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隐喻视域下的《莳萝泡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3
2017.08第1期
文学理论
多模态隐喻视域下的《莳萝泡菜》
一、引言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她的小说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心理和叙述手法而著称,推动了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为现代短篇小说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一生共创作了88篇短篇小说,其中《莳萝泡菜》尤其受评论家们的关注。

这个短篇小说描绘的是久别重逢的恋人的一次偶遇,女主人公维拉在咖啡馆偶遇了六年未见的恋人,追忆往事时却发现昔日恋情就像泡菜一样变质变味,情缘难续。

二、多模态隐喻
模态是在人类感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可阐释的符号系统。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是人体验世界的五大基本模态。

荷兰学者Charles Forceville 把模态进一步划分为九类,即图像符号、文字符号、口头符号、手势语、声音、音乐、嗅觉、味觉和触觉。

他认为单模态隐喻指其目标域和源域完全或主要以单一模态来呈现,而多模态隐喻的目标域和源域则涉及不同的模态。

从广义上来说,有两种及以上模态共同参与构建的隐喻就可以称为多模态隐喻。

多模态隐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动态的叙事性、时空的交错性以及人物事件的鲜活性。

多模态隐喻分析的意义在于其不仅可以窥见整个交际过程中语言之功效,还可以看到通过不同感官并借助声音图像等众多媒介资源以实现在各源域与目标域之间进行顺利交际,从而达到运用多种模态共同解读作品中蕴藏的深层隐喻含义。

本文试图利用多模态探讨人物复杂心理,凸显主题。

三、《莳萝泡菜》的多模态隐喻解读
《莳萝泡菜》的主要情节是男女主人公回忆往昔的谈话,作者用细腻的描写体现重逢恋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角度展现了男主人自私自利、狂妄自大、无情吝啬的性格,还有女主人对昔日恋人的感情变化,到最后认清现实,作出决定,塑造了一个敏感细腻,内心坚强的新女性形象。

(一)视觉模态隐喻1. 花卉
小说一开始的关注点就是纸水仙,“桌上摆着一只装纸水仙的日本花瓶。

”[2]水仙花象征着男人的自恋,自私自负,体现了男主人公的性格,即无生命力的自恋狂。

他从头到尾夸夸其谈,骄傲自大,时不时打断女主人公维拉的话,炫耀自己去俄罗斯的经历,吹嘘自己的抽烟品味,在整个谈话过程中一直想掌握主动权,体现了他的虚荣,自负。

而在女主人公印象里,他是一个在凉茶厅里像个疯子一样对付黄蜂,圣诞节吃鱼子酱的时候计较价格的吝啬男人。

小说最后一句“那奶油没动过,
请不要叫我付钱”,[2]暴露了其虚伪本质。

男主人公在回忆以往去植物园邱园的经历时,想起了女主人公提到的这些花“……金盏花和马鞭花”。

金盏花因向阳的特性,也被称为“太阳花”,花语是爱慕,激情,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也表达了她对久别重逢的见面的期待。

马鞭草被称为魔法草,是一种爱情药,据说可以重燃爱情,似乎暗含着他们之间还有可能旧情重燃,这些对情节的发展都起了预示作用。

女主人公在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还想到了另外一件事,一个穿着白衣服,手拿着一支长长的水淋淋的睡莲的小女孩站在树下。

睡莲的花语是纯洁的心灵和贞洁的爱情,而新鲜的睡莲更表达了维拉心中纯真的爱意,这个穿白衣服的小女孩其实就是女主人公自己,像个小女孩一样向往纯真美好的爱情。

但是男主人公却没有看见小女孩,说明男主人公当年根本没有看到女主人公真诚的心意,这和当时男主人公假惺惺的表白形成对比,也暗示着两人最终将会错过彼此,各走一方。

2. 女主人公服饰
故事发生在寒冷的冬天,女主人公穿着厚厚的衣服,带着面罩,她的穿着一方面是御寒,另一方面也暗含着女主人公的自我保护和内心封闭。

见到多年未见的恋人,女主人公抽出暖烘烘的小手,说明对于恋人还是满怀期待。

“她揭起面罩,解开了高高的毛皮领子,”[2]隐含着她想打开心扉,把保护自己的外壳去掉,虽然讨厌这种寒冷,但对这场会面还是有所期待。

但故事接下来的发展让她很失望。

男主人公懊悔自己以前像孩子般的种种表现时,提到了分手信,并言语流露出一丝嘲笑和蔑视,维拉再也无法忍受,“她已重新扣上她的领子,拉下了面罩。

”[2] 她要离开了。

到现在女主人公已经彻底明白,此次谈话中男主人公一直在嘲弄她,根本没有再复合的打算,只是用多年的经历向她炫耀,以报当时她主动分手时的怨恨。

女主人公明白了男主人公自私自利的本性根本就没变,最后一次希望破灭,所以她穿上衣服重新封闭自己的内心,保护自己。

3. 男主人公神情
当女主人公已经认出昔日恋人时,男主人公竟然没有把她认出来,“他把眼睛闭了一下,可再睁开来时,他的脸忽然发亮了。

”[2] 男主人公其实已经认出女主人公,却仍假装没有认出来,而是经过仔细回想才认出了,体现了男主人公的虚伪。

当听到女主人公什么都不想吃的时候,“他有点露骨的微微一笑,又拿起了桔子。

”[3] 其实是松了一口气,进一步说明了他的虚伪和自私。

如果他真心想请女主人公吃饭,就直接点菜了,说明他没有一点诚意,而且吝啬。

当两人回忆完以往美好的约会
丁慧
安阳学院外国语学院 455000
摘要:英国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莳萝泡菜》,描绘了昔日恋人见面的场景,展现了女性细腻的心理和作者高超的叙述技巧。

