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闻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1月 第44卷 第1期
D O I :10.15896/j .x j
t u s k x b .202401013ʌ收稿日期ɔ2023-06-07㊂ ʌ修回日期ɔ2023-10-10
㊂ʌ基金项目ɔ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重大项目(22J J D 860018)㊂ʌ作者简介ɔ杨保军(1962
),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㊂① 早在19世纪60年代,
马克思就指出,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㊂ 报纸就包括在英国城市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之内㊂ [1]117 工人可能用工资来购买只有在下周才能缝好的上衣,或者用来购买明天才能出版的报纸 很多必要生活资料的情况
就是这样,例如,啤酒㊁面包㊁牛奶,等等,这些东西几乎刚刚生产出来就应该被消费,否则就要腐坏㊂
[1]191② 新闻理论研究应该
下沉 [3]
㊂所谓 下沉 ,就是当代中国新闻学在 人与新闻关系 这一新闻学总问题的视野下,更加关注新闻与整个日常生活世界的关系㊁新闻与每个人的关系以及新闻与各种社会基层组织㊁基层单位㊁社会群体㊁社会活动的关系,
使新闻学成为 走向生活世界的新闻学 走向基层的新闻学 走向受众(用户)的新闻学
㊂李泓江对此议题还做过专门的论述,指出 现有以职业为导向的新闻学,并非完整意义上的新闻学,而只是后者在早期现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体表现形式㊂随着历史条件的变换,新闻学将逐渐走出职业边界,走向生活世界,走向完整意义上的新闻学㊂当新闻学走向生活世界,不仅可以完成新闻学自身的历史性转变,发展与补充现有生活世界理论,还可以对人形成更真切㊁更深刻的理解㊂我们可以通过尝试转换研究对象结构㊁重返人文学科属性㊁开放学科间通路等多种方式,使新闻学真正走向生活世界
[4]㊂简论新闻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杨保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87
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标识码(O S I D
)ʌ摘要ɔ新闻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是人与新闻关系的基础,是新闻学应该关注的重要研究对象,也
是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完整自主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㊂从日常(生活)新闻本身㊁日常新闻与非日常新闻及非日常新闻与日常生活关系三个方面,对新闻与日常生活关系问题做了初步论述㊂研究认为:日常新闻就是关于日常生活事实的新闻;日常新闻与非日常新闻构成了共同的新闻世界;日常新闻与非日常新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㊂关于新闻与日常生活关系的系统研究还需要在未来继续展开㊂ʌ关键词ɔ新闻关系;日常生活;日常新闻;非日常新闻;职业新闻;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ʌ中图分类号ɔG 210 ʌ文献标识码ɔA ʌ文章编号ɔ1008-245X (2024)01-0133-07
人与新闻的关系问题,
最为普遍的也是最为基础的表现便是新闻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问题㊂新闻不仅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资料①,新闻活动㊁新闻生活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参与各种社会生活㊁政治活动㊁经济活动㊁文化活动的基本 中介化活动 中介资料 中介工具 ㊂ 新闻活动是几乎贯穿在人类所有其他生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前提性活动㊁基
础性活动㊁中介性活动 [2]1
㊂在当今信息社会㊁数字化环
境中,新闻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㊂与此相应,新闻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问题,也越来越成为新闻学关注的重要方面㊂在新闻学知识生产㊁知识体系构成中,对 新闻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问题 的考察㊁分析㊁阐
释自然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部分,也是新闻学以及当代中国新闻学建构更为完整㊁全面之新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在中国传统新闻学知识体系构成中,关于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活动(日常新闻活动本身)㊁新闻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问题的认知几乎没有,这在今天看来是明显的缺失㊂因而,当代中国新闻学应该成为 走向生活世界的
