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诗《湖口望庐山瀑布水》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九龄诗《湖口望庐山瀑布水》赏析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
张九龄,唐代名相,盛唐诗人。

一名博物,字子寿,曲江(今韶关)人。

张说为相时,张九龄深受器重。

张悦罢相,张九龄亦受牵连贬外。

当张九
龄上疏请求调到家乡附近,以便照顾***时,得到玄宗允许。

张便感恩戴德。

为此,他踌躇满志,在这首诗中微妙地表达了这种情怀。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次联“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写瀑布的风姿:山上杂树丛生,
云遮雾嶂。

远远望去,不能看清全貌。

但诗人以其神写其貌,形容瀑布是
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其风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三联“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写瀑布的神采声威,有声有色。

阳光照耀,远望瀑布,好像彩虹当空,神采高瞻,与“红泉”照应;天气
晴朗,瀑布的声音又似风雨之声。

这当然是想像,湖口是听不到的。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末联“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赞叹瀑布的境界: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特出。

它与天空连成一气,真是天地和谐化
成的精醇,境界何等恢宏阔大。

《易·系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此用其词,显然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境界和***治抱负。

诗中所写瀑布,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

诗人不
就本是朝廷高官,被贬外放,后又沐浴皇恩,调到家乡附近吗?写物又写人。

这就是本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

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治家。

张九龄容貌清秀,平时总是衣冠整洁。

走在路上,总显得风度翩翩、与众不同。

所以,
每当朝廷有重要的朝会,在众人中间,他总是很显眼,连皇帝对他的举止
都赞赏不已。

同一位衣着整洁而且有风度的人在一起,我们就会觉得愉快,感到精神焕发。

相反,同一个不讲卫生又很俗气的人在一起,就会感到很
难受了。

所以一个人的威仪很重要。

我们的古圣先贤们对一个人的行、走、坐、卧等方面的威仪都有很好的教诲。

行、走、坐、卧的标准是:立如松,行
如风,坐如钟,卧如弓,道法自然最自然。

1.立如松:要像松树一样,顶天立地,这样我们会很骄傲,因为天地
之中只有一个动物可以顶天立地──人,人汲取天地之正气。

2.行如风:走路肩要平,要挺胸抬头,大家互相协助,互相看一下行
走的时候不要匆忙,要非常轻盈,不要特别大声;在上台讲话时要行如风。

当上楼梯时脚步很沉重,代表你很累,所以人们表现出来的行为,代表你
内在的一种心境,你心里很自在很愉快,脚步就会很轻盈。

3.坐如钟:坐着要像铜钟一样的稳健。

4.卧如弓:吉祥卧,右侧卧这样最符合身体的气血流通,左侧卧则会
压到心脏。

我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礼仪,自己就有了威仪。

这样不仅
对自己健康有好处,还会在将来的学习、工作、家庭、待人接物中得到更
多益处。

注释
⑴湖口:即鄱阳湖口,当时归洪州大都督府管辖。

湖口遥对庐山,能
见山头云雾变幻及瀑布在日光映照下闪耀的色彩。

庐山,在今江西省。

⑵洪泉:指水丰势强的瀑布。

⑶迢迢:形容瀑布之长。

⑷杂树:瀑布岩壁边杂乱的树木。

⑸重云:层云。

⑹虹霓:阳光射入窜的水珠,经过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⑺天清:天气清朗。

⑻灵山:指庐山。

⑼空:天空中的云。

译文
万丈瀑布飞流直下,好像从天上落下,四周呈现半红半紫的雾气。

它穿过杂树而直下,它穿过重重云雾。

阳光照射上去像一条彩色的虹霓,在这晴朗的天气里,又好像听到风
雨的声响。

这庐山就如同仙山一样,多么壮美呵,烟云与水气融成一片。

鉴赏
张九龄骤失宰相张说的依靠,却获皇帝的恩遇,说明他的才德经受了
考验。

为此,他踌躇满志,在此诗中微妙地表达了这种情怀。

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而寓比寄兴,景中有人,象外有音,节奏舒展,情调悠扬,赏风景而自怜,写山水以抒怀,又处处显示着诗人
为自己写照。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风姿、神采和境界。

首联写瀑布
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

"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

次联写瀑
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

远望瀑布,或为杂树
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

但诗人以其神写其貌,形容瀑布是
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其风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三联写
瀑布的神采声威。

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高瞻;天气晴朗,又似闻其响若风雨,声威远播。

末联赞叹瀑布的境界: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特出。

它与天空连成一气,真是天地和谐化
成的精醇,境界何等恢宏阔大。

《易·系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
此用其词,显然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境界和***治抱负。

总起来看,诗中所写瀑布水,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
光照,更闻其声,积天地化成之功,不愧为秀中之杰。

形象的比喻诗人遭
遇和情怀,所以他在摄取瀑布水什么景象,采用什么手法,选择什么语言,表现什么特点,实则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怀来取舍的。

这也是此诗具有
独特的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

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诗人自我化身,则比喻与
被比者一体,其比兴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凿痕迹。

作为一首山水诗,它的艺术是独特而成功的。

乍一读,它好像只是在
描写、赞美瀑布景象,有一种欣赏风景、吟咏山水的名士气度。

稍加吟味,则可感觉其中蕴激情,怀壮志,显出诗人胸襟开阔,风度豪放,豪情满怀,其艺术效果是奇妙有味的。

"诗言志",山水即人,这首山水诗是一个成功
的例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