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书的期末总知识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书的期末总知识考点
在考试中,会发现许多学生都会错在一些难记忆的知识点上,并且这种错
误反复出现。
那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难记的重要知识点及相应图表专门摘录在笔记本上,时常查阅,反复熟悉。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书的期末总知识考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数字地球定义:
信息化的地球—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数字地球将有关地球上每一点的信
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
人们可以快速、形象地了解地球上的任何一点、任何方面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梦想。
通俗地讲,就是用数字的方法将地球、地球上的活动及整个地球环境的时
空变化装人电脑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并使之限度地为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和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服务。
数字地球的技术基础:要在电子计算机上实现数字地球不是一件简单的
事,它需要诸多学科,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支撑。
这其中主要包括: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高性能计算能力。
1、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
一个数字地球所需要的数据已不能通过单一的数据库来存贮,而需要由成
千上万的不同组织来维护。
这意味着参与数字地球的服务器将需要由高速网络来连接。
在 Internet流量爆发性增长的驱动下,远程通信载体已经尝试使用 10G/S 的网络,而每秒 1015byte 的因特网正在研究中。
相信在 21 世纪将会有更加优秀的宽带高速网供人们使用。
2、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
20 世纪的遥感卫星影像,在卫星遥感问世的 20 多年分辨率已经有了飞快的提高,这里所说的分辨率指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指影像上所能看到的地面最小目标尺寸,用像元在地面的大小来表示。
3、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空间信息是指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据统计,世界上的事情有80% 与空间分布有关.空间信息用于地球研究即为地理信息系统。
为了满足数字地球的要求,将影像数据库、矢量图形库和数字高程模型(DEM)三库一体化管理的
GlS 软件和网络 GPS,将在 21 世纪十分成熟和普及。
从而可实现不同层次的互操作,一个 GIS 应用软件产生的地理信息将被另一个软件读取。
4、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
数字地球将需要存贮 1015 字节的(Quadrillions)信息。
美国 NASA 的行星
地球计划 EOS 一 AMI1999 年上天,每天将产生 1000GB(即 1TB)的数据和信息,1 米分辨率影像覆盖广东省,大约有 1TB 的数据,而广东才是中国的 1/53。
所以要建立起中国的数字地球,仅仅影像数据就有 53TB,这还只是一个时刻的多时相的动态数据,其容量就更大了。
目前美国的 NASA 和 NOAA 已着手建立用原型并行机管理的可存贮 1800TM 的数据中心,数据盘带的查找由机器手自动而快速地完成,相信在 21 世纪,还会有新的突飞猛进。
5、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
可视化是实现数字地球与人交互的窗口和工具,没有可视化技术,计算机
中的一堆数字是无任何意义的。
数字地球的一个显著的技术特点是虚拟现实技术。
建立了数字地球以后,用户戴上显示头盔,就可以看见地球从太空中出
现。
6、高性能计算能力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地球上发生的许多事件、变化和过程又十分复
杂而呈非线性特征,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变化大小不等,差别很大,只有利用高速计算机,我们今日和跨世纪的未来,才有能力来模拟一些不能观测到的现
象。
利用数据挖掘(DataMining)技术,我们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分析所观测到的海量数据,从中找出规律和知识。
“数字城市”:
从广义上说,是通过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
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建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科技信息系统、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等子系统,通过发展信息家电、网上教育、远程医疗,建设信息化社区,最终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信息化,高中英语。
“数字化社区”: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数字技术将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与每个住户相联结的
社区。
这种数字化的网络系统?使社区的管理者与住户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由于现代网络浏览器的先进性以及多态的表现性,加上各种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营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社区。
“地球村”:
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国际互联网的使用,“数字地球”的产生,“缩小”了我们生活的空间,“缩短”了我们联系交往的时间,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成为一个全球性、同时性的“地球村”。
“数字化生存”:
我国 IT 界有关人士这样描述未来普通人的数字化生存状态:宽带将代替电话拨号的窄带方式成为家庭和外部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
单芯片技术产生的数字产品会不断丰富、满足用户高品质数字化生活的需要。
所有产品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联成一体并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资源共享以及自动化控制。
数字农业:
又叫智能农业、精细农业等,是把数字地球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系统。
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集约化。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
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 月初)快远日点(7 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 30 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 1670KM\小时,两极为 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26’N 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 向南北降低
23°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26’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 ,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 12 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 12 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 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 18 点,依据每隔15° ,时间相差 1 小时,每1°相差 4 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 3 月 21 日或 9 月 23 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 6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 12 月 22 日前
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
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 15 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 2 倍,除以 15 才是该地的昼长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 4 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 小时,则减 24,日期加 1 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 24 小时,日期减去 1 天.
1、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众多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如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其中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但现在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趋势仍在加剧,尤其热带原始林是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 度。
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4、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地球生物进化史中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5、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6、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贫瘠。
7、亚马孙雨林开发:
①20 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开发规模小,没有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 年,巴西政府正式公布了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迁都巴西利亚、移民亚马孙平原、借助外资并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8、在当前背景下,面对雨林破坏严重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