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重庆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结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重庆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结果分析
何源;王红;王文斟;陈京蓉
【期刊名称】《应用预防医学》
【年(卷),期】2022(28)4
【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体分布特点,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方法采集2021年重庆市哨点医院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对病例标本开展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及诺如病毒检测,对检测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在3463份病例标本中检出致病菌428株,病原体总检出率为12.34%(428/3463),检出最多的是沙门菌和诺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沙门菌5.63%、诺如病毒5.11%、致泻大肠埃希菌1.47%、副溶血性弧菌0.09%、志贺菌0.06%。
第二、三、四季度的病原体检出率均较高(13.84%、12.52%、14.31%),其中沙门菌呈现明显的夏秋季高峰,诺如病毒则主要在冬季流行。
不同年龄组病原体检出率以0~3岁组最高,为19.71%(149/756)。
可疑食品中主要是粮食类及其制品和肉与肉制品,分别占18.89%(654/3463)、18.77%(650/3463);食品来源中检出率最高的是单位食堂33.80%(24/71),其次是学校食堂18.60%(32/172)。
结论在监测的病原体中,诺如病毒和沙门菌是重庆市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可疑食品种类需关注粮食类及其制品。
建议在夏秋季和冬季开展针对性的食品风险监测,重点关注0~3岁婴幼儿期人群,加强单位食堂、学校食堂监管,为开展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总页数】4页(P361-364)
【作者】何源;王红;王文斟;陈京蓉
【作者单位】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5.3
【相关文献】
1.重庆市合川区2007年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监测调查分析
2.山西省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3.2013—2019年太原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4.2015-2019年贵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分析
5.潍坊市食源性疾病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