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赠从弟》课外古诗词诵读PPT电子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诗歌
➢松柏生长的环境如何? ➢松柏有何表现?你看到怎样
的松柏形象?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冰霜正惨凄
亭亭山上松 松枝一何劲 终岁常端正
反,高俊雄伟,傲骨铮铮的形象。
➢如何理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诗?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 在这里,诗人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 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 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整体感知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词语解释 【亭亭】挺拔的样子。 【瑟瑟】形容风声。 【一何】多么。 【罹】遭受。
整体感知
译文 高高耸立在山峰之上的松树,迎着瑟瑟的山风。风声是多
么猛烈啊,松枝是多么刚劲!顶着寒冷的冰霜,松树却能四季常 青。难道没有遭受严寒的侵袭吗?松柏自有(不惧严寒霜雪的) 本性。
精读细研
赏析“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诗。
这两句诗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越是 要挺立风中。说明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
精读细研
怎样理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诗?
这里用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 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 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 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 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 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读懂诗意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 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 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 腰杆终年直立。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 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主旨小结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 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 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 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 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 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 了勉励他的从弟。
刘桢,字公干,汉末诗人,以 五言诗著称,存诗二十余首。他同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 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 甚有诗名,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 者,妙绝时人”。
初读诗歌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lí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精读细研
诗歌鉴赏
首联写松树生长的风姿,高耸在山巅,迎着山风而立。颔 联运用对比的写法,写山风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又用“一 何”加以咏叹,对松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颈联写松树顶着 霜雪,却仍能四季常青。尾联写松柏经历了风雪之后,展现其 更加坚强的本性,水到渠成地达到了以物喻人的目的。
赠 从弟
作者简介
赠从弟(其二)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刘桢(?—217) 东汉末诗人。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 北)人。为曹操丞相掾属,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性亢直。其 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为“建安七子”之一。后人以他与 曹植并举,称为“曹刘”。但作品流传很少,内容多为酬答亲 朋,抒写个人抱负。原有集,已散佚,明人集有《刘公干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