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简答题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基础知识简答题汇总
计算机基础知识简答题汇总
第⼀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简述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答:1946年2⽉,美国的宾⼣法尼亚⼤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台计算机——ENIAC⾄今,按计算机所采⽤的电⼦元件的变化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致辞可分为四代:
第⼀代为电⼦管计算机(1946——1958)计算机所采⽤的主要电⼦元件是电⼦管。
第⼆代为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计算机所采⽤的主要电⼦元件是晶体管,这⼀时期了出现了管理程序及某些⾼级语⾔。
第三代为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计算机所采⽤的主要电⼦元件是中⼩规模集成电路,出现操作系统,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
第四代为⼤规模、超⼤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今)计算机所采⽤的主要电⼦元件是⼤规模、超⼤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了微型计算机及巨型计算机等多种类型的计算机,并向微型化、巨型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向发展。
2、计算机的特点包括哪些?
答:计算机的特点有:(1)运算速度快;(2)精确度⾼;(3)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4)具有⾃动运⾏能⼒。
3、计算机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有:字长、主频、运⾏速度和内存储容量。
MIPs
4、简述计算机的应⽤领域。
答:计算机的应⽤领域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智能和⽹络应⽤。
5、简述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答:⼀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五⼤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设备和输出设备;硬件提供计算机系统的物质介质。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软件两⼤类。
软件主要是指让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所需的程序。
6、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有什么特点?
答:计算机病毒是⼀种⼈为制造的隐藏在计算机系统内部的能够⾃我复制进⾏传播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的程序或指令代码。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触发性和⾮法性。
7、计算机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有移动存储设备包括软磁盘、优盘、移动硬盘等和计算机⽹络。
计算机病毒防治应采⽤“主动预防为主,被动处理结合”的⽅法。
(1)不使⽤来历不明和⽆法确定是否带有病毒的磁盘和优盘等。
(2)慎⽤公⽤软件和共享软件。
(3)不做⾮法复制。
(4)尽量做到专机专⽤,专盘专⽤。
(5)软盘应写保护,系统盘中不要装⼊⽤户程序或数据。
(6)定期更新病毒库,及时升级杀毒软件。
(7)对来历不明的邮件要进⾏处理后⽅可阅读。
(8)经常对系统进⾏查毒杀毒。
第⼆章计算机硬件
1、计算机硬件由哪些组成?
答:计算机硬件由CPU、内存储器、外存储器,外存储器包括硬盘、软盘等,输⼊设备,包括键盘⿏标等,输出设备包括显⽰器等。
2、显⽰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显⽰器的主要指标有分辨率、点间距、灰度级、对⽐度、帧频、⾏频和扫描⽅式。
3、简述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的区别(从作⽤和特点两⽅⾯⼊⼿)。
答:内存储器:计算机存储常⽤或当前正在使⽤的数据和程序,所有执⾏的程序和数据须先调⼊内存可执⾏,容量⼩,存取速度快,价格贵。
外存储器:存放暂进不使⽤的程序和数据,容量⼤,存取速度慢,价格便宜。
4、简述RAM和ROM的区别。
(流⾏的内存类型?)
答:RAM断电后的内容全部丢失,既可以读⼜可以写,速度⽐Cache慢,⽽RAM可分为表态RAM(SRAM)和动态
RAM(DRAM)两种。
ROM计算机运⾏时其内容只能读出⽽不能写⼊。
数据不易丢失,即使计算机断电后ROM存储单元的内容依然保存。
只读存储器⼀般存储计算机系统中固定的程序和数据,如引导程序、监控程序等。
5、什么是中断?中断经过哪⼏步?
答:中断是主机在执⾏程序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中断程序的正常执⾏,转去对突发事件进⾏处理,待处理完成后返回原程序继续执⾏。
其中突发事件指程序执⾏中出现的除数为零、外部设备请求、断电等程序执⾏前不可预知的情况(即中断的条件)。
中断的过程是: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中断处理中断返回。
6、为什么要增加Cache, Cache有什么特点?(应⽤范围\位置:CPU内部\内存\主板\显卡)
答:由于CPU⼯作的速度⽐RAM读写速度快,CPU读写RAM时需要花费时间等待RAM进⾏读写,造成CPU ⼯作速度下降。
为了提⾼CPU读写程序和数据的速度,在RAM和CPU之间增加了⾼速缓存部件。
Cache的特点是:读写速度快、存储容量⼩、价格⾼、断电后内容丢失。
7、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信息传送的控制⽅式有哪⼏种?
