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33(详细解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详细解答)汇编3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韩愈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辞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俗以男女质.钱质:抵押,典当
B.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佣:佣工酬劳
C.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遣:派遣
D.而梦得亲.在堂亲:母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相如因.持璧却立
D.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3.对文中浪线处未标点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在知道刘禹锡不会远遣播州时,才故作姿态以求声名,引起作者不满,于此暗加讥评,体现了作者对人物评价的客观公正。

B.摹写人世势利凶险情状,可谓穷形尽相,意在表达对官场世态炎凉的深沉感慨和尖锐抨击。

C.这段文字应用了对比手法,借摹写官场中势利凶险、落井下石情状,高度评价柳宗元的高尚节操。

D.这段文字成功应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使这段抒情议论生动活泼,极见文采。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辞者,悉有法度可观。

(4分)
(2)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3分)
(3)虽重得罪,死不恨。

(3分)
文言文阅读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日:“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日:“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请”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B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C 、因跪请秦王
D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窃,偷偷地。

B 、秦王不怿,为一击击怿,高兴。

C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为,演奏。

D、相如顾召赵御史顾.回头。

7.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是为了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结构完整。

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

C、交待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

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主要原因。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
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
..,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9.下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痛负.汉负:辜负 B.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过:责备
C.兄弟亲近
..亲近:亲近的臣 D.自分.已死久矣分:料想
10.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武置酒设乐②为.世大戮
B.①赐钱二百万以.葬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C.①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D.①因.泣下霑衿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河去淹死了。

骑马的宦官畏罪逃走。

皇上命苏武的大哥奉车都尉苏嘉去追捕,结果他人没抓到,恐惧得服毒自杀了。

B.李陵劝说苏武“人生短暂,何必苦了自己”。

他以自己为例,说刚投降时也是像发了疯一样,后来也就习惯了,希望苏武能听听自己的建议。

C.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

在常惠见了汉使后,汉使以天子射雁得帛书为辞,才让匈奴最终将苏武等人放回汉朝。

D.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

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3)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13.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董钧字文伯犍为郡资中人也钧博通古今数说政事永平初为博士时草创五郊祭祀及宗庙礼乐威仪章服辄令钧参议多见从用当世称为通儒(《后汉书·董钧传》)。

文言文阅读(19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4.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盖.失强援盖:因为。

B. 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

C. 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

D. 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

15.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选出全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
①(齐)与嬴而不助五国②丹以荆卿为计③牧以谗诛④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⑤智力孤危⑥三国各爱其地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③④⑤
16.对这篇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

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5分﹚
﹙2﹚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22分)
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也。

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

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

荔幼聪敏,有志操。

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倕,倕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

又尝诣徵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剌①,无容拜谒。

”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

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

释褐,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

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

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

寻领大著作。

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

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

荔性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

文帝哀而谓曰:“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

”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

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

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

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

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文帝甚伤惜之,赠侍中,谥曰德子。

及丧枢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荣之。

(选自唐•姚思廉《陈书•列传第五十九虞荔传》有删改)
注:①板刺,即名片。

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

1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雅.相钦重雅:向来
B. 当时荣.之荣:认为……是荣耀
C.淡然无营.营:谋求
D. 命勒.帝之于馆勒:收藏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①王以.荔有高尚之志②然秦以.区区之地
C.①荔乃.制碑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而.居止俭素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0.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虞荔淡泊有节操的一组是()(3分)
①荔辞曰:“未有板刺,无容拜谒。

”②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
③荔乃制碑,奏上④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⑤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⑥荔每言之辄流涕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虞荔为人至孝,母亲死后终身吃素食穿布衣,连音乐也不听了。

B.虞荔长大后,博览典籍,写得一手好文章,入仕后深得梁武帝和文帝的器重。

C. 何胤非常钦佩虞荔,向衡阳王推荐他当主簿,但虞荔以年纪小辞谢而不就任。

D.文帝被虞荔的爱弟之情所感动,下诏向陈宝应索要虞寄,但虞寄最终还是不能回来和虞荔团聚。

22.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
②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登,武定侯英孙。

