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盐化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运城市盐化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分散系的分类:
B. 用平行光照射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加以区分
C. 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以制取Fe(OH)3胶体
D. 如图显示的是树林的晨曦,该现象与丁达尔效应有关
参考答案:
C
A、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m 时,为溶液,当介于10-9m~10-7m时,为胶体,当大于10-7m时,是浊液,故A正确;
B、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B正确;
C、Fe(OH)3胶体的制备是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变为红褐色即制得氢氧化铁胶体,故C错误;
D、大气是胶体,被阳光照射时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和制备,应注意胶体、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熟记制备Fe(OH)3胶体的基本方法。

2.
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半导体材料的硅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硅元素的含量最丰富 B.自然界中存在大量单质硅
C.高纯度的硅被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 参考答案:
C
3. 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均为0.3mol的N2O(气)和NO2(气),它们的
A.质量相同,体积不同 B.体积相同,分子数不同
C.分子数相同,质量相同 D.体积相同,原子数相同
参考答案:
D

4. 120mL含有2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mL,1.5mol?L﹣1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中加盐酸,无气体生成
B.盐酸中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无气体,后有气体生成
C.无论怎么滴加,都有气体生成,且生成的气体一样多
D.无论怎么滴加,都有气体生成,且盐酸中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的气体多
参考答案:
A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分析:当碳酸钠滴入盐酸中时发生CO32﹣+2H+═H2O+CO2↑,当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为CO32﹣+H+═HCO3﹣、HCO3﹣+H+═H2O+CO2↑,不管是将前者加入后者中,还是将后者加入前者中,都有气体产生,说明n(HCl):n(Na2CO3)>1:1,但最终产生的气体体积不同,说明n(HCl):n(Na2CO3)<2:1,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式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当碳酸钠滴入盐酸中时发生CO32﹣+2H+═H2O+CO2↑,当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时,反应顺序为CO32﹣+H+═HCO3﹣、HCO3﹣+H+═H2O+CO2↑,不管是将前者加入后者中,还是将后者加入前者中,都有气体产生,说明n(HCl):n(Na2CO3)>1:1,但最终产生的气体体积不同,说明n(HCl):n
(Na2CO3)<2:1,
n(Na2CO3)=2mol,n(HCl)=0.2L×1.5mol/L=0.3mol
A、Na2CO3溶液中加盐酸,反应顺序为CO32﹣+H+═HCO3﹣、HCO3﹣+H+═H2O+CO2↑,依据物质的量计算可知氢离子结合碳酸根离子全部生成碳酸氢根离子无气体生成,故A正确;
B、盐酸中加入Na2CO3溶液中发生反应CO32﹣+2H+═H2O+CO2↑,氢离子全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开始有气体生成,故B错误;
C、Na2CO3溶液中加盐酸,反应顺序为CO32﹣+H+═HCO3﹣、HCO3﹣+H+═H2O+CO2↑,依据物质的量计算可知氢离子结合碳酸根离子全部生成碳酸氢根离子无气体生成,盐酸中加入Na2CO3溶液中发生反应CO32﹣+2H+═H2O+CO2↑,氢离子全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错误;
D、依据C分析可知,盐酸滴加带碳酸钠溶液中无气体生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分析盐酸的浓度,明确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通过比较及信息中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5. 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的质量约为18g
B.1.7g氨气所含原子数目为0.4N A
C.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D.1 L 1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Na+的个数为N A
参考答案:
B

6. 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对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SO42-向锌极移动
C. 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
D. 电子由铜片沿导线流向锌片
参考答案:B
【详解】A.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
B.SO42-带负电荷,向负极锌极移动,B正确;
C.金属活动性Zn>Cu,所以Zn为负极,Cu为正极,铜片上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
D.电子由负极Zn片沿导线流向Cu片,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7. 13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4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A.13C与15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60属于同素异形体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参考答案:
C

