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安全文化研究与应用现状

合集下载

国外安全文化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国外安全文化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国外安全文化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众所周知,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能工业。

由于核能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以后,包括其下属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内,为使核能领域安全文化不断向系统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导文件。

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安全文化指导文件包括以下内容:199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安全文化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首次对安全文化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引起全世界对安全文化的关注。

1994年明确提出在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所有对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的组织机构(政府机构、研究和设计单位)的作用。

基于这种认识,该指南给出了若干有关安全文化的评价指标和企业自我回答的问题,可用来自行对安全文化的状况进行评价与审核。

1998年指出企业发展和强化安全文化要经过三个典型的阶段,第一阶段,安全是被动的,并且主要基于法律法规的约束。

在这一阶段,安全被认为是技术问题,因此主要是服从外部施加的法律法规。

第二阶段,好的安全绩效成为组织的目标,并且从根本上以安全策略或安全目标的形式给出组织的目标。

第三阶段,安全被认为是一个人人都有责任的不断改进的过程。

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促进安全文化的发展中不是只局限于一般概念和方法的论述,而是十分重视实用性,尤其强调核能企业进行安全文化的内部评估和审核,这是安全文化系统发展的必需。

国际劳工组织在第91届(2003年)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了一种“国家预防性安全与卫生文化”的概念,并给出其定义为:“预防性国家安全与卫生文化是使享有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在所有级别受到尊重的文化,政府、雇主和工人可通过一种界定权利、责任和义务的制度积极地参与确保一种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而且预防原则被赋予了最高的优先权。

建立并保持一种预防性安全与卫生文化要求利用所有可能的手段,以提高对危害和危险概念的普遍认识、知晓和理解以及如何才能对它们加以预防或控制。

中国安全文化现状

中国安全文化现状

中国安全文化现状中国安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1992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安全文化》小册子被译成中文到现在已经6年,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安全1活动的物质存在和精神作用,均可称之为某领域的安全文化。

与文化范畴一样,由于人们的认识和应用范围不同,安全文化也有不同的定义。

综合我国在安全文化理论研究的成果,可归纳出4种安全文化定义。

(1)安全文化定义A。

1988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提出了安全文化(SafetyCulture)这术语。

在1991年INSAG一4报告即《安全文化》小册了中给出的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个安全文化的定义表明,安全是有关人的态度问题又是组织问题,是单位的问题又是个人的问题.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概念,即安全第一的概念,是安全生产的根(2)(3)于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安全素质较低。

在分析了企业各层次人员的本质安全素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

安全价值观是指安全文化的理层结构,安全行为准则是指安全文化的表层结构。

并指出我国安全文化产生的背景具有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特点,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和企业现代管理的特点。

(4)安全文化定义D。

作为我国安全文化研究重要成果之一,1994年12月以来,《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系列从书》陆续出版。

该系列丛书对安全文化的定义进行了科学论述,最终给出的安全文化定义为: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城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1)(2)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的,是一个综合件系统工程。

(3)安全文化是以具体的形式、制度和实体表现出来的,并可分不同的层次。

(4)安全文化具有社会文化的属性和特点,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属于文化的范畴。

新时代背景下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时代背景下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研究问题及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时代对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信息化、全球化、智能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安全文化建设往往难以适应由此带来的新需求和新风险,因此需要进行创新与发展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安全文化建设,通过研究文化创新与发展对安全文化的影响,提出新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研究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利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梳理出需要创新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议题。

然后,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了解不同群体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需求和期望。

同时,将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根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发现新时代背景下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和发展:1. 建立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新时代背景下,安全文化不再是某个特定部门或个人的事情,而是全员参与和共同维护的文化。

通过促进员工对安全的认同和参与,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安全意识和自觉性。

2. 引入科技手段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借助新科技的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建立智能化风险预测和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防范安全风险,从而提高安全文化的建设效果。

3. 创新教育培训模式:传统的安全培训模式往往缺乏吸引力和互动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手段,建立沉浸式的安全培训环境,提高培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结论与讨论:本研究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方法和策略。

这些方法和策略能够充分借助新技术的力量,提高安全文化的建设效果,适应新时代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需求和挑战。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6 页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安全文化的命题是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提出来的。

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国外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

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

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的许多行业所接受,得到广泛的认同。

此后几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分析了全世界安全文化快速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在1994年(1996年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了用于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AssessmentofSafetyCultureinOrganizationsTeamGuidelines)。

该指南明确提出:在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所有对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的组织机构的作用,因此除了核电运营组织自身以外,政府组织、研究和设计组织都应该被包括在考虑范围内。