正统中,从沐斌征腾冲,迁署都指挥佥事。

十四年,车驾北征,扈从至大同。

朱勇等军覆,仓猝议旋.师。

登告学士曹鼐、张益曰“车驾宜入紫荆关”,王振不从,遂及于.败。

当是时,大同军士多战死,城门昼闭,人心汹汹。

登慷慨奋励,修城堞,缮兵械;拊慰士卒,吊死问伤,亲为裹创傅药。

曰:“吾誓与此城共存亡,不令诸君独死也。

”八月,也先拥帝北去,经大同,使袁彬入城索金币。

登闭城门,以.飞桥取彬入。

登与侍郎沈固、给事中孙祥等出谒,伏地恸哭。

以.金二万余及宋瑛等家资进帝,以赐也先。

是夕,敌营.城西。

登谋遣壮士劫营迎驾,不果。

明日,也先拥帝去。

景帝监国。

景泰元年春,侦知寇骑数千,自顺圣川入于.营沙窝。

登率兵蹑之,大破其.军,边将自土木①败后,畏缩无敢与寇战。

登以八百人破敌数千骑,军气为.之一振。

四月,寇骑数千奄至,登出东门战。

佯北,诱之入城。

伏起,敌败走。

六月,也先复以二千骑入寇.,登再击却之。

越数日,奉上皇至城外,声言送驾还。

登与同守者设计,具朝服候驾月城内,伏兵于城上,俟上皇入,即下月城②闸。

也先及门而觉,遂拥上皇去。

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

及每至辄败,其.气慑,始有还上皇意。

上皇既还,二年,登以老疾乞休,登初至大同,士卒可战者才数百,马百余匹。

及是马至万五千,精卒数万,屹然成巨镇。

登去,大同人思之。

初,英宗过大同,遣人谓登曰:“朕与登有姻,何拒朕若是?”登奏曰:“臣奉命守城,不知其他。

”英宗衔之。

及复辟,登惧不免.,首陈八事,多迎合。

寻命掌南京中府事。

明年召还。

言官劾登违召,鞫实论斩。

宥死,降都督佥事。

宪宗即位,诏复伯爵。

登无子以兄子嵩为子登谪甘肃留家京师嵩窘其衣食登妾缝纫自给几殆弗顾登还欲黜之以其婿于会昌侯尝活己隐忍不发及卒嵩遂袭爵。

(节选自《明史·列传六十一》,有改动))【注】①土木:即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英宗前往大同亲征瓦剌失败,在土木堡被瓦剌首领也先俘虏。

②月城:围绕在城门外的半圆形小城。

2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硃勇等军覆,仓猝议旋.师旋:快速
B. 是夕,敌营.城西营:扎营
C. 也先复以二千骑入寇.寇:敌军
D. 及复辟,登惧不免.免:逃脱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王振不从,遂及于.败自顺圣川入于.营沙窝
B. 登闭城门,以.飞桥取彬入以.金二万余及宋瑛等家资进帝
C. 军气为.之一振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
D. 大破其.军及每至辄败,其.气慑
26.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郭登战功卓著的一项是(3分)
①登慷慨奋励,修城堞,缮兵械②以金二万余及宋瑛等家资进帝,以赐也先
③登率兵蹑之,大破其军④登以八百人破敌数千骑
⑤及是马至万五千,精卒数万⑥登去,大同人思之
A. ①③⑤
B.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统十四年,明英宗亲自率军北征,郭登奉命担任随从护卫,前往大同。

由于战况危急,郭登建议让英宗进入紫荆关,但王振并未听从。

B.英宗被虏后,由景帝代理朝政。

景泰元年春天,郭登侦察得知敌人行踪,于是率兵跟踪偷袭,大败敌军,极大地鼓舞了明朝军队的士气。

C.当初,元军统帅也先挟持英宗经过大同,派袁彬进城索要金币,郭登紧闭城门,但在当天晚上又密谋派人劫营救驾。

D.英宗重新即位后,将郭登定为斩首死罪,后来死罪虽被免除,但被降职为都督佥事。

之后,英宗又下旨恢复郭登的伯爵之位。

28.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
无子以兄子嵩为子登谪甘肃留家京师嵩窘其衣食登妾缝纫自给几殆弗顾登还欲黜之以其婿于会昌侯尝活己隐忍不发及卒嵩遂袭爵。

29.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拊慰士卒,吊死问伤,亲为裹创傅药。

(3分)
②朕与登有姻,何拒朕若是?(3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18分)
虞荔,字山拔,会稽馀姚人也。

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

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

荔幼聪敏,有志操。

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垂,垂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垂甚异之。

又尝过.徽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剌①,无容拜谒。

”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

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

释褐,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

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

寻为司文郞,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

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以.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