答:程序查询输⼊/输出⽅式、中断⽅式、直接存储器访问(DMA)⽅式。
第三章⽹络知识
1、计算机的拓扑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IEEE802.3?
星型:CSMA/CD;以太⽹(Ethernet);七层结构哪些名称和作⽤?
星型IEEE802.3=以太⽹=交换机\RJ45的⽹线.
CAT5;CAT5e;CAT6;理论110⽶;有效90⽶
FDDI;
100Mbps
URL:统⼀资源定位符(URL,英语Uniform / 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 的缩写)也被称为⽹页地址,是因特⽹上标准的资源的地址(Address)。
HTTP和HTTPS代表什么?
在URL前加https://前缀表明是⽤SSL加密的。
你的电脑与服务器之间收发的信息传输将更加安全。
Web服务器启⽤SSL需要获得⼀个服务器证书并将该证书与要使⽤SSL的服务器绑定。
http和https使⽤的是完全不同的连接⽅式,⽤的端⼝也不⼀样,前者是80,后者是443。
http的连接很简单,是⽆状态的,...
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加密传输、⾝份认证的⽹络协议
要⽐http协议安全
HTTPS(Secur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安全超⽂本传输协议
它是由Netscape开发并内置于其浏览器中,⽤于对数据进⾏压缩和解压操作,并返回⽹络上传送回的结果。
HTTPS实际上应⽤了Netscape的完全套接字层(SSL)作为HTTP应⽤层的⼦层。
(HTTPS使⽤端⼝443,⽽不是象HTTP那样使⽤端⼝80来和TCP/IP进⾏通信。
)SSL使⽤40 位关键字作为RC4流加密算法,这对于商业信息的加密是合适的。
HTTPS和SSL⽀持使⽤X.509数字认证,如果需要的话⽤户可以确认发送者是谁。
WWW的核⼼——HTTP协议
众所周知,Internet的基本协议是TCP/IP协议,⽬前⼴泛采⽤的FTP、Archie Gopher等是建⽴在TCP/IP协议之上的应⽤层协议,不同的协议对应着不同的应⽤。
WWW服务器使⽤的主要协议是HTTP协议,即超⽂体传输协议。
由于HTTP协议⽀持的服务不限于WWW,还可以是其它服务,因⽽HTTP协议允许⽤户在统⼀的界⾯下,采⽤不同的协议访问不同的服务,如FTP、Archie、SMTP、NNTP等。
另外,HTTP协议还可⽤于名字服务器和分布式对象管理。
2.1 HTTP协议简介
HTTP是⼀个属于应⽤层的⾯向对象的协议,由于其简捷、快速的⽅式,适⽤于分布式超媒体信息系统。
它于1990年提出,经过⼏年的使⽤与发展,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扩展。
⽬前在WWW中使⽤的是HTTP/1.0的第六版,HTTP/1.1的规范化⼯作正在进⾏之中,⽽且HTTP-NG(Next Generation of HTTP)的建议已经提出。
HTTP协议的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
1.⽀持客户/服务器模式。
2.简单快速: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法和路径。
请求⽅法常⽤的有GET、HEAD、POST。
每种⽅法规定了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类型不同。
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因⽽通信速度很快。
3.灵活: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
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加以标记。
4.⽆连接:⽆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个请求。
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
采⽤这种⽅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5.⽆状态:HTTP协议是⽆状态协议。