因此,《ASCOT指南》给出了若干有关安全文化的表征(SafetyCultureIndicator),即:第 2 页共 6 页1)、政府组织①政府的安全承诺②法规的制定机构2)、运营组织(1)合作水平①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政策②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实践(2)工厂水平a、强调安全b、职责的确定c、经理人员的遴选d、工厂管理与规章制度的关系e、安全绩效的审查f、培训g、工作岗位的实践h、管理人员现场监督i、工作强度j、管理者的态度k、每个员工的态度3)、研究机构对安全分析的研究4)、设计部门①安全方面的设计规划②设计的评审过程第 3 页共 6 页为了使组织机构可以对上述的安全文化表征进行自我评估,在《ASCOT指南》中列出了一些问题,各组织机构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照这些问题进行回答,从而确定安全文化的状况。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三篇)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三篇)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引言】安全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或社会的成员共同遵循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集合。

它是一种理念和信念,体现了对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安全文化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将从安全文化起源开始,逐步探讨其发展历史。

【一、早期安全观念的起源】安全观念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各个阶段都有其存在。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已经开始意识到某些行为可能带来危险,比如火的使用、狩猎活动等。

但原始社会的安全观念主要是基于经验、直觉和传统,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

【二、工业革命和安全意识的觉醒】工业革命的兴起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工业事故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的共同关切。

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一些早期的安全理论和安全管理实践。

例如,英国工程师乔治·弗古森建立了第一个工程管理学科,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工程安全的理论。

美国的民主化运动和社会改革也催生了安全立法和监管机构的建立。

【三、二战后的安全文化发展】二战结束后,人类对安全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灾难性的核爆炸和大规模战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和平、安全的追求成为了全球的共同诉求。

许多国家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推动了安全理论的发展。

此时期的安全文化主要是政府和企业为主导,重点在于规范和监管。

【四、20世纪70年代后的安全文化革新】20世纪70年代后期,新兴的高危行业(如航空、原子能等)和新的技术(如计算机、通信技术等)的迅猛发展给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单一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并不能解决问题,而需要一种全员参与、共同推动的安全文化。

在这一时期,一些企业开始引入新的概念和方法,如安全培训、奖惩制度、安全审核等,推动了安全文化的深入发展。

【五、21世纪以来的安全文化建设】进入21世纪后,安全意识的觉醒和安全文化建设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国外建设安全管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建设安全管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建设安全管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全球市场化的趋势,国际贸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和挑战,其中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梳理了国外建设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介绍建设安全管理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安全管理提升建设项目和施工安全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国外的建设安全管理研究也得到了逐步发展。

目前,国外建设安全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安全管理国际标准为了确保不同国家的建设项目和施工参与方都遵守同一标准,ISO和国际建设项目委员会(ICC)联合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建设安全管理的国际标准。

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是ISO 45001,它规定了建设项目参与方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和管理措施,参与方需实现专业的协作,确保施工安全有序进行。

此外,一些国家还制定了自己的建设安全管理标准,如英国的BS OHSAS 18001、德国的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OSH) Act等。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建设安全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建设安全管理研究开始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和质量。

一些企业和研究机构研发了基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设备的安全管理平台,通过集成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了工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地交通安全、防护设施设置等方面的效率。

三、知识管理在建设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知识管理是一种科学管理的方法,旨在将各种知识收集、整合、传播和应用于管理活动中,以提升管理效果。

近年来,国外的建设安全管理研究开始应用知识管理,通过构建安全知识库、制定建筑经验共享机制等方式,实现工地安全管理经验的共享和传播,提高施工安全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

四、建设安全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灵魂。

安全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安全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安全文化的历史与发展一、初期的安全文化概念安全文化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核能发电厂事故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关注,而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正是出于对核能风险的担忧。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一个组织所有成员的价值观、信仰、态度、意识和行为方式,通过这些方式来实现核安全的目标”。

二、安全文化的发展和演变1. 1980年代-1990年代在这一时期,安全文化的概念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航空、交通、医疗等。

此时,安全文化被定义为一个组织中对安全价值观的共识,以及通过行为来体现这些价值观的方式。

此外,一些重要的安全文化特征被提出,如责任感、透明度、持续学习等。

2. 2000年代-2010年代在这个时期,安全文化的概念更加广为人知,并且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对安全文化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模型,以更好地理解和促进安全文化的发展。

例如,Hudson(2001)提出了“安全文化的层次模型”,将安全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支持层和改进层。

