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绿色防控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园绿色防控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农药是茶园生态系统的外来物质,有潜在的干扰生态系统的危险。
长期以来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只注重病虫防治的本身,而忽视了对茶园环境的作用。
从20世纪60年代有机氯农药在茶园中的大量使用到20世纪90年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普遍推广,不仅未能有效控制茶园病虫的为害,反而引起茶园病虫区系急剧变化,危险性病虫不断发生,茶叶中农药残留、害虫抗药性和再猖獗问题越来越突出。
同时,农药对茶园土壤、微生物、有益昆虫直至高等动物等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干扰了茶园的次生态系统,致使茶园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因此,要保持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防治茶园病虫时应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乃至不使用化学农药。
一农药过量使用带来的问题
1.影响茶叶质量安全
(1)茶叶的收获部位就是直接喷药的部位,采收的鲜叶一般都是未经任何洗涤处理就直接加工成茶的,成茶饮用时直接用开水连续多次冲泡,其中农药残留成分有较多机会直接被浸泡到茶汤中,且农药的残留、异味等还可能影响到茶叶的色、香、味。
(2)茶叶是一种一年种植多次采收的作物,喷药后的间隔期短于其他作物;每一种农药都有一定的安全间隔期,长短不一,如果没有严格遵照国家规定的安全间隔期而提前采收,会造成农药残留量超标。
(3)茶叶的单位重量的表面积大于其他农作物,因此农药残留量也相应较高。
2.影响茶园生态环境安全
(1)导致茶园天敌种群显著下降。
(2)引起茶园病虫抗药性上升、次生虫害暴发。
(3)新烟碱类农药(吡虫啉等)的应用导致蜜蜂等媒介昆虫数量锐减。
(4)导致土壤、水体污染。
二茶园关键性病虫特点
(1)病虫的为害期与茶树芽叶生长期同步。
(2)病虫对茶树的危害超过了茶树的补偿能力和忍受限度。
(3)种群数量经常活动在经济阈值范围上下或完全超过。
三绿色防控概念
绿色防控是指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生态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能尽量降低作物的经济损失风险(必要产量或效益),尽量降低使用有毒农药的安全风险(操作者、消费者和水源等安全),尽量降低破坏生态的风险(保持生态平衡和多样性调控能力)。
四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的原理
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是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形成的一个技术性概念。
茶园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的原理,就是在了解茶园这种特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则,充分发挥以茶树为主体的、以茶园环境为基础的自然生态调控作用,以农业措施为主,辅之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并利用茶叶生产标准中允许使用的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控制茶园病虫草害,从而保证茶树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