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作业出险的预防与急救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避免走入生长茂密的丛林中;必须穿过丛林时,可用手巾或衣物包 裹头面和外露的皮肤,避免和毒虫接触; 带上专用手套,切勿用手接触漆树, 留意附件植物是否有针刺; 不可随便采摘野菇、野果食用;
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 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2010年7月,“中暑”被列入了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
1.猫狗咬伤: 及时前往当地卫生部门注射狂犬病疫苗、破伤风针。严重的可注射狂犬
病免疫球蛋白。 2.蜂蛰伤:
被蜜蜂或者马蜂蛰伤后蜂毒会引起全身过敏反应,其严重程度与个人的 体质以及中毒量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被马蜂等蛰伤后应先把毒刺拔出,再对伤口进行清洗。也可以服用一些 抗过敏的药物(如扑尔敏等)。情况严重的应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3.毒虫蛰伤:
牙痕 疼痛 肿胀 出血 淋巴结 全身症状
毒素与无毒蛇咬伤的辨别
毒蛇
一般两个,深而较大 剧痛、灼痛(神经毒除外)
迅速扩大 流血、伤周瘀斑血泡(神经毒除外)
肿大、触痛 神经毒或血循毒症状或两者共存
无毒蛇
牙痕较小,数多间密 不明显 不扩大
出血或不出血 不肿大、无触痛
无或轻微
蛇咬伤
毒蛇咬伤的急救措施
毒蛇咬伤后一定要迅速及时的送往当地 医院抢救,以免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
3.若蚂蟥钻入鼻腔,可用食醋、酒精、清凉油等刺激使之脱落。
谢谢
1.被咬伤后因避免害怕而到处乱跑。
2.用止血带等物品绑扎受伤肢体的近心端,阻止淋巴、血液回流。
3.以牙痕为中心,割开伤口(十字形),拔出毒牙,用两手用力挤压,把瘀血 挤出,再用双氧水清洗,或者再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 允,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前提是口腔粘膜无溃损。
4.外敷加内服解毒药,如上海蛇药、南通蛇药、半边莲等等。
外Hale Waihona Puke 必备: 蛇药、止血带、手术刀片(或工具刀)
蛇咬伤
毒蛇咬伤的急救措施
毒蛇咬伤后一定要迅速及时的送往当地 医院抢救,以免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
1.被咬伤后因避免害怕而到处乱跑。
2.用止血带等物品绑扎受伤肢体的近心端,阻止淋巴、血液回流。
3.以牙痕为中心,割开伤口(十字形),拔出毒牙,用两手用力挤压,把瘀血 挤出,再用双氧水清洗,或者再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 允,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前提是口腔粘膜无溃损。
翻滚法:
若人少不能平抬平放 时,可采用翻滚的方 式将患者移到担架上,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翻 滚必须缓慢,保持脊 柱位置固定,特别是 颈部受伤的患者,在 平台或者翻滚的时候 一定要略加牵引,保 持其原来的生理曲度。
外出必备: 棉花、纱布、医用酒精或双氧水、绷带
动物咬伤
常见容易的有猫狗咬伤、蛇咬伤和毒虫蛰伤
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2、3、4三点, 或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 (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 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 直至异物排出。
异物卡喉窒息的抢救手法(Heimlich手法)
昏迷
婴幼儿
将下面一手的掌跟放在胸廓下脐上的腹部, 用你的身体重量,快速冲击压迫病人的腹 部,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中医对中暑的认识
暑之伤,先着于心。其症∶头痛眩晕,心烦面垢,身热口渴,其脉虚濡。 昏仆不知人,亦与中风相似。名曰中暑。
中暑后,切忌饮冷水,不可令卧冷地。 中药方剂:
中暑症见:大汗、大渴、大热,气虚,白虎人参汤主之。 药方:石膏30g 知母15g 粳米15g 炙甘草6g 人参15g 苍术15g 中医疗法:可用力掐压合谷、人中穴,刮(拔)痧;
中暑的预防与现场急救
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长期暴晒; 2.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 3.饮食清淡、睡眠充足; 4.药物预防:藿香正气水、人丹、绿豆汤等;
野外中暑的现场施救: 1.撤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地带,以凉爽适宜,不宜突然温差过大;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补充水分、电解质; 4.体表降温处理:用凉水擦拭全身;
常见容易中暑的几类人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过度肥胖以及年老体弱的人群。
中暑的程度可以分为三级: ①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 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不超过37.5℃; ②轻度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同时体温在38.5℃以上,并伴有 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或者皮肤湿冷、呕吐、血压下 降、脉搏细而快的情况; ③重症中暑。除以上症状外,发生昏厥或痉挛;或不出汗,体温在 40℃以上。
异物卡喉窒息的抢救手法(Heimlich手法)
应用于成人 1、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