⽆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
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
另⼀⽅⾯,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2.2 HTTP协议的⼏个重要概念
1.连接(Connection):⼀个传输层的实际环流,它是建⽴在两个相互通讯的应⽤程序之间。
2.消息(Message):HTTP通讯的基本单位,包括⼀个结构化的⼋元组序列并通过连接传输。
3.请求(Request):⼀个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请求信息包括应⽤于资源的⽅法、资源的标识符和协议的版本号
4.响应(Response):⼀个从服务器返回的信息包括HTTP协议的版本号、请求的状态(例如“成功”或“没找到”)
和⽂档的MIME类型。
5.资源(Resource):由URI标识的⽹络数据对象或服务。
6.实体(Entity):数据资源或来⾃服务资源的回映的⼀种特殊表⽰⽅法,它可能被包围在⼀个请求或响应信息中。
⼀个实体包括实体头信息和实体的本⾝内容。
7.客户机(Client):⼀个为发送请求⽬的⽽建⽴连接的应⽤程序。
8.⽤户代理(User agent):初始化⼀个请求的客户机。
它们是浏览器、编辑器或其它⽤户⼯具。
9.服务器(Server):⼀个接受连接并对请求返回信息的应⽤程序。
10.源服务器(Origin server):是⼀个给定资源可以在其上驻留或被创建的服务器。
11.代理(Proxy):⼀个中间程序,它可以充当⼀个服务器,也可以充当⼀个客户机,为其它客户机建⽴请求。
请求是通过可能的翻译在内部或经过传递到其它的服务器中。
⼀个代理在发送请求信息之前,必须解释并且如果可能重写它。
代理经常作为通过防⽕墙的客户机端的门户,代理还可以作为⼀个帮助应⽤来通过协议处理没有被⽤户代理完成的请求。
12.⽹关(Gateway):⼀个作为其它服务器中间媒介的服务器。
与代理不同的是,⽹关接受请求就好象对被请求的资源来说它就是源服务器;发出请求的客户机并没有意识到它在同⽹关打交道。
⽹关经常作为通过防⽕墙的服务器端的门户,⽹关还可以作为⼀个协议翻译器以便存取那些存储在⾮HTTP系统中的资源。
13.通道(Tunnel):是作为两个连接中继的中介程序。
⼀旦激活,通道便被认为不属于HTTP通讯,尽管通道可能是被⼀个HTTP请求初始化的。
当被中继的连接两端关闭时,通道便消失。
当⼀个门户(Portal)必须存在或中介(Intermediary)不能解释中继的通讯时通道被经常使⽤。
14.缓存(Cache):反应信息的局域存储。
2.3 HTTP协议的运作⽅式
HTTP协议是基于请求/响应范式的。
⼀个客户机与服务器建⽴连接后,发送⼀个请求给服务器,请求⽅式的格式为,统⼀资源标识符、协议版本号,后边是MIME信息包括请求修饰符、客户机信息和可能的内容。
服务器接到请求后,给予相应的响应信息,其格式为⼀个状态⾏包括信息的协议版本号、⼀个成功或错误的代码,后边是MIME信息包括服务器信息、实体信息和可能的内容。
许多HTTP通讯是由⼀个⽤户代理初始化的并且包括⼀个申请在源服务器上资源的请求。
最简单的情况可能是在⽤户代理(UA)和源服务器(O)之间通过⼀个单独的连接来完成(见图2-1)。
图2-1
当⼀个或多个中介出现在请求/响应链中时,情况就变得复杂⼀些。
中介由三种:代理(Proxy)、⽹关(Gateway)和通道(Tunnel)。
⼀个代理根据URI的绝对格式来接受请求,重写全部或部分消息,通过URI的标识把已格式化过的请求发送到服务器。
⽹关是⼀个接收代理,作为⼀些其它服务器的上层,并且如果必须的话,可以把请求翻译给下层的服务器协议。
⼀个通道作为不改变消息的两个连接之间的中继点。
当通讯需要通过⼀个中介(例如:防⽕墙等)或者是中介不能识别消息的内容时,通道经常被使⽤。
图2-2
上⾯的图2-2表明了在⽤户代理(UA)和源服务器(O)之间有三个中介(A,B和C)。
⼀个通过整个链的请求或响应消息必须经过四个连接段。
这个区别是重要的,因为⼀些HTTP通讯选择可能应⽤于最近的连接、没有通道的邻居,应⽤于链的终点或应⽤于沿链的所有连接。
尽管图2-2是线性的,每个参与者都可能从事多重的、并发的通讯。
