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07 中国古代医药学成就-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考试易错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点07 中国古代医药学成就1.汉代医学:
医学东汉张仲景
写成《伤寒杂病论》
治未病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
人称为“医圣”。

东汉华佗
发明“麻沸散”;
创造“五禽戏”
被后代医学界尊为“外科鼻祖”,
民间称他为“神医”。

2.明代医学:
(1)人物:李时珍
(2) 著作:《本草纲目》
(3) 主要内容: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4)影响: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01汉代医学
1.(2021·江西湘东·模拟预测)据记载,唐朝贞观年间瘟疫频发,从贞观元年到贞观二十二年期间,共发生瘟线疫十次,平均每两年就发生一次。

为治疗瘟疫政府印制了大量前代医书,当时可以参考的是()
A.《本草纲目》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D.《农政全书》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治疗瘟疫政府印制了大量前代医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B项正确;《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排除A项;《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排除C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排除D项。

故选B项。

2.(2021·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2020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中西医结合,
不断完善诊疗方案,使中医药进入防控疫情的主战场。

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

以下属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是()
A.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B.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
C.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D.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写成的医学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C项正确;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

他发明了“麻沸散”,并运用其进行了各种手术;还创立了“五禽戏”,排除ABD项。

故选C。

3.(2019·吉林省实验模拟预测)下图是东汉名医华佗,为帮助人们强健身体而创造的
A.麻沸散B.外科手术C.五禽戏D.针灸和汤药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东汉名医华佗,为帮助人们强健身体而创造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C项正确;麻沸散是一各药物,外科手术是手术名称,针灸和汤药是治病的工具,排除ABD三项。

选C项。

1.(2021·广西广西·中考真题)《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干金方》《本草纲目》都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它们在维护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生命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们所属的领城是
A.书法绘西B.文学艺术C.中医药学D.农业技术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等都是中医方面的著作,所以它们所属的领域是中医药学,故选C,排除ABD。

2.(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在我国古代中医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被誉为“医圣”的是
A.华佗B.张仲景C.王羲之D.吴道子
【答案】B
【详解】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

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故B符合题意;华佗与“医圣”不符,排除A;王羲之人称“书圣”,排除C;吴道子人称“画圣”,排除D。

故选B。

3.(2021·广东·模拟预测)《伤寒杂病论》记载了397个方案,113张药方,并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

书中记载的方剂,大多疗效可靠,切合临床实际,一千多年来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应用,屡试有效。

这体现了《伤寒杂病论》()
A.以极强的生命力影响后世B.治未病的理论经久不衰
C.为古代医学奠定理论基础D.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
【答案】A
【详解】
根据“大多疗效可靠,切合临床实际,一千多年来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应用,屡试有效”可知《伤寒杂病论》中的记载符合实际,切实有效,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A;材料中反映的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方剂的作用,没有体现治未病的理论,排除B;为古代医学奠定理论基础的是《黄帝内经》,排除C;材料中没有体现辩证施治的方法,排除D。

4.(2021·湖南湖南·中考真题)中医学作为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和民族文化的丰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药食同源”的医学理念、针刺疗法、经络学说等原始医学开始形成。

春秋战国直至明清,中医学成果层出不穷。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学专著不断问世;扁鹊、张仲景、孙思邀、李时珍等名医不断涌现;东汉时“麻沸散”的创制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较西医的麻醉药提早了1600多年。

中医药诊治自成体系,注重“平”与“和”,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辩证施治、个体化治疗及以预防为主,治疗方式灵活多样、简便经济。

——摘编自医药新闻网材料三1967年5月23日,解放军总后勤部和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抗药性恶性疟疾防治全国协作会议,组织60多家科研单位协力攻关,制定了三年科研规划,称为“523”项目。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疾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

接受任务后,屠呦呦翻阅古籍,寻找方药,拜访老中医,对能获得的中药信息,逐字逐句的抄录。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历经380多次试验,产生190多个样品,汇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内服外用方药,1972年她们从青蒿中提取到一种无色结晶体,被命名为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与屠呦呦,以表彰她在青蒿素研制中的贡献。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医学界,也是中医药学获得的最高奖项。

请回答:
(1)在材料一A、B、C三处填上恰当内容。

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3)围绕屠呦呦及其团队在中医药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字数120字以上)【答案】(1)A:华佗B:《伤寒杂病论》C:明代
(2)特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成果显著、名医辈出;一脉相承、自成体系。

(任答两点即可)
(3)示例:
观点:科学家严谨的工作作风、勤勉实干的努力、博采众长的胸怀是科研成功的重要基础。

论述:屠呦呦及其团队积极翻阅古籍,遍寻方药,拜访老中医,历经多次试验,多方收集汇集整理资料,他们不惧艰难、博采众长、吸古纳今,是取得此项成果的重要原因。

东汉时名医张仲景,不仅刻苦研读《黄帝内经》等众多医学名著,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而且亲身实践,曾为弄清断肠草的毒性而细品毒草。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与其一生博采众方、严谨踏实,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

因此,科研的成功与科学家的努力息息相关。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勤奋精神,脚踏实地,努力学习,为未来的发展奠基。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汉代的华佗不仅擅长针灸、汤药给人治病,还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学。

明代的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

故答案:A华佗、B《伤寒杂病论》、C明代。

(2)根据材料二“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药食同源’的医学理念、针刺疗法、经络学说等原始医学开始形成”可知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根据材料二“春秋战国直至明清,中医学成果层出不穷。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学专著不断问世;扁鹊、张仲景、孙思邀、李时珍等名医不断涌现”可知成果显著、名医辈出;根据“中医药诊治自成体系,注重‘平’与‘和’,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辩证施治、个体化治疗及以预防为主,治疗方式灵活多样、简便经济。

