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部分切开重睑术与传统埋线法重睑术的优缺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8月第14卷第24期China Prac Med,Aug2019.Vol.14,Nc.24・63・探讨部分切开重睑术与传统埋线法重睑术的优缺点
于洪泉王桂权于智涌邓生玉刘金超
【摘要】目的研究部分切开重睑术与传统埋线法重睑手术的优缺点。

方法180例进行重睑手
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比组,各90例。

试验组患者进行部分切开重睑术,对比组患者进行传统埋
线法重睑术。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试验组患者中满
意86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95.56%;对比组患者中满意72例,不满意18例,满意度为80.00%;
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0.150,P<0.05)。

试验组患者出现重睑
线消失1例、线结外露0例、瘢痕明显1例、双侧重睑不对称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4%(4/90);对
比组患者出现重睑线消失4例、线结外露3例、瘢痕明显2例、双侧重睑不对称3例,并发症发生率
为13.33%(12/90);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90,P<0.05)。

结论对进行重睑手术的患者进行部分切开重睑术可以取得更高的满意度,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
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重睑术;部分切开;埋线法;满意度;并发症
D0I:10.14163/ki.11-5547/r.2019.24.035
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重睑成形术是临床整形外科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术,重睑成形术可让患者的眼睛变得更美,从而使得患者具有良好的外在形象。

重睑术从理论上看比较简单,但想要选取适合患者的重睑术,让患者术后可以拥有动人的双眼皮却存在一定的难度。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重睑术,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80例进行重睑手术患者,本次研究取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申请批准,且所有患者均已完成知情同意书的填写。

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比组,各90例。

试验组中女80例,男10例;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6.38±3.36)岁。

对比组中女82例,男8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5.63±3.1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比组患者采用传统埋线法重睑术,具体步骤为在患者眼上画出重睑线,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对其展开常规性消毒后,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处理,麻醉所用药物为1%的利多卡因,麻醉时沿着切口线方向。

皮肤进针方向为重睑线外眺端,待挂住睑板深筋膜后,再将针拔出来,出针点与进针点之间维持6~7mm的距离,然后再从原来的出针点再次进针,且在皮肤内1mm范围进行游走,采取相同的方法出针。

按照次序进行连续交叉缝合,一直到重睑线内毗端,再使用相同的方法向外毗方向进行缝合。

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8~10针的来回缝合。

在重睑线外毗端展开岀针措施,进行5-6个正反打结之后,在患者眼轮匝肌层内埋藏线结。

1.2.2试验组患者采用部分切开重睑术,具体步骤为医护人员叮嘱患者轻轻将眼闭上,使得上睑皮肤保持自然,重睑线标注的位置距离上睑6~8mm,在此过程中使用龙胆紫溶液,切口线位置选择重睑线的中央或是稍微靠外侧处取1cm
作者单位:115200辽宁省盖州市中心医院外科(于洪泉
王桂权于智涌邓生玉);110016辽宁省沈阳友谊医院(刘金超)的长度,运用1%利多卡因在患者皮下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处理。

沿着患者的设计线将皮肤与皮下组织依次切开,再利用小剪刀将眼轮匝肌到眶隔进行分离.差不多与切口保持一样的长度,再将眶隔打开,让上睑提肌腱膜得到充分暴露.如果情况需要将多余的眶隔脂肪进行切除,缝合切口下唇眼轮匝肌和提上睑肌腱膜时采用7-0尼龙线,从而让重睑线形成,此外使用8-0尼龙线进行皮肤的缝合。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x100%;比较两组患者重睑线消失、线结外露、瘢痕明显、双侧重睑不对称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比较术后随访3个月,试验组患者中满意86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95.56%;对比组患者中满意72例,不满意18例,满意度为80.00%o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0.150, P<0.05)o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患者出现重睑线消失1例、线结外露0例、瘢痕明显1例、双侧重睑不对称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4%(4/90);对比组患者出现重睑线消失4例、线结外露3例、瘢痕明显2例、双侧重睑不对称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
3.33%(12/90)。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4.390, P<0.05)。

3讨论
重睑手术在临床上是一种能够进行选择的美容手术,对患者进行重睑或是单睑,都不会对视物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不会对眼睑的睁闭造成影响。

