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乳制品发展历程及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乳制品发展历程及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乳制品已成逐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营养产品。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9年中国乳制品市场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前景趋势报告》中称我国乳业市场容量约为2467亿,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中产阶级规模壮大和城镇化进程加速等因素都将加速促进乳制品行业的消费升级。

在这期间,城镇乳制品消费将饮料化,农村乳制品消费将日常化,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将有望获得成倍增长。

依据目前增速,保守估计在接下来的五年,乳制品行业市场容量总量可达4280 亿。

由此可见,乳制品已经成为我国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占有相当大的消费群体,而且仍在持续高速的发展。

与消费群体和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乳制品的盈利现状却不容乐观。

2019年9月15日的时代周报提到:伴随着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双双下降,国内乳企将面临行业性危机。

受新政策影响,行业竞争也会日益激烈,在供需矛盾日趋放大.后,乳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即在未来两三年内,将有很大部分乳制品企业极有可能被淘汰:粗略估计129家企业中,将有近30%的企业被迫退出,其中以小企业居多。

那么企业如何在乳制品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赢得利润,成为了业界和学者们关心的问题。

(一)乳制品发展历程
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报告,可把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23年至1949年)1923年我国第一家民族乳制品企业成立,至1949年全国仅有4家乳品厂,原奶产量仅为21.7万吨。

第二阶段:缓慢发展阶段(1949年至1977年)这一时期我国乳品业发展缓慢且波动性较大。

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农民几乎颗粒无收,奶牛被充当食物。

所以1959年至1961年我国乳制品产量第一次出现负增长,1961年底全国乳制品产量比1960年降低了近70%。

第三阶段:迅速扩张阶段(1978年至1992年)随着多种所有制的实行,市场经济逐渐成为主导,原奶和乳制品的数量、品种、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到1992年全国乳制品产量高达近42万吨。

第四阶段:结构调整阶段(1993年至1998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乳制品生产技术的提高,从1993年开始,我国乳制品供给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消费增长速度,出现生产过剩,乳制品积压滞销,很多乳企陷入困境,甚至面临倒闭。

经过国家扶持以及行业自身调整,1997年乳业开始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集中精力发展液态奶。

第五阶段:高速增长阶段(1999年2008)
21世纪初期我国乳制品行业经济效益整体开始好转,乳制品产量连年增长,在2001年总产量为74.3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1.85%。

我国的乳品行业已发展为一个成长性较好的朝阳产业。

2008年,“三鹿事件”爆发,把乳制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到风口浪尖,乳制品企业再次陷入困难时期。

第六阶段:再调整阶段(2008年至今)
我国乳制品行业的高速发展一直潜伏着很大隐患:奶源外包的风险、质量监管技术的落后、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乏等。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整个乳制品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政府部门开始制定新规,各大乳制品企业也开始进行战略调整,我国乳业进入“品牌重塑”的新时代。

(二)乳制品发展现状
2015年从整个乳制品行业业绩增长情况来看,伊利、蒙牛等大型乳业仍然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乳企“两极化”现象将持续恶化。

即大型乳业仍然将保持较好增长,而中小乳业将面临停产、破产甚至是倒闭的厄运。

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是走“专业化”道路,还是走“多元化”道路?是走“效仿他人”道路,还是走“自身特色”道路?是我国乳企做出抉择的时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