此外,一些学者还提出了安全领导力、安全思维等概念,并将其与安全文化相结合。

3. 2020年代至今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安全文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许多组织开始探索如何将数字技术与安全文化相结合,以提高安全意识和行为。

例如,通过数字化培训和沟通工具,组织可以更加有效地传达安全信息,并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

此外,一些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也给安全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三、安全文化的作用和意义安全文化在组织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1. 提高安全意识和行为:安全文化可以帮助组织的成员形成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从而激发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行为。

通过持续的培训和沟通,组织可以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行为模式。

2. 创建安全环境:安全文化的发展可以帮助组织创建一个积极的安全环境,使得员工能够自由地提出安全问题和意见。

国外如何抓安全生产安全生产

国外如何抓安全生产安全生产

国外如何抓安全生产1、国外现在对安全生产已经提升到安全健康层面,安全健康包含哪些方面内容?具体一点安全健康本来就是安全生产的一部分,健康重点关注的是职业健康,就是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的影响。

防止职业危害因素超标对人员的危害。

其实这些都是EHS体系的一部分,就是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

我们国内现在很多企业也都在实行这样的体系,将这几种内容集合在一起来管理。

实践证明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是非常有效的。

2、所在单位采取了哪些手段来层层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必须在六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落实企业抓安全的责任。

一是要落实企业主要责任人抓安全的责任。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抓生产经营是第一责任人,抓安全生产也是第一责任人。

既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负责,又要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

分管安全工作的其他领导也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共同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

二是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不留死角。

抓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要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各类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逐级落实责任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格局。

要坚持做到“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层层落实责任,建章立制,把安全生产责任分解逐级延伸落实,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

三是要加大推行安全责任制和追究制的力度。

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追究制,关键是要坚持做到“四个同时”,即安排生产经营等工作时,同时安排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工作上应负的责任;在下达经济指标时,同时向安全管理人员提出安全责任要求;在考虑经营的执行情况时,同时要考虑安全责任制和追究制的执行情况;在干部提拔重用时,既要考核政绩同时考核安全生产的贡献,对安全生产搞不好的,一律不用。

从而进一步增强安全管理人员抓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压力感和紧迫感。

2、落实加强安全管理的责任。

《2024年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范文

《2024年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范文

《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已逐渐成为全球建筑行业的重要工具。

BIM技术不仅提高了建筑项目的效率和质量,还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变革。

本文旨在探讨BIM技术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障碍。

二、BIM技术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一)国内应用现状近年来,中国在BIM技术的应用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建筑行业采用BIM技术。

目前,大型建筑企业和工程项目已经开始广泛应用BIM技术,包括建筑设计、施工管理、运维管理等各个环节。

同时,国内学术界和科研机构也在积极开展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二)国外应用现状在发达国家,BIM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许多国家已经将BIM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的标准,强制要求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使用。

此外,国外建筑企业也在积极探索BIM技术在建筑信息管理、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推动着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BIM技术在应用中面临的障碍(一)国内障碍1. 技术障碍:虽然国内BIM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仍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例如,BIM软件与其它软件的兼容性问题、BIM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

2. 人才短缺:目前,国内BIM技术人才相对短缺,尤其是在高端人才方面。

这限制了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和推广。

3. 行业标准不统一: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BIM技术应用标准,导致不同企业和项目之间存在差异和冲突。

(二)国外障碍1. 成本问题:虽然BIM技术可以提高建筑项目的效率和质量,但也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

在一些小型项目或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难以承受BIM技术的成本。

2. 文化和习惯障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习惯不同,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也不同。

在一些地区,由于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的影响,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临一定的困难。

国内医疗机构运用HSOPSC开展患者安全文化研究的系统评价

国内医疗机构运用HSOPSC开展患者安全文化研究的系统评价

国内医疗机构运用HSOPSC开展患者安全文化研究的系统评价患者安全文化在现代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纷纷开展患者安全文化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可行的研究方法和评估工具。

其中,医疗机构普遍采用的是医疗人员安全意识和患者安全文化量表(Hospital Survey on Patient Safety Culture,HSOPSC)进行评价。

近年来,我国医疗机构也纷纷引进并应用了HSOPSC工具,希望通过评估医疗人员对患者安全的认知和态度,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对国内医疗机构运用HSOPSC开展患者安全文化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系统评价,并分析其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HSOPSC工具有效评估了医疗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可快速获取医护人员对患者安全的看法及其工作环境的安全情况。

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医疗机构内不同团队、不同科室对患者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行为表现,为医疗机构领导者提供决策依据。