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 2、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
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上和脐上的腹部。 3、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
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 4、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
出。
异物卡喉窒息的抢救手法(Heimlich手法)
外出必备: 藿香正气水、人丹、草帽或遮阳伞
四肢及脊柱的骨折
骨折的急救
1.抢救休克:保持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 2.包扎伤口:采用加压包扎或者止血带止血;伤口要及时清理,避免深部 感染;
3.妥善固定:目的:①避免骨折端在搬运时对周围的重要组织器官如血管、 神经、内脏的损失;②减轻伤者的痛苦;③便于运送。固定可以就地取材, 用木棍、树枝、若没有任何材料,上肢骨折可将患肢固定于胸部,下肢骨 折可将患肢与对侧健肢捆绑固定。
常见现场急救知识
我国急救医学的发展
•2000年更名为《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1990年创刊《急诊医学》杂志 •1986年成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 •1981年创刊《中国急救医学》 •1984年“关于发布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 •1980年卫生部发文“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
急救基础知识
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 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 很轻柔。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野外常见急诊的预防与处理
野外作业意外伤害的预防
种类
预防措施
滑跌 蛇咬
合适的专业登山鞋和徒步鞋; 合适的手杖和防滑手套; 遇到难行道路首选绕行;
穿着长裤,不穿凉鞋;携带驱蛇药品; 携带手杖,可以打草惊蛇;
蜂螫
穿有领有袖的衣服,尽量减少皮肤的暴露; 身体和衣服上喷涂防蚊油;芬芳味的化妆品,因为可能吸引蜜蜂;
兽袭 中毒
通过事先对当地的咨询调查,了解可能遭遇的野兽种类和活动范围 以及生活习性,从而得到应对方法; 尽量避免在野兽繁殖期间和食物缺乏的季节进入; 聘请有经验的当地人为向导;不要携带有浓烈腥味的食物; 可以携带强光源或电击器,自卫刀具器械和点火工具等
四大生命体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支柱,缺一不可,无论哪个异 常都会导致严重的疾病甚至威胁生命。同时,在突发意外的情况下,若 四大体征能保持稳定或逐渐恢复正常也表示伤情趋于稳定、病情转危为 安。总之,在突发意外的情况下,观察四大体征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是急 救的主体思想。
开放气道
昏迷的病人可因舌根后坠、异物(血液或者呕吐物)、粘膜水肿、喉及支 气管痉挛而阻塞。若气道阻塞、呼吸气流中断,病人将会在短短几分钟内 因窒息出现生命危险。
蜘蛛、蜈蚣咬伤后可用大蒜、生姜、鲜蒲公英等,洗净捣烂,在伤口周 围外敷;或者距螫伤周围约2厘米处,涂一圈溶化的蛇药。这些方法都有解 毒、止痛、消肿的作用。一般20分钟后无不良反应,就不必进一步处理。
但是如果被毒性很强的蜘蛛咬了,处理的方式和处理毒蛇咬伤一样。
外出必备:风油精、驱蚊水
蛇咬伤
毒蛇的毒素分为神经毒素、血液毒素以及混合毒素。 •神经毒: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有选择性毒素作用,常见的蛇类有金环蛇、银环 蛇。 •血液毒:对细胞、血管以及组织有破坏作用,会引起出血、溶血、休克、心衰等 症状,常见竹叶青、五步蛇等。 •混合毒素:兼有以上2种毒素的特点,如眼镜蛇。
4.外敷加内服解毒药,如上海蛇药、南通蛇药、半边莲等等。
外出必备: 蛇药、止血带、手术刀片(或工具刀)
蚂蟥(蛭)咬伤
蚂蟥又名蛭,是一种吸血环体动物。 蚂蟥分旱蚂蟥、水蚂蟥、寄生蚂蟥三种。前两者是常遇 到的。 旱蚂蟥多在溪边杂草丛中,尤其是在堆积有腐败的枯 木烂叶和潮湿隐蔽地方的为多。平时潜伏在落叶、草丛或石头下。 水蚂蟥多潜伏在水草丛中。
预防措施
穿长裤、长袖的衣服,并且把袜子套于裤腿外,扎紧裤脚,因为蚂蟥是无孔 不入的。裸露的地方要涂抹防蚊剂或防扩油膏。
蚂蟥(蛭)咬伤
蚂蟥咬伤的急救措施
1.发现被叮咬的时候,不能强行拖拽它,强行拖拽会容易使得伤口扩大 造成感染、溃烂。可以用打火机或者烟头烫它,就会自动掉落。
2.蚂蟥掉落后若伤口较大出血不止,可以用消毒棉花或纱布进行压迫3~5 分钟即可止血。若出血较大,可在纱布上撒些云南白药包扎伤口。
三步法: 1.头后仰 2.开口 3.托下颌
现场心肺复苏(CPR)
注意点: 1.将患者取仰卧位平躺;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观察有无呼吸、心跳; 4.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以及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的方法:
1.用按于前额的一手拇指及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子; 2.检查气道是否通畅; 3.抢救者深呼吸,张开口紧贴患者的嘴,用力向内吹气(快而深) 4.吹气完成后,应立即与患者脱离,放送捏鼻的手,深呼吸准备下一 次人工呼吸;
4.迅速转移
骨折的搬运
脊柱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导致终生瘫痪!
平抬法:
搬运时需三人同时工 作,具体做法是:三 人都蹲在伤者的一侧, 一人托肩背,一人托 腰臀,一人托下肢, 协同动作,将病人仰 卧位放在硬板担架上, 腰部、颈部用衣褥垫 起。注意禁止1人抱 背。
骨折的搬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