例如,B可能从许多客户机接收请求⽽不通过A,并且/或者不通过C把请求送到A,在同时它还可能处理A的请求。
任何针对不作为通道的汇聚可能为处理请求启⽤⼀个内部缓存。
缓存的效果是请求/响应链被缩短,条件是沿链的参与者之⼀具有⼀个缓存的响应作⽤于那个请求。
下图说明结果链,其条件是针对⼀个未被UA或A加缓存的请求,B有⼀个经过C来⾃O 的⼀个前期响应的缓存拷贝。
图2-3
在Internet上,HTTP通讯通常发⽣在TCP/IP连接之上。
缺省端⼝是TCP 80,但其它的端⼝也是可⽤的。
但这并不预⽰着HTTP协议在Internet或其它⽹络的其它协议之上才能完成。
HTTP只预⽰着⼀个可靠的传输。
以上简要介绍了HTTP协议的宏观运作⽅式,下⾯介绍⼀下HTTP协议的内部操作过程。
⾸先,简单介绍基于HTTP协议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信息交换过程,如图2-4所⽰,它分四个过程,建⽴连接、发送请求信息、发送响应信息、关闭连接。
图2-4
在WWW中,“客户”与“服务器”是⼀个相对的概念,只存在于⼀个特定的连接期间,即在某个连接中的客户在另⼀个连接中可能作为服务器。
WWW服务器运⾏时,⼀直在TCP80端⼝(WWW的缺省端⼝)监听,等待连接的出现。
下⾯,讨论HTTP协议下客户/服务器模式中信息交换的实现。
1.建⽴连接连接的建⽴是通过申请套接字(Socket)实现的。
客户打开⼀个套接字并把它约束在⼀个端⼝上,如果成功,就相当于建⽴了⼀个虚拟⽂件。
以后就可以在该虚拟⽂件上写数据并通过⽹络向外传送。
2.发送请求
打开⼀个连接后,客户机把请求消息送到服务器的停留端⼝上,完成提出请求动作。
HTTP/1.0 请求消息的格式为:
请求消息=请求⾏(通⽤信息|请求头|实体头) CRLF[实体内容]
请求⾏=⽅法请求URL HTTP版本号CRLF
⽅法=GET|HEAD|POST|扩展⽅法
U R L=协议名称+宿主名+⽬录与⽂件名
请求⾏中的⽅法描述指定资源中应该执⾏的动作,常⽤的⽅法有GET、HEAD和POST。
不同的请求对象对应GET的结果是不同的,对应关系如下:
对象GET的结果
⽂件⽂件的内容
程序该程序的执⾏结果
数据库查询查询结果
HEAD——要求服务器查找某对象的元信息,⽽不是对象本⾝。
POST——从客户机向服务器传送数据,在要求服务器和CGI做进⼀步处理时会⽤到POST⽅法。
POST主要⽤于发送HTML⽂本中FORM的内容,让CGI程序处理。
⼀个请求的例⼦为:
GET /doc/5d3f557c31b765ce05081436.html /zju/index.htm HTTP/1.0
头信息⼜称为元信息,即信息的信息,利⽤元信息可以实现有条件的请求或应答。
请求头——告诉服务器怎样解释本次请求,主要包括⽤户可以接受的数据类型、压缩⽅法和语⾔等。
实体头——实体信息类型、长度、压缩⽅法、最后⼀次修改时间、数据有效期等。
实体——请求或应答对象本⾝。
3.发送响应
服务器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之后,要向客户机发送响应消息。
HTTP/1.0的响应消息格式如下:
响应消息=状态⾏(通⽤信息头|响应头|实体头) CRLF 〔实体内容〕
状态⾏=HTTP版本号状态码原因叙述
状态码表⽰响应类型
1××保留
2××表⽰请求成功地接收
3××为完成请求客户需进⼀步细化请求
4××客户错误
5××服务器错误
响应头的信息包括:服务程序名,通知客户请求的URL需要认证,请求的资源何时能使⽤。
4.关闭连接
客户和服务器双⽅都可以通过关闭套接字来结束TCP/IP对话
FTP的服务端⼝是多少?
TCP/IP协议中,FTP标准命令TCP端⼝号为21,Port⽅式数据端⼝为20。
FTP的任务是从⼀台计算机将⽂件传送到另⼀台计算机,不受操作系统的限制。
HTTP的服务端⼝是多少?
POP/POP3:接收邮件协议;端⼝?
POP3协议默认端⼝:110
POP3协议默认传输协议:TCP
POP3协议适⽤的构架结构:C/S
POP3协议的访问模式:离线访问
SMTP:发送邮件协议;端⼝?
25号端⼝(SMTP的标准服务端⼝);
WINDOWS服务端⼝数有多少?65535
Ping;ipconfig/all;nslookup;
*百度?
B/s转换b/s
1Bytes/s=8bits/s
带宽的表⽰⽅法?
2048Kbits/s带宽的单位bits/s
256KB/S⽂件⼤⼩,带宽的容量bytes/s
⽆线⽹卡和⽆线上⽹卡?