新闻学 ②
,在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应
该有关于这一关系问题的内容㊂就现在的认识而言,关于新闻与日常生活世界的关系问题至少应该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活动㊁日常新闻活动与其他新闻活动的关系以及非日常新闻与日常生活交往的关系三方面的内容㊂
3
3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1月 第44卷 第1期
一、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活动
新闻活动本就是日常生活世界的自然组成部分㊂新闻活动是人类的固有活动,新闻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㊂新闻活动是贯穿人类历史的日常活动的一部分,是可以超越任何人工媒介中介化的日常活动,也是历史最为长久并且必然最为长久的日常活动㊂新闻业诞生以来的社会分工意义上的职业化㊁专业化新闻活动的历史不过是新闻活动长河中短暂的一个时段,更不要说当今数字环境中兴起的其他新闻活动方式,那就更是极为新近的事情㊂职业新闻活动没有也不可能替代日常生活世界中自然而然的新闻活动㊁ 生活化的 新闻活动㊂而且,伴随媒介技术的人性化演进①,新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越来越近,新闻让人们的沟通越来越接近生活的原型状态㊁原生面目㊂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活动或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新闻活动是新闻学必须关注的对象,也是当代中国新闻学在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应该关注的㊁必不可少的问题领域㊂
首先,日常生活事实本身是 日常新闻 (也可以名之为 日常生活新闻 或 生活新闻 )的对象㊂日常生活世界,就是 人类可以置身其中并通过其生命有机体的
活动而能够对之进行改造的地方 [6]239②,就是 我们每
个人都自发且必然寄存于其中的,时时刻刻都要与之打
交道的周围世界
[4
]㊂日常生活当然不能等同于日常生活世界,但日常生活发生㊁展开在日常生活世界中㊂ 日常生活 是指日常生活世界中的生活,是相对 非日常生活 而言的,主要是指由衣食住行㊁饮食男女㊁婚丧嫁娶等日常消费活动㊁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构成的活动③㊂日常活动 是每一社会行动㊁制度和人的一般社
会生活的客观基础 [9]4
, 日常生活从根本上是与所有活
动相关的,包含所有活动以及它们的差异和它们的冲突;日常生活是所有活动交汇的地方,日常生活使所有活动在那里衔接起来,日常生活是所有活动的共同基础㊂正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人类和每一个人的关系综
合有了整体的形状和形式 [
10]90
㊂每个人都是现实的人④,是日常生活中的人, 人一定是日常的人,否则,他
就完全不是人
[10]117⑤㊂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新闻可以名之为日常(生活)新闻,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发自在同时也是自觉传播交流的生活新闻,关于日常生活本身及其周遭环境变化的新闻⑥㊂
日常生活中的新闻生产,面对的是整个日常生活世
界中的事实㊁生活周遭的环境,特别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各种现实的㊁现时的变化㊂ 生活本身 就是新闻的对象,就是新闻的源泉,这其实是所有新闻活动也是所有新闻的根基㊂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新闻,关注的主要不是严肃的 大新闻 ,而是生活世界中无数的 小新
闻 ,衣食住行㊁饮食男女㊁婚丧嫁娶㊁家长里短,等等㊂这可能是真正的 新闻泛化 或 泛化新闻 ㊂也就是说,这样的新闻,关心的是 自己的 而且最切近的 家常
的 周围世界 [12]93
㊂但这并不是说,日常新闻关注的是
日常生活中所有事无巨细的事实(生活事实信息),日常新闻对生活事实信息还是有所选择的,它更倾向于生活事实信息中那些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㊁议论的㊁兴趣的事实信息,其实就是生活事实信息中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或信息㊂
其次,日常新闻的提供者㊁生产者㊁传播者㊁分享者㊁共享者都是日常生活的 主人 ,是所有 生活在日常生活世界中 的人们自己㊂他们生产传播新闻,目的并不是为了新闻本身,他们甚至没有什么自觉的新闻意识或新闻观念,生产传播生活新闻就是日常生活自然而然的构成部分,就是生活本身,并不是生活中额外的㊁多余的事情㊂日常新闻的生产者㊁传播者㊁收受者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人㊂由于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日常生活㊁生活圈,因而,从原则上说,不同生活范围或生活圈中的人们交流着不同的日常新闻㊂