”可归纳出一脉相承、自成体系。

(3)根据材料三“屠呦呦翻阅古籍,寻找方药,拜访老中医,对能获得的中药信息,逐字逐句的抄录,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历经380多次试验,产生190多个样品……被命名为青蒿素”可以总结出屠呦呦翻阅古籍,拜访老中医,认真抄录,历经多次试验得出成果,因此可以总结出一个观点:科学家严谨的工作作风、勤勉实干的努力、博采众长的胸怀是科研成功的重要基础。

学生可围绕观点,根据材料屠呦呦的相关史实,以及东汉名医张仲景的
相关史实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屠呦呦及其团队积极翻阅古籍,遍寻方药,拜访老中医,历经多次试验,多方收集汇集整理资料,他们不惧艰难、博采众长、吸古纳今,是取得此项成果的重要原因。

东汉时名医张仲景,不仅刻苦研读《黄帝内经》等众多医学名著,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而且亲身实践,曾为弄清断肠草的毒性而细品毒草。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与其一一生博采众方、严谨踏实,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

因此,科研的成功与科学家的努力息息相关。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勤奋精神,脚踏实地,努力学习,为未来的发展奠基。

其余可供参考的观点:勤奋好学是科研成功的重要基础。

政府的支持是科研成功的重要原因。

团队协作是科研成功的重要原因。

学生围绕观点进行相关的论述即可。

02明代医学
1.(2021·湖北·孝昌县教学研究室模拟预测)明清时期,面对传染病流行朝廷会减免税粮赋役、发放账济以减缓灾情;一些满杯济世思想的医生也不避疫气施医送药,践行“不为将相,便为良医”的美德;不少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更是主动出资出力,救民济困。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明清政府重视救灾防灾B.疫情有助于消解阶级对立
C.儒家思想影响国民行为D.明清的防疫体系趋于完善
【答案】C
【详解】
朝廷会减免税粮赋役、发放赈济以减缓灾情;医生也不避疫气施医送药,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主动出资出力,救民济困。

明清时期的这些行为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说明儒家思想影响了国民行为,C项正确;材料除朝廷外,还涉及医生和知识分子,排除A项;“消解阶级对立”说法欠妥,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明清的防疫体系趋于完善,排除D项。

故选C项。

2.(2021·江苏南通·模拟预测)“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材料描述的这部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选项C正确;《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排除A项;《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排除B项;《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排除D项。

故选C。

3.(2021·云南·弥勒市朋普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在尚未有特效西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在抗疫中的显著疗效,引起世人对传统中医的高度关注。

以下属于中医药瑰宝的有()
A.《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B.《本草纲目》《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天工开物》D.《天工开物》《黄帝内经》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辨证施治”,还提出“治未病”理论。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理论的基础,为中医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明朝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著名的药物学著作,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故A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排除B;《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CD。

故选A。

1.(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某同学收集了下面一组人物纪念币,该纪念币的主题是()
A.文学体裁丰富B.科学技术发达C.书法独放异彩D.绘画成就卓著
【答案】B
【详解】
南朝时期的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北宋时,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末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我国手工业的生产面貌。

由此可见,上述人物纪念币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达,故B符合题意;材料无关文学体裁、书法艺术和绘画成就,排除ACD。

故选B。

2.(2021·广西南宁·一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医学成就表述正确的是()A.张仲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B.名医华佗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C.“药王”孙思邈著有《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药物学巨著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李时珍著写的《本草纲目》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

本书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故选项D符合题意;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医圣张仲景是东汉后期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十六卷,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故选项B 不符合题意;“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方》,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2021·湖北公安·七年级期末)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多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这反映出()
A.李时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B.《本草纲目》结合实践,内容全面
C.明朝时传统医学发展至顶峰D.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重药食同源
【答案】B
【详解】
据材料“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多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可知,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时期拜访了社会许多有经验的人为师,并参考历代医药书籍,考古证今,弄清许多疑难问题,这说明了李时珍结合实践,内容广泛,B正确;材料未涉及李时珍的医术水平,A错误;材料未涉及对明代医学评价,C错误;材料仅仅涉及《本草纲目》的著述过程,而未涉及其他中医理论,D与题意无关。

4.(2020·云南·模拟预测)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医学的治病教人与“仁爱”思想相吻合。

如东汉“医圣”在《伤寒杂病论>中说:"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教贫贱之....”这包含着“仁爱”思想。

医学成了科学知识(知)和伦理道德(仁)合一的学科,对医学知识的精益求精就是有仁德的表现。

材料二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 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

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东方医药学巨典”。

...书中巳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

材料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中西医协同救治,成效显著,中医药针对新冠病毒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中医药能有效缓解症状,减少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促进恢复期人群机体康复。

由于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疟疾流感、埃博拉病毒、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防控中发挥了应有作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民众的认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仁爱” 是哪-学派的核心思想? “ 医圣'指的是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
(3)20世界70年代,中医药在疟疾的防治中作出了什么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中医药在历史发展中表现出哪些特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医药? 【答案】
(1)儒家学派;张仲景。

(2)李时珍。

(3)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4)特点:产生时间早,发展历史悠久;医学名家辈出;成就突出,影响巨大;中医药文
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要尊重中医药文化,去取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医药的有机结合,从而造福人类。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教贫贱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仁爱” 是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 医圣'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他的成就是《伤寒杂病论》。

(2)根据材料二“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朝时期的李时珍。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医药在疟疾的防治中作出的贡献是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4)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医药在历史发展中表现出的特点是产生时间早,发展历史悠久;医学名家辈出;成就突出,影响巨大;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要尊重中医药文化,去取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医药的有机结合,从而造福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