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检验规范-在用管道系统检验、修理、改造和再定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道检验规范
在用管道系统检验、修理、改造和再定级
SY/T 6553—2003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在用金属管道的检验、修理、改造和再定级。

是专门为石油天然气生产工业、石油炼制工业、化学工业制定的,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管道系统。

本标准不能代替管道管理的基本法规,本标准的采用和应用不允许与任何现行法规相抵触。

2、测厚方法:当管道公称直径大于等于25mm时,用超声波测厚仪测厚通常是最精确测厚的方法。

射线测厚技术更适合于管道公称直径为25mm和更小的管道。

3、土壤的电阻率:土壤的腐蚀性可以通过测量土壤的电阻率确定。

低电阻率土壤比高电阻率土壤的腐蚀性更大,特别是在土壤电阻率变化较大处的管道区域。

4、管道—土壤电位检测:阴极保护管道密集电位检测可以用来检验采用全程阴极保护的埋地管道。

对于涂盖层不佳的管道,其阴极保护电位不一致,为确保其连续的防腐能力,应每5年进行一次检测。

5、土壤的腐蚀性:对于埋地长度大于30m且无阴极保护的管道,应每5年进行一次土壤的腐蚀性评定。

钢质管道及防腐蚀与防护调查方法标准
(SY/T 0087-95)
1、适用范围:埋地钢质管道外壁腐蚀与防护调查;钢质储罐外壁及储存原油、水的罐内内壁腐蚀与防护调查;输送原油、水介质管道内壁腐蚀与防腐调查。

2、外壁腐蚀调查分类
1)全线普查:对管道全线或油气田某一区块内管道的外壁腐蚀与防护状况进行宏观地系统性评价而进行的调查。

其成果可指导重点调查。

2)重点调查:依据全线普查的成果筛选或经其他程序确认的重点管段或区域内管道、共性部位、设施(如弯头、管道进出土壤端、套管、墩、架、焊口、防腐层补口等)所进行的更为深入、具体的调查。

3)日常调查:对管道外壁腐蚀与防护状况所进行的日常性监测、调整。

3、外壁腐蚀调查内容
1)全线普查,全线普查必须测定以下几项参数:土壤腐蚀性;管道自然电位;防腐层绝缘电阻或防腐层缺陷检查;管道阴极保护电位。

上述四项参数的测定方法应按下表的规定执行。

防腐层绝缘电阻值可利用近3年的数据,其余均需在普查时测定。

全线普查参数测试方法统计表
予以抽查。

抽查数宜控制在同类部位或设施总数的5%~10%,但不得少于6处。

应对外部环境与管道的相互关系进行考查,主要内容如下:
(1)交、直流电气化铁路及其整流站、变电所等与管道的平行、交叉相互位置关系;
(2)交、直流电气线路、变电所、整流站的接地体等与管道的平行、交叉相互位置关系;
(3)细菌腐蚀状况;
(4)土壤地貌(如化工污染区等)及其大致分布;
(5)管道腐蚀与防护历史概况。

4、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确定为重点调查管段:
(1)直流杂散电流干扰段;(2)交流杂散电流干扰段;(3)腐蚀事故多发段(区块); (4)出现细菌腐蚀的管段;(5)土壤腐蚀性极强的管段;
(6)防护状况恶劣的管段;(7)经全线普查必测的四项指标综合评价确定的管段;(8)在共性的部位、设施抽查中发现损坏或失效较多的部位 (9)其他(包括已进行防腐层等大修的管段)。

重点调查应在全线普查的基础上加深、细化和扩展,其主要内容如下:
(1)管体腐蚀状况及分布,管体腐蚀原因的分析;
(2)土壤腐蚀性,包括土样采集及理化性能分析、现场埋片失重试验等,
(3)管地电位分布,包括自然电位,保护电位,纵向、横向电位梯度;
(4)直(交)流干扰管段的干扰、防护技术状况的详细测试及分析;
(5)阴极保护效果分析、评价;
(6)防腐层技术状况、防腐层缺陷数量分布等详细调查及评价:
(7)管道建设运行历史及外部环境影响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8)其他。