⽆线⽹卡指的是具有⽆线连接功能的局域⽹卡,它的作⽤、功能跟普通电脑⽹卡⼀样,是⽤来连接到局域⽹上的需要有⽆线路由器做媒介来连接⽹络,只是个单纯的接收装置。
⽆线上⽹卡的作⽤、功能相当于有线的调制解调器,它可以在拥有⽆线电话信号覆盖的任何地⽅,利⽤⼿机的SIM卡来连接到互联⽹上。
国内它的⽀持⽹络是中国移动推出的GPRS和中国联通推出的CDMA 1X两种
所谓⽆线⽹络,就是利⽤⽆线电波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构成的⽆线局域⽹(WLAN),与有线⽹络的⽤途⼗分类似,最⼤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线电技术取代⽹线,可以和有线⽹络互为备份,只可惜速度太慢。
⽆线⽹卡是终端⽆线⽹络的设备,是⽆线局域⽹的⽆线覆盖下通过⽆线连接⽹络进⾏上⽹使⽤的⽆线终端设备。
具体来说⽆线⽹卡就是使你的电脑可以利⽤⽆线来上⽹的⼀个装置,但是有了⽆线⽹卡也还需要⼀个可以连接的⽆线⽹络,如果你在家⾥或者所在地有⽆线路由器或者⽆线AP(AccessPoint⽆线接⼊点)的覆盖,就可以通过⽆线⽹卡以⽆线的⽅式连接⽆线⽹络可上⽹。
1.IEEE 802.11a :使⽤5GHz频段,传输速度54Mbps,与802.11b不兼容;
2.IEEE 802.11b :使⽤2.4GHz频段,传输速度11Mbps;
3.IEEE 802.11g :使⽤2.4GHz频段,传输速度54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
4.IEEE 802.11n(Draft 2.0) :⽤于Intel新的迅驰2笔记本和⾼端路由上,可向下兼容,传输速度300Mbps。
⽆线上⽹卡:⽆线上⽹卡是⽬前⽆线⼴域通信⽹络应⽤⼴泛的上⽹介质。
⽬前我国有中国移动的EDGE、td-scdma 和中国电信的CDMA (1X)三种⽹络制式,所以常见的⽆线上⽹卡就包括CDMA⽆线上⽹卡和edge、td-scdma ⽆线上⽹卡三类。
⽽⽆线上⽹卡的作⽤、功能相当于有线的调制解调器,它可以在拥有⽆线电话信号覆盖的任何地⽅,利⽤⼿机的SIM卡来连接到互联⽹上。
国内它的⽀持⽹络是中国移动推出的GPRS和中国联通推出的CDMA 1X两种。
⽆线⽹卡的协议是哪⼀种?
54M
1.IEEE 80
2.11a:使⽤5GHz频段,传输速度54Mbps,与802.11b不兼容;
2.IEEE 802.11b :使⽤2.4GHz频段,传输速度11Mbps;
3.IEEE 802.11g :使⽤2.4GHz频段,传输速度54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
4.IEEE 802.11n(Draft 2.0) :⽤于Intel新的迅驰2笔记本和⾼端路由上,可向下兼容,传输速度300Mbps。
符合标准:IEEE 802.11b,IEEE 802.11g
核⼼晶⽚:Realtek RTL8187L
频率范围:2.412GHz~2.484GHz unlicensed ISM band
传输速度:IEEE 802.11b:1,2,5.5,11Mbps,
IEEE 82.11g:6,9,12,18,24,36,48,54Mbps
传输功率: ⽹卡27±1dBm,天线5dBi
接受灵敏值:Operating at 11Mbps:< -82dBm@8%PER,
54Mbps:
内置⽆线⽹卡
传输范围:户外⽆遮蔽1000⽶,更换⾼增益天线可达3000⽶以上
消耗功率:传输<500毫安培;接收<270毫安培
加密:WEP(64/124/256bit),WPA,WPA-PSK,WPA2,TKIP/AES,WPA2-PSk
I/O界⾯:⽀援USB2.0/1.1
天线接头:RP-SMA Jack
⽀援作业系统: Windows98SE,ME,2000,XP,SP2,X64,Vista,MAC,Linux
⼯作温度:摄⽒0~55度
储存温度:摄⽒-20~70度
湿度:5~90%(non-condensing)
本机尺⼨:约88(L)x 60 (W) x 19(H)mm
天线尺⼨:约189mm
重量:约40g
⽹络结构指⽹络中使⽤的拓扑结构,常⽤的有星型、环型、总线型等。
星型拓扑是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到点的链路接到中央节点的各节点组成,特点是便于节点的增删,第个连接点只接⼊⼀个设备,当连接点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个⽹络,故障易于检测和隔离,可很⽅便地将有故障的站点从系统中删除,数据传输不会发⽣冲突。
,但过于依赖中内节点。
当中内节点发⽣故障时,整个⽹络不能⼯作。
环型⽹络中各⼯作站通过中继器连接到⼀个闭合的环路上,主要特点是每个节点地位平等,容易实现⾼速及长距离传送,但是通信线路闭合,系统不易扩充,可靠性差,环路⼀旦断接,将导致整个⽹络不能⼯作。
总线型拓扑结构采⽤单根传输线作为传输介质,所有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直接接到传输介质上。
其特点是电缆长度短,易于布线,可靠性⾼,易于扩充,但故障诊断和隔离困难,总线长试和节点数有⼀定限制。
2、什么叫计算机⽹络?计算机⽹络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答:计算机⽹络是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在⽹络软件的管理下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络系统具有丰富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源共享和快速通信。
其他还有提⾼系统可靠性、实现分布式处理、集中控制、管理、分配⽹络中的各资源。
3、⽹络按传输距离来分可以分为哪三种?
