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 分子生物学 考试题目 35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1.以下关于核酸叙述,错误的是(D)单选
A.核酸是生物体内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每个核苷酸由一个磷酸和一个核苷组成,而每个核苷则
由一个戊糖和一个含氮的碱基以糖苷键相连接而成。

C.核酸主要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和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
D.在脱氧核糖中,2’位碳原子连接的不是氢而是羟基,这一区别使得 DNA 的化学结构要比 RNA 稳定的多。

2.以下关于 DNA 结构和 DNA 变性叙述,错误的是(B)单选
A.DNA双链双螺旋结构中,两条 DNA链上的碱基按照互补配对的原则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即
A-T:G-C)。

B. DNA 的两条链围绕一个共同的轴心以左手螺旋方式,呈反向平行。

C.由疏水作用造成的碱基堆积力和两条反向互补链之间的氢键是保持 DNA 螺旋结构稳定性
的主要作用力。

D.DNA 变性只是改变了 DNA 的空间结构,不会改变其核苷酸序列。

3.以下对实现 DNA 半保留复制的保真性的3种机制描述正确的是(ABC)多选
A. 严格的碱基配对原则:即G和C以3个氢键配对、A和T以2个氢键配对,错配碱基之
间难以形成氢键。

B.在复制过程中,DNA 聚合酶对碱基配对具有选择作用。

C.参与 DNA 复制的聚合酶都具有很强的 3'→5'核酸外切酶活性,可以在复制过程中辨认并
切除错配的碱基,对复制错误进行校正。

D.参与 DNA 复制的聚合酶都具有很强的 3'→5"核酸内切酶活性,可以在复制过程中辨认并
切除错配的碱基,对复制错误进行校正。

4 以下关于染色体叙述,正确的有(AC)
A. 人体细胞中共有 23 对染色体,其中第1对到第 22 对为常染色体,第 23 对为性染色体
男性为 xY,女性为 xx。

B.在细胞有丝分裂期,染色体呈丝状结构,称为染色质纤维。

C.有性繁殖的大部分生物体中,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分布,称为二倍体。

D.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纤维有规律地折叠、压缩,形成结构缜密的、在光学显微
镜下可见的棒状染色体。

5.每个核小体是由长约_个碱基对(base pair,bp)的 DNA 缠绕组蛋白八聚体约两圈而形成的.(B)
A.100
B.200
C.400
D.800
6-10
1.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单选
A.基因(gene)是带有遗传信息的核酸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B.一个完整的基因包含编码RNA和(或)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以及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序列。

C.除少数的病毒基因由RNA构成以外,大多数的基因由DNA构成。

D.基因通常是指在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的基因,所有生物的基因均由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构成
2.2. 下列有关线粒体基因叙述中正确的是(bd )多选
A.线粒体基因是除细胞核外可以独立复制、转录和翻译的DNA,可独立编码12种蛋白、22种转运RNA和2种核糖体RNA
B.人体所有的细胞里都有线粒体,但只有女性的线粒体基因能随其卵细胞遗传给后代,所以线粒体基因的遗传方式为母系遗传
C.线粒体基因所用的遗传密码与核基因的通用遗传密码相同
D.不同组织、细胞或同一组织不同发育时期和生理状况下,线粒体DNA的拷贝数可以发生动态变化。

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D )单选
A.一个细胞中所有的线粒体DNA分子都含有相同的基因序列时称为异质
B.一个细胞中可有上千个线粒体,而每个线粒体中又含有多个DNA拷贝,因此一个细胞往往可有数千个线粒体DNA分子。

C.一个细胞中线粒体DNA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序列时,称为同质
D.脑细胞、肌肉细胞更容易受线粒体DNA突变的影响
4.下列有关基因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d )单选
A.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容量远远大于原核生物基因组,其结构和功能也更为复杂B.基因组是一个细胞或一种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包含了一种生物所拥有的全部遗传信息
C.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细胞内的全部遗传物质(约含有30亿个碱基对)D.人类基因组约5%的序列具有编码基因的功能,其余的均为非编码序列(约占95%)
5.以下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叙述中错误的是( D )单选
A.HGP于2003年宣布完成了人类基因的遗传图谱、物理图谱、转录图谱和序列图谱,这四张图被誉为人类“分子水平上的解剖图”,对于认识人类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B.HGP由多国科学家1985年提出并于1990年正式启动,最初设想是要把人体内约10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