本文利用多模态视角对作品中的隐喻进行分析,挖掘了作品通过多种感官描述表现男女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其性格特征,并最终体现了主题,即两人情分已逝,难续前缘。

关键词:女主人公维拉;多模态;隐喻
0142017.08第1期
情形时,男主人公出现了这样的神情,“现在,他有了一种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对占有这个位置充分有把握和自信的神情,这种神情至少是给人深刻印象的”[2] 。

男主人公现在已经飞黄腾达,显出了狂妄自大的神情,对过去的自己不屑一顾,其实也是对往日热恋的否定。

当女主人公得知他过俄国,实现了他们以前的旅行计划时,“他奇怪地似笑非笑地一笑,往椅子背上一靠”,[2] 男主人公实现了他们热恋时的梦想,变得骄傲自大起来,对女主人公的询问有一种优越感和成就感。

他故意掏出烟讲述这一番话,其实就是为了让女主人羡慕嫉妒。

最后,女主人公要走时,男子还假惺惺的留恋,但“突然,他迅速地手一挥,把手套递还给了她,他的椅子在地板上吱的擦了一下。

”[2]男子本能的动作暴露了其实他没有一丝留恋,和女主人公复合的想法,从头到尾只是想报复当年被女主人公拒绝的心理。

(二)触觉和听觉模态隐喻
1. 暖和的阳光
当他们回忆起恋爱时去植物园的约会经历时,对女主人公留下最深的感觉是美好的下午和阳光。

她的思绪在“暖和的阳光上停住了,好像她在歌唱着这几个字似的”[2]。

这段文字出现在他们以往约会中的一次美好的回忆,那种甜蜜和激情,让她觉得舒服,怀念。

那时爱情的美好和温柔包围着她,整个约会都充满着鲜艳的花朵和暖和的阳光。

如今他已经没有那种做梦般地发愣和犹豫不决的神情,他已经有着成功男人的气质,衣着光鲜,抽着名贵的烟,已经不是当年向她告白的傻小子,暗含着往昔不可追忆,只剩惘然而已。

2. 船夫曲
女主人公过去有一架钢琴,喜欢弹奏船夫曲,当男主人公炫耀自己去过伏尔加河上游玩的经历时,她想起了以前自己经常弹奏的船夫曲,并在心里弹奏了起来,暗含着女主人公对以往美好的回忆,但是现实是她早已经把钢琴卖掉了。

男主人公说他在河上听到了歌声,女主人公“她颤抖了,又听到那支高昂、悲惨的船夫曲响起,还看到船在黑沉沉的河上漂浮”[2]。

女主人公仿佛又听到了船夫曲,但曲调是那样的阴暗,悲伤,也暗示着女主人公此时的心境,钢琴卖了,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生活变得窘迫,而这支悲伤曲调也暗含着他们之间的关系也终将没有结果。

(三)嗅觉和味觉模态隐喻
1. 桔子
女主人公见到男主人公的第一眼,他就正在细心地剥一只桔子,后来,又拿起了桔子,桔子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酸”,而整个谈话过程中男主角的口吻充满了“酸味”。

女主人公当年拒绝了他的求爱信,多年未见,他其实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再见时一直炫耀在国外的经历,自己的成就,其实就是想挽回一些面子,夸耀自己,以证明当年女主人公拒绝他是多么的可笑与愚蠢。

“他向她靠过身去,她闻到了浓烈的、刺鼻的桔子皮香味。

”[2]女主人公对桔子味的敏感,以及无法忍受,说明了男主人公的骄傲自大,也反映了她如今仍然无法忍受男主人公。

2. 纸水仙香气
男主人公一直在讲以前的一次约会,不给女主人公说话的机会。

“她轻轻地吸了一口长气,好像摆在他们中间的那些纸水仙花香得叫人受不了似的。

”[2]女主人公受不了水仙花香气,这点出现在男主人公打断女主人公的话,开始滔滔不绝的回忆往事时,其实暗含着受不了男主人的夸夸奇谈,自我炫耀。

3. 莳萝泡菜
男主人公回想起在俄罗斯吃泡菜的经历,让女主人公陷入遐想。

“她虽然拿不准泡菜到底是什么东西,但当她看到了那个盛着鹦鹉嘴般的、闪闪发亮的红辣椒的淡绿玻璃瓶。

她咂了一下嘴巴,那泡菜酸得够呛。

“[2]泡菜的味道的酸甜苦辣,一方面暗含着维拉生活的变化,卖掉了钢琴,生活有点窘迫,五味杂陈,充满了各种味道。

另一方面,与恋人的再次重逢,就像酸菜一样,酸多于甜,已经再无往日恋爱的感觉,早已经发生质变,酸涩不堪。

四、结语
曼斯菲尔德通过男女这次会面的细腻描写,深刻刻画了男女之间重逢的微妙心理,通过多模态隐喻解读,把男女之间的性格特征和感情冲突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女主人公的思绪历程,生动地表现了女主人公觉醒和理想幻灭的过程,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Forceville, Charles. Non-verbal and Multimodal Metaphor in A Cognitivist Framework: Agendas for Research[C].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7. [2]陈良廷,郑启吟等译.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3]曹艳艳. 浸泡在酸涩中的“花”样爱情——也谈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莳萝泡菜》[J]. 大众文艺, 2010(12):68-68.
[4]邓惠文.女人如花花似梦——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中花的象征意义解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45-48.
[5]谢竞贤.多模态视角下的隐喻——兼评Charles Forceville的隐喻研究[J].外语学刊,2011,(5):49-52.
文学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