其次,HSOPSC工具有助于识别医疗机构存在的患者安全风险和问题。

通过HSOPSC量表的具体维度评估,可以清晰地了解医疗机构内各种潜在风险的情况。

例如,问卷中涉及到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负责任和坦诚”等维度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发现信息传递不畅、团队协作不完善、责任逃避等问题。

这些问题一旦被发现并得到重视,医疗机构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从而降低患者在医疗中的风险。

然而,国内医疗机构在应用HSOPSC进行患者安全文化研究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HSOPSC作为一种问卷调查工具,受到自我报告和主观意识的影响。

医护人员提交的答卷可能存在回答不真实、夸大或否定问题的情况,从而影响问卷的结果。

其次,HSOPSC工具使用的是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特点,与中国的医疗环境和文化背景有一定差异。

因此,在应用HSOPSC时,需要针对国内的特点进行适当的修订和改进,以提高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国外组织文化研究综述

国外组织文化研究综述

国外组织文化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国企业的增多,组织文化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中日益受到重视。

国外组织文化研究作为世界范围内组织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理解和塑造高效能组织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也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组织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国外组织文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其主要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以期为我国组织文化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从国外组织文化的定义、研究范畴、主要理论、影响因素、实践应用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框架,为国内外组织文化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组织文化的理论基础组织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其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管理学等。

这些学科的理论为组织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影响提供了深入而全面的解释。

社会学理论为组织文化提供了关于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的重要视角。

例如,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强调了组织文化的整合功能,认为组织文化能够协调组织内部的各种关系,确保组织的稳定运行。

而符号互动论则突出了组织文化中的象征性符号在塑造员工行为和组织认同中的作用。

心理学理论为组织文化提供了关于个体行为、动机和认知的深入洞察。

例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组织文化可以满足员工的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而认知心理学则强调了组织文化对员工认知过程的影响,认为组织文化可以通过影响员工的注意、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来塑造员工的行为。

人类学理论也为组织文化提供了关于文化认同、文化适应和文化冲突的重要观点。

例如,文化相对论认为,组织文化具有相对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组织文化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

而文化适应理论则强调了员工在组织文化中的适应过程,认为员工需要通过学习和调整来适应组织文化,以实现个人与组织的融合。

国内外著名企业安全生产先进管理经验做法

国内外著名企业安全生产先进管理经验做法

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经验分享
Importance of Safety Training
Emphasize the significance of safety training in organizations
回顾企业安全设备与技术应用的发展历程,分析国内外企业安全设备与技术应用的最新趋势,分享一些成功的安全设备与技术应用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行业领先水平,也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国内外著名企业安全生产先进管理经验做法简介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涵及边界
定义与范畴
国内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
发展历程
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目标
主要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原则
面临挑战
技术发展带来新的安全隐患
员工安全意识培养难度大
企业案例分析
著名企业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探讨事故原因及教训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
智能安全设备在生产中的应用
提升生产安全性
价值分析
智能监测与及时预警
工作原理与优势
降低事故发生率
应用案例分享
应用场景
风险预警
生产效率优化
成功经验与案例
实时监控
迅速响应问题
大数据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数据分析
优化生产流程
提高安全性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
提高管理效率
Discuss effectiv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safety training and education
Success Stories
Shar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safety training and education within enterprises

国内医疗机构运用HSOPSC开展患者安全文化研究的系统评价

国内医疗机构运用HSOPSC开展患者安全文化研究的系统评价

国内医疗机构运用HSOPSC开展患者安全文化研究的系统评价国内医疗机构运用HSOPSC开展患者安全文化研究的系统评价引言:患者安全是医疗机构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医疗事故和错误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提升患者安全水平,许多国内医疗机构开始运用医疗安全文化评价工具,如医院安全病人性质测量量表(HSOPSC)来开展患者安全文化研究。

本文旨在对国内医疗机构运用HSOPSC开展患者安全文化研究的现状进行系统评价,为改进患者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HSOPSC患者安全文化测量量表简介HSOPSC(Hospital Survey on Patient Safety Culture)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全球医疗机构的患者安全文化评价工具。

该测量量表包含42个题目,涵盖12个患者安全文化维度,如“沟通与协作”,“领导承诺”,“学习与持续改进”等。

通过该评价工具,可以了解医疗机构内部患者安全意识、文化氛围以及对于患者安全的态度和行为。

二、国内医疗机构开展HSOPSC患者安全文化研究的现状近年来,国内医疗机构逐渐重视患者安全问题,并开始运用HSOPSC进行患者安全文化研究。

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可发现以下情况:1.研究范围广泛:国内医疗机构运用HSOPSC开展的患者安全文化研究覆盖了不同类型和等级的医疗机构,包括三级综合医院、区域医院、专科医院等。