5、日常调查
1)日常调查应符合SY/T 5919--94的规定,管理部门可按照其原则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日常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电法保护运行参数的监测和调整;
(2)电法保护有效性的监测、保护度、保护率、运行率的调查分析:
(3)防腐层(保温层)有效性监测(检漏及绝缘电阻测量)
(4)腐蚀事故的记录、调查、分析;
(5)管道自然腐蚀环境的变化。

6、调查周期
1)全线普查周期
(1)新建管道投产2年内完成首次全线普查;
(2)运行第10年全线普查1次;
(3)运行超过10年的,每5年普查1次;
(4)特殊情况下,由主管部门确定。

2)重点调查周期:重点调查应每3年1次,但交、直流干扰段应每年进行1次调查、调整、评定。

3)日常调查周期:按下表执行,可调整,但不应低于下表。

日常调查主要项目周期
1)全县普查的范围应为一条完整的管道或油田内相对独立的区块。

2)一般,必测的四项参数应每公里布设一处条查点。

确认土壤性质均匀一致时,土壤腐蚀性调查可放大为每隔2~5Km设一处。

3)全线普查中抽查项目,其测点不应连续、集中布设,应布设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不同部位上。

4)管线较短时,管线普查可与重点调查相结合,以重点调查为主。

5)一般全线普查可不进行坑探调查。

如需坑探,应选所取测量参数不同的管段,且坑探数量不少于3个,间隔宜1km.
8、重点调查范围宜控制在拟定重点管道的边缘各处延1~2km.
1)重点调查的分布如下规定:
(1)直流杂散电流干扰管段,符合SYJ 17-86。

(2) 交流干扰管段,视受干扰严重的部分分段而定。

调查间距以500~1000m为宜。

对其中干扰严重的,可加密布设。

(3)腐蚀事故多的管段宜实行等距坑探,其间距以200~500m为宜。

对出现腐蚀严重的,应在改探坑两侧增加探坑,直至异常消失。

(4)管道石油沥青防腐层坑探的重点调查,宜依据其绝缘电阻值布设调查点。

绝缘电阻大于5000 Ω.m2时,宜根据检漏结果选取代表点进行探坑布设。

(5)重点调查中管道的管地电位(自然电位、保护电位)的测量,宜采用测量纵向、横向电位梯度办法。

纵向电位梯度测量时参比电极问距为1~5m;横向电位梯度测量位置的选择应依据纵向电位分布情况而定。

(6)土壤“IR”降调查点应选择在保护电位分布曲线陡度较大的管段,调查点间距应为500~1000m。

(7)实施坑探时,探坑的分布应按“一坑多用”的原则统一布置,尽可能将所有调查项目的数据收集齐全。

9、日常调查
1)阴极保护的调查点应利用原有测试点或装置,一般情况下不必增加。

2)其他项目的调查点,应符合SY/T 5919—94的规定。

10、土壤腐蚀性检测项目及方法
1)应对每个探坑中的土壤剖面进行分层描述,内容包括土壤颜色、土层干湿度野外观察(分为:干、润、,潮、湿、水五级)、土壤质地、土壤松紧度野外观察(分为:疏松、松、稍紧、紧很紧五级)、植物根系、地下水位。

2)测试土壤腐蚀电流密度及现场埋设试片的腐蚀速率。

3)土壤理化性质应测试如下参数:(1)土壤电阻率;(2)氧化还原电位;(3)pH值;(4)含水率;(5)土壤容重;(6)氯离子;(7)硫酸根离子;(8)碳酸钙离子;(9) 土壤总盐含量;土壤采样点、土壤腐蚀性埋片点及土壤腐蚀电流密度测试点应一致。

11、防腐(保温)层保护效果检测项目和方法
防腐(保温)层坑探检测应满足如下要求:
1)防腐层外观检查:表面有无气泡、蚀坑、破损、裂纹、剥离等现象,并切开防腐层,记录其材料和结构。

