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域控制测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小区域控制测量 三.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1. 角度闭合差中Σβ理的计算
2. Σ△X理、Σ△Y理的计算 四. 支导线坐标计算
理 左终始n18 0理 右始终n18 0
x理x终x始 y理y终y始
6小区域控制测量
点 角度观测值 改正后角度 方位角 水平距离 号
坐标增量
改正后坐标增量 坐 标
° ′ ″ ° ′ ″ ° ′ ″ m Δx/m cm Δy/m cm Δx/m Δy/m x/m y/m
±2.5 ±3.5 ±7.0 ±9.0
1:150000 1:150000 1:80000 1:40000
6.1 控制测量概述(5)
国家精密导线网: 一等精密导线网: 二等精密导线网: 三、四等精密导线:
6.1 控制测量概述(6)
高程控制网布设的原则和技术要求: 国家水准网:按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技术要求建立起来的高程控制网。 作用:全国范围内施测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高程控制基础,以及一些科学研究如地壳垂直形变规律、 各海洋平均海水面的高度变化,以及其他有关地质和地貌的研究等。 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分成四个等级,逐级控制,逐级加密 一等水准网:骨干,环线长1000-1500km 二等水准网:基础,环线长500-750km 三、四等水准网:为地形测图和工程建设服务。
f 容 4 0 n 8 0 f f 容 合格
200.00 500.00 87.96 +3 69.34 -1 87.99 69.33
-37.64 +2 79.08 0 -37.62 79.08 -110.56 +4 -82.10 -1 -110.52 -82.11
287.99 250.37
❖国家高程控制:一等、二等水准 ❖地形测图和工程建设应用的控制:三等、四等水准 ❖等外水准测量:精度低于四等水准的水准测量
6.6.1 三、四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6.6.2 三、四水准测量观测(1)
1 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若用普通DS3水 准仪观测,则应注意:每次读数前都应精平(即: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如果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则无 需精平 。
6.2 直线定向
直线定向:确定一直线与标准方向间角度关系。 6.2.1 标准方向的种类
1 真子午线方向(真北方向) 地球表面某点的真子午线的切线方向。
2 磁子午线方向(磁北方向) 地球表面某点上磁针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子午线 方向。
3 坐标纵轴线方向(坐标北方向) 测量工作中采用高斯直角坐标系,坐标纵线北端所 指的方向为坐标北方向。
6.6.2 三、四水准测量观测(2)
2 填表计算:
测站
后下 后上
后距
视距差d
2111 1
1737
0374
-0.1
前下 前上 前距 Σd 2186 1811 0375 -0.1
方向及 尺号
标尺读数
黑面
红面
后
1924
前
1998
后-前 -0074
6611 6786 -0175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 参见第二章
A
45 00 12 B 239 28 15 -6 239 29 09
1 2 157 44 39 -6
C 204 49 51 -6
157 44 33 204 49 45
104 29 21 82 13 54
178.62 158.79
-46.94 +3 181.65 -3 -46.91 21.46 +3 157.33 -2 21.49
475.74 -63.42
理 终 始 n180 7154436
f 理 24
fx fy
fD
x ( x终 x始 ) 0.08 m 462.62y -6(3.y34终 462y.5始5 ) 0.07 m
f
2 x
f
2 y
0.107 m
f f容合格
K f D 1 1 合格 D 4400 2000
1) 后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 2) 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 3) 前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4) 后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其优点是可以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概括起来,每个 测站共需读取8个读数,并立即进行测站计算与检核,满足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有关限差要求后方可迁站。
正反方位角 α AB= α BA±180°
6.2.5 方位角的推算
D
1
3
前=后+左-1800
A B
2
C 前=后-右+1800
6.2.6 象限角
定义:直线与标准方向线所夹的 锐角称为象限角。 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0°~ 90°
象限 名称 由方位角α求象限角R 由象限角R求方位角α
Ⅰ 北东(NE) R=α
1. 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 2. 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
6小区域控制测量
谢谢
小区域控制测量
6.1 控制测量概述(2) 原 则:从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逐级控制、逐级加密
满足国家和行业测量规范
平面控制网布设的原则和技术要求:
1)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以高精度而稀疏的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纵横交叉地迅速布满全国,形成统一的骨干 大地控制网,然后在一等锁环内逐级(或同时)布设二、三、四等三角网。在此基础上,可布设一、 二级小三角或一、二、三级导线作为区域控制(或局部控制网)。
181.62 157.31
921.32 874.41 895.90
102.75 284.37 441.68
D 107 03 39 129.33 -37.94 +2 123.64 -2 -37.92 123.62
149 41 15 -6 149 41 09
Σ
857.98 565.30
76 44 48