答:按⽹络覆盖的地理范围进⾏分类可把⽹络分为三类:局域⽹(LAN)、⼴域⽹(WAN)、城域⽹(MAN)。
4、为什么称ADSL是⾮对称数字⽤户线路?xDSL派⽣.
答:ADSL全称为⾮对称数字⽤户线路,是运⾏在普通电话线上的⼀种⾼速、宽带技术,它将⼀根电话线分三部分来⽤:语⾳服务、上传、下载。
打电话与上⽹互不⼲涉。
⾮对称是指上传和下载的带宽不⼀致,上传速率⼀般在640K——1M之间,下载速率⼀般在1M——8M之间。
5、常见的接⼊Internet的⽅式有⼏种?适合家庭⽤户的有哪⼏种?
答:常见的接⼊Internet的⽅式有PSTN拨号接⼊,DDN专线接⼊,ISDN专线接⼊,分组交换接⼊,帧中继接⼊,ATM接
⼊,ADSL宽带接⼊,微波⽆线上⽹等。
适合家庭⽤户的有:电话拨号上⽹、ADSL宽带上⽹。
6、简述IP地址是怎样分类的?并说出各类地址的⽹络数量和适⽤范围?
答:IP地址5种类型:A类、B类、C类、D类、E类。
192.10.10.x/16; 192.10.10.x/24; 192.10.10.x/8
127.0.0.1环回地址.保留地址
240组播.
C类可⽤主机数:254
256:0---255;
0表⽰:所有⽹段.
255:⼴播域
A类第⼀字节范围:1——126,允许有126个⽹段,每个⽹络允许有16777216台主机,A类地址通常分配给拥有⼤量主机的⼤规模⽹络使⽤。
B类第⼀字节范围:128——191,允许有16384个⽹段,每个⽹络允许有65534台主机,适⽤于结点⽐较多的⽹络。
C类第⼀字节范围:192——233,允许有2097152个⽹段,每个⽹络允许有254台主机,适⽤于结点⽐较少的⽹络。
D类第⼀字节范围:224——239,E类第⼀字节范围:240——254,这两类⽤于特殊⽤途。
7、ISO的OSI协议是哪七层?每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是计算机⽹络通信的基本协议,该协议分成七层,从⾼到低分别是应⽤层、会话层、传输层、⽹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第⼀层)。
物理层:主要功能为定义了⽹络的物理结构、传输的电磁标准、Bit流的编码及⽹络的时间原则。
数据链路层:在两个主机上建⽴数据链路连接,向物理层传输数据信号,并对信号进⾏处理使之⽆差错并合理地传输。
⽹络层:主要负责路由、选择合适的路径和进⾏阻塞控制等功能。
传输层:向⽤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它屏蔽了下层的数据通信细节,让⽤户及应⽤程序不需要考虑实际的通信⽅法。
会话层:主要负责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即两个会话层实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和管理数的交换。
表⽰层:处理通信信号的表⽰⽅法,进⾏不同格式之间的翻译,并负责数据的加密解密,数据的压缩与恢复。
应⽤层:保持应⽤程序之间建⽴连接所需要的数据记录,为⽤户服务。
8、简述⽹络安全的概念?
⽹络安全是指⽹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络服务不中断。
防⽕墙技术?
常⽤⽹络安全技术有哪些?
10、HTML基本结构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