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病原检查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粪便病原检查技术
粪便检查是诊断寄生虫病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要取得粪便检查的准确结果,必须注意:保证粪便新鲜,送检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对原虫滋养体检查应立即送检,或暂时保存在
35~37℃条件下待查;盛粪便的容器须干燥、洁净,无尿液或水混入,无药物、泥土和其他杂物污染;严格按照粪检程序进行操作,特别是镜检时要熟悉各病原体的形态特点并遵循顺序观察的原则,以免漏检。
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直接涂片法
直接涂片法(direct smear methed)适用于检查蠕虫卵、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
方法简便,由于用标本较少,故检出率较低,若连续图片3张,可提高检出率。
1、蠕虫卵检查
取一清洁的载玻片,在玻片中央加一滴生理盐水。
再用竹签挑取绿豆(火柴头)大小的粪便一小块,均匀涂布于生理盐水中,涂片厚薄以透过涂片约能辨认书上的字迹为宜。
如果太厚,阻碍光线的透过,太薄则影响检查效果(必要时可加盖玻片)。
先用低倍镜观察,从左至右,由上到下顺序地移动载玻片或镜台推进器,仔细查找,找到被查物后,应将被查物移至视野中央,仔细辨认。
必要时可换高倍镜进一步观察。
观察粪便涂片时,镜台应平放,以免粪液下流污染镜台,同时影响观察。
镜检过程中应防止涂片干燥,如已干燥而不透明时,
可再加生理盐水,涂匀后继续观察。
粪便中常有很多与蠕虫卵相似的杂质,如食物残渣、气泡、脂肪滴、动植物细胞、植物孢子、淀粉颗粒等,必须仔细地与虫卵鉴别,以免误诊。
至于属何种杂质,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去研究,以免因此而分散注意力。
蠕虫卵的形态特征:人体检查的蠕虫卵种类较多,但它们皆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即有一定的形状、大小、颜色,明显的卵壳及特有的内容物(如卵细胞、卵黄细胞、幼虫等)。
但上述特征可因虫卵位置、死活、个体差异、发育情况、新鲜程度等而有所变化,必须分析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由于受检的粪量少,检出率较低,故常规检查每份粪便应取不同部位粪便查三片,必要时连续送检三次(三送三检),才可做出报告。
2、原虫检查
(1)活滋养体检查:方法同检查蠕虫卵,但涂片要薄而均匀。
气温低时要注意保温,必要时可用保温台保持温度,以使滋养体保持活动状态,便于观察。
(2)包囊的碘液染色检查:方法同检查蠕虫卵,以碘液代替生理盐水进行涂片。
碘液配方:碘化钾4g,溶于1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碘2g,溶解后储于棕色瓶中即可使用。
(3)隐孢子虫卵囊染色检查: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该法是采用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发复染,以提高检出率和准确性。
检查时取患者腹泻的新鲜粪便或经4%甲醛溶液固定保存(4℃一个月内)的粪便,自然沉淀后
取底部粪便,于载玻片上涂成粪膜,干后先用金胺-酚染色,再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复染。
①金胺-酚染色法(auramine-phenol)
染液配制:1g/L金胺-酚染色液(第一液):金胺0.1g,石碳酸5.0g,蒸馏水100ml;3%盐酸酒精(第二液):盐酸3%,95%酒精100ml;高锰酸钾溶液(第三液):高锰酸钾0.5g,蒸馏水100ml。
染色步骤:滴加第一液于晾干的粪膜上,10~15分钟后水洗;滴加第二液,1分钟后水洗;滴加第三液,1分钟后水洗;干后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低倍荧光显微镜下,卵囊为一圆形小亮点,呈现乳白色荧光。
高倍镜下卵囊呈乳白或略带绿色,囊壁为一薄层,多数卵囊周围深染,中央淡染,似环状;核深染结构偏位,有些卵囊全部为深染。
有些标本可出现非特异性荧光颗粒,应注意鉴别。
②改良抗酸染色法(modified acid-fast stain)