再次,日常生活中的新闻交流方式具有生活化的突出特点㊂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新闻生产传播㊁新闻交流都是生活化的,是按照日常生活的节奏㊁习惯方式展开的㊂
4
31①
②③④⑤⑥在媒介形态演变上,莱文森认为,媒介演变有自身的方向和趋
势,这便是至少在形式上向前技术环境回归,莱文森称其为人性化趋
势, 媒介是朝着增加人类功能的方向进化和发展的 ,这是一种 人性
化趋势 [5]中文版序言2㊂但在笔者看来,尽管莱文森的总体判断是符合历
史演进趋势的,人所创造的一切事物本质上就是人性的,其方向应该是越来越趋近于人性㊁人的自然自在的特性,但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到,越是 先进 的媒介技术,一定意义上是离人性越远的技术;形式上的回归必定是形式的㊁是符号化的,不管它运用的是什么样的符号中介㊂符号世界中的超真实只会使我们离真切实在的物理世界越来越远㊂
这是舒茨与卢克曼在‘
生活世界的结构“中对 日常生活世界 的界定㊂
非日常生活 主要是指诸如社会化生产㊁经济㊁政治㊁技术操作㊁经营管理㊁各种公共事务等社会领域中的活动,以及人们所从事的
科学㊁艺术和哲学等精神生产领域㊁知识生产领域的活动[
7]18㊂人类的生活是由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共同构成的,两种生活㊁两种生活世界是统一的,对于人的生命㊁生存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㊂事实上,在现实世界中,两种生活的区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它们本质上是融合在一起的㊂ 无论是非日常的社会活动和自觉的精神生产,还是自在自发的㊁重复性的日常生活,都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层面,对于人的存在都具有不
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8]68㊂另外,李泓江在‘走向生活世界的新闻学“
一文中,对 日常生活 及 日常生活世界 的代表性观点做过综述㊂
我这里所说的现实的人,
就是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现实的人,马克思㊁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 现实中的个人 是从事
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㊁不受他们任意支配
的界限㊁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 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㊁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㊁在
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11]524-525㊂现实的人,按照法国哲
学家列斐伏尔的说法,现实的人就是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人, 人性化的人,是通过行动和在实践中,即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
[10]146㊂这是列斐伏尔震撼人心的话,
人是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人的,人本就是日常世界中的人㊂
关于日常生活世界的新闻,
可以称为 日常生活新闻 ,或者 日常新闻 ,或者 生活新闻 ,本文在同等意义上使用这些概念㊂
h t t p:ʊs k x b.x j t u.e d u.c n杨保军简论新闻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生活新闻的交往㊁交流,更看重的是与我们生活圈中的熟人的交往,主要不是为了向 陌生人 炫耀,不是为了
播远 ㊂比较随意的 闲言碎语 闲话 聊天 甚至 交头接耳 ,都是日常生活世界中交流新闻的方式㊂可以说,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话语交流方式,都有可能成为交流生活新闻的方式㊂生活新闻的交流场所㊁地点㊁场景,是自由的㊁开放的,门前院落㊁田间地头㊁街角路旁㊁茶几饭桌等,都是人们交流生活新闻的可能场所与机会㊂可以说,日常生活的所有场景都有可能成为交流生活新闻的场景㊂
最后,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活动是伴随整个生活世界演进㊁变革的活动㊂日常生活本身就是历史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日常生活方式或形态㊂日常生活中的新闻交流,自然会受到日常生活世界本身变化的影响,会受到社会整体发展㊁媒介环境整体变化的作用和影响㊂因而,在不同时代的媒介环境中①,作为日常生活的新闻活动会有不同的活动形式㊂
