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有感
游八大山人纪念馆有感
2012年5月19日上午10点15分与友人一行四人免费进入南昌市八大山纪念馆人参观浏览。
八大山人纪念馆位于南昌南郊十五华里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
青云谱是一座极具江南特色的园林。
园内,数百年的古樟树、苦楮树、罗汉松青叶苍干,繁荫广被,覆护着青砖灰瓦白墙红柱的殿宇,显得格外静谧。
密叶筛过的天光洒在小径上,明暗闪烁,野趣横生。
一弯荷池清澈明净,倒映着笼笼修竹,鱼儿嬉戏,花影摇曳。
园外清溪蜿蜒,溪畔农田阡陌纵横,农舍炊烟袅袅,恰似人间仙境。
苦楮树
青云谱是江南名园,历经周、西汉、东晋、唐、宋、元、明、清数朝,系唯一保存完好环境的江西净明道教发源地,院内殿宇堂阁,
丹桂碧池,凉亭月楼,展示岁月的沧桑,漫游其间,感受二千多年神秘道教文化深蕴的内涵。
青云谱道院现存许多令人向往的文化遗迹:万历古井、仙人桥、净明真境、鹤巢黍居、羲之墨池、竹经通幽、岭云来阁、八大山人墓等为观众提供了寻幽觅古的情趣,令人流连忘返。
竹经通幽
青云谱前身是一座道院,相传早在2500余年前,周灵王之子即在此开基炼丹。
西汉为“梅仙祠”;东晋始有道教净明派,建“太极观”。
唐为“太乙观”,宋为“天宁观”,至清初定为“青云谱”。
遗址现存大门、二门石建筑,大门石额刻有“青云谱”三个大字,二门前后额分别刻“净明真境”、“众玄少之门”字样。
道院以“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一气贯通的三个院落为主体,衔连左右“三官殿”、“斗姥阁”、“圆峤”,更有两庑内室“黍居”、“鹤巢”簇拥着。
300余年间,道院几经兴废,解放初已是庭院荒芜,残破不堪了。
后经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葺,于1959年成立了国内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八大山人纪念馆。
八大山人纪念馆是一纪念性博物馆,集收藏、陈列、研究、宣传为一体,藏品丰富。
原殿堂辟为展厅,有系统地陈列八大山人书画作品及生平史料,并经常展示当今画坛高手佳作。
园林中,森森翠竹掩映着以石刻方式展现的八大山人艺术精品的书画碑廊。
人们置身于这古色古香、曲径幽幽、别具逸趣的环境中怎不心旷神怡!
以八大山人名义制作的字画复制品、陶瓷、毛笔、石砚、明信片、纪念卡和出版的专辑将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回忆。
在此,我也购买了每本6.5元的“唐诗三百首”和“四书五经名篇”,并盖《八大山人纪念馆服务部》以留念。
八大山人纪念馆纪念馆具有丰富的藏品,馆内现设有书画展厅十座,陈列八大山人生平史料及其珍品八十余件,其中代表作有:“墨荷图”、“鸟石阁”、“松鹤阁”“柘木立鹰图”、“寿鹿图”以及牛石慧的代表作品“猫”、“鸡”等。
同时,掩映在杨柳竹中的江西第一座古代画家书画碑廊以精湛的石刻艺术展示了八大山人一百多幅书画精品,新开放的八大山人纪念馆摄影展也以高超的摄影技巧向观
众提供了寻觅仙踪贤迹的启迪。
但八大山人专馆的八大山人佳作,只能让游客观看欣赏,不能拍摄。
八大山人作品
425 × 483 - 14k-jpg 八大山人作品集
600 × 687 - 98k-jpg
八大山人作品集
298 × 643 - 35k-jpg
八大山人作品
767 × 841 - 40k-jpg
八大作品,<瓶菊图>
300 × 585 - 159k-jpg
华夏推荐:书画大
师八大山人作品
648 × 800 - 42k-jpg
“八大山人”即明末清初
画家朱耷,
450 × 562 - 198k-jpg
八大山人作品(图文) -
师艺茶轩
1000 × 1268 -
176k-jpg
八大山人的《鳜鱼》450 × 512 - 37k-jpg 朱耷(八大山人)花鸟
作品选(
774 × 1050 - 154k-jpg
八大山人作品精选:
花卉册之六
350 × 304 - 28k-jpg
能放,八大山人严整
而能放。
507 × 512 - 44k-jpg
八大山人作品集
384 × 379 - 26k-jpg 八大山人——市场危机
下的精品行情
307 × 600 - 22k-jpg
八大山人《鹭石图》
300 × 447 - 109k-jpg
“八大山人”作品
400 × 494 - 25k-jpg
RE:RE:八大山人作品
450 × 351 - 31k .c n 八大山人书法作品一组
1554 × 1676 -
465k-jpg
八大山人
929
× 1050 - 189k-jpg
八大山人真伪作品辨
析(上)
324 × 520 - 46k-jpg
八大山人像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
他幼时天资聪颖,承袭儒学,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过着王孙贵族生活。
甲申之变,清政权的建立,使十九岁的朱耷承受了国破家亡的承重打击,他曾剃发为僧,皈依佛门,苦心修练“无数年竖拂称宗师”。
后还俗隐于书画,并将儒、释、道思想融入书画艺术中,集遗民、禅师、画家于一身,以那奇情逸韵,拔立尘表的手笔,屹立于艺术之林,成为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巨匠。
八大山人作品幽深玄远,宁静纯洁,超尘脱俗,混然天成。
其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向以笔简意赅,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而脍炙人口,称美于世。
如《孤松图》自上而下一气呵成,笔墨无多然气势磅礴,孤高挺秀,柔中寓刚,姿态非凡,有吴昌硕先生题跋为证,言山人画“高古超逸,无溢笔无赘笔”精炼至极,以极简之笔来表现松针极繁之形貌。
这是八大山人重要的代表作,再如《双鹰图》,此图乃八大山人晚年画鹰之精品,取法明代大画家林良,枯枝危石之上两苍鹰相互顾盼,俯仰之间,英武之姿一览无余。
八大山人为清初画坛革新派“四大画僧”之主将,其人品、画品启迪着三百年来“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李苦禅等一
代又一代画家,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
1985年八大山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当今画坛,流派纷呈,相互竞技,各展异彩,本馆展出当代花鸟高手之作,是艺术家离经叛道在感觉和直觉水平的一个发展。
一批资质精深的专家、学者在八大画风的继承与创新方面从特殊的顿悟中找到了自我,许多作品让人回味无穷。
本馆还陈列了牛石慧等画家的作品,牛石慧相传为八大山人之弟,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
其画作笔墨简省,风格粗犷,意趣横生。
与友人畅谈浏览八大山人纪念馆,观赏八大山人佳作,而有感:八大山人哭笑之,甲申贵胄变僧儿。
佯狂过市哀家国,悲愤神清画释知。
江南名园青云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