C.HGP的实施和完成实现了人类基因组的破译,为认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基因的表达调控方式、理解生物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D.HGP实现了人类基因组的破译,提供了人类基因组的序列信息,并定位了全部蛋白质编码基因
11-15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D)多选
A.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微小,结构简单,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病毒颗粒仅含衣壳蛋白和核心的核酸。

B.除了反转录病毒外,病毒基因组均为单倍体,反转录病毒的基因只有一个拷贝,每个基因在病毒颗粒中有两个拷贝。

C.病毒基因组中的基因常以相互重叠的形式存在,即一段 DNA 片段由于读框的不同或读框相同但翻译起始位点不同而能够编码两种或以上的蛋白质分子,这种现象称为基因重叠。

D.病毒基因可以由 DNA组成,也可以由 RNA组成。

组成病毒基因组的 DNA 或RNA
可以是单链,也可以是双链,可以是闭环分子也可以是线性分子。

2.下列关于 RNA 说法错误的是(B)单选
A.核糖核酸(RNA)是核酸的一种,是由核糖、碱基和磷酸组成的核苷酸通过磷
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多核苷酸长链分子,一般以单链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不形成双螺旋结构。

B. RNA 中的碱基有 4种,即 A、G、C、U,其中G取代了 DNA 中的T而成为 RNA 的特征碱基。

C.RNA在细胞中是多拷贝分子
D.RNA 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

3.真核生物的 IRNA 可以在细胞内稳定存在的原因正确的是:(ab)多选
A.在基因转录的过程中,首先生成初级 RNA 转录本,几乎所有的初级 RA 转录本均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才能形成具有功能的稳定成熟的。

II.加工一般包括剪接、加帽、加尾等过程:
B.
8.
加帽是指在初级 RA 转录本3’端连接上一个 7-甲基尿苷酸,将 EA的 3
端封闭的过程;
D.的3’帽子结构和5’pg1,尾结构可以保护 RA 转录本避免被磷酸酶和
核酸酶消化,增强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从细胞核转运到细胞质并
被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所识别,从而促进翻译。

4.关于多种类型的 RA 说法正确的是(D)单选
A.RA是遗传信息传递的中介和桥梁,其功能就是把RA上的遗传信息精确无
误地转录下来,然后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实现遗传信息在蛋白质上的表达。

B.tRIA 是细胞内组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它与核糖体蛋白共同组成的核糖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了场所。

C.R能根据的遗传密码依次准确地将所携带的氨基酸连接起来形成多
肽链。

D.tRA是氨基酸的转运载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tRA由70~90个核苷酸组
成,其分子中含有一个由3个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可以与RNA链上互补的氨基酸密码子配对,因此 tRNA分子是具有氨基酸特异性的。

5.关于分子生物学检验说法正确的是(ABD)多选
A.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通量和自动化的特点。

B.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肿瘤、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优生优育、代谢性疾病等进行检验,可以从基因水平来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跟踪疾病的发展过程、指导靶向药物的选择,预测疾病发生的风险、评估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等。

C.分子生物学检验不可以预测或早期发现疾病,无法推动临床医学向个体化医学和精准医学的方向发展。

D.无论是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阐明、患病风险的预测与评价,还是疾病早期诊断和个体化医疗的开展,都越来越依赖于分子生物学检验。

16-20
1、IRNA 实现蛋白质大量合成的机制(ACD)
多选
A.mRNA、tRA和核糖体协同作用合成蛋白质多肽链。

B.多个 RNA聚合酶多起点催化蛋白质合成。

C.真核细胞的核糖体由 60s和 40S 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小亚基识别™RNA 起始密
码子,然后由 tRNA 携带特定的氨基酸,按 RNA 中密码子的序列依次进入核糖体
中,精确地合成肽链。

E.多个核糖体在同一条 RNA分子上形成多聚核糖体,同步翻译成多条多肽链。

2、mRNA 遗传信息的解读机制(ABCD)(多选)
A.翻译时,一种氨基酸对应多种密码子,除终止密码子外,一种密码子精确对应一种氨基酸。

B.mRNA 中的密码子编码氨基酸,tRNA 通过反密码子识别密码子。

C.密码子简并性使得一种氨基酸可由多个密码子编码。

D.tRNA 携带特定氨基酸,按 mRNA 序列合成肽链,完成蛋白质合成。

3、miRNA 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BD)(多选)
A.miRA 发挥作用需要与靶 mRA 完全互补结合
B. miRNA 通过种子区域与靶πRNA 结合,影响靶 mRNA 稳定性或翻译。