f容 75145 4000 n751 448306
x理 0 y理 0
fD fx2 fy2
K fD 1 D D fD
6小区域控制测量
分配原则: 按边长等比例
v xi
fx D
D
i
v yi
f yx D
Di
6. 计算各点坐标
xi改正xi vxi yi改正yi vyi
vx f x
vy
f
y
x前 x后 x改正 y前 y后 y改正
569.33 648.41
139.85 566.30 60.13 +2 -66.29 -1 60.15 -66.30
200.00 500.00
0.11
fx
x 0.11m
0.03
0.0 0.0
f y y 0.03mபைடு நூலகம்
fD
f
2 x
f
2 y
0.114 m
K f D 1 1 合格 D 3700 2000
D2 2R
f
f1f2
(1K)D2 2R
hABDtaniAvBf hABDsiniAvBf
6小区域控制测量
总结: 由于折光系数的不定性,使球气差改正中的气差改正具有较大的误差。但是如果在两点间
进行对向观测,即测定hAB及hBA而取其平均值,则由于f2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而高差hBA必须 反其符号与hAB取平均,因此f2可以抵消,f1同样可以抵消,故f的误差也就不起作用,所以作 为高程控制点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时必须进行对向观测。
6.2.2 表示直线方向的方法
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 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真方位角 磁方位角 坐标方位角
6.2.2 几种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磁偏角:某点的磁子午线方向和真子午线方向间 子午线收敛角:地表某点的真子午线方向与该点`
的夹角。 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
6.2.4 正反坐标方位角
6小区域控制测量
一、 原理: 已知A、B、C三点,观测了水平角α1、β2 α2、β2 ,求P点坐标。
公式:
注x意p:12..x交点A会的c角编o最号t好c在ox(3tB0c~ 1oc20to度t)之y间B.
yA
yp
yAcot yBcot xA cot cot
yB
二、实例
6小区域控制测量
6.6 三、四等水准测量
2) 要有足够的精度 3) 要有足够的密度 4) 应有统一的规格
6.1 控制测量概述(3)
6.1 控制测量概述(4)
国家三角锁、网的布设规格与精度要求:
等级
平均边长 (km)
测角中误差(″)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
一等网 二等网 三等网 四等网
20-25 13 8 2-6
±0.7 ±1.0 ±1.8 ±2.5
α=R
Ⅱ 南东(SE) R=180°-α
α=180°-R
Ⅲ 南西(SW) R=α-180°
α=180°+R
Ⅳ 北西(NW) R=360°-α
α=360°-R
6.3 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
6.3.1 坐标正算公式: 由已知点根据边长和方位角推算待定点的坐标
6.3.2 坐标反算公式
xP由 相邻x两A点的 坐x标 反求x边A长和D 方位A角P coA sP yPyAyyADAP si nAP
K+黑 -红
高差中数
0 -1
+1
-0074
6小区域控制测量 6.7.1 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公式(1) 普通公式:
h AB D ta n iA v B
h A BD si n iA v B
HBHAhAB
6小区域控制测量
改正后公式: 球差改正: 气差改正:
联合改正:
f1 h
D2 2R
f2
k
四种情况:
DAP x 2 y 2
AP算
arctan
y x
1).X 0, Y 0;AB AB算 2).X 0, Y 0;AB AB算 180 3).X 0, Y 0;AB AB算 180 4).X 0, Y 0;AB AB算 360
6.4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 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 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6小区域控制测量
点 角度观测值 改正后角度 方位角 号
°′ ″ ° ′ ″ ° ′ ″ m
水平距离
坐标增量
Δx/m cm Δy/m cm Δx/m
改正后坐标增量 坐 标 Δy/m x/m y/m
1
38 15 00 2 102 48 09 -9 102 48 00
112.01
3 4 78 51 15 -9
6.4.1 导线布设的形式 导线布设的形式:
闭合导线
附和导线
支 导 线
1.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6小区域控制测量
2. 量边 3. 测角 4. 连测
6小区域控制测量
一.内业计算前的检查工作: ➢ 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 ➢ 绘制导线略图 ➢ 确定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
二.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1. 摘录数据
2.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3.
4.
原则:平均分配
3. 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
f 测理
f容40 n
i,i1 i1,i 右 左180
6小区域控制测量
4. 坐标增量的计算
xi,i1 Di,i1cosi,i1 5. 坐标增量闭y合i,i差1的计D 算i,与i1调整sini,i1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ff相yx对闭 合差xy测 测 xy理 理
1 84 23 27 -9
115 27 00 78 51 06
216 35 54 84 23 18
87.58 137.71
2 93 57 45 -9
312 12 36 93 57 36
89.50
Σ 38 15 00
3f60 00 36 3(6n0 002 0)1080 3 6 426.80
6.1 控制测量概述(7)
精密水准测量:一等水准网,二等水准网
等级 仪器类 视距/m 前后视距
型
差
视距累积 基辅分划读 基辅分划读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差
数差/mm 数差/mm
/mm
一
S05
≤35
≤ 0.5
≤ 1.5
≤0.3
≤0.5
二
S1
≤50
≤ 1.0
≤ 3.0
≤ 0.5
≤0.7
S05
≤60
≤2 K1/2 ≤4 K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