2)防腐层厚度:采用防腐层测厚仪,根据不同防腐层标准中的厚度要求.按SY 0066--92的规定,每个调查点应测上、下、左、右4个点,以最薄点为准。

3)防腐层粘结力:按不同防腐层标准粘结力检查方法要求,在管道圆周上取3个点进行检查。

按“无变化”“减少”、“剥落”三种情况记录。

4)电火花检漏:根据不同防腐层标准的厚度要求,按SY 0063—92的要求计算电压,采用电火花检漏仪进行检测。

5)保温层检查:检查其外观、材质的结构,并用电导仪或保温材料水分测量仪及试纸在管道圆周上、下、左、右4点检测保温材料的吸水情况,并用针刺法上、下、左、右4
点测量保温层厚度,以最薄点为准。

6)必要时现场取样,按防腐层、保温层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实验室分析。

如石油沥青防腐层的软化点、延度、针入度3指标测定,聚乙烯防腐层的熔融指数、断裂伸长度、耐环境应力开裂指标的测定,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层吸水率、导热系数的测定。

7)应按SY 4058—93的规定进行管道外防腐层补口检查。

8)应对防腐(保温)层状况进行现场彩色拍照。

12、阴极保护技术状况检测项目和方法
1)按SYJ 23—86的规定测量管道自然电位、保护电位:保护电流等阴极保护参数,绘制电位――距离曲线。

2)按SYJ 17—86及SYJ 32—88的规定测量管地电位、电位梯度、管地交流电位,连续进行24h测试,确定最大、最小干扰电位。

绘制电位一距离曲线、电位一时间曲线、干扰源方向等。

3)测定阴极保护电位IR降影响值及消除IR降阴极保护电位。

13、按本标准第6章的规定,先将下列单项进行评价,并制成表格
1)土壤腐蚀性;
2)特殊环境条件的危险性;
3)自然电位状况;
4)防腐层技术状况;
5)阴极保护技术状况;
6)管体腐蚀状况。

注:自然电位状况、阴极保护状况按本标准附录A中有关规定进行记
14、钢质管道内壁腐蚀与防护方法与外壁腐蚀与防护方法类似,可以参见本标准P29~P38内容执行。

15、埋地钢质管道外壁腐蚀与防护势态图图示方法
埋地钢质管道腐蚀与防护势态图是将每单位管段(一般为1km管段或调查点所代表的管段)的环境腐蚀状况及保护效果的势态展示在管道走向带状图上,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管道腐蚀与防腐态势的图示方法。

该方法以埋地钢质管道外壁腐蚀与防护调查中普查的四项指标为图示内容,是普查成果的表示,用于综合分析筛选需要重点调查的管段。

1)图示方法
a 图示符号:图示符号设计为与管道走向图相匹配的尺寸。

为了标记明显,图示符号宜用不同颜色标记。

(1)土黄色,等边三角形,表示土壤腐蚀性符号。

三角形内的数字为土壤腐蚀性等级(即:极轻级为1,较轻级为2,轻级为3,中级为4,强级为5)。

(2)◇——兰色,棱形,表示管地自然电位状况的符号。

棱形中的符号的含义为:
Y:存在阳极倾向;
N:存在阴极倾向;
Z:阳极、阴极倾向均不明显;
(3)⑤——红色;圆形,表示防腐层绝缘电阻或缺陷检查状况.圆形中数字表示防腐层绝缘电阻或缺陷检查等级。

(4)――绿色,正方形,表示阴极保护状况的符号。

正方形重的符号表示:
G:过保护
Q:欠保护
H:保护电位合格。

2)图示符号标注位置为调查点位置(如测试桩位置)。

以管道走向为线横坐标,其中土壤腐蚀性等级,管道自然电位状况两项指标标注在管道走向线的下测,防腐层绝缘电阻或缺陷检查等级、阴极保护电位两项指标标注在其上测,调查点编号应标注在调查点油流方向的一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