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1《范进中举》课件 北师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昏厥 → 疯跑 → 跌倒 → 疯走集上 2.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 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 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 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 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 对读书人的毒害。
3.你认为主人公范进是怎样一个人?
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 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 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 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 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 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 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 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 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颠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 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 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
世态,。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点】 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范进中举反而喜极发疯这一现象。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前提测评
1.给红字注音
作揖( yī ) 行( há)ng事 醺( )xūn腆( ) tiǎn
啐( cuì) 星宿( x)iù 讳( )huì绾( )wǎn 2.词语解释
带挈(qiè): 提携。
唯唯连声:
见教:
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局不过:指教(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兀自: 碍于情面,虽然自己不愿意,也只好屈从。
小结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
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 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 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 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 蚀和毒害。
分析胡屠户形象
胡屠户是本文刻画的又一主要人物,范进中举前
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 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
(l)语言描写, 描写
(2)动作描写, (3)细节
小说对比描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
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 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 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找找全文可 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 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 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 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 毒害。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72022/1/17
范进的生活在中举前后有很大的改变, 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举前 —— 穷困潦倒,受乡邻冷遇、丈人辱骂 欺贫爱富
今 (住茅草棚,卖鸡买米,拱手作揖)
非
趋炎附势
昔
比
(社会环境)
中举后 ——- 丈人巴结,乡邻捧场,乡绅附势
分析主人公范进
1.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作者简介
字敏轩,号粒民,自称秦 淮寓客,晚年又号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生于豪门巨族, 却厌恶科举,不慕荣利。他 的一生,经历了由富裕而贫 穷的过程。他受尽冷遇,体 察到炎凉世态,看到官吏徇 私舞弊,土豪劣绅横行乡里, 膏粱纨绔平庸无能,举子利 欲熏心,他便在《儒林外史》 中对这些作了淋漓尽致的揭 露和批判。
吴敬梓(1701年~1754年)
《儒林外史》简 介
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这部书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贯穿全书 的主题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 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 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全书用白话 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 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 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小结
课文用对比的手法描写范进中举 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 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 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批判 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 个封建社会。
作业
如果这次范进还没中举,请你设想一 下,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会有怎样的 表现呢?请就此续写新结局,要求续写 内容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同时,准备一 份谈本次写作体会的发言稿,预备在课 上向同学们陈述。
桑梓(zǐ)只:管。
家乡。
速读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 给课文划分层次。
中举前 (1—4节)
中秀才 借盘缠 断炊烟
中举后 (5-12节)
见报贴 打贵人 送贺礼
胡屠户“贺喜”(第 1节) 范进遭骂 (第2节) 范进卖鸡 (第3—4节)
范进发疯 (第5节)
胡屠巴结 士绅附势
(第6—9节) (第10—12节)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 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 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 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 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 对读书人的毒害。
3.你认为主人公范进是怎样一个人?
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 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 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 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 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 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 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 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 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颠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 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 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
世态,。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点】 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范进中举反而喜极发疯这一现象。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前提测评
1.给红字注音
作揖( yī ) 行( há)ng事 醺( )xūn腆( ) tiǎn
啐( cuì) 星宿( x)iù 讳( )huì绾( )wǎn 2.词语解释
带挈(qiè): 提携。
唯唯连声:
见教:
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局不过:指教(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兀自: 碍于情面,虽然自己不愿意,也只好屈从。
小结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
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 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 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 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 蚀和毒害。
分析胡屠户形象
胡屠户是本文刻画的又一主要人物,范进中举前
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 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
(l)语言描写, 描写
(2)动作描写, (3)细节
小说对比描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
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 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 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找找全文可 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 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 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 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 毒害。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72022/1/17
范进的生活在中举前后有很大的改变, 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举前 —— 穷困潦倒,受乡邻冷遇、丈人辱骂 欺贫爱富
今 (住茅草棚,卖鸡买米,拱手作揖)
非
趋炎附势
昔
比
(社会环境)
中举后 ——- 丈人巴结,乡邻捧场,乡绅附势
分析主人公范进
1.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作者简介
字敏轩,号粒民,自称秦 淮寓客,晚年又号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生于豪门巨族, 却厌恶科举,不慕荣利。他 的一生,经历了由富裕而贫 穷的过程。他受尽冷遇,体 察到炎凉世态,看到官吏徇 私舞弊,土豪劣绅横行乡里, 膏粱纨绔平庸无能,举子利 欲熏心,他便在《儒林外史》 中对这些作了淋漓尽致的揭 露和批判。
吴敬梓(1701年~1754年)
《儒林外史》简 介
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这部书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贯穿全书 的主题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 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 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全书用白话 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 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 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小结
课文用对比的手法描写范进中举 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 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 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批判 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 个封建社会。
作业
如果这次范进还没中举,请你设想一 下,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会有怎样的 表现呢?请就此续写新结局,要求续写 内容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同时,准备一 份谈本次写作体会的发言稿,预备在课 上向同学们陈述。
桑梓(zǐ)只:管。
家乡。
速读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 给课文划分层次。
中举前 (1—4节)
中秀才 借盘缠 断炊烟
中举后 (5-12节)
见报贴 打贵人 送贺礼
胡屠户“贺喜”(第 1节) 范进遭骂 (第2节) 范进卖鸡 (第3—4节)
范进发疯 (第5节)
胡屠巴结 士绅附势
(第6—9节) (第10—1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