C.一种 mRNA 可结合一个 "RNA,参与一种基因的表达调控。

D.-种 miRIA 可结合多个 mRNA,参与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

4、关于 1ncRNA 说法正确的是(abc)
(多选)
A.1ncRNA 是长度大于 200 个碱基的非编码 RA 的总称,它们不编码蛋白质,过去被认为是基因噪音。

B.1ncRA 具有 RNA样的结构,可被剪接加工,并具有 po1xA尾巴
C.1ncRNA具有时空表达特异性,参与多种生命活动,与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
D.不同 1ncRNA的长度差异很大,短的大约有 200 个碱基,长的可达 20万个碱基。

5、关于 circRNA 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多选
A.circRNA 富含 miRNA结合位点,具有miRNA“海绵”的作用,可以竞争性地与
mRA 结合,调控靶基因的表达。

B.circRIA 呈封闭环状结构,对核酸酶不敏感,表达稳定,
虽然有大量的 circRNA存在于原核细胞中,但传统的R分离方法无法获得circRNA分子,因此以前被普遍忽略
circRNA通过与疾病关联的 miRNA相互作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D.
调控作用,可作为新型的临床诊断标志物加以开发应用。

21-25
1下列有关蛋白质对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bc )多选
A 蛋白质能直接参与生命活动,是完成各种新陈代谢的物质。

B 蛋白质占人体干重量的55%,所有生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完成都需要蛋白质参与,是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体现者和承担者。

C 机体新陈代谢的生化反应99%以上都需要酶的参与,而95%的酶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D 细胞内以及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依赖于蛋白质,如细胞内信号传递因子、激素以及神经递质等。

2 影响DNA到蛋白质表达的因素有(ABCD)多选
A 转录水平上外显子和内含子的选择性拼接
B 转录后mRNA的加工成熟
C 细胞内不同的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D 翻译后蛋白质的修饰调控,如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修饰等
3 以下关于“后基因组时代”提出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D)单选
A 基因与已知蛋白质的数量明显不符
B 有限的基因数量和相对稳定的基因组结构不能完全解释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规律。

C 基因的表达错综复杂,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的机体状态下可以完全不同,因此需要对蛋白质进行深入研究
D 基因表达中存在多个基因编码单个蛋白质的现象
4 以下关于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的叙述错误的是(B)单选
A 蛋白质组是指一个细胞、一类组织或一种生物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B 蛋白质组局限于一种或几种蛋白质,是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所有蛋白质的集合
C 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水平揭示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结构、表达水平和修饰状态
D 一个蛋白质组不是一个基因组的直接产物,它随组织、甚至环境状态的不同而改变,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总和。

5 以下属于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的是(BCD)多选
A 单向电泳
B 蛋白质芯片
C 蛋白质质谱分析
D 大规模酵母双杂交筛选系统
26-30
1、关于蛋白质芯片技术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又称蛋白质微阵列(protein microarray)技术,是一种高通量、自动化的
蛋白质分析方法;
B、根据蛋白质芯片的检测方法又可分为蛋白质功能芯片和蛋白质检测芯片等;
C、其原理是将已知的蛋白质或多肽(如酶、抗原、受体、配体等)固定在经特殊化学处理的固相载体上,根据这些生物分子的识别特性捕获能与之特异性结合的待测蛋白,从而进行蛋白质表达谱和结构的检测分析等
D、根据蛋白质芯片的用途可分为为生物化学型芯片、化学型芯片和生物反应器芯片等。

E、该技术仅依赖于分子识别而不依赖蛋白质分离,可用来获得蛋白质的表达、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信息。

2、2、蛋白质印迹技术具有广泛的用途的原因(BCD)多选
A、借助特异性抗原可以与转移至固相载体(如硝酸纤维素膜或聚偏氟乙烯膜等)上的蛋白质(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标记的第二抗原结合(如耦联碱性磷酸酶或辣根过氧化物酶等),经过化学发光等检测标记物进行连续分析;
B、它融合了具有高分辨率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抗原抗体结合技术,能够检测出纳克级的蛋白质;
C、WB技术一般包括蛋白质样本处理、SDS-PAGE、蛋白质转移和蛋白质免疫学检测等过程;
D、由于固相膜可保存较长时间,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不变,也不需要进行放射性核素标记,因此蛋白质印迹技术应用非常广泛;
3、3、为什么双向电泳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蛋白质组分离技术(ABC)多选
A、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是一种利用蛋白质的电荷数和分子量大小的差异,通过两次凝胶电泳使蛋白质分离的技术。

