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固体B.倾倒液体
C.熄灭酒精灯D.取用固体粉末
2、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

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输氧时,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输氧时,该装置也能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C.实验室中将该装置装满水收集氧气时,气体从a导管进入
D.实验室中将该装置盛澄清石灰水时,气体从a导管进入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D.x的值是7
4、《吕氏春秋》记载“金(即铜单质)柔锡(即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即坚硬)”。

这句话说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
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分低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分大
C.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其组分强 D.合金的耐磨性一般比其组分好
5、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利于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所探究的条件(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和乙:水B.乙和丙:空气 C.甲和丙:空气 D.甲和丁:水6、推理是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B.构成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一定不同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7、张亮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张亮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A.不变B.偏低C.偏高D.无法判断
8、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A.花香四溢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
B.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C.滴水成冰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
D.食品变质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
9、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4 B.+3 C.+2 D.+5
10、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9a B.1﹣8a C.12a D.8a
1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12、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
A.长劲漏斗B.量桶
C.坩埚钳D.椎形瓶
13、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14、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属于同种元素 B.甲、乙、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丁中x=8 D.乙表示阴离子
1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A.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
2B.手于生产氮肥的N
2
C.用于医疗急救的O
2
D.用于飞艇的He
16、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A.稀有气体 B.氧气C.二氧化碳 D.氮气
17、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氯化钠B.硝酸铵C.浓硫酸D.氢氧化钠
18、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

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A.Si B.Fe C.Al D.O
20、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①Ne ②Mg ③Mg2+④H
2O 2
A.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
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④表示H
2O
2
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如图中A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B、C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2)B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_____。

若C表示氯离子,则X=_____。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D中甲的原子序数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

乙所代表的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选择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①二氧化碳②氮气③稀有气体④氧气
(1)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______;(2)可用于气割、气焊的是_______;(3)可用于制作灭火器的是______;(4)可用于磁悬浮列车的是_______。

3、将下列空格里填上适序号: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⑤物质的用途
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_____________,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___________。

点燃酒精灯的过程中,酒精先汽化成酒精蒸气____________,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CO
2难溶于饱和NaHCO
3
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应CO
2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3)常温下,下列收集CO
2的方法中不可行
...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
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NaHCO
3
溶液法(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丁是四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丙实验回答:
①小明实验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丙两实验集气瓶中均放少量水,甲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甲、丙两个实验,结合课堂学习,你认为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说明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在乙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目的为验证
_____________。

(4)小明用图丁中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偏低(装置不漏气),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在实验室里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6g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1.2g。

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2、为了测定一瓶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出50克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你仔细分析此关系图,并进行计算。

(1)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克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所以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D
2、C
3、A
4、B
5、D
6、B
7、D
8、D
9、B
10、A
11、A
12、C
13、D
14、B
15、A
16、B
17、B
18、D
19、D
20、B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118.7 6 8 小于非金属
2、③④①②
3、⑤④①②③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长颈漏斗 A 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复分解反应 b
二氧化碳倾倒过快,先使高处蜡烛火焰附近氧气浓度减少
2、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 +点燃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防止生成物污染环境 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木炭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使得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基本保持不变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4.8
(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

2
3
2MnO 2KClO 2KCl +3O Δ245
964.8x g ↑
245=96 4.8x g
x =12.25g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 。

2、(1)25(2)16%
七、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1、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