2.研究内容多样:国内医疗机构在HSOPSC患者安全文化研究中关注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患者安全文化特征、影响因素、改善策略等。

3.研究结果差异明显:通过对国内医疗机构使用HSOPSC进行患者安全文化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发现各个机构之间在患者安全文化得分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既有得分较高的机构,也有得分较低的机构。

三、HSOPSC在患者安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优势HSOPSC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评价工具,在国内医疗机构开展患者安全文化研究中具有以下优势:1.客观、可靠性高:HSOPSC评估指标体系经过多次验证和修订,能全面、准确地评估医疗机构内部的患者安全文化,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国内外安全科学发展现状-综合训练模板

国内外安全科学发展现状-综合训练模板

综合训练二国外安全科学发展与现状院系: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安全15-3班成员:洋 (15030303XX)指导教师:福川完成时间:2017年5月10日一、国外安全科学发展及现状安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是相伴相生的,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为了生存与大自然进行抗争的安全血泪史。

安全科学真正起源于工业革命,以安全技术为先导。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带来的安全问题大大促进了安全科学的发展。

例如,1833年美国制定了《蒸汽船检验规则》用来保障该行业设备和运行的可靠与安全;1893年颁布了《铁路安全生产法》用于铁路使用的安全;1926年颁布的《航空商务法》中也有了相关的安全保护条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和之后的军事尖端武器系统开发过程中,安全工程师发展了有效的系统安全管理法,在早期工程的规划与设计阶段,就查明、消除或控制危险。

其中很重要的环节是危险分析,有计划地进行定期审查,提交危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对总体系统的安全有效性评价。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安全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时期。

杰费里·R·麦金太尔在他的著作《安全思想综述》一书中,把1965—1975年定义为美国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21-30]。

在这期间,美国各个阶层都关注安全,人们大力提倡“安全”。

在安全科学领域,涌现了多对安全的新型认知模式和理论,如1969年瑟利依据人的认知模式,提出R-O-R事故认知模型;著名安全理论家海因里希(H. W. Heinrich)出版了《工业事故预防》一书,形成了可应用于安全管理法的确切的基本原则或“工业安全原理”,主要涉及事故致因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人机界面、管理者的作用和安全的经济性与功效的关系[4]。

系统安全分析或系统安全工程得以发展起来,是由于航天安全、飞行安全等的需要,安全工程技术领域逐步发展并形成了一些安全系统工程的分析法和技术手段。

在安全监管面,提出了更为广泛的安全面的法律,初步建立了安全监察机构体系。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安全文化现状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安全文化现状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安全文化现状一、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在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上提出了核安全文化,1986年美国NASA机构把安全文化应用到航空航天的管理中。

1988年在其“核电安全的基本原则”中将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原则予以落实,并渗逶到核电厂以及相关的核电保障领域。

1991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安全文化》小册子正式出版,它标志着核安全文化的开始。

1993年我国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同志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的高度来认识”。

安全文化从核安全文化、航空航天安全文化等企业安全文化,拓宽到全民安全文化,由此发展到了由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组成的全民安全文化的新时代。

在该阶段,安全教育体系正在形成,儿童和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经起步,大学和成人的专业化安全教育已初具规模,在有关政府机构领导下的安全文化普及教育正蓬勃发展;安全科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已经建立,安全科学形成了由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安全学、安全工程等构成的多学科体系;安全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建立健全了一大批国际的、国家的、行业的、社会的、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在法规、标准、安全制度方面,体现在面向全民的安全建设开始起步,面向行业的、企业的安全法规、标准、制度、操作规程等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在安全宣传方面,一个社会化的安全宣传网正在形成,出现了一些面向大众、宣传安全光荣、安全就是效益的作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哲学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劳动部李伯勇部长在1994年为中国文化系列丛书作序时强调指出,“……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学科,它为安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提供乳育的胚胎;它既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安全文化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生存和繁衍中与世界其他民族一起创造并传播了安全文化。

我国安全文化发展的现状及思路

我国安全文化发展的现状及思路

我国安全文化发展的现状及思路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文件编号:KG-A0-2424-33 我国安全文化发展的现状及思路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我国安全文化发展现状(1).国家政府对安全文化的重视与开展的活动我国自1991年开始引进、研究和推广安全文化, 开始主要是专家学者和企业组织的自发行为。

20xx年,由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青岛市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安全文化研讨会S此后每年都召开一次有关安全文化的研讨会。

对安全文化的学术交流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经验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20xx年起,我国将“安全生产周”改为“全国安全生产月S同时开展了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加大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向企业和社会的传播力度。