B、第一向是等电聚焦电泳(iso-electric focusing,IEF),可根据蛋白质等电点的不同,在pH梯度中将带有不同电荷的蛋白质分离形成区带,将第一向电泳结束后的凝胶放入第二向SDS-PAGE中,使具有相同等电点蛋白质再按照分子量的差别进行二次分离;
C、经双向电泳后得到一系列蛋白质质点,分布在以等电点或分子量为X或Y轴的图谱中,每一个点代表了一个或数个等电点和分子量相同的蛋白质。

D、2-DE将三种灵敏度很高的电泳技术融合在一起,是目前唯一能够同时分离出数千蛋白质质点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

4、4、关于质谱技术说法正确的是(ABC)多选
A、质谱技术是将蛋白质离子化后,根据不同离子的质量与其所带电荷的比值,即质荷比(m/s)的差异来分离和确定分子质量;
B、质谱分析需要借助于质谱分析仪完成,它包括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三个组成部分;
C、分离的离子进入检测器后,产生放大的电流,来测定离子强度或丰度,形成质谱图,从而可分析获得待测样品的分子量、分子结构和分子式等信息。

故质谱技术是一种基于测量离子质荷比的分析方法;
D、离子源可以把分子衍生成不同质量的离子或转变成气相离子;质量分析器则根据质荷比不同来分离离子,经过电场或磁场的偏转,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在空间或时间上得以分离,质荷比相同速度不同的离子则聚焦在不同一点上。

5、5、为什么蛋白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应用广泛(ABD)多选
A、质谱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B、MALDI联合肽质量指纹图谱(peptidemass fingerprinting,PMF)分析可用于蛋白质鉴定,首先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获得蛋白质质点,然后将蛋白质酶解后进行MALDI质谱分析,并在数据库中比对结果,进行PMF分析,从而鉴定蛋白质的种类或名称;
C、这种蛋白质鉴定方法具有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抗原抗体结合技术等特点;
D、此外蛋白质谱技术也可用于蛋白质序列分析,如ESI联合串联质谱技术可分析双向电泳中肽段氨基酸序列,并通过氨基酸序列标签在数据库中寻找匹配信息,完成蛋白质序列测定。

31-35
1、核酸分子标志物相比其他分子标志物的优势有哪些?(ABCD)(多选)
A.位于遗传信息链的上游。

B.在体内较稳定。

类型多样。

C.
D.易于检测。

2、关于基因突变正确的是(AC)
(多选)
A. 某些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可以导致 DNA 分子中碱基发生改变,称为 DNA 突
变,也称为基因突变。

B.大多数的基因突变不可被高等生物自我修复
C.基因突变主要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突变、动态突变等
D.基因突变只可以发生在编码序列。

3、为什么点突变不一定引起蛋白质的变化(AB)
(多选
A.虽然突变使三联密码子发生了改变,但由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所编码的氨
基酸没有改变,不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B.点突变可以发生在基因组 DNA的任何部位。

如果发生在基因外 DNA序列时
一般不会产生效应。

C.密码子的改变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
D.点突变可以引起"R的转录后加工错误,例如破坏了内含子剪接的识别位点
产生错误的 mRIWA,!
导致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4、关于插入/缺失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多选
A.插入/缺失突变指在 DNA 序列中插入/丢失一个或几个碱基,
B.如果插入或丢失的碱基数不是3的倍数,即会导致插入点或缺失点下游的 DNA 三联密码子读码框发生改变,称为移码突变
如果插入/缺失的碱基数是3的倍数,没有引起读码框的改变,那么可能只是
C.
在蛋白水平上增加或减少几个氨基酸,对蛋白质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

E.移码突变会导致突变位点后的氨基酸序列与原来的蛋白质完全不同。

5、动态突变的特征包括哪些?(AB)(多选)
A.短串联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可能变化。

B.可能导致某些遗传病。

C.只发生在常染色体上。

D.重复次数只会减少不会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