拓印树皮的方法。
3.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4.总结:同学们,学习科学就要留心身边的事物,通过自己的行动,发现其中的奥秘,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成为一个“小小科学家”。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观察周围常见植物的茎,把探究提前到课前。让学生观察周围植物茎的颜色、形状等特点。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其中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看一看,植物的枝干,认一认植物。”通过“观察植物的枝干,认识植物的茎,知道不同植物的茎是不同的”不同植物的茎的形态是不相同的。活动二:“不同植物的茎有哪些不同?”通过“观察、比较青桐、猴面包树、竹子、白桦等植物的茎的形态”来认识植物。活动三:“描述植物的茎。”在对牡丹和芍药的比较过程中,看花和看叶不容易区分的情况下,利用茎来区分植物;并试着用这些方法认识更多的植物。
(2)课堂表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乐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大胆进行提问,极个别孩子很少参与学习活动。大部分孩子能积极举手发言,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意见,个别孩子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创造力高,个别学生不愿意动手和创造。
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到公园里,拓印树皮,看茎认识更多的植物。到大自然中,利用看茎认植物的方法,观察、认识更多的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多样性,从而珍惜生命。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本单元已经学习了通过看花和叶来认识植物后,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通过区别观察植物的花、叶的颜色、形状、排列等了解植物的特点,来区分植物,认识植物的名称。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初步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并能辨别身边的不同物体。本节课中引导学生进一步通过观察植物茎的特点,了解更多认识植物的方法,认识更多的植物名称。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后交流:这是青桐,青桐的树皮青绿色,茎的表面平滑。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猴面包树的枝干是褐色的,粗壮笔直。
学生交流谈论,小组合作。
学生总结:竹子的枝干是一节一节的。
学生交流谈论。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动手,一起画植物的茎的不同形态和不同的颜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自己独立总结发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培养学生愿意倾听并与同学分享的意识。
2.能对周围植物的茎进行比较。
态度责任:
增强保护植物的意识。
4.学习重点难点
根据的茎的颜色和形态等认识植物。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谈话:同学们,我们的校园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教师展示校园里植物的照片)大家看这几种植物,它们有什么不同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植物的枝干不同)。
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不同植物茎的特点。
2.能够根据茎的颜色和形态等认识植物。
科学思维:
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探究实践: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植物的特征。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对于茎记录方法的见解。引导学生讨论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上网查阅、问父母朋友、读书、亲自试验等途径。
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进行尝试。
学生交流汇报收获。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6.板书设计
看茎认植物
形态
茎认植物
颜色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3.谈话:竹子的茎又是怎样的呢?
小结:植物的枝干是茎,不同植物的茎是不同的。
(二)活动二:不同植物的茎有哪些不同?
1. 谈话:这两种植物你认识吗?他们的茎有什么不同?
2.交流: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分析一下这四种植物的茎有哪些不同。
3.交流并汇报。
4. 谈话:总结这些植物的茎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