20xx 年成立的宣传教育中心,肩负了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传播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的重任。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将安全文化作为要素来抓,并列为各要素之首,更显示出了对我国安全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

(2).企业安全文化工作的情况我国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安全文化对于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作用,并在企业中积极推动安全文化的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2000家以上的企业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行业覆盖了矿山、石化、建筑、冶金、道路交通运输、铁路、航空、机械、电子、电力、建材等。

安全文化研究现状

安全文化研究现状

安全文化研究现状安全文化是指在组织和团体中长期形成的集体心态和行为模式,它对组织的安全行为和安全风险具有深远的影响。

安全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人的因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多个方面。

目前,安全文化研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以下是关于现状的介绍。

一、研究对象的拓展安全文化研究的对象已从传统的工业领域拓展到其他领域,如医疗卫生、教育、军队、航空、体育等等,这些领域的安全问题也在不断地被重视和探讨。

同时,不只是组织内部的安全问题,研究的重点也向外延伸,涉及到了产品质量、消费者健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二、研究对象细化层次安全文化研究的方向也越来越精细,从以往的整体分析,到现在注重细节、基层研究。

各地政府、企业、机构也逐步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相关的调研和实践工作,不仅关注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更注重从文化根源上出发,深入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和调查。

三、研究手段的提升在研究方法上,安全文化研究仍然具有不断探索的空间。

当前,研究手段不断升级,调研工具和数据分析方法也得到了提高,如问卷、访谈、案例分析、实验比较、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方式被广泛运用。

四、研究成果的应用安全文化研究的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类组织和企业慢慢意识到了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稳定、健康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提升员工参与和安全意识,加强组织安全文化建设等方式推进安全工作。

同时,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推广法律法规制定中也不断涌现出安全文化的理念和概念,保障公共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安全文化的研究对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保障安全、健康、和谐的生产环境,推动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值得关注的是,各类组织和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困境:如不良的企业文化与员工思想、不健全的制度体系,不足够的资金投入等等。

今后在推进安全文化研究的过程中,应更关注落地实施,为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深入、有效的支持和服务。

国外工程施工现状研究

国外工程施工现状研究

国外工程施工现状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外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工程施工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因此,对国外工程施工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国的建筑工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外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管理模式、施工组织、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以期总结出国外工程施工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建筑工程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国外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1. 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在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现代化的机械施工设备、先进的建筑材料、智能化的施工系统等,都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国外工程施工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不断推动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

2. 智能化施工管理系统国外工程施工管理采用智能化系统,实现了信息集成、智能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提高了施工过程的透明度和效率。

通过先进的施工管理系统,工程管理人员能够随时监控工地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工。

3. 环保施工技术的推广为了保护环境和减少能源消耗,国外工程施工越来越注重环保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

比如,节能材料的使用、绿色系统的建设、节能减排的施工模式等,都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BIM技术的应用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在国外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BIM技术,设计图纸、施工计划、材料清单等信息可以实现互联共享,有效降低了工程施工的成本和风险。

三、国外工程施工的管理模式1. 精细化管理在国外,工程施工管理十分注重精细化管理。

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

精细化管理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也降低了工程施工的风险。

2. 团队化施工管理国外工程施工注重团队合作,施工管理团队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协作、互相支持,共同努力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

3. 项目化管理在国外,工程建设项目通常采用项目化管理模式。

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比较

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比较

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比较一、概述质量管理是一种以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为目的的体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就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进行比较。

二、国内质量管理研究现状在中国,质量管理研究起步较晚,但已经逐步发展。

国内研究可分为两种类型: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主要关注质量管理系统的实际运作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和实现过程等问题。

而理论研究主要关注质量管理的理论框架和模型,探讨质量管理的内在关系和实现路径等问题。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重点逐渐从传统的质量控制向全面性的质量管理转变。

质量管理模型的研究也逐步多样化,如《ISO9001》标准、六西格玛、LEAN等模型的推广和应用,这些模型对中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质量管理的实证研究多在制造业领域进行,较少涉及服务领域研究。

三、国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国外的质量管理研究历史较长,研究范围也较广。

质量管理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企业家指出“百分之百的一词其实意味着失败”,提出了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相较于国内,国外的质量管理研究更注重质量文化、质量标准和服务领域。

其实证研究涵盖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个领域,在制造业领域,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包括完整性、度量、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在服务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外部服务的质量控制,包括可接受性、安全、有效性和效率等方面。

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方面,美国的学者较早提出并提供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型,例如DEMING模型、 Juran模型等。

