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首次登月记录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首次登月记录者作者:王严立玲
来源:《格调》2021年第01期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顺利登月,宣告继苏美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与当今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相比,记录44年前“阿波罗11号”第一次载人登月的历史性时刻可谓难上加难。

然而,与美国《TIME》《FORTUN E》齐名的新闻摄影纪实杂志《LlFE》于1969年8月8日,刊登了人类首次着陆月球后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拍摄的珍贵照片。

这让半个世纪后的我们得以一窥阿姆斯特朗的这一小步和全人类的这一大步……
有惊无险的着陆,失而复得的影像
当阿姆斯特朗密封好太空服,从登月舱“鹰号”的“走廊”里缓步爬下9级爬梯,走入它在月球表面投下的黑色阴影里。

奥尔德林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着陆。

这一刻发生在美国休斯敦时间1969年7月20日16时17分43秒。

事实上,“鹰号”降落在”静海基地”的前一刹那,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差点从此与重返地球的机会失之交臂。

“鹰号”登月舱从“哥伦比亚号”指令舱中分离后,如发生意外,则无法从月面起飞,指令舱只能独自返回地球。

“鹰号”启动推进器并开始下降的过程中,导航计算机失灵导致其飞离了预选着陆区。

此时,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来“继续登月”的指令。

阿姆斯特朗选择了手动操纵“鹰号”。

在距离月面仍约9米的上空,所剩燃料僅能支撑30秒钟。

终于,他冷静地在遍布砾石和陨石坑的月面找到适于着陆的区域,驾驶“鹰号”稳稳降落。

第二位登月者奥尔德林的双脚于19分钟后踏上月球。

他环顾四周感叹道:“漂亮,漂亮!伟大的荒芜!”开始月球漫步时,他们十分谨慎地移动着。

但随即,他们发现月球地壳很坚固。

承载着仅为地球上六分之一的体重,他们像两匹壮马那样跳跃着,在从未有人类踏足的月面刻下了清晰的脚印。

这些画面质量非常有限的影像资料,保存至今十分不易。

比如直播录像,当年
“鹰号”登月舱以每小时2英里的速度向月球表面缓慢降落。

这些照片由巴兹·奥尔德林用16mm电影摄像机拍摄而成。

在上方的照片左侧显示的是登月舱的窗框和他的支架的阴影,以及阿姆斯特朗不得不手动驾驶“鹰号”以避开的那座火山。

“嫦娥三号”登月的拍摄工作则是由“嫦娥三号”探测器及“玉兔号”月球车互相拍摄完成的。

地形地貌相机对“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进行了360°环拍,获得了由60张照片分三次拼接而成的全景照片。

采用的是慢扫描电视与商业电视的组合,这种拍摄方法大大降低了画面质量:画面先在特殊的显示器上播放,再由普通电视摄像机对着这台显示器拍摄。

地面接收站用捕捉到的单色画面信号,向全世界超过6亿人直播了当时的盛况。

虽然这段录像存世数量很大,但保存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原版慢扫描录像却在一次日常洗带操作中被毁,所幸之后在位于澳大利亚柏斯的登月直播地面接收站找到了副本。

美国休斯敦时间1 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及奥尔德林驾驶“阿波罗11号”登月舱“鹰号”有惊无险地在静海基地(月球坐标0°41”15”N,23°26'E)着陆,距离计划着陆点若干公里。

静海是月球上众多“月海”中的一个,位于月面中央的一处盆地内,低于月球表面1700米,旁边有一条被戏称为“美国一号高速公路”的月面沟纹。

中国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软着陆干预选着陆区虹湾以东地区(月球坐标19.51°W,44.12°N)。

虹湾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光照好,易观测。

但根据“嫦娥二号”卫星对虹湾地区拍摄的分辨率达1米的“特写”图片,该地区遍布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环形坑,同时还有许多米级零散石块,着陆并非没有风险。

“阿波罗11号”科学实验组件主要包括一台激光测距反射镜及一台被动式地震仪,以进行捕捉太阳粒子及月震的实验。

而“嫦娥三号”及”玉兔号”的实验任务则是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月面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地球等离子体层等科学探测。

月面实验:捕捉太阳光束和月震
利用宝贵的月面时间,奥尔德林进行了“阿波罗11号”月球科学实验。

他正在安放一台太阳风收集器,它将提供关于太阳构成物质的最新信息。

暴露在月面1小时17分钟后,收集器的金属滤网捕捉到从太阳吹来的10万余亿个超音速粒子。

随后,奥尔德林开始筹备月震实验,记录下大量被推断为附近火山山崩所致的小震颤,以及一次月震。

奥尔德林岔开腿站在月球上,他的金色“盔甲”中反射出人类首次造访所及区域内的一切:科学实验组件、美国国旗、他的宇航员同伴阿姆斯特朗和“鹰号”。

他们两人在月球上漫步了2小时20分钟。

休整过后,他们朝着与“哥伦比亚号”指令舱约定的汇合地点进发,踏上了漫长的回家之路。

重返地球:锁在盒子里的快乐
7月24日,“阿波罗11号”溅落在太平洋上。

别着“大黄蜂号+3 ”(意为“大黄蜂号”回收船和3名宇航员)的胸针,蓄着新长出的胡须,身着生物隔离服的宇航员们在水手们的钦佩目光中露齿一笑,登上了“大黄蜂号”,被送至移动检疫设施中。

这种设施实际上是一辆采用了特别密封技术的不锈钢拖车。

设计隔离服和拖车的目的在于保护地球免受来自月球的微生物的污染。

宇航员们的微笑为首份医学报告提供了有力证明:首批造访月球的人类安然无恙地重返地球。

尽管如此,他们不得不被隔离在拖车中,直至抵达休斯敦。

在为期18天的隔离中,科学家们对他们进行检测,分析他们带回的月岩和月面尘埃,确保安全无误后,隔离才能解除。

在检测进行期间,宇航员们通过阅读、打乒乓球,以及透过隔离区的玻璃同他们的夫人挥手来打发时光。

有幸造访月球的除了三位宇航员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小白鼠和33种植物。

这些完全在无菌环境中繁殖的小白鼠,出生时随即接受了防止感染的外科手术,后被送入月球,以使它们体内携带月面尘埃。

人类首次探月旅行是否打开了超自然灾难的潘多拉魔盒,月球是否可供人类光顾,宇航员们能否安全回家团聚,这一切都将由小白鼠的反应和尸检结果,以及对航天员和33种植物的检测结果决定。

作为初学者,阿姆斯特朗借NASA老友偷运进隔离区的四弦琴打发在拖车中的等待时光。

他的妻子Jan此时正期待着他从隔离区走出来时,已经成为一名演奏能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