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又称女儿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三⼜称⼥⼉节
杨柳春风三⽉三,画桥芳草碧纤纤。
⼀双燕⼦归来后,⼗⼆红楼卷绣帘。
农历三⽉初三,⼀个诗意⽽浪漫的节⽇——上巳节,宜踏春祈福。
上巳节,俗称三⽉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
该节在⽂字记述中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是古代举⾏“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
⼈们结伴去⽔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流觞等内容。
古代以“⼲⽀”纪⽇,三⽉上旬的第⼀个巳⽇,谓之“上巳”。
魏晋以后,该节⽇改为三⽉初三,故⼜称重三或三⽉三。
后代沿袭,遂成⽔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
传统的上巳节,也是祓禊的⽇⼦,即“春浴⽇”,⼜称⼥⼉节。
时⾄今⽇,三⽉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个隆重⽽盛⼤的节⽇,
从云南⼤理每年三⽉三⽇举⾏的泼⽔节活动中,依稀还可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
中国的情⼈节
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就是男⼥相会,即男⼥表达爱慕之情的“情⼈节”。
互赠⾹草
古⼈认为,⾹草有驱邪之功,于⾝体⼤有裨益。
郊外游春
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更是⾃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到野外踏青,泼⽔相戏,⾃由择偶。
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节,并以芍药定情。
曲⽔流觞
公元353年的上巳节,王羲之和四⼗⼏位⽂友聚会于兰亭,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徐徐⽽下,觞在⽔的⾯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即兴赋诗并饮酒。
是为“曲⽔流觞”。
值得⼀提的是,曲⽔流觞的风景要很雅,除了初期在⾃然的⽔边外,混合着⾃然的美景,魏晋以来由于⽂⼈⽂化的兴起,贵族多在优雅的庭院,庄严的宅院⾥,假亭⼭⽯,⼈⼯弯弯的曲⽔。
⼈们整齐的正座于草上席塌,好⼀点的摆上屏风,还有持扇的侍从,设有⾹炉等。
喝⽔后还有写诗,应⼈相对。
临⽔饮宴
⼜叫曲⽔宴。
流觞时,⽔边设席障,茶具与花,进⾏宴饮,吟诗作赋。
⼗分风雅。
此风在唐尤甚,⾄宋以后则渐⽆闻。
杨柳春风三⽉三,
画桥芳草碧纤纤。
⼀双燕⼦归来后,
⼗⼆红楼卷绣帘。
【宋】陈允平《春词》
三⽉三⽇天⽓新,长安⽔边多丽⼈。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匀。
绣罗⾐裳照暮春,蹙⾦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
【唐】杜甫《丽⼈⾏》(节选)
九曲池头三⽉三。
柳毵毵[sn]。
⾹尘扑马喷⾦衔。
涴[wò]春衫。
苦笋鲥[shí]鱼乡味美,梦江南。
阊门烟⽔晚风恬。
落归帆。
【宋】贺铸《梦江南》
画堂三⽉初三⽇,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数杯尝冷酒,柘枝⼀曲试春衫。
阶临池⾯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钩素⼿两纤纤。
【唐】⽩居易《三⽉三⽇》
⼀回憔悴望江南,
不记兰亭三⽉三。
花⾃⽆⾔春⾃⽼,
却教归燕与呢喃。
【明】汤显祖《上巳燕⾄》
柳絮飞时绿暗,
荼蘼开后春酣。
花外青帘迷酒思,
陌上晴光收翠岚。
佳⾠三⽉三。
解佩⼈逢游⼥,踏青草⽃宜男。
醉倚画阑阑槛北,梦绕清江江⽔南。
飞鸾与共骖。
【宋】赵善扛《破阵⼦》
当年此⽇花前醉,今⽇花前病⾥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唐】元稹《酬乐天三⽉三⽇见寄》寒沙⽇午雾犹含,萧瑟风光三⽉三。
扑地柳花新燕⼦,不由⼈不忆江南。
【明】王微《忆江南》
⾏春莫放⼀⽇⼀,修褉仍逢三⽉三。
忍遣晴光作阴⾬,更将急溅涴春衫。
【宋】杨万⾥《三⽉三⽇⾬作遣闷⼗绝句》⼀春⽆况嬾[ln]游⼭,风景依然三⽉三。
⼗⾥杨花深似雪,马蹄⽆路⼊江南。
【宋】仇远《上巳感怀》
往来定是⼀年⼀,时节长逢三⽉三。
天⽓未佳宜且住,树犹如此我何堪。
花飞与客浑⽆与,酒好招⼈只⾃惭。
安得惠风和畅景,与君⽅櫂看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