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东莞市联盟二模九年级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二次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科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

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运用(29分)
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十二则》(2)夫战,勇气也。

,,三而竭。

(《曹刿论战》)
(3)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志节高尚,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的句子是:“,。


(4)一诗一感悟,一词一境界。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表现了守边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陆游的《游山西村》中“,。

”两句启示我们在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李商隐《无题》中“,。

”以谐音双关表达思念绵延无限,后来也被引用来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

2.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问题。

(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李白《行路难》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与本词首句都写到了“剑”。

请说说这一意象体现了两位作者哪些相同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7分)
时间记录的脚步,岁月(1)juān kè奋斗的足迹。

转眼间,三年的如歌岁
月,离别与伤感油然而生。

面对老师、父母的殷殷期待,同学们有的夯实基础、弥补不足;有的深钻细研,向老师虚心请教……用火热、(2)pēn bó的青春力量点亮自己的灿烂未来。

当然,备考的紧张并不会令人整天闷闷不乐,遇到幽默风趣的课堂讲解,同学们也会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

这就是青春的模样。

青春就是向榜样学习。

他们中有鲜为人知的“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闻一多(3)qièér bùshě、潜心钻研典籍,面对反动派的诬蔑拍案而起;有抗疫卫
士逆行出征,挺身而出;有戍边战士宁洒热血,不失寸土;有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呕心沥血。

青春的我们,要聆听时代回音,时代精神。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
juān kè()(2)pēn bó()(3)qièér bùshě()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坚定稍纵即逝发扬
B.坚实转瞬即逝弘扬
C.坚定转瞬即逝弘扬
D.坚实稍纵即逝发扬
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备考的紧张并不会令人整天闷闷不乐,遇到幽默风趣的课堂讲解,同学们也会忍俊不禁
地笑起来。

B.紧张的备考并不会令人整天闷闷不乐,遇到幽默风趣的课堂讲解,同学们也会忍俊不禁
地笑起来。

C.紧张的备考并不会令人整天闷闷不乐,遇到幽默风趣的课堂讲解,同学们也会忍俊不禁。

D.备考的紧张并不会令人整天闷闷不乐,遇到幽默风趣的课堂讲解,同学们也会忍俊不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4分)
2月25日,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

自2016年起,广东省派出由深圳牵头,江门、肇庆、湛江、茂名四市参与的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对口帮扶广西8市33个国定贫困县区,在组织领导、资金支持、人才支援、产业协作、消费扶贫、社会助力等方面给予广西全方位的支持,为广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贡献重要力量,两广也在粤桂扶贫协作的累累硕果下结下了深情厚谊。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内容。

(不超过20个字)(2分)
7.根据对联常识,将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数说粤桂扶贫工作成绩单。

(2分)
聚群力决胜全面小康团结一心采众议合力脱贫致富纳群劲万众一心集众智上联:下联: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8~9题。

(6分)
8.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埃德加·斯诺的传记小说《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宣告:毛泽东就是那颗给全中国带来光明的闪亮红星。

B.《艾青诗选》涵盖了诗人艾青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作品主要描写了土地、太阳、火
把、黎明等具有象征意味的事物。

C.《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大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全书共13篇。

D.《朝花夕拾》中范爱农因为没有学费被迫回乡,并一直被轻视、排斥和伤害,但他为人孤傲、正直,不满黑暗社会,积极投身革命,最后和徐锡麟、秋瑾一起被杀害。

9.班级准备为一些名著人物设计宣传海报,并根据不同的名著人物特点为海报设置不同的底色。

请你从下列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位,仿照示例,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他(她)的海报底色应采用哪种颜色。

(4分)
备选人物:谭波儿小姐《简·爱》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严贡生《儒林外史》示例:祥子的海报底色应该用灰色。

18岁的祥子来到北平成为一名人力车夫,却在黑暗的现实中屡次受挫,最终堕落成麻木、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灰色与祥子的命运更契合。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17分)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
(1)委.而去之(2)寡助之至.(3)攻亲戚之所畔.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乙】
富弼知青州,河朔大水,民流就食。

弼劝所部民出乘,益以官,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

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

死者为大家葬之,曰“丛冢”。

明年,麦大熟,民各
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选自《宋史·富弼传》)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曾益.其所不能/益.以官廪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使.即民所聚
D.无案牍之劳.形/仍书其劳.
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
14.【乙】文叙述的事例可以作为【甲】文的论据吗?请说明理由。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10分)
国风社组织同学们做“国潮”社会调查研究报告,请你整合材料完成分析。

