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课件:孔子拜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佩服 毫无保留 远近闻名 传授 品行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远近闻名) 了。他总觉得自己知识还不够渊博到千 里以外的洛阳拜老子为师。一路上 ( 风餐露宿),终于( 风尘仆仆)地到了 洛阳。老子(毫无保留 )地把自己的知识 ( 传授 )给孔子。他们的( 品行 ) 令后人敬佩。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 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
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你再次感受到了什么?
孔子谦虚好学。 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 孔子 老子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 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人们敬有礼
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
孔子
博学多才、谦和大度、诲人不倦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 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 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 家老子为师。
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 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 了洛阳。
济宁
曲阜
兖州
偃师
郑州
开封
洛阳
商丘
想象一下: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 里,距今两千多年前,是没有现代 化的交通工具的,孔子走了一个月? 两个月?是几个月!孔子在拜师路 上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会么样 做的呢?
老子
孔子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 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 会大有长进的。”
学无止境
孔子:“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老子:“你是——”
孔子:“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 我这个学生。” 老子:“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 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 拜我为师呢?” 孔子:“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 的。”
日夜兼程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纳闷 等候 孔丘 长进
远近闻名 学无止境 相距
请教
品行
保留
迎候
敬重
研读感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请你用 “ —— ” 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 句子。
孔子
老子
默读课文
想一想:孔子是向谁拜师 的?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 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言行为主的书籍。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 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 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
语》一书,流传于世。据说他
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 名气很大由于孔子的卓越贡
献和深远影响,他被中国人尊 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
和孔子有关的歇后语
孔夫子拜师 —— 不耻下问 孔夫子搬家 —— 净是书(输) 孔夫子的背包 —— 准是书(输) 孔夫子的嘴巴 —— 出口成章
故事链接
谦虚好学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 育家,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他周游列 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 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 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 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 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 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 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朗读:
日夜兼程
【解释】: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一天走2天的路)兼:2倍。
老 子
洛阳
.
.
曲阜
孔 子
风尘仆仆
【解 释】风尘:指行旅,仆仆:行路劳累 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他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 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 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 子为师。
渊博
【解释】: 知识面广,知道的很多。
学无止境
【解释】:指学习是没有尽头的。
活到老,学到老。
孔子和老子的学问都非常的_____,孔 子认为知识是______的,所以他从他的 家乡曲阜_____、_____来到洛阳,拜老 子为师。
(可以选用以下词语:渊博、远近闻名、学 无止境、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闻 丘
尘 迎
仆 等
纳 止
闷 境
授 品
温故而知新。
在学习的同时,复习所学的旧知识,进 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新的知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同行,其中必 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的同时常常的复习, 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得就是不懂, 这就是最高的智慧。
孔府
孔庙
思考:
这样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他要不 要向别人请教?向别人学习呢?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他 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 思想家、道学家派的创始人, 被当代评为世界百位名人之 一。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 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的 《道德经》开创了 我国古代 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 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 不但对我 国古代思想文化的 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 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 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老子叫--老聃 孔子叫--孔丘 老子称孔子为--仲尼 有学问的人称“子”--孔子
老子
朗读: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日夜兼程
纳闷
学问渊博
传授 佩服
毫无保留
孔丘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终于走到了洛阳。
朗读:
风餐露宿
【解释】: 餐:吃饭;宿:住宿;过夜。风 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 辛苦 。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 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 了洛阳。
济宁
曲阜
兖州
偃师
郑州
开封
洛阳
商丘
炎热的夏日,孔子顶着烈日向洛阳赶去。
寒风阵阵的冬天,孔子…… 瓢泼的大雨中,孔子…… 露水晶莹时,孔子……
夜幕降临,天色渐暗,孔子……
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 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 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等候
迎候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 ( 迎候 )。”
“多谢老师(等候)。”
拜见
拜访
听说鲁迅先生来到杭州,我准备 拜访)。 ” 前去(
晚 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_________ 远近闻名 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 渊博 ________…… 风餐露宿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__________, 日夜兼程 ,几个月后,______ 终于 走到了洛阳…… _________ 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 长袍 ,头发胡子________ 全白了 ,看上去 ________ 很有学问 。 _________
1、认真抄写17课生字各一行, 并组词。 2、复习13课词语,明天听写。 3、熟读第17课,预习新内容。
孔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 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 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 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老人看见这位风尘 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 些纳闷。
老子
孔子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 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 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研究学问你 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佩服 毫无保留 远近闻名 传授 品行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远近闻名) 了。他总觉得自己知识还不够渊博到千 里以外的洛阳拜老子为师。一路上 ( 风餐露宿),终于( 风尘仆仆)地到了 洛阳。老子(毫无保留 )地把自己的知识 ( 传授 )给孔子。他们的( 品行 ) 令后人敬佩。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 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
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你再次感受到了什么?
