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周昉仕女人物画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唐代周昉仕女人物画特点
【摘要】唐代是人物绘画的大发展和创作的繁荣时期,本文就唐代大历年间将绮罗人物画推向新水平并将其发展成熟的代表画家周昉的几幅作品为例,从其特点和表现手法上进行分析
和描述,并就独具一格的画风对后世艺术产生的影响和所做出的贡献进行评价。

【关键词】仕女画;绮罗人物;“周家样”
1.周昉生平背景
周昉,字景玄,又字仲朗,京兆(今陕西长安市)人,生卒年不详。

活动于唐太宗大历(785-804年)前后。

他的家世是贵族,父庆元,为宁王府东阁祭酒,官至监察御史。

其兄周皓是
一有战功的将官。

官至宣州长史,从五品。

周昉的人物画师承顾恺之、陆探微和张萱等人的画法而有所发展。

在周昉的艺术创作活跃期,他的贵公子家庭出身及官宦生涯使他长期悠游于贵族子弟间,故极易接受张萱的绘画主题和
表现手法,“初效张萱,后则小异”,(周昉的画风与张萱之迹是如此相似,以至于后人要从
周昉不在仕女耳根敷染朱色这一“小异”来区别两人的作品)。

2.周昉的绘画特点及主要作品分析
2.1周昉的绘画特点:
2.1.1周昉的绘画作品题材多是描绘体态丰腴,服饰华丽的宫妃及贵族妇女形象,具有
强烈的时代感,从而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们的审美意趣。

2.1.2周昉长于在肖像画中触及人物心灵深处,从而更悉心地将宫中各类仕女的心态微
妙地展示在绢上,如忧郁、感伤、惆怅、悲切和怨情等,成为他绘画的显著特点。

2.1.3周昉的仕女画特别注重衣物、饰品、发饰及化装,而唐代妇女们的服装流行一种袒
胸大袖衫孺,为贵族妇女在庭院中散步、采花、捉蝶、戏犬时常穿的服装,面料多为纱罗制品。

如在《簪花仕女图》等作品中就可以体现出来。

2.1.4在渲染手法上,周昉很注重人物衣物的质感,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这又是唐
代妇女服饰的一大特点,这也是“绮罗人物画家”的由来。

(5)在周昉绘画作品中,往往存在人物大小比例差别比较大的情况,用人物的大小现实身
份的高低贵贱,而这也是他的绘画特点之一。

2.2周昉作品分析
2.2.1《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是唐代仕女画继张萱以来的又一
高峰。

《簪花仕女图》中仕女眼上作蛾眉,粗如蚕蛹,尖端向上翘起,在粗拙中别有一番情趣。

此画以精工重彩方法描绘了仕女六人,丹顶鹤和盛开的辛夷花点缀其间。

春夏之交的季节,身着轻纱,服饰豪华,打扮华丽入时,在幽静的庭院中,过着娴雅舒适的生活。

画中人
物从容悠散但表情平静冷漠。

画家用简劲的线描,艳丽的设色成功地表现了肌肤的丰腴和纱
衣透体的复杂效果,在工笔重彩的技法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由三段直幅绢拼成一幅卷轴画,每段画两个人物。

此画取材于宫廷妇女的生活,装饰华丽奢艳的嫔妃们在庭园中闲步。

人物体态丰腴,服饰华贵,色彩浓艳,或采花,或看花,或戏犬,或漫步,动作从容悠缓,
表情安详平和,嫔妃们的身份及生活特点表现得很充分。

背景极其简括,画面的意境、情调
主要通过对人物形象和神态的刻画表现出来。

环境只是借两只鹤和小狗暗示出来而未加以直
接的描写。

2.2.2《挥扇仕女图》。

《挥扇仕女图》,又名《执扇仕女图》,绢地。

是周昉的代表作,不论从主题还是画面来看,都突破了六朝以前有着浓厚鉴戒意义的列女、孝妇、贤妃、
圣后等题材的妇女画束缚,而描写了贵妇的现实生活。

签条由乾隆亲笔御书“唐人执扇仕女图内府珍藏”11字。

此图描绘的是夏末秋初似乎刚刚睡醒的几位宫妃和侍女在深宫院内纳凉的
情景。

画面分为五组,自右至左:第一组为“挥扇”,有四人,妃子坐在椅子上,模样困倦,
一副无聊,懒散而又若有所思的情态,一宫女在旁挥扇,二宫女手持梳洗器具站在旁边;第
二组为“端琴”,一宫女抱着锦缎包裹的古琴,另一宫女正在解开锦缎;第三组为“临镜”,一
人持镜,妃子对镜整容;第四组为“对绣”,三宫女围坐于绣床低头沉思;第五组为“倚桐”,
一女闲坐,手挥团扇,另一女倚着梧桐树,满脸愁云。

五组共13人,姿态神色各不相同,
构成一个宫廷中妇女日常生活的场面。

从这些无所事事、寂寞幽怨的宫廷妇女形象中,可看
出她们被压抑的人性,空虚、惆怅的内心。

人物脸型用笔更加精熟,寥寥数笔,就生动的刻
画出脸部神色。

衣纹线条圆润中略见方折。

色彩以红紫为主调,华丽之中不无压抑的感觉。

此画真实地反映了盛唐末期宫廷贵族的奢侈生活和宫中妇女那种难以排遣的忧郁与任人遗弃
的社会地位。

3.“周家样”对后世的影响及贡献
周昉是将绮罗人物画推向新水平和发展成熟的代表画家,也是当时有名的宗教画家兼人物画家,创造的最著名的佛教形象是“水月观音”,将观音绘于水畔月下,颇有艺术魅力。

更重要
的是,后人将周昉的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和佛像画的造型尊为“周家样”,与“曹家样”(北齐
曹仲达创)、“张家样”(南朝张僧繇创)、“吴家样”(唐代吴道子创)并立,合称“四家样”,是中国古代最早具有画派性质的样式,为历代画家所推崇。

自中唐周昉之后,唐代的人物画在极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摆脱唐代人物画模式的桎梏,人物
画的发展,一度走入了平缓的低谷中。

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下列几点:
(1)以勾染为主的用笔设色形式限制了人物造型的进一步发展。

(2)唐画已完成了以人物自身作为题材的各方面绘画的模式化法则。

(3)中国画的透视方式对人物画的发展不像后来对山水画一样,可采用多角度多方位并移
动视点,加入视觉经验等等透视方式。

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唐代人物画才在中唐之后,显出了后继乏人的趋势。

实际上,这也是
中国人物画的总体趋势之一,新的人物画的发展,还必须有待绘画观念的更新突破与绘画技
巧的新探索。

总之,周昉的画风出色的反映了时代审美趣味和哲理思考,由于他生活在盛极而衰的时代,
唐王朝的政治、经济危机日趋严重,弱小个体的命运和苦难逐渐引起知识分子的关注,而周
昉所表现出来的唐代仕女人物画,从他画贵族妇女注重挖掘她们的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反
映了贵族奢侈生活后面的精神困境,更能深刻地反映现实,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出唐代后期审
美意趣由宏丽转向婉约的变化。

并且,他的水平也达到了有史以来同类作品的高峰,丰富了
中国人物画的表现手法,对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