【材料一】
中国传统色彩是鲜活的,从本质上带有一种取之自然的生命力,是靠感官就能捕捉到的。

比如植物色中,传统颜色大多采用植物名称命名,譬如樱花、木槿、菡萏,然而牡丹独具一格,是以培育者的姓氏命名的。

“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诗中的两个牡丹品种便分别来自姚姓与魏姓家族。

再比如“二目鱼”这个词,很多人以为是源自某种鱼的颜色,其实指的是《诗经》中马的颜色,据说这种马的两个眼眶有圈白毛,像鱼眼。

观察和分辨马的毛色到这种地步,说明马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

当然,传统色彩不只源自具象的实物之色,我们还能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浸润下“天人合一”的意象之美,由此反映出中国人看待世界、追求愉悦的方式。

“玄”“纁”二色作为传统色的基本色,用来形容太阳初升与落下地平线那一刹那的天色,早几分或者晚几分看到的颜色便又不一样了,细腻到记录只有几分钟存在的天色,玄和纁成了中国传统色的重要角色,正是如此,帝王祭祀时穿上玄下纁的衣服,以此来表达中国人对天地的敬畏之心。

中国传统色彩不是虚幻的、被封存于神殿的“遗产”,而是回归于庙堂和民间的人间颜色。

椒房是汉代皇后居住的温室墙壁颜色,“椒”指花椒,以椒涂室,取其温暖,基于花椒的属性,椒房有多子多孙的寓意,还有驱虫防蛀的功效,这都是爱护皇后的善意。

(摘编自《搜狐:中国传统色-故宫之春,故宫美学色彩分享》)
【材料二】
(摘编自《以色彩见中国――中国传统色彩风格影响力报告》)【材料三】
中国传统色,火了。

春晚舞台上,《满庭芳·国色》舞出了5种颜色,唱出了43种中国色,惊艳全场。

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沉香、梅红、鞠衣、松花、丁香、麹尘、缃叶、沧浪、方亮、胭脂、缙云、福色、苏方……这些传统色就连名字,都美成了诗,美成了画。

2023年春晚的创意类节目《满庭芳·国色》采用电影化的拍摄手段,通过“AR+绿幕”制作技术,演员赵丽颖化身“寻色人”在一号厅的虚拟空间里,行走在天地之间,寻找最美中国色。

五位青年舞者以水袖、伞、扇子、花翎、剑五种传统器物的舞蹈语汇演绎,艺术化地呈现出中国人对传统国色的极致表达和美学追求。

这是继去年春晚舞蹈节目《只此青绿》之后,央视导演组再一次将色彩与舞蹈结合的创新尝试。

(摘编自《央视网:寻觅千年国色给予文化自信绽放时代光彩》)【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尤其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传统文化更具历史魅力、人文价值和传承热度,是一种被唤醒的、旺盛的文化需求,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精品文化的渴求与期待。

……
“艺术+视听”、“国粹+科技”正成为“国潮”节目创新的突破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关键点、发力点,这深刻体现在多元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嫁接、舞台表演与电视媒介的融合、视觉影像与现实场景的交错,更体现在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的赋能等诸多方面。

让体验感、代入感更强,使厚重、古朴、有距离感的传统文化、历史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传统经典变得美轮美奂。

(摘编自《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国潮节目正当时》)
15.请你找出与以上调查报告材料信息不相符
...一项()(3分)
A.植物色中,除牡丹以外,传统颜色大多采用植物名称命名。

B.帝王祭祀时穿上玄下纁的衣服,籍此表达中国人对天地的敬畏之心。

C.公众对中国传统色的兴趣点更多在于色彩本身的美术价值。

D.越来越多的国潮节目出新是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赋能的体现。

16.请你根据调查报告【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色的来源。

(3分)
17.2023年春晚国潮节目《满庭芳·国色》大火,请你综合调查报告的图表与文字,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14分)
让我抱抱你
郑玉超
①小时候家里穷,揭不开锅,他很瘦。