这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质量管理思想的普及和应用。

与国内相比,国外的质量管理研究的应用和普及程度更高,并且更加注重企业自我管理和质量文化的培育,这些均能加快质量管理理论的转化与应用。

四、结论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的比较表明,质量管理的研究重心在于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并且整体上涉及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个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安全文化研究与应用现状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由于安全文化这一术语以及其思想观念已经被如此广泛地使用于各个国家的安全工作中,包含有“安全文化”的词语并且对其进行论述的文献资料浩如烟海,以致于在谈到国外安全文化的应用现状时,反而不知从何下手。

这里,根据有代表性的生产行业的情况,介绍国外安全文化发展的现状。

一、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众所周知,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

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

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的许多行业所接受,得到广泛的认同。

此后几年,IAEA在分析了全世界安全文化快速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认为对安全文化除了在概念上应该明确以外,还应该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有更加明确的评价方法,因此在1994年(1996年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了用于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Assessment of Safety Culture in Organizations Team Guidelines)。

该指南明确提出:在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所有对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的组织机构的作用,因此除了核电运营组织以外,政府组织、研究和设计组织都应该被包括在考虑范围内。

基于这种认识,《ASCOT指南》给出了若干有关安全文化的表征(Safety Culture Indicator),即:1.政府组织①政府的安全承诺②法规的制定机构2.运营组织(1)合作水平①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政策②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实践(2)工厂水平a、强调安全b、职责的确定c、经理人员的遴选d、工厂管理与规章制度的关系e、安全绩效的审查f、培训g、工作岗位的实践h、管理人员现场监督i、工作强度j、管理者的态度k、每个员工的态度3.研究机构对安全分析的研究4.设计部门①安全方面的设计规划②设计的评审过程为了使组织机构可以对上述的安全文化表征进行自我评估,在《ASCOT指南》中列出了一些问题,各组织机构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照这些问题进行回答,从而确定安全文化的状况。

该指南还提供了详细的信息和时间进度表用于组织机构制定ASCOT评审的计划。

1998年,IAEA发表了安全系列报告中的第11号(IAEA Safety Reports Series No.11):《在核能活动中发展安全文化:帮助进步的实际建议》。

该报告指出企业发展和强化安全文化要经过三个典型的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对复杂的安全文化发展过程的简化。

实际上,安全文化发展三个阶段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一个组织在发展安全文化的过程中,也许并不表现出这三个阶段所描述的特征,而是以其他方式发展。

尽管如此,该报告所提出的安全文化发展阶段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并且对安全工作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IAEA认为,在安全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安全上的进步通常是通过工厂的安全防护技术来实现的,这些防护技术遵循在《用于核电厂的基本安全原则》(INSAG-12,1999)中所提出的一些原则,以及使用基本的系统和过程来控制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改进安全工作的动力一般来自于满足法规要求的需要,而改进得以实现是由于使用了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专业人员的结果。

职工们倾向于认为安全只是管理者的职责,与己无关,是由其他人强加于他们头上的。

在安全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组织应该建立了用清晰的语言描述的安全价值观或安全目标,并且建立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程序。

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参考INSAG的第13号报告——《核电厂运营安全的管理》(INSAG—13,1999)。

在这个阶段,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会注意到,系统化、文件化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规定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工作被计划得很好并且优先考虑安全。

然而,在许多企业中,这一阶段的安全对于员工个人来说仍然处于被动的状态,其原因是员工没有参与安全事务的商讨和决策,并且被安全专职人员监视和监督。

虽然在这一发展阶段上,能够产生要求工作于安全环境之中的意识,但是并不是在员工个人和班组水平上的对安全的自觉承诺和认识。

实现安全文化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许多组织正在为之努力奋斗的理想。

达到这个阶段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安全的远见和价值观被要求充分共享;组织中绝大部分员工始终如一地、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强化安全的事务当中;安全是组织内的“血脉”,不安全的作业条件和行为被所有人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并且被公开反对。

这种“自律”的安全文化可以创造出“安全自我学习”的组织。

IAEA还认为,一个组织在向安全文化发展的第三阶段努力时,不能幻想跨越前两个阶段而直接进入第三阶段,认识到这一点十分重要。

实现良好的安全绩效需要有基于服从的文化的规章制度和高质量的工程技术的保障。

为了帮助核工业组织向安全文化的第三层次发展,INSAG又于2001年发表了《在强化安全文化方面的关键性实践的问题》(INSAG—15,2001)。

在该报告中,INSAG给出了关于安全文化的23个关键问题,共分为7个方面,即:(1)(安全)承诺(含3个问题)。

(2)程序的使用(含3个问题)。

(3)保守(避险)决策的制定(含3个问题)。

(4)一种(事件)报告性的文化(含3个问题)。

(5)反对不安全行为和条件(含3个问题)。

(6)一个(安全)自学习的组织(含4个问题)。

(7)基础性的问题:交流、明确的优先性事务和组织(含4个问题)。

组织机构可以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自我测试,以明确自己在安全文化发展上所处的位置,为进一步发展找准方向。