染液配制:石碳酸复红染色液(第一液):碱性复红4g,95%酒精20ml,石碳酸8ml,蒸馏水100ml;10%硫酸溶液(第二液):纯硫酸10ml,蒸馏水90ml(边搅拌边将纯硫酸慢慢倾入水中);20g/L孔雀绿液(第三液):20g/L孔雀绿原液1ml,蒸馏水10ml。
染色步骤:滴加第一液于晾干的粪膜上,1.5~10分钟后水洗;滴加第二液,1~10分钟后水洗;滴加第三液,1分钟后水洗;
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
染色后,卵囊为玫瑰红色,圆形或椭圆形,背景为绿色。
如染色(1.5分钟)和脱色(2分钟)时间短,卵
囊内子孢子边界不明显;染色时间长(5~10分钟),脱色时间
相应延长时,子孢子边界明显。
卵囊内子孢子均染成玫瑰红色,子孢子呈月牙形,共4个,其他非特异颗粒则染成蓝黑色,易与卵囊区分。
③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先用金胺-酚染色,再用改良抗酸染色发复染,然后再光镜下观察。
卵囊同改良抗酸染色法所见,但非特异性颗粒被染成蓝黑色,两则颜色明显不同,极易区别,使检出率和准确性明显提高。
二、厚涂片透明法
厚涂片透明法(改良加藤法,modified Kato’s thick smear)适合于检查蠕虫卵。
用大小约4cm×4cm的100目/英寸的尼龙网或钢筛覆盖在粪便标本上,刮取约50mg粪便于玻片上,用浸透
甘油-孔雀绿溶液的玻璃纸覆于粪便上,轻压粪便铺开约
20mm×25mm大小。
置于30~36℃温箱中约30分钟,或25℃约1
小时,待粪膜稍干病透明即可检查。
本法要注意掌握粪膜的合适厚度与透明时间,如粪膜过厚,透明时间短,虫卵难以发现;若透明时间过长,则虫卵变形,不易辨认。
玻璃纸的准备:将玻璃纸剪成22mm×30mm大小的小片,浸入甘油-孔雀绿溶液(含纯甘油100ml,水100ml和3%孔雀绿1ml 的水溶液)中浸泡24小时以上,直至玻璃纸呈现绿色。
三、浓集法(concentration method)
1、沉淀法(sedimentation method)
原虫包囊和蠕虫卵相对密度大于水,可沉于水底,使包囊或虫卵集中,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但相对密度较小的钩虫卵和某些原虫包囊效果较差。
(1)自然沉淀法(natural sedimentation method)主要用于蠕虫卵的检查。
取粪便20~30g,加水调成混悬
液,经金属筛(40~60目)或两三层纱布过滤于500ml
锥形杯内,用水冲洗粪渣,再加水至杯口,静置20~30
分钟,倒去上清,再加满水再次沉淀,如此重复2~3次,
最后倾去上清,吸取沉淀涂片检查,检查血吸虫卵时,
沉淀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在室温高于15℃时,卵内毛
蚴易孵化。
在检查包囊时,换水间隔时间应延长约6小
时,使包囊充分沉于水底。
(2)离心沉淀法(centrifugal sedimentation
method)
将上述滤去粗渣的粪便离心(1500~2000r/min)1~2分
钟,倒去上清,注入清水,再离心,如此反复3~4次,
直至上清液澄清为止,最后到去上清液,取沉渣镜检。
(3)汞碘醛离心沉淀法
(merthiolate-iodine-formaldehyde centrifugation sedimentation method,MIFC)
本法即可浓集,又可固定和染色,适合于原虫包囊、滋
养体以及蠕虫卵和幼虫的检查。
取粪便1g,加适量(约
10ml)汞碘醛溶液,充分混匀,用两层脱脂棉过滤,再
加入乙醚4ml,摇2分钟,离心(200r/min)1~2分钟,即分成乙醚、粪渣、汞碘醛及沉淀物四层。
吸取上三层,
取底层沉淀物镜检。
汞碘醛配制
①汞醛(MF)液:1/1000硫柳汞酊200ml,甲醛溶液(40%)
25ml,甘油50ml,蒸馏水200ml。
②卢戈液:碘5g,碘化钾10g,蒸馏水100ml。
检查时取汞醛液2.35ml及卢戈液0.15ml混合备用。
混合液保存8小时后即变质,不应再用,碘液一周后亦
不宜再用。
(4)醛醚沉淀法(formalin-ether
sedimentation)
取粪便1~2g置于小容器内,加水10~20ml调匀,用两层
纱布或100目金属筛网过滤,离心(200r/min)2分钟,
倒去上层粪液,保留沉渣,再加水10ml混匀,离心2
分钟,倒去上清,加10%甲醛溶液7ml。
5分钟后加乙醚
3ml,塞紧管口充分摇匀,取下管口塞,离心2分钟,即
可见管内自上而下分为四层。
取管底沉渣涂片镜检。
2、浮聚法(flotation method)
利用相对密度大的液体,使原虫包囊或蠕虫卵上浮,集中于液面。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饱和盐水浮聚法(brine flotation)
此法适合于检查各种线虫卵,尤以检查钩虫卵效果最