孔子谦虚好学。 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 孔子 老子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 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人们敬有礼
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
孔子
博学多才、谦和大度、诲人不倦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 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 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 家老子为师。
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 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 了洛阳。
济宁
曲阜
兖州
偃师
郑州
开封
洛阳
商丘
想象一下: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 里,距今两千多年前,是没有现代 化的交通工具的,孔子走了一个月? 两个月?是几个月!孔子在拜师路 上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会么样 做的呢?
老子
孔子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 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 会大有长进的。”
学无止境
孔子:“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老子:“你是——”
孔子:“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 我这个学生。” 老子:“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 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 拜我为师呢?” 孔子:“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 的。”
日夜兼程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纳闷 等候 孔丘 长进
远近闻名 学无止境 相距
请教
品行
保留
迎候
敬重
研读感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请你用 “ —— ” 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 句子。
孔子
老子
默读课文
想一想:孔子是向谁拜师 的?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 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言行为主的书籍。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 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 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
语》一书,流传于世。据说他
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 名气很大由于孔子的卓越贡
献和深远影响,他被中国人尊 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
和孔子有关的歇后语
孔夫子拜师 —— 不耻下问 孔夫子搬家 —— 净是书(输) 孔夫子的背包 —— 准是书(输) 孔夫子的嘴巴 —— 出口成章
故事链接
谦虚好学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 育家,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他周游列 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 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 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 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 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 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 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朗读:
日夜兼程
【解释】: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一天走2天的路)兼:2倍。
老 子
洛阳
.
.
曲阜
孔 子
风尘仆仆
【解 释】风尘:指行旅,仆仆:行路劳累 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他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 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 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 子为师。
渊博
【解释】: 知识面广,知道的很多。
学无止境
【解释】:指学习是没有尽头的。
活到老,学到老。
孔子和老子的学问都非常的_____,孔 子认为知识是______的,所以他从他的 家乡曲阜_____、_____来到洛阳,拜老 子为师。
(可以选用以下词语:渊博、远近闻名、学 无止境、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闻 丘
尘 迎
仆 等
纳 止
闷 境
授 品
温故而知新。
在学习的同时,复习所学的旧知识,进 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新的知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同行,其中必 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的同时常常的复习, 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得就是不懂, 这就是最高的智慧。
孔府
孔庙
思考:
这样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他要不 要向别人请教?向别人学习呢?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他 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 思想家、道学家派的创始人, 被当代评为世界百位名人之 一。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 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的 《道德经》开创了 我国古代 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 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 不但对我 国古代思想文化的 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 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 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老子叫--老聃 孔子叫--孔丘 老子称孔子为--仲尼 有学问的人称“子”--孔子
老子
朗读: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日夜兼程
纳闷
学问渊博
传授 佩服
毫无保留
孔丘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终于走到了洛阳。
朗读:
风餐露宿
【解释】: 餐:吃饭;宿:住宿;过夜。风 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 辛苦 。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 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 了洛阳。
济宁
曲阜
兖州
偃师
郑州
开封
洛阳
商丘
炎热的夏日,孔子顶着烈日向洛阳赶去。
寒风阵阵的冬天,孔子…… 瓢泼的大雨中,孔子…… 露水晶莹时,孔子……
夜幕降临,天色渐暗,孔子……
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 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 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等候
迎候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 ( 迎候 )。”
“多谢老师(等候)。”
拜见
拜访
听说鲁迅先生来到杭州,我准备 拜访)。 ” 前去(
晚 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_________ 远近闻名 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 渊博 ________…… 风餐露宿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__________, 日夜兼程 ,几个月后,______ 终于 走到了洛阳…… _________ 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 长袍 ,头发胡子________ 全白了 ,看上去 ________ 很有学问 。 _________
1、认真抄写17课生字各一行, 并组词。 2、复习13课词语,明天听写。 3、熟读第17课,预习新内容。
孔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 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 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 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老人看见这位风尘 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 些纳闷。
老子
孔子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 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 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研究学问你 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