在传统媒介时代,更不要说在 前传统 媒介时代,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新闻交流主要是面对面的㊁直接的交流,是自然的㊁随意的交流,是以聊天㊁闲言碎语的方式展开的㊂而在当今数字媒介环境中,过往的那些直接交流的方式依然存在,但以数字媒介为中介的方式具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㊂今天的日常生活世界已经成为数字化的日常生活世界,数字媒介正在以基础设施的方式改变日常生活世界的结构,改变日常生活展开的方式㊂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狭小时空结构已经被打破,传统的现实时空中的生活与新兴的数字化生活正在融为统一的生活状态㊂在已被数字化的日常生活环境中,无论是新闻的来源㊁新闻的生产还是新闻的交流方式,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些曾经属于自己 独享 的时间被大大挤压了, 互联网作为一个连接和信息存储的无限空间的出现,通过它在日常生活中的融入,以无数种方式扩展了日常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6]271,人们 零碎时间被最大限度地整合 , 新媒体更加渗透㊁嵌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也最大限度地侵袭着生活与工作的时空场景 [13]㊂关于日常生活世界本身的 近处 新闻与 远处 世界变化的新闻,已经融为一体㊂当然,应该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新闻依然是在 熟人 之间交流,只是那些 远处 发生的新闻有了更多机会进入日常新闻的交流之中㊂
二、日常新闻活动与其他新闻活动的关系
当我们把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新闻活动 端拿 出来单独观察分析时,实际上也就连带出来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日常新闻活动与其他新闻活动的关系问题㊂尽管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新闻活动与其他类型的新闻活动在当今信息社会㊁数字化环境中日益融合,
但它们之间在客观上必定还是可区别的,也有着不同的
功能作用㊂因此,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有实际意
义的㊂本文把相对日常生活新闻活动的职业新闻活动
与非职业新闻活动作为共同的比较对象,从以下几个主
要维度分析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㊂
其一,日常生活新闻与职业新闻㊁其他非职业新闻
有着不同的生产传播主体㊂日常新闻的生产主体自然
是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所有人;而职业新闻生产主体是职
业新闻人及其职业组织机构主体;平台媒体㊁机构媒体
以及其他类型的自媒体,则是非职业新闻主体以外的社
会化㊁公共化新闻的生产主体㊂如果把 职业(专业)媒
体 民众个体 和 非(职业)专业媒体㊁非民众个体 看
作是展开公共化传播的 三元 新闻生产主体[14],那么,加上日常新闻生产主体,就可以构成完整的 四元 新闻
生产主体㊂数字媒介环境中的新闻研究,需要把 四元
主体全部纳入新闻生产主体研究的范围㊂
需要注意的是,从原则上说,每个人在新闻生产活
动中可以担当不同类型的新闻生产主体角色㊂也就是
说,人们既可以是日常新闻的生产者㊁传播者,同时也可
以是为社会公共领域提供新闻的生产者㊁传播者,这正
是当今数字环境的典型特点㊂数字化基础设施为能够
进入网络空间的人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和机会㊂传统
日常生活世界的数字化,促生了数字化生活世界,使人
们的日常新闻生活同样进入了数字化时代㊂但组织主
体或群体作为社会主体形式,不大可能成为日常生活新
闻的生产传播主体,也就是说,日常生活新闻的主体只
能是作为日常生活主人的个体㊂
其二,日常生活新闻与职业新闻㊁其他非职业新闻
有着不同的生产传播内容和方式㊂日常生活世界中的
新闻生产传播活动本身就是日常生产活动㊁再生产活动
的有机构成部分㊂日常社会中的新闻,关注的可能主要
不是职业新闻重点关注的那些与一定社会整体利益或
公众兴趣相关的新闻,而是日常生活主体所在的具有私
人化特点的生活世界本身的新闻,生活世界周遭环境中
可及的新闻,可以笼统称之为 身边新闻 ㊂这样的新闻
显然离生活本身更加贴近㊁联系更加紧密,这样的新闻
很可能直接关系到日常生活世界中人们的喜怒哀乐㊁酸
甜苦辣㊁悲欢离合㊁琐碎趣事等㊂这样的新闻与其他类
531①比如,可以按照媒介进化史将人类意义上的媒介主导时代或媒介环境的整体变迁,描述为从身体媒介为主的时代,到机械媒介为主的时代,再到电气媒介为主的时代,以及当今数字媒介主导的时代,面向未来可能的智能媒介主导的时代㊂关于这一历史描述,借鉴了尼克㊃库尔德利和安德烈亚斯㊃赫普的相关思路㊂两位研究者以过去600年来人类的媒介变迁史为参照,将媒介浪潮(媒介环境性质的根本性变化)描述为三个大的时代:机械化时代㊁电气化时代㊁数字化以及已经开始到来的数据化时代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1月 第44卷 第1期
型的新闻有重合的内容,但主要部分与职业新闻或其他社会主体以组织化㊁机构化㊁专门化生产的新闻是不一样的㊂这样的新闻在专业眼光里甚至可能不被看作真正的新闻,但它对生活世界中的 生活人 来说,则是更重要㊁更有趣的新闻㊂
日常新闻交流的方式有自身的特点,主要是一种私人化的或半私人化的交流,至多是一定日常生活圈或生活范围内的交流㊂在前数字化媒介环境中,日常生活新闻的交流主要通过人际间面对面的方式展开,以人际间
