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少年治黄河名人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禹少年治黄河名人故事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故事有口皆碑,从而他成了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水英雄。
然而,他的分流治黄方案,却来自他少年时代
的胆识和勤奋。
据说在舜做部落首领的时候,黄河泛滥成灾,淹没了庄稼,冲塌了房屋。
为此舜心中很是忧虑,便任命一个叫鲧的人做治水官。
由于鲧治水不得要领,
九年间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毫无成就,被舜处死。
禹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候
发生的。
禹,是鲧的儿子,幼而聪慧,善动脑子。
鲧被处死前,其属下就曾多次议
论鲧只堵不疏的治水方法不对,禹听到后,感到有道理,便去劝说父亲改变治
水方法。
他说:“大家都说治水应修河道,把水引走,您光堵不疏,方法不对。
”
但鲧固执己见,就是不听,并对禹大加训斥:“你一个小孩子懂得什么?
自古以来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结果造成了更大的水患,于是鲧被处死了。
鲧死后,禹自告奋勇要求舜把治水的任务交给他。
舜见禹只是个十几岁的
孩子,就如此有志气,很为感动;但又觉得他年龄幼小,担负不起治水重任,
便让众大臣讨论决定。
参加讨论的四岳(即分管四方的官员)认为,禹年龄虽小,却胆识非凡,对治水的设想也很有道理,建议让禹去试一试。
舜一时找不
到更合适的`人选,也就同意了。
禹接受治水任务以后,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带领几个人,沿着黄河经过的
地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当地民众的意见,认真分析他父亲治
水时的教训,终于找到了黄河泛滥成灾的原因,这就是:黄河发源地很高,水
流很急,水量又大,故多次漫过堤岸或冲决河堤成灾。
于是,一个新的治水方
案在禹的脑海中形成了,这就是修筑堤坝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治水方法。
这年,禹只有十五岁。
治水方案形成后,经报舜批准,禹便带领大军,在沿黄河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按方案开始治水了。
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斗,“三过家门而不入”,禹在
下游将黄河分流,一条经山东博兴附近的清河入海,另一条从河南浚县、范县,途经山东临沂、滨县等地入海,水患终于被治服了。
由于治水成功,禹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被称为“大禹”,并被推荐为
舜的继承人。
舜死后,禹担任了部落首领,并逐步大权独揽,行使了王权,后
来史家称其为“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