好,也可检查带绦虫卵和微小膜壳绦虫卵,但不适宜
检查吸虫卵和原虫包囊。
方法:(1)、自粪便不同处
挑取如黄豆粒大小的粪便,置于盛有少量饱和盐水的
漂浮杯中;(2)、将粪便捣碎,与盐水搅匀,再加饱
和盐水,将满时,改用滴管,加致略高于杯口但不溢
出为止;(3)、取洁净载玻片一张盖在杯口上,静置
15分钟左右;(4)、垂直向上提起载玻片,敏捷地翻
转,覆以盖玻片镜检。
注意事项:(1)、粪便必须搅
拌均匀。
(2)、覆盖杯口的载玻片与液面接触,避免
产生气泡、防止盐水外溢。
(3)、掌握静置时间,不
宜过早或过迟提起载玻片。
(2)硫酸锌离心浮聚法(zine sulfate centrifugal flotation method)
此法用以检查原虫包囊、球虫卵囊、线虫卵及微小膜
壳绦虫卵。
取约1g粪便,加10~15倍的水,充分搅碎,
按离心沉淀法过滤,反复离心3~4次,最后倒去上清,
在沉渣中加入少量相对密度1.18的硫酸锌液(33%的
溶液),调匀后再加硫酸锌液至距管口约1cm处,离
心1分钟,用金属环接触液面轻轻钩取表面粪液至载
玻片上,加碘液一滴(查包囊)镜检。
离心后应立即
取标本检查,如放置时间超过1小时以上,包囊或虫
卵会变形而影响检查效果。
3、尼龙袋集卵法
尼龙袋集卵法主要用于血吸虫卵的浓集。
先将120目/英寸的尼龙袋套入260目/英寸的尼龙袋内(两袋底部均不黏合,分别用金属夹夹住)。
取粪便30g,放入搪瓷杯中加水捣碎调匀,经60目/英寸铜筛滤入内层尼龙袋中,然后将两个尼龙袋一起在清水桶内缓慢上下提动洗滤袋内粪便,或自来水莲蓬头下缓慢冲洗至袋内流出清水为止。
将内袋提出,取下外袋下端金属夹,将袋内粪渣全部洗入三角烧瓶内,静置15分钟。
倒去上清液,取沉渣镜检。
或将沉渣倒入三角烧甁内做血吸虫毛蚴孵化。
4、毛蚴孵化法(miracidium hatching method)
毛蚴孵化法为依据血吸虫卵内毛蚴在适宜温度的水中,短时间内可孵出的特性而设计的方法,适用于早期血吸虫病患者的粪便检查。
取粪便约30g,先经自然沉淀法或尼龙袋集卵法浓集处理,将粪便沉渣倒入三角烧瓶内,加清水至瓶口,在20~30℃的条件下,经4~6小时候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结果。
如见水面下有白色点状物作直线来往游动,即为毛蚴。
必要时可用吸管将其吸出镜检。
如无毛蚴,每隔4~6小时(24小时内)观察一次。
气温高时,毛蚴可在短时间内孵出,因此要用1.2%食盐或冰水冲洗粪便,最后一次才用室温清水。
5、肛门拭子法(anal awab)
肛门拭子法适用于肛周产卵(蛲虫),或常可在肛门附近发现虫卵(带绦虫卵)的检查。
(1)棉签拭子法
先将棉签浸泡在生理盐水中,取出挤干过多的盐水,在肛
周擦拭,随后将棉签放入盛有饱和盐水的试管中,用力搅
动,迅速提起棉签,在试管内壁挤干盐水后弃去,再加饱
和盐水至液面稍高于管口,覆盖一载玻片,5分钟后取下
载玻片镜检。
也可用清水替换饱和盐水,采用自然沉淀或
离心沉淀法进行检查。
(2)透明胶纸法(cellophane tape)
用宽约2cm的透明胶纸剪成长约6cm的小段,一端向胶面
折叠约0.4cm(易于揭开)后,再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
检查时揭开胶纸,使胶面朝外,粘贴患者肛周皮肤,然后
将胶纸复位贴在玻片上镜检。
6、钩蚴培养法(culture method for hookworm larvae)
钩蚴培养法亦称滤纸培养法,为根据钩虫卵在适宜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孵出幼虫的原理设计的方法。
取1cm×10cm的洁净试管一只,加冷开水约1.5~2ml。
将滤纸剪成与试管内经等宽但较试管稍短的T字形纸条,用铅笔在纸条横条部分写上受检者姓名或编号、受检日期。
用竹签挑取约0.4g粪便均匀涂于滤纸中2/4处,再将纸条插入试管,下端浸泡在水中,以粪便不接触水面为宜。
在20~30℃条件下培养,培养期间每天沿管壁补充冷开水,以保持液面高度。
3天后用肉眼或放大镜检查试管底部。
钩蚴在水中常作蛇样运动。
如无钩蚴,可继续培养观察至第5天。
如需做虫种鉴定,应从管底吸取钩蚴镜检。
气温太低时可将培养管放入温水(30℃左右)中数分钟后再做镜检。
7、淘虫检查法
为考核驱虫效果,常需从粪便中淘取蠕虫进行鉴定与计数。
取患者服药后24~72小时的全部粪便,加水搅拌,用筛(40目)
或纱布滤去粪渣,经水反复冲洗后,倒在盛有清水的大型玻皿中,器皿下衬以黑纸,检出混在粪渣中的虫体进行鉴别。
8、带绦虫孕节检查法
将绦虫节片用清水洗净,置于两玻片之间,轻轻压平,对光观察内部结构,并根据子宫分支情况鉴定虫种。
也可用注射器从孕节后端正中插入子宫慢慢注射碳素墨水,待子宫分支显现后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