亚洲地区核合作论坛(FNCA,Forum for Nuclear Cooperation in Asia)在促进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安全文化发展与合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论坛的前身是1990年成立的亚洲地区核合作国际大会(ICNC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Nuclear Cooperation in Asia),每年在日本东京召开一次,其目的是在相互信任和深刻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基础上,促进各成员国的合作。

目前的成员国有: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南韩、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共9个国家,国际原子能机构也派员参加。

在1999年的第十次大会上,决定将ICNCA更名为FNCA。

在1996年5月召开的第七次大会上,澳大利亚代表提议在核能安全文化上进行区域性合作,该提议被通过并决定从1997年起每年召开一次“核安全文化项目研讨会(Workshop of the Nuclear Safety Culture Project)”。

其目的是:在各个国家之间建立交流安全文化发展的信息的论坛;促进各国在非动力反应堆设施的国家政策上应用安全文化的原则;开发安全文化的评价工具,并按年度报告用这些工具所评价的安全文化的指标;促进核安全大会所制定的原则应用于研究性反应堆。

从1997年开始,核安全文化项目研讨会已经召开了5次,其中2000年9月份的第4次会议,是在我国上海召开的。

各次研讨会的简况如表1所示。

表1 核安全文化项目研讨会简况在第三次核安全文化项目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今后使用六个方面的特征定期报告核安全文化领域的活动。

这六个特征是:(1)为讨论和促进本组织的安全文化,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召开的会议(必须提供由于这些会议所产生的活动或改进的案例报告)。

(2)一个用于分析事故以确定人的因素和吸取教训以改善安全文化的系统(必须提供书面的所取得效果的案例)。

(3)与改善安全文化有关的培训活动(必须提供这些活动的类型和内容目录)。

(4)法规制定者、工程承包者和反应堆使用者共同讨论安全文化的会议或活动(必须提供讨论的题目和结果)。

(5)用于确定员工态度的调查、行为研究等(必须提供调查或研究的结果)。

(6)为促进安全文化活动所分配的足够的资源(可以提供实例)。

安全文化除了在原子能利用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以外,在其他许多领域中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美国蒙大拿州立法机构于1993年颁布了一部《蒙大拿州安全文化法》(Montana Safety Culture Act),制定该法的目的在于激励雇员和雇主采取合作以创造和实现工作场所安全的理念,并且使蒙大拿州的所有雇员和雇主都极端重视工作场所的安全。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US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在1997年4月召开了以“合作文化与运输安全”为主题的全国研讨会。

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共有550名,均来自于该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包括:商业航空、公路运输、铁路、海上运输、管道运输和危险材料安全等。

召开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是由于委员会的事故调查人员日益认识到,在导致工伤事故的事件中,文化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次会议以后,安全文化在很多企业得到重视和应用,其中民用航空、高速公路、铁路和船只货物运输等系统都在积极研究和应用安全文化。

澳大利亚矿山委员会组织进行了一次全国矿山安全文化大调查,该调查从1998年开始,到1999年结束,其目的是评估矿山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为工作统计、信息交流、生产力与安全的关系等提供决策支持。

该调查是澳大利亚类似调查中规模最大的,涉及42个矿山、工厂和选矿厂的6718名职工,包括各层次的人员(经理、工程师、工人),有许多企业是全体人员均参加。

这个调查采用由被调查者回答分成了8个组的41个问题的方式进行。

通过这次调查,澳大利亚矿山委员会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二、安全文化理论研究的进展近10年来,安全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关于安全文化的定义。

IAEA在INSAG —4中给出的第一个安全文化的定义,得到许多人的认同并且经常被引用;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对安全文化所下的定义被引用得也较多。

但是,也有许多人并不认可这两种定义,因此试图重新给出安全文化的含义。

安全文化的定义至今已有不下十几种,但是没有一种是被大家所公认的。

道格拉斯·韦格曼等人在2002年5月向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提交了一份对安全文化进行总结的报告,其中讨论了各种安全文化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他们认为较全面的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由一个组织的各层次、各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所长期保持的,对职工安全和公众安全的价值及优先性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