母亲去世早,父亲独自拉扯他,很不容易。

见他身子单薄,父亲很心疼,常会说,儿子,让我抱抱你。

每一回,他都很听话,让父亲抱。

每一回,父亲都能轻轻将他抱起。

父亲心底满是酸涩,觉得自己没本事,不能让儿子长得壮实,哪怕就胖一点点。

②每到夏秋时节,父亲就光着胳膊,去沟渠里摸些河蚌和田螺。

父亲常笑逐颜开,带回一篓的战果。

一次,他用小手,为父亲拭去脸上的汗水,手指不小心沾到了自己的舌头,咦,父亲的汗水好咸。

③父亲将河蚌、田螺洗净,放到锅里煮,剔出肉,洗净,再加佐料,清炒。

油水虽少,可在他看来却是道不可多得的荤菜,是美味佳肴。

④他吃得很尽兴。

见父亲没动筷,他很好奇:“爸爸,很好吃呢!你不喜欢?”父亲笑笑,说:“我不爱吃,盆里还有好多呢。

我要是喜欢,能舍得拿到集市上去卖?”怕儿子不信,父亲又道:“你看我这身板,不能再吃了,要是胖了,动作会慢,还没有河蚌田螺快,就捉不到它们了。


⑤边说,父亲边张开嘴巴,舌头一伸一缩,学着河蚌,慢慢走动。

他笑出了眼泪,觉得父亲比戏台上的人还厉害。

他忽然想到,父亲现在是只河蚌了,当然不爱吃河蚌了,天底下,哪有河蚌吃河蚌的道理呢?不过,他可没有想到父亲这只河蚌为什么会亲手捉河蚌。

⑥渐渐地,他长大了,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博士毕业,他留在了大城市工作。

⑦几年之后,他有了自己的公司,在城里又有了自己的房子。

他常回老家,想将父亲接
到城里。

父亲死活不同意,说,农村山好,水好,总之,一切都好。

父亲听人说过,城里人不容易,吃的穿的,不知比农村贵多少倍。

何况,儿子开公司没几年,钱得算计着,得花在刀刃上。

⑧每一回,父亲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一回,他都自信而来,失望而归。

这一回,他决定不听父亲的,硬生生将父亲接到了城里。

⑨宽敞的客厅里,父亲局促地站在里面,显得很瘦小。

望着父亲清瘦的脸庞,他心底一阵疼。

愣了会,他突然张开手臂,说:“爸爸,让我抱抱你。


⑩父亲怔怔的,有点恍惚,一时没明白儿子的话。

他快步走到父亲身边,说,抱抱你。

父亲的脸倏忽红了,像一块酱紫色的布。

父亲不好意思地躲闪。

⑪父亲终究禁不起他的恳求,红着脸,让他抱。

他没费多大劲,就将父亲抱离了地面。

父亲轻飘飘的,像是空气。

“爸,你怎么这么轻?”他轻声问,眼前一片模糊。

父亲笑,说:“人老了,哪有不变轻的?”“我去集市上,买点鱼虾回来做给你吃。

”他说。

⑫父亲眼睛躲闪着,又笑:“我从不爱吃那些东西,连田螺河蚌都不吃,你忘了?”他心里疼得慌,央求道:“爸,那我就带你出去吃点好的。


⑬父亲咧开大嘴——他看到父亲的牙齿又掉了两颗——笑着说:“吃好的容易发胖,走起路来艰难,你没看到老家你大伯胖到啥程度了,走几步路,都气喘吁吁。


⑭怕儿子不信,父亲便学着自己兄弟的样子,身体弯曲着,夸张地摆着双臂,喘着粗气,蹒跚而行。

可父亲一点也不胖,相反,瘦削得像深秋里的柴火。

看着父亲笨拙地模仿,他笑出了眼泪,泪水流到嘴里,咸咸的,就像当年父亲脸上的汗水。

⑮他知道,父亲撒了谎。

小时候,他曾不止一次无意中发现,父亲躲在黑乎乎的灶房里,偷偷地吃他剩下的河蚌田螺,津津有味。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8.第⑤段和⑭段父亲进行了两次模仿,“他”都笑出了眼泪,这两次“流泪”的原因相同吗?请简要分析。

(2分)
19.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父亲的脸倏忽红了,像一块酱紫色的布。

(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父亲眼睛躲闪着,又笑:“我从不爱吃那些东西,连田螺河蚌都不吃,你忘了?”(从
描写角度赏析)
20.请结合全文,分析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

(4分)
21.在本文中,“他”抱起了父亲;《散步》中,“我”背起了母亲。

请根据下列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探究这“一抱一背”的深刻内涵。

(4分)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振”,是“汉语盘点2023”年度国内字。

长路有险夷,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体,面对挑战时不失本心、遭遇风雨时行之不辍,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就当得起一个“振”字。

过去的一年,你也一定有过不少当得起“振”字的时刻吧。

请以“那一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根据材料补充题目,要求包含关键词“振”;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