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一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一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如图所示为摩托车比赛转弯时的情形,若转弯路面是水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路面对车身弹力的方向沿车身方向斜向上
B.水平路面对车身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水平路面竖直向上
C.水平路面对车轮的静摩擦力和斜向上的弹力的合力作向心力
D.仅由水平路面对车轮的静摩擦力作向心力
参考答案:
BD
2. 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参考答案:
C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熟记理解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
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行星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解答】解:A、第一定律的内容为:所有行星分别沿不同大小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故A错误;
B、第二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行星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在此椭圆轨道上运动的速度大小不断变化,故B错误;
C、若行星的公转周期为T,则常量K与行星无关,与中心体有关,故C正确;
D、第二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行星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是对同一个行星而言,故D错误;
故选C.
3. (多选)一重力为450N的人站在体重计的底板上,在他下蹲的过程中,下表记录了几个特定时刻体重计的示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1.0s时刻此人下蹲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C. 1.5s时刻此人处于超重状态
D. 2.0s时刻此人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
参考答案:
ABC
4. 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为a1,地面附近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为a2,地球赤道上物体随地
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3,则有
A.a1> a2> a3 B.a3> a2> a1 C.a2> a3> a1 D.a2> a1> a3
参考答案:
D
5. 在星球表面发射探测器,当发射速度为v时,探测器可绕星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发射速度达到v时,可摆脱星球引力束缚脱离该星球,已知地球、火星两星球的质量比约为10:1,半径比约为2: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探测器的质量越大,脱离星球所需的发射速度越大
B.探测器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比在火星表面的大
C.探测器分别脱离两星球所需要的发射速度相等
D.探测器脱离星球的过程中势能逐渐变大,加速度逐渐变大
参考答案:
B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比较探测器在火星表面和在地球表面的引力大小,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
力得出各自周期的表达式,比较即可,,根据,求出绕火星和绕地球的运行速度大小关系,从而得到发射速度大小关系,高度越大势能越大.
【解答】解:AC、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解得与探测器质量无关,脱
离星球表面所需的发射速度,,脱离地球所需的发射速度大,故AC错误;
B、探测器绕星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星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设星球质量为M,探测器质量为m,运行轨道半径为r,星球半径为R,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在星球表面时
r=R,所以探测器在地球表面和火星表面受到的引力之比为:
=.所以探测器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比在火星表面大,故B正确;
D、探测器脱离星球的过程中,高度逐渐增大,其势能逐渐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距离变大,加速度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一电容器带电量Q=4×10-8C,此时两板间电压U=2V,则此电容器的电容为----_________F
参考答案:7. 初速度为10 m/s的汽车,以-2 m/s 2的加速度刹车。
则6秒末的位移为_____米。
参考答案:
25
8. 起重机以恒定功率从地面竖直提升一重物,经t 时间物体开始以速度v匀速运动,此时物体离地面高度h= .
参考答案:
vt-
9. 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弹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拉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
用记录的拉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F-x图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200 N/m ,
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弹簧自身有重力。
10. 质量为3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力F作用5s后撤去,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则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水平力F = N。
(取g =10m/s2)
参考答案:
11. 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时,操作的合理顺序应是.
A.先接通电源,再用手牵动纸带
B.先用手牵动纸带,后接通电源
C.接通电源的同时用手牵动纸带
D.可以随意操作
(2)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在某一频率的低压交流电源下,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序列点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任一时刻的速度
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3)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开始每打5个计时点取着为1个计数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则从打A点到打E点共历时 s,从A到E纸带的平均速度是 m/s.
参考答案:
12. 人造地球卫星A、B的质量之比m A∶m B= 1∶2,轨道半径之比r A∶r B= 1∶3,某一时刻它们的连线通过地心,则此时它们的线速度之比v A∶v B= ,向心加速度之比a A∶a B= ,向心力之比F A∶F B= 。
参考答案:12.∶1;9∶1;9∶2
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v A∶v B=;由,所以
a A∶a B=9∶1;所以F A∶F B=9∶2。
13. 已知质量为1kg的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 2s内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是________ ,2s末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是________ 。
(g取l0m/s2)
参考答案:
100W;200W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电源频率为50 Hz)。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或不必要的是 ______。
(填选项前的序号)
A.长木板的一端必.须垫高,使小车在不挂钩码时能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
B.连接钩码和小车的细线应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C.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 选择计数点时,必须从纸带上第一个点开始
(2)如图所示是实验中打下-的一段纸带,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m/s,其余计数点1、
3、4、5对应的小车瞬时速度已在坐标纸上标出。
(3)在坐标纸上补全计数点2对/的数据,描点作图,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m/s2。
参考答案:
(1). AD (2). 0.60 (3). 如图所示
(1)此实验要研究小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不需要平衡摩擦力,选项A不必要;连接钩码和小车的细线应与长木板保持平行,选项B有必要;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选项C有必要;选择计数点时,应该从点迹较清晰的开始选点,没必要必须从纸带上第一个点开始,选项D不必要;故选AD.
(2)根据图中x1=3.80cm=0.0380m,x3=15.70cm=0.1570m,所以有:;
(3)根据描点作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
直线的斜率即为小车的加速度,所以加速度为:.
15. (6分)如图所示为做直线运动的某物体的v—t图像,试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
参考答案:0~4s内物体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4~6s内物体沿正方向做减速运动,6s末速度为零,6~7s内物体反向加速,7~8s内沿反方向匀速运动,8~10s内做反向匀减速运动,10s末速度减至零。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10分)如图所示,一辆汽车A拉着装有集装箱的拖车B,以速度v1=30 m/s进入向下倾斜的直车道.车道每100 m下降2 m.为了使汽车速度在s=200 m的距离内减到v2=10 m/s,驾驶员必须刹车.假定刹车时地面的摩擦阻力是恒力,且该力的70%作用于拖车B,30%作用于汽车A.已知A的质量m1=2000 kg,B的质量m2=6000 kg.求汽车与拖车的连接处沿运动方向的相互作用力.取g=10 m/s2.
参考答案:
汽车沿倾斜车道作匀减速运动,有:
用F表示刹车时的阻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式中:
设刹车过程中地面作用于汽车的阻力为f,依题意得:
用f N表示拖车作用汽车的力,对汽车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17. 太阳的半径和地球半径之比是110∶1,太阳的平均密度和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是1∶4,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9.8m/s2,试求太阳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参考答案:
18. 一辆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前进,制动后,加速度为2.5m/s2,问:3s后的位移是多少?5s后的位移是多少?
参考答案:
18.75m;20m
试题分析:
题中告诉了汽车运动的初速度=10m/s,汽车制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注意加速度取负值,即a=-2.5m/s2,汽车刹车到停下来末速度v=0,然后根据匀变速运动的位移规律进行求解即可
解:3s后的位移由:x=t+a=[103+(-2.5)]m=18.75m
汽车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由:v=+at
可得停下来的时间:t==s=4s,
即汽车经过4s就已经停了下来,5s后的位移与4s后的位移相同:x=t+a=[104+(-
2.5)]m=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