传言 的方式在相对比较狭小的生活环境范围内形成扩散性传播,偶尔也会通过电话㊁书信的方式展开中介化的交流㊂在数字媒介环境中,传统的新闻交流方式依然存在,而通过数字媒介(主要是手机)的中介化交流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方式(当前中国语境中最典型的社交媒体方式就是微信),但生活中的人们依然会自觉控制生活新闻的交流范围,并不希望这样的新闻成为普遍的社会化的新闻㊂在数字化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从媒介通道接收来自其他 三元 主体生产的新闻,一部分来自报纸㊁广播㊁电视,大部分则通过智能手机获取,诚如有人所言, 新媒体通过其全新的互联网群体传播方式构建新的媒介环境,解构了大众传播的主导地位,显化了日
常生活中的交流 [15
]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关于日常生
活新闻以外的新闻交流方式,与关于日常新闻的交流没有大的差别,只是交流的方式更加自由开放①㊂
其三,日常生活新闻与职业新闻㊁其他非职业新闻
有着不同的功能作用和目标追求㊂日常生活世界是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在交往中共建的世界,所有的人就在
生活世界之中
㊂不同的人群建构了各自特定的生活小世界,不同小世界之间既有一定的开放性交流,同时也有一定的封闭性㊂ 共在 或共同生活在一个世界中的人们展开交往交流是必然的㊁自然的,而交流的主要内容就是 生活内容 ㊂生活内容中那些他们觉得值得与人分享的都可以看作生活新闻㊁日常新闻㊂
日常生活是人得以生存或持续存在的实际方式,是人作为活生生的存在的常态方式㊂日常生活由具体的生活活动在持续的时空流动中构成,本身的内容是极为丰富庞杂的㊂新闻生活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交流日常新闻就是日常生活展开的一种方式㊂可以说,日常新闻拥有自身的观念,那就是生活本身的观念㊂它不同于职业新闻试图为公共利益服务,它也并不特别看重什么真实性㊁客观性㊁及时性等专业新闻所强调的特征,公开性㊁透明性之类则往往会有意避免㊂因而,日常新闻最大的意义就是生活意义,它是生活意义的一部分㊂日常新闻的功能作用,就是让生活变得丰富起来㊁有趣起来㊂日常新闻主要目的不是改变别人的看法,也没有多少制造舆论㊁引导舆论㊁改变舆论的欲望㊂日常新闻,是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人们,为自己直接生产传播的新闻,不是为了生活世界以外的别人生产传播的新闻㊂人们在交流日常新闻的过程中创造了休闲聊天的机会,创造了相互沟通理解的可能,并以日常新闻为中介建构或维持生活中的某种关系㊂可见,日常新闻与职业新闻之间显然存在着张力,一个是向内的,一个是向外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其实更关注生活中的新闻,而不是遥远的其他地方的 重大新闻
㊂从普遍意义上说,职业新闻是以公共利益为根本目的的新闻,它以忠于事实㊁揭示真相㊁监测环境㊁守望社会㊁服务社会大众为理想目标,但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实现目标的方式并不完全相同;而其他非职业的机构新闻㊁平台新闻及各种类型的自媒体新闻,尽管以大众化㊁公共化的方式传播,但公共利益并不必然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传播主体倒是有可能把自身的各种可能利益当作出发点㊂无论如何,这两类新闻尽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内在的关系,但它们的目标显然并不直接指向人们的日常生活㊂
三、非日常新闻与日常生活交往的关系
前文主要关注的是日常新闻活动本身的问题,这里主要关注的是日常生活 自产 新闻(日常新闻)之外的其他新闻(可以名之为 非日常新闻 ,即职业新闻和其他公共化的新闻)与人们日常生活交往的关系,实质关注的是非日常生活中生产的新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㊁作用和影响之类的问题㊂即使在今天,更不要说过去,人们实际生活的社会空间是相当有限的㊂日常新闻活动本身交流的主要是身边的新闻,并不能解决对更远环境的了解和理解,而日常新闻以外的新闻正好可以弥补这样的不足,这就使得非日常新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㊂可以说,日常新闻与非日常新闻共同构成了相对完整的 新闻世界 新闻符号世界
㊂首先,非日常新闻是不同生活世界中人们相互沟通的基本中介㊂在抽象意义上,人们都生活在共同的生活世界之中,但不同的人其实生活在不同的㊁具体的生活世界之中㊂同样是日常生活,不同的人可能有着很大的差异㊂不同生活世界之间的沟通,有许多不同的渠道,但最基本的渠道之一是作为 媒介 或 中介 的新闻㊂非日常新闻可以把不同日常生活世界的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勾连起来㊂
反映和呈现不同人群的典型形象以及日常生活世界的特殊景象,是非日常新闻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㊂诚
6
31①
在日常生活世界中,人们更多交流哪类新闻,是日常生活新闻
还是以职业新闻为代表的严肃新闻,只有通过实证研究才能得出相关结论㊂可以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判断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并不会过多交流严肃新闻,当然对不同的人㊁不同的人群是不一样的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