寻领大著作。

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

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

荔生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

文帝哀而.谓曰:“吾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

”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

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

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

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

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文帝甚伤惜之,赠侍中,谥曰德子。

及丧柩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荣.之。

(选自唐·姚思廉《陈书卷十九》有删改)注:①板刺,即名片。

古时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

30.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尝过.徽士何胤过:责备
B.雅.相钦重雅:向来
C.淡然无营.营:谋求
D.当时荣.之荣:认为……是荣耀
3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故不列于后焉.
B.王以.荔有高尚之志唯荔与顾协淡然以.退
C.荔乃.制碑乃.敕宝应求寄
D.而.居止俭素文帝哀而.谓曰
32.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虞荔淡泊有节操的一组是()
①荔辞日:“未有板刺,无容拜谒。

”②唯荔与顾协淡然以退,居于西省
③荔乃制碑,奏上④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⑤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⑥荔每言之辄流涕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3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虞荔淡泊有节操的一组是()
①荔辞日:“未有板刺,无容拜谒。

”②唯荔与顾协淡然以退,居于西省
③荔乃制碑,奏上④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⑤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⑥荔每言之辄流涕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3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35.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垂甚异之。

②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

课本文言文基础知识单选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36.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比去,以手阖门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距关,毋内诸侯 / 来吾道夫先路也
37.选出以下选项中划线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景公召而数.之曰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可以横绝.峨眉颠
38.选出以下选项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B.犹且从师而问焉.则将焉.用彼相矣?
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作《师说》以.贻之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9.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客有吹洞箫者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⑥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⑦甚矣,汝之不恵⑧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
⑨而彼且奚适也⑩是社稷之臣也
A. ①③⑥/②⑨/④/⑤⑧/⑦/⑩
B. ①⑩/②⑨/③④/⑤⑧/⑥⑦
C. ①③/②⑨/④/⑤⑧/⑥⑦/⑩
D. ①③⑩/②⑨/④/⑤⑧/⑥⑦
40.对下列划线固定结构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奚以
..之九万里而南为.?(译为“为什么……呢”)
B.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C.无乃
..尔是过与.?(译为“难道……吗”)
D.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为“用来……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白沙①逸事
屈大均(清)
①白沙先生尝戴玉台巾,扶青玉杖,插花帽檐,往来山水之间,风流潇洒,油然自得。

身在万物之中,而心出万物之外,斯乃造化之徒。

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迹窥者,所谓古之狂者非耶。

王青萝云:“白沙之学,从孔颜②之乐而得。

”然乐有虚实,颜子之乐实,曾点之乐虚,白沙其得颜子之实者耶。

②白沙初应聘至广,车由城南至藩台,观者数千万人,图.其貌者以百数十计,市井妇孺皆称为陈道统,其感人若是。

其人身长八尺,面方而.玉润,左脸有七黑子,如北斗状。

耳长贴垂,两目炯然如星,望而.知为非常人。

洪觉山云:“先生生相甚异,颡中双颅隆然若辅弼,两耳旁各有黑子,左七类.北斗,右六类南斗。

噫,天之.生有道君子,固皆有以异于.人乎哉。

”③邓制府之于白沙,尝令本县月给白米一石,岁致.僮仆二名。

白沙辞之曰:“执事所称.逋、野③,诚隐逸士。

如今日之赐,使逋、野受之,宜也。

其不受,未见其让之过也。

献章何敢自列于古之名流哉?献章无寸善可以及人,有田二顷,耕之足以自养,未敢受赐于当道焉。

自列于古之名流,其怠于.自修亦甚矣。

”李副使又欲为买园池,亦辞之,其介如此。

④嘉鱼李世卿,三从白沙,其始也居七月,继也一岁,又继则居二岁矣。

某日,师弟子相与登高望远,追逐云月,赋诗饮酒以.为欢。

至于何物而为道,何物而为学,白沙不言。

曰:“吾以待世卿之.自得也。

”世卿曰吾亦待吾自得之也白沙曰吾与世卿朝夕无所不言所未言者此心通塞往来之机生生化化之妙非见闻之所及者将以待世卿深思而自得之非敢有爱于言也此白沙深于爱世卿者也。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改)
【注】①白沙:陈献章,广东新会人,明代思想家。

②孔颜:孔子与弟子颜渊的并称。

③逋、野:林逋、魏野。

4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其貌者以百数十计图:描画
B.左七类.北斗类:类别
C.岁致.僮仆二名致:给予
D.执事所称.逋、野称:赞扬
4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迹窥者赋诗饮酒以.为欢
B.其怠于.自修亦甚矣固皆有以异于.人乎哉
C.面方而.玉润望而.知为非常人
D.天之.生有道君子吾以待世卿之.自得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