是否选择重睑术的关键在于患者的欲望强烈程度,在进行重睑术前首先要避免手术禁忌证“叫在进行重睑术前,医生与患者进行详细的交流具
•64•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8月第14卷第24期China Prac Med,Aug2019,Vol.14,No.24
有重要意义,医生与患者要对重睑的宽度与重睑的审美观保持一致,医生不能够轻率地替患者做出决定,避免给患者带来生理与心理上的伤害。

同时医生在进行重睑术前要对患者的眼睑情况展开有效的评估,明确各种重睑术的适应证,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重睑手术方法[3'41-
部分切开重睑术具有良好的切开效果,手术创伤相对来说较小,且具有较深皱裳,立体感较强,术后形成的重睑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能够得到长时间的保持,同时部分切开重睑术还可以对患者的上睑各个层次的组织结构进行适当的调节与改变,能够让患者的睫毛内翻、眶隔松弛、上睑皮肤松弛等眼睑复杂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⑹。

但部分切开重睑术也存在手术创伤较大、术后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肿胀、切口容易留下线状瘢痕等缺点。

传统埋线法重睑术具有手术简单便捷、手术所需时间少、手术完成后即可出院、愈合所需时间少、不会对患者的学习与工作带来太大的影响等诸多优点,但传统埋线法重睑术也存在上睑皱裟容易变窄变浅,如果手术中技巧没能掌握好,上睑皱嬖容易消失,线结埋入的深度不够,使得其容易外露或是形成小囊肿等缺点l71o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都有出现重睑线消失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在手术中不具备足够的固定接触面所导致的,患者再次进行手术修复后都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t8l o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采取部分切开重睑术,对比组患者采取传统埋线法重睑术,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满意度95.56%显著高于对比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150,P<0.05)o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对比组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390, P<0.05)oo
综上所述,部分切开重睑术和传统埋线法重睑术均具有其优点与缺点,但部分切开重睑术可让更多的患者满意,且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所以部分切开重睑术可在临床重睑术中进行选择使用,以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治疗的综合效果,帮助该部分患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

参考文献
[1]王洪勇,李琳,沈绍勇,等.对部分切开重脸术与传统切开重睑手术的对比研究.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10):260.[2]纪郁郁,余萍.倒L内眦成形及切开重脸术对单脸伴内眦赘皮的矫正效果.医学临床研究,2017,34(8):1607-160&
[3]高惠英,高毓妍,周志毅.上睑下垂矫正术联合微创内眦赘皮矫正术疗效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8):927-929.[4]陈远琨,黄蓉,张严睿,等.上睑缘切口修复重睑术后并发症.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1130-1133.
[5]王璟,卢敏.改良微创小切口重险术与传统埋线重睑术疗效对比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3847-3849.
[6]谭小梅.改良小切口重脸术与埋线重睑术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中国医师杂志,2016,18(sl):163-164.
[7]马艳,陆宏.探讨三种术式重脸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中国医疗美容,2016,6(8):11-13.
[8]吴海龙,马群,刘烽,等.小切口联合埋线重睑术的临床研究.
医学信息,2012,25(12):401-402.
[收稿日期:2019-01-14]
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疗效观察
杨兰辉刘莹
【摘要】目的观察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疗效。

方法74例上前牙阻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

对照组采用外科导萌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外科导萌手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4.59%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上前牙阻生患者采用外科导萌手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外科导萌手术治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口腔正畸;外科导萌手术;上前牙阻生
D0I:10.14163/ki.ll-5547/r.2019.24.036
上前牙阻生的发生与个体牙齿发育过程中牙齿发育不良有关,受个体饮食差异、体质因素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上前牙阻生患者多为女性患者,轻度上前牙阻生可致使患者牙齿迟萌、错位萌出,重度上前牙阻生可出现埋伏牙,从而影响口腔牙齿排列,影响口腔牙齿咬合功能,因此及时给以有效治疗是十分重要的⑴。

本文探讨2018年1~12月本院37例单纯给予外科导萌手术治疗患者与37例给予外科导萌手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患者预后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从而论证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116021辽宁省大连机车医院口腔科
(杨兰辉),外科(刘莹)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74例上前牙阻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

实验组患者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37岁,平均年龄(26.12±4.12)岁;其中萌出异常11例,多生牙10例,间隙不足10例,异位牙6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26.15±4.14)岁;其中萌出异常10例,多生牙10例,间隙不足11例,异位牙6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牙阻生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上颌前牙阻生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全□腔行X线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