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 选-2-42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49张(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 中国民主化进程的意义。 5. 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 治、争取民主斗争的史实,认识其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中的意义。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一、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一)中体西用 1.鸦片战争后:__① __等人呼吁国人向西方学习。 2.洋务运动期间:引进西方先进的__② __和技艺。 3. __③ __时期,该概念被正式提出。 4.“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__④ __和清末新政。
35 __。 __○
二、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1.重庆谈判
36 __,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 (1)目的:尽力争取__○
阴谋。 (2)结果:国民党当局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37 ______》 签署《 ______○ 。
2.政协会议 (1)内容: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 建国纲领》 、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2)意义:打破了蒋介石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反映了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一)挽救专制统治的“预备立宪” 1.目的:遏制革命,维护__⑯ __统治。 2. 经过: __⑰ __年宣布预备立宪, 1908 年颁布 《 ______ ⑱ ______》 。 3.后果:__⑲ __分化,汉族官僚离心,清朝专制统治 陷于空前孤立境地。
(二)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1.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和组建团体、政党。 2.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与保皇派进行论战,举行多 次起义。 3 .武昌起义后成立了中华民国,清帝退位, __⑳ __ 终结。
二、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一)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 .康有为: __⑧ __ 理论,主张建立 ______⑨ ______ 体制。 2.梁启超:宣扬自由民主,把宣扬民权和批判__⑩ __ 紧密结合起来。 3.谭嗣同:带有明显的__⑪ __色彩。
(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 内容: 创立 __⑫ __学说和“ ______⑬ ______”方案。 2.评价:以建立________⑭ ________为核心;主张以 ______⑮ ______方式实现政治目标。
(3)规定国家的政治体制。
4.历史地位
24 __依据。 (1)成为否定封建专制的重要__○ 25 __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2)促使 __○ 26 ______宪法,是中国 (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______○
政治民主化进程中一块光辉的里程碑。
五、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27 1 . 针 对 袁 世 凯 专 权 , 国 民 党 人 发 动 “______ ○
38 ______与和平建国的愿望。 全国人民实现 ______○
(二)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 1.国民党的“制宪” (1)实质:确认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2)结果:遭到全国人民的谴责,蒋介石政府陷入空前 孤立的境地。
2.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39 __年的“一二 · (1)__ ○ 一”运动。 40 __、反饥饿运动。 (2)1947 年 5 月的 __○
(三)列强对辛亥革命的干涉 1.方式: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 2.结果: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背景: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21 __,保护革命。 2.主要目的:限制 __○
3.主要内容
22 ______”。 (1)主权属于“ ______○ 23 ______”。 (2)规定人民权利和义务,国民“ ______○
(3)农民和工人的抗捐、罢工斗争声势浩大。
(三)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1.背景:国民政府解散民主同盟。 2.结果:民盟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决裂。
(四)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
41 ______跨台。 (1)背景:南京解放,______○ 42 ______》 (2)内容:通过《 ______○ 。 43 __的统一之路。 2.新中国成立,中国走上独立__○
______”
28 ______。 2.针对“洪宪帝制”,开展 ______○ 29 ______旗帜。 3.针对张勋复辟,孙中山举起______○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抗战胜利前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国民党的独裁
30 __统治。 1.国共对峙时期:坚持独裁,实行__○ 31 __ 制度,一党专政、特 2.抗日战争时期,坚持__○
务统治。
(二)延安的民主政治建设
32 __。 1.政权建设原则:__○
2. 意义: 充分保障各抗日阶级、 阶层的广泛民主权利,
33 __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为新中国建立__○
(三)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选择
34 __社会。 1.光明前途:中共七大召开,主张建立__○
2 .黑暗前途:国民党坚持专制独裁统治,拒绝建立
答案: ①魏源 ⑤科学技术 ⑨君主立宪制 ⑬ ⑪ 民主革命
④洋务运动 ⑧托古改制 ⑫ 三民主义 ⑯封
选修部分
近代中国的 第 42 讲
政治民主化进程
1.了解 19 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 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 反应。 2. 简述康有为、 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 比较其观点的异同。 3.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 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 性。
(二)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 1.地主阶级 (1)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__⑤ __来“自强”。 (2)顽固派则反对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
2.资产阶级 (1)早期维新派, 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__⑥ __。 (2)维新派:将西方民主政治进一步付诸实践,呼吁实 行“变政”。 (3)资产阶级革命派 “ 创 立合 众 政府 ”的 主 张, 表明 他们 对 ______⑦ ______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