8. 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②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③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④陶瓷是人类应用很早的硅酸盐材料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参考答案:
C
解析: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排第二位,是构成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①正确;水晶饰物的材质主要是二氧化硅,不是硅酸盐产品,②错误;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的是二氧化硅,而不是硅单质,③错误;陶瓷材料是人类应用最早的硅酸盐材料,④正确。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干燥氢气 C.检查气密性 D.测定溶液的pH
参考答案:
C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根据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
B.应长进短出;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大气压强法进行分析判断;
D.要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到试纸上.
解答:解:A.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时,容易引起火灾,故A 错误;
B.浓硫酸能够干燥氧气,但要长管进气,故B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C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要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到试纸上,不能把试纸放入待测液中,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方面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时要理解各种操作的规范性,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10. 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 )
A.S→SO3 B.SiO2→Na2SiO3 C.Na2O2→Na2CO3 D.SiO2→H2SiO3
参考答案:
AD

11. 已知KClO3与浓HC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KCl+3C12+3H2O,若用K35C1O3与H37Cl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1 B.KCl中只含35C1
C.所得的KCl中既含35C1又含37Cl D.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氯原子数之比为5∶1
参考答案:
D
12. 实验室常用NaNO2和NH4Cl反应制取N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NO2是还原剂 B.NH4Cl中N元素被还原
C.生成1 mol N2时转移6 mol电子 D.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参考答案:
A
13. 一定温度下,在3个容积均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CH3OH(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物质的起始浓度
物质的平衡浓度
B. 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小
C. 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平衡常数小于容器Ⅲ中平衡常数
D. 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小
参考答案:
B
【详解】A. 由表格信息可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 对比Ⅰ、Ⅱ,在相同温度下反应,但Ⅱ中反应物浓度较大,由方程式2H2(g)+CO(g)?CH3OH(g)可知,增大浓度,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正向为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浓度转化率会增大,则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小,故B正确;
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Ⅰ、Ⅱ中温度相同,即反应平衡常数相同,故C错误;
D. 对比Ⅰ、Ⅲ,Ⅲ温度较高,浓度相同,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则容器Ⅲ中的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故D错误。

故选B。

14. 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② CO2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③ 燃煤时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④ 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C

15. 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是()
A 6
B 12
C 26
D 30
参考答案:
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下图(左)是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实验时,B中灰色的铁粉变为黑色,且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是一种可溶于稀盐酸的较复杂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反应前A中投放碎瓷片的目的
是。

(3)某次实验后,取B中的固体物质少量,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试解释原
因。

(4)上图(左)中虚线部分,可以用右图所示装置代替,在X口点燃收集到的气体即可检验H2的存在。

实验开始时,打开K1、K2,关闭K3,使反应先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必须进
行操作,方可关闭K2、打开K3,再收集气体。

当收集到半瓶气体时,停止
加热,关闭K1,若要使H2顺利逸出而进行点燃实验,操作的方法
是。

(5)替代装置未像原装置那样使用干燥管,同样顺利完成了实验,原因

参考答案:
(1)3Fe+4H2O = Fe3O4+4H2↑有条件
(2)防止暴沸
(3)过量的铁与生成的Fe3+反应生成Fe2+,故加入KSCN溶液后颜色无明显变化
(4)验纯关闭K3、打开K2在X处点燃氢气,挤压矿泉水瓶
(5)氢气是否干燥并不影响该实验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每小题4分,共12分)将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8.96L溶于水形成100mL溶液,然后与足量的铁屑充分反应。

计算:(要有计算过程,只有结果计零分)
(1)所得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生成H2的体积(标况)
(3)将生成的FeCl2配成400ml溶液,此溶液中FeCl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4mol/L (2) 11.2g;2.24L (3)0.5mol/L

18. .(11分)电子工业中常用FeCl3溶液腐蚀覆铜板来制作印刷电路板,并回收Cu和综合利用FeCl3溶液。

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
(1)试剂A是。

(2)过程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过程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4)检验废液中Fe3+存在的方法
是。

(5)若在10g滤渣中加人足量盐酸,放出1.l2 L H2(标准状况),则滤渣中Cu的质量分数是。

参考答案:
(1)铁粉
(2)2Fe3-+Cu=Cu2-+2Fe2-
(3) 2Fe2-+Cu2=2Fe3++2Cl
(4)取少量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废液中含有Fe3-
(5)72%(或0.72)

19. 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①24 g石墨②0.7 mol NH3③4.6 g钠④0.2 mol H2SO4⑤4 g He
A.①③②④⑤ B.②①④⑤③
C.②④①⑤③D.④⑤②①③
参考答案: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